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小学奥数班:[申精]lie to me 中的谎言识别技巧 ,看lie to me 的进来讨论_广铁一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4:06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摇头之前先轻轻的点一下头,典型的模棱两可;   
16. 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21、 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 在想好说什么谎后 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的反驳 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23.用到“那个XX”之类的字眼,表示想划清界限。 
24.瞳孔放大:害怕,愤怒,性欲。 
25.五指向上紧贴在身体的一侧:紧张(stop),激烈的争吵。 


关于表意学和心理学,这两门学科在日常生活运用之广泛已经可以证明其本身的合理性,但无论如何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其原因在于这两门学科(特别是心理学)给人的感觉就是玄而又玄的,但事实上大家完全可以完全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因为这两门学科来源于西方,与临床学有很大关系,说白了就是经得起考验的,因为临床本身就是实验,反复的实验,最后得出普遍的规律性总结。 

所以其针对的是人类,而非国籍。 

第二是关于个人习惯,这可以和第三个问题一起讲,即我们日常现实验证有时候某些特征不是片中的含义。 

比如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这一条,有人就说我只是想休息或者放松而已,或者某人习惯或者就喜欢双手抱胸。 

但问题在于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这句话在表意学上的真正含义是“说出了一句不可信的话的人一般会双手抱胸、退一步。”说白了就是这一条只能作起初参考,或者叫嫌疑参考。 

当这样的参考出现的时候就是值得你注意的时候了,但是记住,这只是嫌疑,并非确定,所以光这些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在撒谎。 

而在表意学中,科学家会观察撒谎者的具体表现,比如1000个人接受撒谎调查,如果有986人摸鼻子下面,974人手变冷,943人表示紧张,60个人眼神镇定,那么临床学会认为人在撒谎时鼻子下面会痒,手会变冷,会紧张,且眼神无法镇定。 

  • 2009-8-10 09:00
  • 回复
  • R彬彬有礼S
  • 5位粉丝

2楼


这也是为什么总会有个别的不同存在,但总体而言是正确的 

在这里我在顺便谈谈关于如何撒谎。 

不得不承认的是撒谎的确是一门艺术,个人认为它是最考验一个人的逻辑分析,表演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一门活动,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撒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这主要因为人都不想被骗)。 

先说一点,撒谎是一个动词,它本身是中性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撒谎,反过来说,决定你的谎言性质是善良的还是恶劣的绝对与撒谎本身的内容无关,它只取决于你撒谎的动机,而我的这篇文章只就撒谎本身来谈论,不涉及到以撒谎尾手段达成的任何目的。 

第一点是最基本的,即语言上的谎言。 
实际上大部分人在这一步就已经落败,原因是其逻辑本身的错误,而且也最容易犯几个问题。 
    一是动词的乱用,你在撒谎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躲避一些涉及到谎言本身的意见,比如“他这几天肯定是有问题,我觉得他……”在作出肯定答案之后马上选用模糊动词是最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原因在于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并不肯定,不自信的原因有可能是以上论断是道听途说的,甚至本来就是一派胡言,所以要尽量控制你动词的准确性,你可能认为这一点并不那么重要,或者你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小,别人一般注意不到,但实际上,你自己是注意得到的,而你一旦注意到你动词出错了,你一般会下意识地去修改,而这也就是撒谎的大忌,因为人说话总会犯错,总会修改,而实话和谎言在自我修正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在说实话的时候作出的修改往往是关于事件细节上的(比如“我们那天坐10路公交……嗯……不对,是12路。”),而谎言的修改是关于动词上的(比如“我看到……嗯……不,我听到。”)。 

    二是反应速度,相信我,往往反映得非常快的话语都是谎言,同样反应非常快的回答也会使提问者本能地抗拒与不相信,你要知道,即使别人问出问题你等了三秒才回答,别人也不会产生疑心,只是在这三秒里面你自己的心理压力会很大而已,慢绝对不会出错,不要去想别人会不会认为你在这段时间里面在编慌,等待的时间里面只要你足够镇定,眼睛先向左下再向右下看去,最后抬起眼神直视对方,大胆地说出你编好的谎言,问题基本上就会解决,因为人在等待的时候最容易忘记原本的目的,对于提问者也是一样,也许他提问的最初目的是“他是不是……”,但在短暂的等待之后,他的目的会变成“他怎么还不回答?”而一旦他的目的变成这个了,他就已经会下意识地去相信你给出的答案了。 

