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学:赵孟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6:45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1319) 绿绢本 21.8x254.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请分页浏览 文彭题署[1][2][3][4][5]全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图片转自书法江湖网)

赵孟頫《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


赵孟頫《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 纵32.7厘米 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录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之六,入《法书大观册》,款署“子昂”、钤“赵子昂氏” (朱文)印,帖后元代虞集隶书跋。

  此帖书法点画,使转尚可见二王书的形质性情,但又分明是自家书的遒逸劲媚风格。虽无年软,但其苍劲老到的笔法,已经展示了赵氏人书俱老的晚年书风。鉴藏印记:“安仪周家珍藏” (朱文) 、“景贤”(白文)及谭敬等印。释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 篆额  纵35.7 横55.7 正文楷书 纵35.8 横284.1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玄妙观在古城苏州,为著名道教寺庙,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明帝司马绍居然梦见三清道祖驾云到了苏州,于是下旨重修道院,并改名为上真道院。唐代皇帝自称老子后裔,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并效令两京及诸州均建立玄元皇帝庙。此后屡遭兴废。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玄妙观,玄、元相通,也称元炒观。此名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赵孟頫书并篆额。其“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 ”原在正山门内,“文革”时失落。1990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受市道教协会委托,仿刻成碑,现存正山门内。铭刻碑帖2幅;每幅纵52,横136.5公分 記五十八行,行十一字,額三行。

请分页浏览 篆额[1][2][3][4]正文[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赵孟頫《吴兴赋》


  赵孟頫《吴兴赋》 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吴兴赋》是赵孟頫书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书之内容出于本人所撰,仅就后者而言,在其传世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图片由可嘉 扫描自《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请下载全册:赵孟頫《吴兴赋》

