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珊瑚图片:2011年01月12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0:10:28

面瘫

 

 

中医诊断:

1. 风寒袭络:

口眼歪斜,伴恶寒重,发热,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簿白,脉浮紧或浮缓。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炙麻黄9 炙附子10 细辛3 桂枝9 防风12 白芷9 白芍15 川芎10 秦艽18 甘草6

加减:

表虚自汗者去麻黄加黄芪30,白术10;兼头痛者加羌活10,葛根30;兼痰浊阻络加胆南星10,白芥子10。

2. 风热袭络:

   口眼歪斜,伴口苦,咽干微渴,肢体肌肉酸楚,舌边尖微红,舌苔簿黄,脉浮数或弦数。

用: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8 川芎9 当归9 赤芍12 石膏30 羌活9 防风9 细辛1.5

黄芩12 生地18 僵蚕6 全虫6 甘草6

加减:风热明显去细辛,羌活,加桑叶9,蝉蜕6.兼头晕目赤加夏枯草18,栀子12;兼风痰组络者加白制附子6,胆南星12.

3. 风痰阻络:

   口眼歪斜,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

吐痰延,舌胖大,苔白浊或腻,脉弦滑。

用:牵正散加减:

白附子6 白僵蚕10 全虫9 白芥子15 胆南星12 防风12 白芷

10 天麻15 陈皮6

加减:面肌抽搐频发者加地龙10,川足2条,病久兼淤血加桃仁

12,鸡血藤30,川芎15.

4. 气虚血瘀:

   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质淡黯,苔簿白,脉细

涩或细弱。

  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45 党参30 鸡血藤30 归尾12 川芎9 桃仁12 红花9 白芍

15 地龙10 全虫9 僵蚕10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10 细辛6 兼痰浊加白芥子15 半夏12 胆南

星10

 

 

 

 

 

面瘫秘方)

蒲氏番蜜膏-----来源:

川北名老中医蒲仕林家传秘方。

组成:

番木鳖500 克,加水35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成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用时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涡斜涂右侧,向右涡斜涂左侧,厚约0.2公分。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天更换一次。用药反应:涂药处3-5日发生奇痒,6-8日出现疹粒,9-14日若出现明显疼痛则为向愈之兆,可以停药。
 西医处方:
1.强的松30毫克,每日一次.
2.ATP20毫克,每日3次.
3.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
4.维生素B12两支肌注,每日一次.
5,维生素B1一支肌注,每日一次.

6, 阿昔洛韦250mg-  iv  (阿昔洛韦片口服4片 连用10天)


面神经炎的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激素治疗:

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

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

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

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

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

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面神经减压术,或者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一般报道有效率约60%左右。
面神经炎的预后及预防: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贝尔面瘫约80%的病例可在2~3mo内恢复。轻症病例多无神经变性,经2—3wk后即开始恢复.于1—2mo内可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mo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或不恢复。
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可能为面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时,误入邻近功能不同的神经鞘通路中所致
目前判断面瘫预后优劣的较好方法是采用肌电图与电兴奋性测验。根据随意活动时瘫痪肌的电位不同,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有无反应或反应强弱的变化。当出现电位变化时,即表示神经的功能尚存在,反之表示神经变性。通过上述检查可进一步明确面神经的功能状态,对预后的估计是有帮助的。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价值,可在起病两周后进行检查。
中医处方介绍:

牵正散:

白附子12   僵蚕12   全蝎6   蜈蚣2条

风热型加连翘6  防风6  板兰根30  大青叶15 

风寒型加防风6 荆芥6

肝郁型加柴胡12  白芍6.

面神经麻痹(面瘫)的穴位注射治疗:

面瘫验方:

白芨3克,雄黄1.5克,朱砂1.5克,白公鸡冠血不拘多少。将药研末,以鸡冠血调敷,左斜敷右,右斜敷左。用本方治疗面神经麻痹18例,治愈15例,2例好转,1例中途停敷,一般5次即愈

验方:

 

面瘫中西药方:
甘露醇;地米,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3-5天;维生素B1    B12肌肉注射7天;口服地巴唑片剂;中药用焦树德的正颜汤(牵正散类);

焦树德的正颜汤:

组成:荆芥9克、防风10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全蝎10克、白芷10克、葛根12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炙山甲6克、地鳖虫6克、钩藤20克、蜈蚣3条。
    功能:散风活络,疏解阳明。
    主治:中风病中络证口眼歪斜,也适用于颜面神经麻痹等。
    方解:本方系牵正散加味而成。方中以荆芥祛血分之风(和/或用芥穗散颜面之风),防风疏散经络之风,共为主药;全蝎、蜈蚣熄风解痉,祛毒定惊,白僵蚕祛风解毒,白附子入头面祛风化痰,白芷入阳明散寒通窍,钩藤清心凉肝、熄风定搐,共为辅药;葛根解肌活络,专入阳明经,桃仁、红花活络行血,以达血行风自灭之旨,共为佐药;炙山甲直达病所,通行经络,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散风活络、熄风祛痰,以正颜面歪斜之功效。

面神经麻痹,以一侧面部板滞麻木 松弛口角向健侧歪斜为特征。中医多采用针灸及电针治疗,但疗程偏长,一般都需要20天以上.采用翳风穴穴位注射 疗程缩短 方便 省时 经济。

1·取穴:口角向健侧歪斜,另一侧为病侧,病侧翳风穴。

2·定位:耳根后1cm凹陷中,平耳根。

3·药物:取泼尼松龙注射液25mg ,  VB12 0.25mg , 2%利多卡因0.5ml ,  共计1.5ml。

4·注射:对准穴位直刺1cm患者感到酸胀时注射全部药物,5天一次。

   翳风穴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药物注射治疗,直达病所有立竿见影之效,多数注射一次后第二天即觉明显好转。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取穴
  各个穴位详解: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 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