三是人称代词,这一点我要专门提出来讲是因为在人称代词上一旦犯错将是致命的,这比在事件上犯错还要严重,关键在于关于三个人称代词的运用是否恰当,其实在与非专业的人交谈的时候可以不避讳用“那个……”来指代,毕竟这个不是谁都知道,(但我还是推荐不要用,仅仅是推荐而已)但要记住在撒谎的时候首先是主语的放置位置,即“我”这个字应该在什么位置,反正记住一点,“我”后面绝对不可以直接跟上结论,如“我没有!”别人要问你时你就已经处于嫌疑位子,这句话本身就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且一个人在被冤枉的时候情绪是愤怒的,而愤怒的表现形式一般的作“绝对的否定”,记住,关键在绝对上,所以你把“我没有!”的音量开得再大,也不如一句“我绝对没有!”(重音放在绝对两个字上),还有“你”这个字,很多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为了寻求气势上的优势,选择了反问的方式,如“你真的这么认为?”实际上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愚蠢的,你要搞清楚别人不会无缘无故来怀疑你,既然有一个原因让他怀疑你,那么你的任务是找到那个原因并击破,而不是质疑对方的问题甚至抵触,这只能让对方越发的相信他原本的判断,至于“他”,也是记住一点,除了可以给你作证或者怀疑你的人提出的人,你最好不要特意提谁,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 2009-8-10 09:00
  • 回复
  • R彬彬有礼S
  • 5位粉丝

3楼


四是故事情节,所谓的故事情节就是你谎言内容的本身,这一点很复杂,因为各种特殊情况要特殊考虑,而且每个人编的故事都不一样,格式也有好有坏,但你们编故事一定要记住一点,即细节,优秀的故事可能千差万别,但优秀的故事一定具备很优秀的细节,说真的,只要你细节够好,你就说你是被外星人绑架,你脖子上的吻痕是外星人给你弄的,别人都会信,而什么是细节呢?就是四个要素,人物,地点,物体,事件(首先说一下,时间越准确,撒谎效果越差,不信你下次撒谎把事件精确到分钟,你看对方信不信,所以能模糊一点就模糊一点,以时间上没有矛盾冲突为准。),这四个要素说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很麻烦,举个我在学校参加故事比赛培训的例子,当我讲到“记得那年我和我朋友一起去云南旅游……”的时候,老师忽然打断我提问到:“你这个朋友生日是多少号?”,我本身要讲的是一个恐怖故事,和旅游有关,总之和我朋友的生日是毫无关联的,所以在我虚构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会去顺便虚构一个我朋友的生日,但我朋友的生日这一点就是一个细节,还有关于出去到场了多少人,他们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和你同路,你去玩的地方的大厅是什么样子的,周围有什么建筑物都是所谓的细节。这里你们可能觉得我们不能记住这么多,那怎么办呢?记住虚实结合,首先是那次故事比赛,我脱口而出的是我自己的生日(防止老师在后面再次提问),还有一个你们可能认为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比如“你昨天到的**旁边就是**?”这样刁难的问题,我告诉你,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回答:“是吗?没注意到。”记住,在对方确定之前,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你在撒谎,所以不要因为你自己心虚而去故意回避一些问题,更不要为了掩饰你自己心虚而去故意勉强回答一些问题。   

编故事很复杂,说到这个地方,基本上撒谎在纯粹的口头内容这一方面就已经说完了,有有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信息的传递只有百分之三十是靠语言内容来完成的,所以接下来就是讲下大家撒谎时候的表现以及怎么运用环境让对方更加相信你。 

第二点是较关键的,即行为上的谎言。 
这里行为不止是在接受质疑的时候的身体上的表现,还包括说话的语气,对人的态度等。 
    一是说话的语气,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大部分人的怀疑就是由此展开的,首先为大家分析一下对方(这里是质疑者,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后面再分析)的心理以及对方的思维方式,注意最关键的是质疑者的思维方式,大家一定要知道,作为一个质疑者,他的思维方式绝对不是“未知”而是“已知并等待结果”,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质疑者的思维方式不是:“他是不是……”而是:“他是……,是吗?”希望大家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在质疑者心中是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但由于答案来源的不确定以及对答案本身的不自信才会导致他的态度是质疑而非认定,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表现得过于声高疾呼或者刻意回避都是不正确的,原因很简单,对方是来你这里找那个他本身就已经有些认定了的答案的,所以你在这个时候无论做什么与正常状态下有区别的行为,对方都会认为是疑点,并加以胡思乱想(比如愤怒就是恼羞成怒,回避就是说到要害了),尤其是如果你过于理直气壮也许会在当时那一刻将辩论打压结束,但由于对方并不会屈服,甚至会更加怀疑,所以完全有可能把对你的怀疑转为地下活动,悄悄暗自取证,这样对你更不利,记住我们的目的是打消怀疑,而不是打消争吵,所以你的语气应该是在比平时音量大一点(记住,就大一点就好了)的基础上尽量表现出“压抑下来的平静”,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你在说谎的时候多半会有恐慌和虚弱的感觉,你只需要压抑这两种感觉以试图表现得平静就行了(只要不是专业人员就最多只能看出你的压抑,但很难分辨你压抑的是什么),对方会下意识地认为你压抑的是怒火,而这种压抑的怒火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愧疚的,加上对方本就就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对方质疑的信念很容易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