释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贯乎城中,缭于诸毗,东注具区,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自汉面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必抡大才、选有识。前有王、谢、周、虞,后有何、柳,颜、苏,风流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欢娱。况乎土地之所生,风气之所宜,人无外求,用之有馀。其东则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梗稻所便,玉粒长腰,照莒及箱,转输旁郡,常无凶年。其南则伏虎之山、金盖之麓,浮图标其巅,兰若栖其足,鼓钟相闻,飞甍华皇,衡山绝水,鲁史所录,盘纡犬牙,陂泽相属。蒹葭孤卢,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其中则有鲂鲤鲦鲿,针头白小,鲈鳜脍馀,鼋鼍龟鳖。有蚊龙焉,长鱼如入,喷浪生风,一举百钧,渔师来同,罔罟笭箵,罩汕是工,鸣榔鼓枻,隐然商宫,巨细不遗,噞噞喁喁,日亦无穷。其西则重冈复岭,川原是来。其北则黄龙瑶阜之洞,玲珑长寿之坞,悬水百仞,既高且阻,¤[石含]砑嵌崟,崴磊硱磳,怪石万数,旅乎如林。其高陵则有杨梅枣栗,楂梨木瓜,橘柚夏孕,枇杷冬华,槐檀松柏,椅桐梓漆之属。文竿绿竹,筿簜杂绀遝,味登俎豆,才中宫室,下逮薪樵,无求不得。其平陆则有桑麻如云,郁郁纷纷,嘉蔬含液,不蓄长新。陆伐雉兔,水弋凫雁,舟楫之利,率十过半。衣食滋殖,容容衎衎,既乐且庶,匪教伊慢。于是有搢绅先生,明先圣之道以道之,建学校,立庠序,服逢掖,戴章甫,济济多士,日跻于古。乃择元日,用量币,尊玄酒,陈簠簋,选能者,秉周礼,赞者在前,献者在后,雍容俯仰,周旋节奏,成礼而退,神人和右。当是之时,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或者难曰:“自古论著之士,曷尝不识人物、纪风俗哉?夫人才者济时之具,而风俗者为治之质也。今子徒捃摭细碎,排比货食,高谈不切,炫耀自饰,莫大于斯二者,顾乃略而弗录,虽文夺组绣,声谐金石,窃为子不取也。”仆应之曰:“否。子独不闻夫子之言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年且千载,地且千里,人物之富,胡可殚纪!史册毕书,可无赘矣。若乃风俗之隆污,在为政者之所移易,又弗可得而定著也。夫吴虽分在江左,尝被至德之风矣。且吾闻之,风行而草偃,日中而表正,上行下效,置邮传命,辟若季子为守,言游为令,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镇以不贪之宝,喻以不言之信,即刑可使不用,俗可使益盛,方将还敦朴于上古,考休祥于庶征。今美则美矣,又可遂以为定乎:”于是难者唯唯,逡巡而失意。附录 赵孟頫及其墨迹《吴兴赋》
作者: 王宏理(刊于《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元代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宋太祖十世孙,因四世祖受赐湖州,遂为吴兴人。年十四以父荫补官。宋亡后,隐居故里,勤奋治学。后因朝廷搜访江南遗逸而进京,元世祖见其才气英迈,神采非凡,喜授官职,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因夫人管道昇病剧而得旨还归吴兴。终年六十九,谥文敏。
  《元史》本传称赵氏“篆、籀、分、隶、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明人陶宗仪《辍耕录》中云:“公之书所以妙者,无帖不习也。”近人裴景福于《壮陶阁书画录》中引前人浯,推其学书经历,以为“松雪书体三变,元贞以前尚沿思陵笔法;大德五年得独孤长老定武《兰亭》,始锐意追踪山阴;延祐而后参用李北海诚悬法”。后人多依其说,亦或以为其晚年乃学羲之,果若此耶?大德五年为公元1301年,时赵氏年四十八,且看此期所书《吴兴赋》便可知之。
  墨迹本《吴兴赋》卷后赵氏云:“吾年廿余作此赋,今四十有九矣…… 大德六年二月廿三日子昂记。”若依前说,此时适值赵氏初涉王书之时,然观此手卷,对王书确已心手相应,非积多年之功力不能为也。
  细察赵氏书踪,其追法二王,似当在元至元二十一年(即1284年),亦即赵氏三十一岁前后也。若此,则其书《吴兴赋》之时,研习王书将近二十载,故其行笔,便有出入右军而从心所欲之妙。刘重庆卷后所跋云:“赵文敏真行美秀而文,一自《修禊》、《圣教》中出,其去逸少毫末之间。”诚不为虚言也。
  然正因赵氏从笔法、结体至神韵都能规模羲之,后人或讥之为“奴书”。若以此而相讪,终也有情可原,然历来评书者往往以非艺术之标准,或书以人重,或因人废书,自然不宜得出较公平之结论。
