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人事考试信:《我们向往公平》说课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41:41

《我们向往公平》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个项目内容《我们向往公平》,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地位和作用】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相关知识是公平的基本含义,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涉及到心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本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合作的各个领域,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利益与负担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则是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目的和归宿。

 

【课标要求】

 

从课标要求看,需要学生懂得公平的含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理智地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2、能力: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能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3、知识: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因为: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首先应帮助他们理解公平的基本内涵,以及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激发学生自觉树立公平意识,明确自己为维护社会公平应尽的责任。

 

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原因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问题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不强。公平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逐渐增多,关于“公平”的话题也必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向往。尤其是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合作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这种生活上的追求和思想上的困惑,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内在动力。如何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合作,不是单纯说教能够做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需要安排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授课教学策略”理念,通过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

 

【教学过程】

 

总的设计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领悟。

 

整个教学过程我打算分为5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众说纷纭话公平”

 

设计思路:教师播放一段“学生未缴纳活动费受不公平待遇”情景视频,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我认为的公平是……?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感悟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案例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教学难点引发学生思考,初步感悟公平的内涵,为整堂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契机。

 

二、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安排了以下五个活动:

 

活动一:轻松一填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五页表格,学生填表分析总结,教师归纳和纠正。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悟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这一小活动,从学生熟悉的角色做起,分析教师和学生各自分担的责任和获取的利益,进一步深刻全面理解公平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点。

 

活动二:出谋划策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多了却没有水喝?然后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合作,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这个道理,从而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活动三:沉重思考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样的时代,不同的命运”,学生观察图片,分组讨论:“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学生讨论完毕,由小组推举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贫富悬殊对比,让学生透过这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一步探讨社会不公平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引发学生反面思考从而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所在,为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活动四:共同感悟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组热点材料(材料一:2009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0946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其中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今年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材料三:2009410,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公平教育。)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国家采取上述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什么意义?然后让学生列举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上承接上一个活动,两个活动一脉相承,围绕教学重点而展开,让学生通过这一组热点材料来关注社会,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明确我们国家和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然后正面思考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活动五:唇枪舌剑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漫画,组织学生辩论:有绝对的公平吗?在辩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该如何去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建议,教师总结。(展示板书)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辩论旨在通过辩论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让学生明白公平只是相对的,学会如何去面对不公平现象,怎样采取积极地措施去维护社会公平才是本活动的目的所在。

 

三、走进生活、巩固升华

 

设计思路: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二组案例情景和三个问题:

 

情景1、初二学生小红的父亲早逝,母亲因操劳过度卧床不起,为了养家糊口和供弟弟上学读书,15岁的小红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到一家个体餐馆当了服务员。情景2、初三()班王民的姐姐王玲,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眼看已经毕业半年,至今仍然待业在家。问其原因,原来并不是她对工作条件要求太高,而是很多招聘单位根本就不招聘女性员工,偶尔有一两个名额,也要在年龄、相貌、身高等方面严加限制。相貌平平的王玲一气之下闭门不出,整日唉声叹气。学生阅读案例情景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你觉得这样对她们是否公平?为什么?

 

2)她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3)为了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我们应该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情景问题的思考讨论,把所学的知识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最后学生的总结反思,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实现知、行、信地统一,从而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四、深化总结、体验收获

 

设计思路:我想具体设计为“通过以上活动体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悟?今后我将这样做            。以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既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能力的提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五、知识整合,构建网络

 

                  众说纷纭话公平                (是什么)

 

我们向往公平      良好的合作和社会稳定需要公平  (为什么)

 

                  维护社会公平                  (怎么做) 

 

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适当点拨,矫正完善,再出示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照比较,规范图示。

 

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知识要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总之,本节课计划主要贯彻以上五个教学环节,关于巩固练习和补偿性训练,我打算安排穿插在“共同探究、学习新课”这一环节当中,在活动后适时选取《同步学习》相关问题或者老师设计的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这样有针对性专项训练,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没有把补偿训练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之前得到市领导陈老师和县教研室秦老师的大力支持和详尽指导,对此深表感谢。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说课内容显得粗糙和不成熟,恳请领导、专家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