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兹2016款:处事宽松 为人宽厚 待人宽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11:47

处事宽松 为人宽厚 待人宽容
社会和谐就是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注意自身修养,努力做到“三宽”——宽松、宽厚、宽容,具体来说,就是“处事宽松,为人宽厚,待人宽容”。
处事宽松,有利于人际情感的沟通,避免心机重重,防不胜防;处事宽松,有利于工作方法的变通,避免一条胡同走到黑;处事宽松,有利于办事渠道的畅通,避免中途塞车。

【处事宽松】
处事宽松,路路畅通。
中国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醉心于“厚黑学”,这是与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要提倡宽松平和。处事宽松,有利于人际情感的沟通,避免心机重重,防不胜防;处事宽松,有利于工作方法的变通,避免一条胡同走到黑;处事宽松,有利于办事渠道的畅通,避免中途塞车。可以说,宽松平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到处事宽松呢?
第一,要少高调,保持低调。
高调了,会曲高和寡,支撑力差。虽然高调会自我感觉良好,可获得一时的称赞,但是结局往往是堵了自己的去路,失去他人的支撑。当前一些人,干事之前大肆宣传一番,讲大道理,谈大意义,有的甚至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到真正做起来时便力有不逮,他人也无所适从,又谈何支撑?
低调了,可克制平稳,回旋度大。中国古代贤哲,无不以低调为立身的根本、处世的金箴。诸葛亮身怀济世之才,却“伏处于一方”,“不求闻达于诸侯”,最终等到机会,干了一番事业。低调,不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会留给自己很大的回旋空间。
第二,要少浮躁,注意平和。
浮躁可以说是当今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各种信息的轰炸等等。其实不是现在,浮躁心理早已有之。因而,早在1955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可见,浮躁是我们工作的大敌,尤其是在今天,更要戒躁。要戒躁,就要以平常心看待事物,做到多听正道,少听谗言;多些理解,少些猜疑;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只有这样,才能处事宽松,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要少计较,顾全大局。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意思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少计较,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就宽松多了。毛泽东同志讲过,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个不奇怪,但只要大家不逞强争霸,不独断专横,不独来独往,不争功诿过,而是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补台,我们的天地就会变得非常宽广。
顾全大局历来是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这里的顾全大局有两层意思,一是利益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或小利益与大利益有冲突时,应如何处理?我们应以集体利益和大利益优先(但不是高于一切),因此不能一事当前便先替自己或小团体打算;二是发展眼光,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局观念十分重要,要把局部发展放在全局发展当中去考虑,不能不谋全局而谋一役,不谋长远而谋一时,只有这样,才能眼界开阔,思路拓宽,利于发展,利于和谐。

【为人宽厚】
为人宽厚,处处朋友。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思想坦率纯洁,行为舒坦安定,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宽厚”,这是做人的态度问题。俗话说得好:“吃亏就是便宜。”这句话富含了深刻的哲理,人是有感情的,在处世中时常吃些“亏”,其实是一种谦让和宽厚,会得到别人的喜爱,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会处处朋友。可以说,为人宽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为人宽厚呢?
第一,须自重。
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自重、自尊、自律,还要不断完善自我,纯洁自我,提高自我。要做到这样,一是要防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把不良的思想、观念、行为消灭在苗头之时尤为重要。因此,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批判自己,自以为非,即鲁迅所说的“解剖自己”;要时刻监督自己的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是要慎独,古人能做到“日三省乎己”,我们也应做到经常反省、约束自己,而约束的准绳,不仅要有道德标准,更要有党纪国法、政策法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气正心宽的人,做到不取非分之物,不贪非分之财,不作非分之想。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会觉得受益。
第二,须憨厚。
憨厚与老实是分不开的,憨厚老实的人,不会拘于小节,不会小肚鸡肠,不会处心积虑,所以,老实人很多时候容易“吃亏”,但吃亏也是便宜,也会得益,既然是得益,我们又何妨做个憨厚点、粗放点、幽默点的老实人呢!“憨厚点”,就是对一些小事不要过于较真,大事清醒,小事糊涂,以免劳神、伤身;“粗放点”,就是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与世无争,与人为善,顺也乐观,逆也乐观;“幽默点”,就是学会风趣幽默,不要总板着面孔或闷闷不乐,要使心境坦荡,情绪平和。人之初,性本善,长大以后很多人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但如果能够主观上培养憨厚,其实是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会觉得亲切。
第三,须忠直。
忠直是什么?就是做人忠诚坦荡,积极正直。从古到今,名留青史的,都是忠直之人,那些奸佞之徒,不是被历史湮没,就是落得千古骂名。上观古代,文天祥、岳飞为什么可以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有一身正气,对待奸恶敢于“怒发冲冠”;下观现代,令我们肃然起敬的,不正是那些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鞠躬尽瘁的人吗?唐朝的颜真卿和宋朝的秦桧,都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法家,颜真卿因大义凛然,使“颜体”流传至今,而秦桧因大奸大恶,他创造的字体只能称为“宋体”。可见,忠直的人才是被人们接受的,所以我们就要做到对党忠诚,对人诚恳,不藏奸,不耍滑,与人为善,表里如一,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觉得安全。

【待人宽容】
待人宽容,心心认同。
我国对于待人宽容方面有很多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宰相肚里能撑船”,连弥勒佛,我们也说他“容天下难容之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是古代的思想和主张,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可见,待人宽容,是从古到今,从哲学到宗教、从人民到领袖的共同主张。可以说,待人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待人宽容呢?
第一,要把人看高,懂得尊重人。
古代有一个京官,他乡下的家人因建房的围墙问题与邻居打官司,被地方官判其败诉。家人便写信让他出面向地方官施压,但他给家人寄回了一首这样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表现出待人宽容的气度。我们待人接物,也应拿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气度来。我们要站在与人平等甚至较低的位置,去把别人看高,从而去尊重别人,进而认同别人。如果自己高高在上,俯视他人,只会产生蔑视、鄙夷心理,始终把人排斥在外。
第二,要把人看深,懂得欣赏人。
也就是说,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到别人的内涵和长处,从而去欣赏别人,否则,只会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待人宽容又何从谈起?古诗云:“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也如此,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可以互相转化。因此,我们看人就要看到别人的成绩,学习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做到见贤思齐;包容别人的不足,做到善用人长。唯如此,宽容才会出自本心。
第三,要把人看好,懂得接纳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键是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一个人。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事物,往往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个故事,说一个老太婆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卖雨鞋的,另一个是卖太阳伞的,下雨的时候,老太婆担心卖太阳伞的没生意,天晴的时候又担心卖雨鞋的没生意。有人劝她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着卖雨鞋的非常好生意,天晴时要想着卖太阳伞的非常好生意。这就是角度问题。我们看待别人,应看其主流,找出其好的一面,去接纳别人,而不是放大别人的缺点,拒人千里之外。仇官心理、仇富心理,都是把不同阶层的人当成敌人来看待,要斗争到底,这是要不得的。
综上所述,要待人宽容,就要虚怀若谷,能容人容事。过分强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利于和谐;人定胜天是假,大自然报复人是真;长期与人斗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团结。待人宽容,才能顺利通往和谐的彼岸。
总而言之,“三宽”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说:
处事宽松,路路畅通;
为人宽厚,处处朋友;
待人宽容,心心认同;
构建和谐,必有其功。
 
 
来自: 美丽东极133转http://hi.baidu.com/suyadanran/blog/item/255b5f2b1a2b48355343c1f6.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