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怡大小姐代打事件: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神奇的免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7:17
      提起免疫,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预防针,预防针就是人类对人体免疫功能正确利用的成功范例。预防针的使用源于18世纪的天花大流行,那时天花是让人们闻风丧胆的疾病,英国外科医生琴纳首先用接种牛痘病毒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结果获得成功,由此叩开了现代免疫学的大门。

  顾名思义,"免疫"就是免除瘟疫的意思。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侦察兵一样,能识别自体和异体物质,也就是说,如果有细菌、病毒等外物进入人体,免疫系统马上就能发现,把异物排除或消灭。预防针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作用于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人们常说某某不生病是因为其免疫力强,其实免疫不单纯指抗病能力,免疫不足时,人体不能抵御外来微生物的入侵从而生病;免疫过度时,也会因为免疫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而致病。医学上将免疫划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即没有针对性的免疫,人人天生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效;特异性免疫则是个体后天产生,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的天然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漫长进化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在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保障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有如下特点:

  1、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加选择地清除,只要是"外来者",一律“杀无赦”。

  2、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行动,在第一时间把病原微生物排斥或清除掉,把斗争控制在局部。

  3、始终保持在战斗状态,不需要担心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4、具有先天的遗传密码,由上一代遗传而来,又接力传给后代。

 
 
非特异性免疫的贡献实在不小,那么,这么重要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来看“机械屏障”——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构成了第一道防线,由于特有的屏障作用,它们可以把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阻挡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另外,皮肤和黏膜的某些分泌物还可以杀菌,如胃粘膜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胃酸就有杀菌的作用。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无损和正常生理活动保证了第一道防线的安全,因此若想不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的伤害,首先就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增强皮肤和黏膜的防御功能,让它们发挥正常的免疫效用。

  非特异性免疫的另一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其他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可以理解为"能吞掉或清除细菌的细胞",它们广泛出没于全身的组织和血液中,忠心耿耿地守卫着机体内环境的安全,只要发现致病菌,就会冲上前去奋不顾身地将对方消灭,从而把疾病抵御在身体之外,有时在战斗过程中,双方都有所死伤,这时人体就会“发炎”。

  非特异性免疫就这样保护着人体的每一寸领地,有了这样周到的生理功能,身体神医才能发挥他的神奇医术,为人的特异性免疫打下良好基础。

  
病原体的礼物——特异性免疫

  被感染了流感的人,在疾病恢复后不再被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了免疫力,这就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打预防针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把菌苗、疫苗等减毒的细菌或产物注入人体,因为毒性很小,所以人通常不会由此感染疾病,却可以获得相应的抗体,从而具有了抵抗该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特异性免疫是通过感染病原体来获得的,故可称作是"病原体的礼物",不过这归根到底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功劳。

 
 
我们能看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对病原体有选择性,免疫所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相应的一种病原体,一旦病毒变异,免疫力也随之失效。

  2、特异性免疫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出生以后经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而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机能。

  3、特异性免疫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甚至终生有效。例如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可以终生不再得水痘。

  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而完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中,最重要的要属淋巴细胞。

  胸腺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

  B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后,通过对病原体的精确识别以及一系列转化,最终制造出抗体,即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武器”,该种武器功能齐全,既可以溶解病原体,又能够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还能够凝集病原体使之成为较大颗粒,以供巨噬细胞清除。抗体产生后,就在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定居,被称为体液免疫。值得一提的是,B淋巴细胞可能会错误识别自身组织,误以为"家人"是"外来者",而造成攻击自身,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的助手和监督,当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增多时,T淋巴细胞可帮助B淋巴细胞大量制造“武器”——抗体,以对抗外敌;当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时,T淋巴细胞又可监督B淋巴细胞少制造抗体。此外,T淋巴细胞还能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用来调控免疫反应,杀伤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这被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除此之外,巨噬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作用也很全面,既可以直接杀灭异物,又能够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还能配合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工作,为它们提供经过自己处理的异物。

