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蒙德为什么又活了:青浦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01:43
青浦区  
百科名片
青浦历史悠久。7000年前已经成陆,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现在只留下青浦白鹤旧青浦那一段河流叫青龙河。附近有个小镇叫青龙镇依然流传着当时的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县时,取境内河名命名为“青浦县”。1999年撤县建区,称“青浦区”。
目录
地名的由来简介基本概况人口民族宗教经济概况概述工业其他
现代农业农业现状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农业新农村建设
对外经济自然地理旅游资源朱家角曲水园淀山湖大观园
历史沿革古文化遗址行政区划城市环境环境质量环境保护
主要历史名人曹知白王昶陆士谔陈云
公用事业现代商贸业交通概况道路建设道路网络
地名的由来简介基本概况人口民族宗教经济概况概述工业其他
现代农业农业现状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农业新农村建设
对外经济
自然地理旅游资源朱家角曲水园淀山湖大观园
历史沿革古文化遗址行政区划城市环境环境质量环境保护
主要历史名人曹知白王昶陆士谔陈云
公用事业现代商贸业交通概况道路建设道路网络
展开
  朱家角放生桥
地名的由来
“青浦”的地名得名于“青龙江”、“浦家江”:青龙江、浦家江,古代河流,均在今青浦区北部,相传三国吴时孙权曾在青龙江建造青龙战舰,二河均已淤没。现在只留下青浦白鹤旧青浦那一段河流叫青龙河.附近有个小镇叫青龙镇依然流传着当时的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县时,取境内河名命名为“青浦县”。1999年撤县建区,称“青浦区”。
简介
青浦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青浦历史悠久。7000年前已经成陆,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崧泽文化”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原始社会文化,经考古学家对崧泽古文化遗址中土层出土墓葬中的大批文物和生活、生产遗迹,以及水稻种子、家畜骨骼等典型器物的鉴定,断定青浦地区是上海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2004年4月,崧泽遗址下层马家浜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头盖骨,经鉴定为一名25~30岁的成年男性,在这之前上海地区从来没有发现过6000多年前的古人,此男性可称得上“上海第一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朝廷批准,建制青浦县。因当时县治设于青龙镇,县境东部有赵屯、大盈、盘龙、顾会、崧子等五浦汇于吴淞江,遂定名为青浦县。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青浦县建制,建立青浦区,以原青浦县的行政区域为青浦区的行政区域。2000年1月12日,青浦区人民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1958年,原属江苏省的青浦划归上海市。
基本概况
  夕阳西下
青浦区位于东经120°53ˊ~121°17ˊ,北纬30°59ˊ~31°16ˊ之间。地处上海市西郊,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西接浙江和江苏两省,是上海市通向内地的西大门,更是两省一市的交通枢纽。总面积670.14平方千米,2008年末总人口78.98万。青浦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东距市区中心20公里,离虹桥机场仅6公里。境内有三条公路直通上海市区,两条干线连接江浙两省,318国道东西贯穿全境。境内湖河相通,水路运输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航50~300吨货运船只,亦是江浙沪水上交通枢纽。青浦位于上海市西南,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的交界处,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和对华东地区的辐射作用。
青浦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056毫米,无霜期247天,平均温度15.5°C。日照:年平均1960.7小时;相对湿度:年平均82%;气压:年平均气压1015.4hpa;风速:年平均风速3.0m/s;水文:高潮平均水位:2.71米,低潮平均水位2.58米。
青浦水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2.1%,位于西北部的淀山湖,是上海市唯一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山湖跨青浦区和昆山市,面积约62平方公里,在青浦区境内为46.84平方公里,约占75.5%。目前,青浦区环境质量状况为,黄浦江上游水源水质主要指标基本保持在二——三类水质标准,全区主要骨干河道水质主要指标保持在三——四类水质标准。全区空气环境质量全年基本达到一级指数,中心城镇达到二级以上。
在实施青浦区第一轮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03年青浦区实施了第二轮环保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经过各方努力,收到了明显成效。
  湖光美景
水环境治理:2004年青浦的河道疏浚整治工作,通过政府投入、集体和社会集资等形式,共计完成中小河道疏浚整治211条段,长度165公里,土方284.6万方,并投入2000万元疏浚整治了一条千步泾区管河道,还对青浦区域跃进片水系河道及工业园区的泾泾港进行了整治。
大气环境治理:对8家单位11只燃煤锅炉实行了清洁能源替代;针对扬尘污染问题,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渣土运输进行了4次专项执法检查,使扬尘污染大幅下降;为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建设了一个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绿化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为契机,先后建成了夏阳湖、薛家娄等一批大型公共绿地。建设了生态片林和水源涵养林6500亩。同时,各镇也加大了绿化建设力度,如赵巷镇分别投入900万元和456万元,建设市级水土保护生态示范项目和占地70亩的主题公园。
农业生态保护:2004年对朱家角西洋淀猪场、沈巷奶牛场、商榻种畜场等12家畜禽牧场实施了关闭。上海是引领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青浦区作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新高地之一,应以其门户优势和交通条件,以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特色,以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规模效应,在融入长三角的发展中体现本身的地位。
人口
户籍人口
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5.7万人,总户数15.4万户,平均每户人口3人。其中男性22.6万人,女性23.1万人。农业人口17.6万人,非农人口28.1万人,占61.5%。年内出生人口3178人,出生率6.96‰;死亡人数3159人,死亡率6.91‰,自然增长率0.05‰。年末60岁以上人口91306人,占户籍人口的五分之一。
常住人口
200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7.8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45.9万人,来沪人员31.9万人,分别占59%和41%。 青浦区地形东西两翼宽阔,中心区域狭长,犹如展翅彩蝶。境内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2.8-3.5米之间。
民族宗教
