阿联酋航空中文博客:第二节?“真”“假”迷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30:18

第二节 “真”“假”迷津

标签:

迷津

甄家

贾家

四次接驾

甄宝玉

贾宝玉

文化

分类: 内篇3

    看到甄家的“四次接驾”“抄家”“回京治罪”等情节,自然会想到曹家的四次接驾、抄家、回京治罪。因为曹家长时间担任江宁织造,是江南显赫的权贵,故其“接驾”、“抄家”等事也广为人知,所以很容易想到曹家。以此,认为甄家隐寓曹家史事,必然认为贾家不会隐寓曹家家史,因为贾家“只预备接驾一次”,据此可以否定。

但“甄家”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配角”,虽然很重要,不可缺少,但相关的内容却很少,似乎也就是“四次接驾”、“抄家”、“回京治罪”等情节,难道仅隐寓曹家“四次接驾”、“抄家”、“回京治罪”这些简单内容吗?如果“贾家”有隐寓的话,是不是一定要符合“只预备接驾一次”这一条呢?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很难从贾家身上索隐到正确答案,因为贾家也隐寓曹家家史。为什么这么说?从“甄家”和“贾家”之间的“同一性”关系即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来看看两者之间的“同一性”关系:

“甄家”“贾家”的姓的谐音为“真”“假”,“真/假”是一对阴阳性的概念,暗示“甄家”“贾家”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不仅如此,还有两处体现了两家阴阳关系中的同一性,见下:

1.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到“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第五十六回贾母对来请安的甄府的四个女人说到“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老亲”和“世交”在经篇上第一章第五节已经解释过,这偏重于象征“甄家”和“贾家”之间阴阳关系的同一性。

2.甄家之甄宝玉与荣国府贾家之贾宝玉两人不仅名字相同,而且外貌相同、年龄相同、生日相同、性情相同、女儿观相同。说明如下:

名字相同:

第五十六回“(甄家)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可见两人小名相同。不仅小名相同,大名亦相同,先看贾宝玉的大名,在《芙蓉女儿诔》中宝玉写道:“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看宝玉的自称——“浊玉”,其中“浊”字是宝玉自称,因为宝玉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自己是男身,又是祭奠女儿晴雯,故以“浊”字自称。而“玉”字正是宝玉的“名”,对宝玉来说,《芙蓉女儿诔》是非常“正式”的文章,在其中宝玉只会称自己的“名”,而不会用自己的乳名、小名,所以这个“玉”字不是小名“宝玉”的简称,而是自己正式的大名。至于甄宝玉的大名,正文中没有提到,但在脂批中则两次提到,甲戌本在“展眼乞丐人皆谤”处有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庚辰本在第二十二回有眉批:“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本旨矣。丁亥夏。笏叟”,这里均出现“甄玉、贾玉”,不仅验证了贾宝玉的大名是贾玉,而且由此可知甄宝玉的大名是甄玉。可见两人的“名”也相同。

外貌相同: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贾母笑道:‘比你们的长的如何?’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

年龄相同:

“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

生日相同:

    第二十八回,四月二十六日宝玉去冯紫英家赴宴,带了四个小厮——焙茗、锄药、双瑞、双寿,其中双瑞、双寿作为小厮在八十回中仅出现这一次。“双瑞、双寿”作为宝玉的小厮,是修饰宝玉的。双瑞、双寿的字面意思是“双双瑞且寿”,明显是说宝玉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但“双”是指两个人,而宝玉仅是一个人,另一个人是谁呢?根据“甄/贾”的同一性可知,就是甄宝玉。即两者的生日均是“四月二十六”。

女儿观相同: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甄宝玉则“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性情相同:

“‘(四人)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可见两人某些性情相同。

以上所述,“甄家”和“贾家”具有阴阳性的关系,“甄宝玉”和“贾宝玉”也是阴阳性的关系。“老亲”“世交”,特别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的诸多相似之处,是其同一性的表现。作者突出这些“同一性”,象征“甄家”“贾家”共同隐寓曹家家史。

 相对于两家的同一性来说,“接驾四次”和“只预备接驾一次”是矛盾的,其中哪一个是“真言”?哪一个是“假言”?答案已经很明显,“接驾四次”是“真言”。

如果读者忽略两家的同一性,或者不了解两家的阴阳性,就会陷入“接驾四次”和“预备接驾一次”构成的对立性中,就会否定“贾家”,从而不能探得“贾家”之隐寓,所以说这是一个“迷津”。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迷津”?规避文字狱,逃避文网,这在后面会讲述。

“甄家”与“贾家”并不像它们的谐音一样,“甄家”是“真家”,“贾家”是“假家”,而是“甄”中有“真”,“贾”中也有“真”。

另外,曹雪芹还设置了一个“障碍”,以对“四次接驾”隐寓“康熙南巡,曹家四次接驾”进行掩盖,即“太祖皇帝仿舜巡”。文中言甄家四次接驾是因为“太祖皇帝仿舜巡”,而史实中曹家四次接驾是因为康熙南巡,其中“太祖皇帝”与康熙不能相符,因为康熙是圣祖,而清之“太祖”是努尔哈赤,那是不是不能相符就否定甄家隐寓曹家呢?不能,这里“太祖”“只预备接驾一次”均是“假言”,均是作者为了掩盖真正的隐义而设立的陷阱,故意迷惑读者。

 

这样,可以从甄宝玉的“甄家”延伸开来,因为《红楼梦》中的“甄家”不止甄宝玉一家,还有甄士隐一家,另外,还有除贾家外的三大家族、林如海家、贾家仆人赖嬷嬷家、柳五儿家、秦显家的等。笔者通过索隐发现,他们都通过与贾家的阴阳性关系隐寓了曹家家史及与曹家关系密切的其他家族①,这是曹雪芹“分枝散叶”法的体现。

 

①贾家与林如海、其他三大家族为亲戚性的阴阳关系;与赖嬷嬷家、柳五儿家、秦显家的为主仆性的阴阳关系;甄士隐家与葫芦庙为阴阳性的关系。可见经篇上第一章第五节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