  然而,赵孟頫并未有文天祥抗元不屈而就义之壮举,也不比临阵逃遁、遇敌缴械之辈,他虽为宋室后裔,其时几如农人野夫,家境清寒,赵宋后裔惟是可怜之躯壳耳。当然,他并非没有遗少意识,文天祥被杀之年,他也曾力辞出仕元廷之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他归根结蒂是封建时代一位典型知识分子,求取功名、荣宗耀祖思想十分明确。而在宋室倾覆、家道中落之时,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强烈。父亲亡故,其年十一,生母丘夫人曰:“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已矣!”恭帝降元,元军南下,丘夫人又曰:“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或正因他深知大局已定,故几年后也为元朝唱起颂歌,也未再听友人劝阻而走上仕途。
  赵孟頫在朝廷中并未有为虎作伥之举,却更多表现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之品格。而作为一介书生,又是宋裔宗室,自然难以委之重任,惟有上朝操办文案,宴居自怨自艾之福份。所幸者,倒是冷遇成全了他,在“虽仕犹隐”之宦途中,他得以见到不少前代名家碑帖,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眼界,在书法艺术上得到长足发展。
  由是观之,我们并不可对赵氏以一个好坏来作简单评判。
  人品非同于书品,这道理十分明白。当然,若某人品格不够高,终日患得患失,不愿坐冷板凳,不思艺术之进取,一味考虑如何取悦于人或标新立异,其艺术品位自然不会很高。前文已言,赵孟頫无论在官场上,在待人接物中,并未失去一个旧时知识分子基本品格,相反,他对诗文、对书画始终刻苦追求古朴、典雅之高格调,这便不是凡夫俗子可与之同日而语的。至于艺术风格,实在是由学识修养、审美理想等构成,而其中艺术个性和气质又起着重要作用。
   “流美”者可鄙之以“媚俗”,“奇绝”者可视之为“奸邪”,这本是因人废书之传统恶习。赵孟頫早年书学赵构,赵构也是拟王高手,其《翰墨志》云:“至若《楔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然自赵孟頫得《淳化阁帖》及屡观二王等墨迹,使他更能领悟书法真谛,也使他能超越宋人,比肩唐贤而直逼魏晋。
  宋人书法,虽多宗二王,但因书帖多为辗转传刻而来,与原迹差距甚大,故宋代因帖学大行而书道衰微。而一批书坛名手,又每自我作故,正如苏轼所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但苏、黄等名家毕竟传统功力深厚,艺术素养全面,更有其过人天资。然天下功夫欠缺、资秉不足者终究居多,故宋代书法每况愈下,也是势所必然。赵孟頫正因看清了书坛弊端,便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一回归传统,振兴书法之口号。而他本身更是一位身体力行者。
  当然,赵孟頫注重传统,并非不求创新发展。但对一位追踪二王书法者,他既认为“用笔千古不易”,则只有在“因时相传”之“结字”上下功夫。这自然也为其创造增加了难度。赵氏虽正草隶篆无不精通,而因之名世者当是楷书。要在楷书上创出全新面貌,自是十分不易,但我们又分明可看出他创“赵体”中的艰苦卓绝之努力。
  赵氏书既以羲之为根底,观其点画,虽不比《禊帖》变化多端,却可品味到更多质朴自然之趣。我们以后世出土魏晋书法与传世王书真迹相印证便可知之。前人或以这点来批评赵书之失,恐是未必尽知其追法古人之路数。而其楷书中常带行意,无疑取自于智永、褚遂良等六朝隋唐之人。至若结体,似乎于褚遂良、李北海、苏东坡处有颇多借润。
  赵氏小楷凝重古朴,又有清爽健劲之气。继启古今,自成一格。
  正因赵孟頫十分注重法度,力求传统基础上之创意,故而能在羲之之篱墙下,创出雄绝百代之赵氏书风。若说羲之飘逸,孟頫则多和畅;羲之遒润,则孟頫多舒展;羲之秀拔,孟頫敦实;羲之灵动,孟頫雍容。今天我们若以冷静客观之态度重新审视赵孟頫,再读《吴兴赋》,或许会另有感受。
  赵孟頫墨迹《吴兴赋》,手卷,绢本,纵25.8、横282.95 厘米,首题“吴兴赋”,三字右边已残缺。正文九十一行,满行九至十二字,凡935字。文末赵氏自跋,凡三行,41字,卷尾有刘重庆跋。隔水后纸有李佐贤跋。自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另有“张应甲”、 “东海张甲字□书画”、“张应甲印”、“张洽之印”、“希逸氏”等印,卷首四方,卷后七方。
  据赵氏跋,此手卷乃元大德六年(1301年)书二十余岁赞美故乡吴兴之旧作。词采华茂,雍容典雅,而又清新自然,颇有汉赋传统,且具魏晋风范。
  此书正行相间,时参草书,后段草书较多,有渐入胜境之意趣。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神气一贯。此宏篇巨制,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之一。手卷原藏故宫博物院,1955年因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而归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