  总之,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通过相当精密的配合,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完成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一切让人不能不感叹于身体神医的神奇。

 
 为你的免疫力做诊断:

  如果你的身体有以下症状,则说明身体的免疫力低下,“神医”也要生病了。

 
 1、疲劳感

  身体经常感到没有力气,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做一点工作就感到累,去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稍事休息可令疲劳感暂时消失,然而过不长时间又会卷土重来。这说明身体处在一种危险的疲劳状态,虽然还没有表现出病态,却离生病不远了。

 
 2、容易生小病

  感冒、鼻炎等小病常常光顾你的身体,每次天气变化、感冒流行的时候你总是流感大军中的一员,而且不易好转,换了多种消炎药也无济于事。这说明你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为细菌病毒大开方便之门,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它们再赶出去。

 
 3、伤口不易愈合

  身体上划了个小口子,正常人两天就能愈合,你却迟迟不见好转,甚至红肿发炎,影响到正常的活动;或者是在手术后刀口不易愈合,超过生理上正常愈合的时间。这说明你体内的免疫细胞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的低下已经影响到了身体的自愈能力。

 
 4、肠胃常常闹革命

  吃一点冷热不适的东西,你的肠胃就要闹革命;同样是在外面的小饭店吃了一顿夜宵,别人安然无恙,你就会上吐下泻个不停,这说明你肠胃的自身保护功能存在问题,再不注意将影响全身的健康。

 
 为免疫力作诊断的目的是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让你的免疫力提高

  1、高质量的睡眠

  睡眠的好坏与人体免疫力强弱关系密切。医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同时,睡眠还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种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因此,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乐观的情绪

  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决定身体的健康状态,乐观的情绪能够促使身体维持在健康平衡状态。现今社会人们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双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种抑制因子,进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和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因此,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利用乐观的情绪提高免疫力。

  3、限制饮酒

  酒精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过量饮用任何一种酒类都会给肝脏与脾脏等器官带来危害,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过高,必然会影响到免疫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建议,每天饮低度白酒要少于100毫升,黄酒要少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1瓶,即使是葡萄酒,也应该限制每天一杯。

 
 4、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数据显示,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增强,免疫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加,免疫力也自然会增强。当然,这种运动不一定要在健身房进行,运动只要达到心跳加速即可,爬楼梯、餐后散步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5、摄入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与矿物质在机体免疫系统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影响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近年有医学专家提出,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预防感冒。因此,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身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利用益生菌

  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免疫力,其中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能够刺激身体内的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多种抗体,加强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协同消灭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

 
 身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

  人体的自我修复过程称为再生。再生是某些组织,尤其是那些经常受到刺激的组织常常要做的事。比如:我们身体表面的皮肤不断在剥落,新的皮肤也不断在底层下生长;整个肠道内层每天都在剥落和重生;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最活跃的器官之一--肝脏,它的再生能力更是令人惊叹。

  你看,人体比最完善的精密机器更加智能,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来修复自身被破坏的零件、部位。

  
伤口是怎样愈合的

  皮肤上的伤口可以自动愈合,这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一代代医学家们却为研究此现象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8世纪中叶,俄国生理学家梅契尼科夫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曾把一根玫瑰刺扎进自己的肌肉中,几个小时后,他在显微镜下发现那根刺周围已经聚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胞--正是这些体内的小医生在治愈身体上的伤口。

 
 第一步:疼痛

  当你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被小刀等利器小范围地割伤时,你第一反应会是疼痛,并立刻看到血的渗出。疼痛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在第一时间告诉脑部,你的手指受伤了。这是伤口愈合的第一步,人们因为疼痛而停止伤害性行为,以免伤口继续扩大,而为伤口愈合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步:凝血

  正常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的伤口可以自行止血,同时血块形成坚硬的保护痂。这就是人体的"止血药"--血小板的功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最终促使伤口处血液凝固,流血停止。

