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罗迪最终奥义:你要怎么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22:03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痛苦和喜悦才可以分享,孤立的个人因而才有归依。但喧嚣的世事中,向往的是变化莫测的外界能有个归宿——宁静。因为,只有宁静才能沉默地表达。
经历过爱恨的挣扎,爆发过生死的抉择,生命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重量?会有怎样的韧性?常常是弄不清楚的。清楚的只是生命的脆弱:考试失败,晋级受挫,提拔无望,邻里失和、家庭矛盾、恋人移情、小孩打架、兄弟斗嘴等等,甚至许多是鸡毛蒜皮,提不起筷子的事都可能令人失去理性,心智打乱而导致生命危机:自杀或杀人。
学心理学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在分析人的性格时,将外国人的性格比喻为十字架的,将中国人比喻为八卦型的。十字架具有无限张力,而八卦则圆柔、内敛。无论中国人、外国人,血型、骨骼上相差不多,但是环境改变了人的心态,影响了性格。
在招聘会上,在竞选会上,在选秀的舞台上,一定会拿出绝活。这很正常,人们需要良性的、透明的、积极的竞争平台;取得了成绩,有权表扬自己,有权为自己庆贺。求利求名是人之本性,是社会见不得一种动力,社会应鼓励人们合法的求利求名,创造条件、机会致富出名。若此时固步自封,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则会使人退步。
现在有些人看不惯富人,仇富,看不惯名人,讨厌,是因为一些富豪有钱权交易的灰色历史,其名气与德行不相一致。有些富豪在赚取财富后还求有名,这也许是他们的人生意义,是他们需要的一种生活状态,能使他们的人生显得更精彩。对他们来说,赢得社会的尊重,是比利更高的追求。
也许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满招损、谦受益”的观念熏陶和训示下,谦虚是韬晦之计,也是生存之道。人们往往会压抑喜悦,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有时甚至显得萎缩、做作,那些言不由衷的表态还可能挫伤了自信。这种中国式的谦虚,有时是环境所迫,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谓骄傲使人落后,多半都来自人为。你不仅要谦虚,还要谨慎。
一个具有占有欲或破坏与的背后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心灵习惯把每个人都当作工具利用,不在意、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任何事情,任何同伴负责,习惯以给他人带来伤害这种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及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另一个人诙谐幽默,具有亲和力,无条件地理解他人,接纳他人的能力则向人们呈现了内心无比博爱的一面。他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在被误解时仍不忘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还会努力去实现理想,并愿意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是一位乐观看待生活,真诚自尊,善于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智者。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生存,情感总是个人与他人联系的纽带。可以依竞争法则,适者生存,我生存是他人淘汰的基础,以此理解他人,必须自我中心,他人只为巩固自我的工具。也可以逆竞争法则,我生本我存,有他人才有我,我在他人保护中,成就他人才有自我。我们应尽力从内心世界里清楚嫉贤妒能,鄙视、轻视别人的不足。建立一种相互欣赏和激励的新型人际关系,才能在健康心态下充分展示自我的才能。
对他人的不同理解,构成不同的爱人、为人态度。世事往往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而成功者寥寥。前者当然要被人人抛弃,只剩孤家寡人的能量,必须从中心退场;后者当然收获人人爱我,变成人人投入的能量场,得人心而自然成为中心。甘蔗没有两头甜,要想获得别人承认,必须要有所付出。
不管是谁,是社会名流还是芸芸众生,首先你是个人,作为人的底线,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生命如此短促,生活如此凡庸,追求美好生活无可厚非,不过至少先得弄明白什么叫做美好生活。当今的过度社会,实际上只是人们过度聚焦在对财富的追逐上。最终却不是体现在财富的绝对价值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心态上,和人们的欲望有关。欲望过高,就不可持续,什么都要追求最大值。要在有限时间内,能得到的得到,能享受到的享受到。
赶上了这个年代,对金钱过度追求,对资源过度利用,对理想过度淡漠,对生活过度劳累。这是人们的消费和生活状态的不相衬,也是和情感的不协调。因为嫉妒、焦虑,在和别人比较过程中获得满足,奢侈超过了实际使用的价值。一位历史学家说,“你的”、“我的”这两个词,使人们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难以言表的罪恶。
不能说文明社会对私有财产重视是一种错误,就像阳光和阴影是双胞胎一样,机会和危机也是举案齐眉、白头到老的夫妻关系。有人将危机变成了机会,有人将机会变成了危机。若把机会当成了财富,人生就变成了一次投机取巧的危险游戏;若把危机当成了包袱,生命历程就变成了一次重负下的艰难跋涉。所以,若找到了突围之路,务必要紧紧抓住。让时间尽量丰盛起来,让生命密度尽量瓷实一些,是唯一的自救之路。
人世大抵如此,你用辛苦,为别人制造风景,而别人给你也带来享受。就这样互为补充,相濡以沫。能从容应对,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最后往往能水到渠成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