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清人钱泳刻本)

  天冠山在江西省贵溪市城南1公里处,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称三峰山。又因其巅方正,两隅垂桃如冕,又称天冠山。赵孟頫曾在此立碑,并撰文书丹,即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写的诗帖,遍写贵溪风光。此帖为清人钱泳刻本,书法以婉媚胜,故为人们所爱好。另有一刻本,石存西安碑林。请下载: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全册解压密码(9610.com)

龙口岩: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人间苦炎热,仙山已秋风。
洗药池:真人栖隐处,洗药有清池。金丹在沐浴,玉水自生肥。
炼丹井:丹成神仙去,井冽寒泉食。甘美无比伦,华池咽玉液。
长廊岩:修岩如长廊,下有清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玉帘泉: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
长生池:竹实风将至,水清鱼自行。着我草亭里,危坐学长生。
道人岩:道士本避世,部之无姓字。如何千载后,石室有人至。
雷公岩:雷公起卧龙,为国作霖雨。飞电掣金蛇,其谁敢余侮。
石人峰:巨灵长亘天,何时化为石。特立千万年,终古无相识。
学堂岩:仙人非痴人,山中犹读书。叹我废学久,闻此一长吁。
老人峰:有石象老人,宛然如绘素。稽首礼南极,苍苍在烟雾。
月  岩: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
凤  山:山鸡爱毛羽,饮啄琪树间。照影寒潭静,翔集落花闲。
仙足岩:窈窕石屋间,中有仙人躅。说与牧羊儿,慎莫伤吾足。
金沙岭:攀萝缘石磴,步上金沙岭。露下色荧荧,月生光炯炯。
昇仙台:仙台高几许,时时覆云气。一去三千年,令人每翘企。
逍遥岩:兹岩名逍遥,下可坐百人。岂徒木石居,真与猿鹤邻。
寒月泉:我尝游惠山,泉味胜牛乳。梦想寒月泉,携茶就泉煮。
鬼谷岩:鬼谷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当拂苔藓,细读老君碑。
风  洞:石壁奇崆峒,中有风冷然。安知列御寇,不向此中仙。
钓  台:仙者非有求,坐石不垂钓。咄哉羊裘翁,同名不同调。
磜  潭:神龙或深潜,石洞通水府。勿遣儿曹剧,飞空作雷雨。
馨香岩:山险通鸟道,水深有蛟龙。谁言仙乐鸣,高人方耳聋。
三石山:我有泉石癖,甚爱山中居。何当从群公,讲学读吾书。
五面石:洞中即仙镜,洞口是桃源。何殊武陵路,鸡犬自成村。
小隐岩:林薮未为隐,仙崖犹可梯。终当携家去,瑶草政萋萋。
一线天:醯鸡舞甕中,井蛙居坎底。莫作一线看,开眼九万里。
道士祝丹阳示余天冠山图,求赋诗,将刻石山中,为作此廿八首。
延祐二年十月廿四日。松雪道人。

赵孟頫《陋室铭》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纸本,纵49、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局部),纸本,纵49、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共19行,计86字。像是原由册装裱成卷。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该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字形扁方,结体方阔,间架疏朗,方整平正,用笔方圆并举,以方笔居多,转折处见棱见角。法度谨严,字势宽博开张,气度平和雍容,雄浑大气。笔力厚重,笔画丰肥,笔法坚实,稳重遒劲,意态古朴生拙。书写时楷中兼有行意,在严整中增加了几分灵动。王连起先生看后认为这是赵氏较早年的作品。请下载全册: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解压密码9610.com)

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


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疑)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局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頫《洛神赋》


《洛神赋》卷 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
 本卷共钤印37方,见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著录。(撰稿人:单国强)
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请分页浏览清晰图片 [1][2][3][4][5][6][7][8][9][10][11][12] 

赵孟頫


《洛神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赵孟頫《洛神赋》局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本)

  《洛神赋》纸本 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 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又有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 元人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请分页浏览清晰图片 [1][2][3][4][5][6][7][8][9][10][11][12][13][14]

赵孟頫《种松帖》


 

赵孟頫《种松帖》

赵孟頫七绝诗册


 

七绝诗册 纸本,行书,纵34.7cm,横35.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放大)

释文: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事,雲在青天水在瓶。子昂爲中庭老書。

末识:“子昂爲中庭老書。”有“張珩私印”、“博山”、“潘厚審定”等藏印。 作品未见著录。

此为赵孟頫书自作七言绝句一首,诗中“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借用了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向禅僧药山惟俨请道的故事。药山以手示上下,并对李翱说:“云在天,水在瓶。” 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精品。

赵孟頫跋韩滉《五牛图》


 

跋韩滉《五牛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题陆柬之文赋卷》


赵孟頫 《题陆柬之文赋卷》 来自《书法江湖》

赵孟頫《跋陈琳浮凫图》


 

赵孟頫 小楷《跋陈琳浮凫图》

据《珊瑚网·名画》载,大德五年夏八月,陈啉访孟頫于松雪斋,作《溪凫图》,孟頫为之润色。

赵孟頫《临兰亭序》


赵孟頫 《临兰亭序》 资料不详

赵孟頫


赵孟頫 《缩临兰亭》 13×32cm
见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局部 [1][2][3]

估价:
成交价:RMB 9,350,000
钤印:赵氏子昂(朱文)
鉴藏印:旧田(白文)、伯畊(朱文)、西方之人(朱文)、严泽之印(白文)、严澂(白文)、道澈(朱文)、玄玄斋(朱文)、天池(朱文)、撄宁生(白文)、寓笔馆(朱文)、菰庐中人(白文)、严澂私印(白文)
徐邦达题跋:松雪翁酷爱兰亭序,其过目及临摹者,不知凡几。此缩临本尤美妙无匹。己卯春日得之京华客舍,輙题数语以志庆幸。徐邦达。
拍卖日期:2005-07-30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能保证所有拍卖作品的真实性。