 
 第三步:免疫反应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注意到在割伤后二十四小时之内,伤口边缘有发炎的现象,按压时有轻微痛感,发红、发肿。这其实是一种免疫反应,是由于白细胞奔赴到受伤地点,抵抗病菌入侵、并清除死细胞或垂死细胞而造成的现象。具体说来,参加救援的白细胞主要有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等。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反应最迅速,它们在受伤的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围住并杀死外来异物;而巨噬细胞则接着赶到,吞噬并消化着死亡细胞的碎片。

 
 第四步:再生

  在伤口愈合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同时,细胞再生活动也开始在伤口边缘的正常组织中展开。在机体自愈力的作用下,新生的细胞从血块下的边缘开始长出,并在伤口中线处结合,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接着,细胞开始急剧增殖成为粉红色的粒状组织,因为这种新的组织看起来像是幼芽一样,我们称它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渐渐填满伤口,尽管看起来和原来不太一样,但却实现了肌肤的再生。

 
 
血小板的凝血和再生功能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细胞生成,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当中。血小板是人体天然的"止血药",不仅可以促进止血、加速凝血,还能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其实,血小板在人体自我愈合和修复过程中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的"再生药"。

  医学上早就发现,肝脏拥有非常丰富的血运供应和极为强大的再生能力。在身体其他组织健康的情况下,即使一个人切除80%的肝脏,失去那部分仍然可以在短期内再生。

  很显然,肝脏的再生功能与其丰富的血运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曾有研究人员用老鼠来做实验,先把老鼠的肝脏切除70%,然后又通过血小板输血使其血小板增加一倍。几天后检测发现,老鼠的肝细胞迅速增殖,肝脏的重量大幅回升。接着,研究人员又人为地使老鼠的血小板减少,结果发现老鼠肝脏的再生行为也很快停止了。由此,实验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血小板的增减决定了肝脏再生的速度,血小板有促进肝脏再生的功能。

  其实肝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手术切除部分肝脏之后,患者肝脏再生常常会受到影响,出现肝功能不全等症状,利用血小板输血除了可预防和治疗术后肝功能不全外,为肝脏移植提供部分肝脏者也可用血小板输血的办法使身体尽快恢复元气。

  看来血小板是人体很有效的一种“再生药”,它们活动于全身的每个角落,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会有它们的存在。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必将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诸如血小板等人体的天然良药,进而利用自身的"内药"来治疗一些疾病。

 
 
轻微骨折也可以自愈

  美国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人体的骨组织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不仅可以防止骨折,还能够促使轻微的骨折自愈。

  这是一层薄薄的"分子胶",它们存在于骨胶原纤维的外面,毫不起眼,却具有弹簧一样良好的伸缩性,能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力,起到保护骨骼的作用。一旦骨骼上出现细微的裂纹或骨折,这种"分子胶"还能将骨胶原纤维在裂痕附近黏合起来,促进自愈。有时候,连放射科医生也不得不佩服身体的自愈能力,因为在X射线下根本就看不出那部分骨骼是否断裂过。

 
 这一基础性的新发现也证明了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机体发生单纯性骨折后,自我修复的具体细节如下:

  1、伤口痊愈

  骨折一旦发生,马上有血块围绕骨折处的裂缝迅速充满,形成闭合,形成用于生长新细胞及血管的宽松构架。

 
 2、形成骨痂

  表皮的伤口会由自愈系统逐步修补。等到结构化了的血块形成组织,就变成柔软的骨痂。骨痂起到连结断骨的作用,还相当于医疗用的固定夹板。

 
 3、新骨萌出

  不到一个星期,骨痂处就开始长出新的软骨,如果这时候病人配合修复系统积极地加强功能锻炼,愈合会更快,骨痂及新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韧。

  人体具有天然的愈合和再生能力,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认识人体的愈合功能和再生功能,是我们有效使用人体自愈力的必修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