附录: 兰亭风采 再现豪端
——赵孟頫缩临兰亭赏析
作者:张铁英

  元代书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潮流,转而取法书圣二王,以继承、发扬古法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位置。领导书坛这场“革命性”运动的领军人物是一代宗师赵孟頫。赵孟頫学博才高,精力过人,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经史文学方面,他都有令人称道的业绩。尤为突出的,是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其书六体皆能,抗衡唐宋,正好元史本传中所说:“孟俯家稻兮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在继承二王笔法的基础上,创建出儒雅遒劲、妍丽精绝、清和洒落的书法境界;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卓立於当时的书坛。卢熊说,“本朝赵魏公识趣高远,跨越古人,根柢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后进咸宗师之”。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他的书法不仅笼罩元代、影响明清,而且至今为人所重。前辈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潘伯鹰先生这样写道:“自从赵孟頫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象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这样评价赵孟頫是并不为过的。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四世祖赵伯圭是宋孝宗赵□的兄长。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因四世祖受赐居湖州,这一支便称湖州人。生於宋理宗宝祐二年(公元一二五四)。赵孟頫十二岁丧父,母丘夫人嘱其发愤苦读。孟俯勤学不倦“昼夜不休。性通敏,书一目辄成诵”。曾作过宋朝小官,“真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岁时,宋亡,居家潜心治学。三十三岁时被程钜荐存於元世祖。元世祖见到相貌英迈焕发的赵孟頫,十分高兴,称他是“神仙中人”颇得元世祖好感的赵孟頫,仕途顺利。累官至“翰林学士承合、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倒,推恩三代”。延祐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告归还乡,至治二年(公元一三二二)卒於吴兴。

  赵孟頫天资高迈,功力过人,故能成其书法大业。宋濂云:“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光塞四海……”他不仅力追二王,而且力追元古,他对於古篆及隶书、章草无不苦心学习。尤其章草,因为有他提倡,方由中绝而复兴起来。

  至大三年(公元一三一○),五十七岁的赵孟頫终於得到了僧独孤所赠的定武兰亭帖拓本,赵大喜过望,曾先后为之题跋十三次。

  当年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兰亭水边修赋诗,王写了一篇序言——《兰亭序》。这是一篇流芳千古写作俱佳的经典之作,其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其文章被选家叹为观止。《兰亭序》流传到唐太宗手中时,他为使《兰亭序》真迹永远伴随左右,乃命拓书人分别钩摹,作成副本流传世间。钩摹响拓,精细费时,在唐代已数难得之珍品,至宋代更不易得。於是,有人摹以刻石,其石在定武军州,遂称定武兰亭。此本时代及既早,摹刻亦值佳,遂成名帖。到元代,好的定武本兰亭,已不是能轻易见到的。贵为一代宗师的书法家赵孟頫也是挨到五十七岁才得到一本。他自称“一旦得此,喜不自胜”。喜不自胜的赵孟頫在兰亭跃语中,把对书法的心得、体会、经验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为研习书法者广开方便法门。

  他在跋语中说:“《兰亭》诚不可忽”,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取法二五,对於王右军的得意之作——《兰亭序》,自然格外倾心。他一生的所临《兰亭序》当不下数十万本,可惜今日已难觅踪影,幸好这件缩临兰亭的墨迹可以让我们大饱眼福,穿过六七百年的历史遂道,一睹一代宗师的翰墨风采。

  缩临兰亭高十三厘米,长三十二厘米,纸本。全帖字小如豆,应属小行楷范围。小字是赵孟頫诸体书法中最为精能的领域。

  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学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袁桷说,“公作小楷,著纸如飞,每谓欧褚而下不足论”。倪云林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文徵明云,“文敏小楷精绝,殆无遗恨”。祝允明说,“子昂小字,精微妙丽”。从这些大宗师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赵孟頫的小字是推崇备至的。

  《兰亭序》共三百二十七字,中间有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其他如“感”、“怀”、“畅”、“会”等,都有重出重现,但是他的写法却个个不同。笔画多的字,变化尚容易些。而“之”、“不”二字,每字不过三四笔,细加分析,或从结构上变化,或从笔法上转换,总让人感到不同之处。既出奇制胜,又不离奇古怪。

  赵孟頫的临本,可谓遥接书圣传脉,全贴一笔不苟,颇有天然之趣,虽从规矩中来,却无一毫窘束之意,使人想见神仙蜕骨的风度。米芾有诗咏兰亭曰:“之字最高无一似”,试看赵氏临本中的“之”字,或舒展、或紧密、或出峰、或藏锋、或秀朗、或古拙,变化多而又浑然一体。《兰亭帖》中的一些细节,再赵的笔下屡有令人击节的再现,如“左”字,上面一横接着向左一挑,接处提笔向上连笔翻转,在定武兰亭中不甚显豁,赵孟頫特意强调写出,留给后人无穷方便。兰亭贴中一些不常见的点划,如反捺等,赵都写得十分精密,十分到位。  变化与统一是一对矛盾,一味强调变化,则风格不易统一,甚或野乱狂怪,流於低俗。一味强调统一,则千字一同,了无生趣,甚或一味滥熟,令人生厌。在笔力劲健,结字俊朗的基础上,寓变化於统一之内,出新意於法度之中,非大手笔难臻其境。赵临兰亭,生秀之韵,跃然纸上;兰亭风采,再现毫端。诚如当代书画鉴定巨擎徐邦达先生所言:“松雪翁酷爱兰亭序,其过目及临摹者,不知凡几,比缩临本尤美妙无匹”。

赵孟頫


赵孟頫 《临兰亭》 26.5×81cm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

估 价: RMB 1,8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1,980,000
拍卖日期:2006-11-22
题识:至元辛卯秋日,临褚河南禊帖正本。孟頫。
鉴藏印:石渠宝笈、何盦鉴赏、鸿绪、俨斋秘玩(四次)、崇恩审定、古歙程氏珍藏(二次)、溥儒、乾隆御览之宝、天水郡图书印、安希■印、程可庵书画记、竹窗、马卿(二次)、心畬、程伯奋父秘籍之印、双宋楼、乐我简静、可庵所得铭心绝品、怡老堂珍藏印、赐金园主人、程氏伯奋、溥儒长寿、旧王孙后纸:张师道、赵孟苸、仇远、叶必成、董其昌、梁清标、韩踖、高士奇、张照、永藜、崇恩、李瑞清、溥儒、程伯奋等十六家跋。 

赵孟頫


赵孟頫 《临兰亭序》 资料不详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赵孟頫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纸本,纵47.7、横333.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感谢逍遥法外扫描制作

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

附录:
  读天津博物馆藏赵孟頫晚年力作《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作者:马大东
    赵孟頫(公元1234—1322年),堪称我国元代最伟大的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于宋保佑二年,卒于元至治二年,宋宗室。入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官刑部主事;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诣,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法,犹精正、行书和小楷。所写碑版其多,圆活遒媚,人称『赵体』。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并用书法技巧写古木竹石,自称『石如飞白木如籀』。他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开创了元代画风。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有《松雪斋集》。赵孟頫存世书迹多,如《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四体千字文》等。其画作亦有存世,皆为珍品。其妻管道昇,字仲姬,工书法,擅画墨竹梅兰,亦为我国古代著名女书法家。
  于兹影印出版的赵孟頫书《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纸本,纵47.7、横333.5厘米,书于至治元年12月,赵氏时年 68岁。疏的正文凡25行,每行最多7字。
  此卷曾著录,见《铁网珊瑚》、《式古堂书画汇考》,明项元汴曾收藏。疏中之瑛公,即僧祖瑛,曾住持杭州万寿寺,昌国州即今之浙江定海。为送祖瑛住持隆教寺,赵氏特书此疏。赵氏是于第二年6月辞世的,这又是赵较为少见的大字行书作品。在赵近60年的书画生涯中非同一般,占据重要的地位,故此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关于赵氏一生对书法的追求及其书风的演变,明初宋濂在跋赵书《浮山远公传》中云:『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宋高宗),中学钟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此言影响较大,但这只能说是赵氏书法发展的大概轨迹。因所述过于简要笼统,因此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并不确切,曾对此赵氏书风的三段论提出异议。诚然,像赵氏这样的书画大师,其艺术创作的时间近60年,艺术修养又是那么全面高深,艺术成就又是那么杰出伟大,其书法风格的形成、演变,理应有一个相当复杂、长期的过程,绝不是后人一句话、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赵氏自己所述的学书心得和自己的艺术作品才是其走过的书学道路的最好写照。书家的创作实践,总是和他的艺术追求分不开的。一个人的审美取向,一个人的美学价值观念,对艺术创作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在赵氏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们知道,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家,在当时对书坛有很大影响,而且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书家.但赵氏不以为然,他对宋人『尚意』书风极为不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中年以后,他逐渐在心中竖起崇高的艺术偶像,而且自此以后再五更改,那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简称『二王』。他曾说:『右军字势雄强,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 『兰亭者,新体之祖也,然书家,不学兰亭,复何所学?正是赵氏的这一观念,使他一步步走向书法艺术的顶峰。
  纵览赵氏晚年较大字体的书作,有延佑三年的《胆巴帝师碑》、延佑六年的《仇锷墓志》、延佑七年的《福神观记》等,但这些书作基本上还是属于楷书,与此疏的书体尚有不同,可比性不是很大。此疏更像是即兴之作,无拘无束,信笔书来,行中夹草,方圆并用,别有一番笔墨,别有一种风格,别有一番意趣。它在赵氏的书作中是极为罕见的,赵氏在其晚年,于诸多江南名流面前,又着实显露了一次非凡的艺术才华,同时也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攀上又一新的高峰。这是赵氏晚年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在自己一生中空前绝后的展示,也可说是在近60年书画创作舞台上,乃至在中国延绵数千年的缤纷书坛上,最后一次完美谢幕。之后,这颗书画巨星便陨落了。难怪书中所列江南名流胡长孺发出如下感叹:『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这种评价,对子昂并不为过。难道不是这样吗?自元至明清的几百年间,再没有哪位书家的艺术成就能与子昂相比。即使是极为自负,总欲将己与子昂相提并论且风靡一时的董其昌,无论是在人品、艺术的修养方面,还是在书法功底方面,与子昂相比也差之远矣: 雄强纵逸而不失法度,圆活遒媚而不落轻浮,笔墨娴熟而又张弛有度,深沉儒雅而又平易近人,我想这就是此疏的艺术风格。释文:
  兹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
  處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白石之章,遂有室邇人遠之嘆。第恐大瀛之小刹,難淹名世之俊流。石室長老禪師,學識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風雨,飽飲諸方五味禪;棒喝雷霆,顯揚聖諦第一義。掃石門文字之業,傳潜子書記之燈。鈯斧既已承當,瓣香須要着落。望洋向若,不難浮尊者之杯;推波助瀾,所當鼓烝徒之檝。即騰闊步,少慰交情,開法筵演海潮音,龍神拱聽,向帝闕祝華封壽,象教常隆。
  至治元年十二月日疏。松雪道人書。山村逸民仇遠、北村老人湯炳龍、巴西鄧文原、婺胡長孺、吴興趟孟籲、西秦張模、楚龔鏽、長沙馮子振、燕山貫雲石、吴張淵、浦城章懋卿、玄覽道人王壽衍、紫霞道士馬臻、句曲道士張嗣顯。
   元杨载《翰林学士赵公状》云:『公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献之,不杂以近体。』陶宗仪《辍耕录》云:『文敏以书法称雄一世。其书,人但知从魏晋中来,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尝见《千字文》一卷,以为唐人书,绝无一点一画似公法度,阅至后方知为公书。』杨慎《黑池琐录》云:『虞文靖公曰:「魏晋以来,善书者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赵公之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此评始为的论。』孙退谷《庚子消夏记》云:『楷法至晋人而圣。唐楷失之板。宋人无楷。即吴说以楷名,亦多带行。唯子昂独得晋人遗法,盖其结构精严,丰神潇洒。胡汲仲谓「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此书」,非过也。』包世臣《艺舟双楫》文:『吴兴用笔结体,全以王士则《李宝臣碑》为枕中秘,而晋唐诸家,亦时出其腕下。』
  杨守敬《学书迩言》云:元人书碑之存者,以赵松雪为最多。大抵胎息李北海,足以上凌宋代,下视胜朝。』又云:元人自以赵松雪为巨擘,简札脱胎右军,碑版具体北海,自是东坡后一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至元时有赵集贤出,始尽右军之妙,而得晋人之正脉。故世之评其书者以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项穆《节法雅言》: 『赵孟頫之书,湿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又云:『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唯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王世贞《艺苑卮言》云:『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己撰。评者有奴书之诮,则太过。然直接右军,吾未之敢信也。小楷法《黄庭》、《洛神》,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虽佻而劲,承旨稍厚而软。唯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然中间逗漏处不少,不堪并观。承旨可出宋人上,比之唐人,尚隔一舍。』冯班《钝吟书要》云:『子昂用笔绝劲,然避难从易,变古为今。用笔既不古。时用章草法便拙。当其好处,古今不易得也。』钱泳《书学》云 『或问余,宋四家书既不可学,当学何书为得?余曰:「其惟松雪乎!」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前朝如祝京兆、文衡山俱出自松雪翁。本朝如姜西溟、汪退谷亦从松雪出来。学之而无弊也。唯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如欧、褚、颜、柳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着一点松雪,便不是碑版体裁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吏故耳。然竞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唯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吏所宗尚,不旋踵而烟消火灭矣。』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学赵松雪不得真迹,断无从下手。即有真迹临摹,亦须先植根柢。昔之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徵仲恨柢在欧阳勃海。此如学六朝骈丽文,须先读汉书也。岂惟松雪不可骤学,即学元章、思白,亦易染轻绮之习。』

赵孟頫《续千字文卷》


 

赵孟頫 《续千字文卷》 24.3×153.3cm

《续千字文》

混沌开辟 乾坤刚柔 震兑巽坎 角亢奎娄 雷迅电激 风凛雪稠

 

赵孟頫历代集评+赵孟頫年表


  明 项 穆: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书法雅言》)
  明 董其昌: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画禅室随笔》)
  明 董其昌: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陆公书类赵吴兴,实从北海有入,客每称公似赵者,曰:“吾与赵同学李北海耳。”(《画禅室随笔》)

  明 董其昌: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画禅室随笔》)0
  清 冯 班: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帀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钝吟书要》)
  清 冯 班: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钝吟书要》)
  清 冯 班: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拏把。汝学赵松雪,若从徐季海、李北海入手,便古劲可爱。(《钝吟书要》)
  清 梁 巘: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评书帖》)
  清 梁 巘: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评书帖》)
  清 吴德旋:永兴书浑厚,北海则以顿挫见长,虽本原同出大令,而门户迥别。赵集贤欲以永兴笔书北海体,遂致两失。集贤临智永《千文》,乃是当行,可十得六七矣。(《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刘诸城云:“松雪自当为一大宗,既或未厌人意,然究无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论,谓鲜于、康里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吴德旋:松雪行书以《天冠山》为最,北海肖子也。世人艳称《民瞻十札》已属次乘,《梅花诗》则自《郐》无讥矣。(《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钱 泳: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或曰:“然则何不径学唐人,而必学松雪,何也?”余曰:“吾侪既要学书,碑版翰牍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牍之书其用多,犹之读三百篇,《国风》、《雅》、《颂》不可偏废,书道何独不然。”(《书学》)
  清 钱 泳:张丑云“子昂书法温润闲雅,远接右军,第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非正论也。褚中令书,昔人比之美女婵娟,不胜罗绮,而睇忠言谠论,直为有唐一代名臣,岂在区区笔墨间,以定其人品乎!(《书学》)
  清 阮 元:元赵孟頫楷书摹拟李邕。(《北碑南帖论》)
  清 包世臣: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艺舟双楫》)
  清 包世臣: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则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数百年者,徒以便经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废者,以其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虽为经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艺舟双楫》)
  清 包世臣:吴兴用意结体,全以王士则《李宝成碑》为枕中秘。(《艺舟双楫》)
  清 周星莲:赵集贤云:“书法随时变迁,用笔千古不易。”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能名家。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临池管见》)
  清 朱和羹:子昂得《黄庭》、《乐毅》法居多。邢子愿谓右军以后惟赵吴兴得正衣钵,唐、宋人皆不及也。(《临池心解》)
  清 康有为:吴兴、香光,并伤怯弱,如璇闺静女,拈花斗草,妍妙可观念更新,若举石臼,面不失容,则非其任矣。自元、明来,精榜书者殊鲜,以碑学之不兴也。(《广艺舟双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