2007年末,全区少数民族人口1692人,涉及户籍人数975人,少数民族成分33个,其中人数相对较多的十个民族依次为:回族、壮族、土家族、苗族、朝鲜族、满族、布依族、彝族、侗族、蒙古族。少数民族群众团体是青浦区少数民族联合会。
全区有登记且年检合格的宗教活动场所30处,宗教教职人员152人,宗教团体4个。全区有信教群众约5.7万人。2007年到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的信众达102.9万人次。
经济概况
概述
近几年来,青浦区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工作,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转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升级。科技兴农工作,一抓种源农业,为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升级。科技兴农工作,一抓种源农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良品种,并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和档次。二抓农技服务。区、镇、村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积极转换机制、转变作风,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专业分工,实行农技力量新的组合,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按照“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的要求,开展各项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和农业社会服务化工作。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工业
  招商引资
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37.7亿元,增长33.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6.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9.3亿元,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5.4亿元、私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9.2亿元;国有集体、三资、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的11.3%、51.9%和36.8%。
工业是青浦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58.2%,对全区经济起到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2004年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提高,效益大幅提升,全区实现工业利润总额41.1亿元,比2003年增长5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7.7。
2004年,全区工业按新国家标准分有31个行业大类,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其中有19个行业大类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比上年相比,增加了2个。其他
现代纺织、生物医药、精密机电和电子信息是青浦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发挥着对全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2004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9.2%;实现销售收入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占全区销售收入的38.4%。
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业是青浦区着力培育的特色产业,经过四年多来的精心培育,青浦区的“特色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4年实现总产值47.5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91.5%,企业增加了10户。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加快发展,且逐步改变着青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200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3.9%。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40.6亿元,增长32.7%;新材料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5.4亿元,增长33.2%。
2004年,全区有123户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6户,共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47.9%,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
农业现状
  城市标志
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21.4亿元,比上年下降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887公顷,比上年增长4.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095公顷、小麦2786公顷、大麦489公顷,完成粮食总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增长3.9%。
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有力。全区共制定了18只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9个农产品质量标准,9个操作规程。“练塘茭白”、“白鹤草莓”通过了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评审。|现代农业园区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注重培养和壮大园区特色产业。引进“一目惚”、“越光”等日本优质稻米品种,繁育青角薄稻系列“老来青”,开发特色稻“早香301”并进行了市场营销的尝试。进行稻蛙生态种养试验获得成功。水稻产量360公斤/亩,虎纹蛙产量240公斤/亩。园区坚持边抓基础设施建设,边抓农业招商引资。截止年末,已有26家实业型企业落户园区,19户企业进入产出期,亩均产值达6900元,吸收安置劳动力近千人,园区全年完成税收近1亿元。科技农业
科技入户工作全面推进,全区水稻科技130户示范户,示范面积14140亩;辐射带动农户650户。建立区、镇两级水稻丰产方28个,面积16300亩。实施草莓、玉米、西甜瓜、食用菌等园艺作物科技入户工作,在全区3个镇(街道)选定75户示范户, 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工作。辐射带动200户农户,示范种植草莓、西瓜、鲜食玉米面积312亩和食用菌313万袋。加大农业技术培训。2007年共开展专业农民、短期实用技术、远程教育等培训11000余人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种示范的150亩“罗麦8号”,实现了小麦单产超450公斤的目标;育成的水稻新品种“青角306”(K306)通过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水稻新品系“K517”已进入上海市区域试验。新农村建设
  城市规划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加大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的倾斜力度。2007年区本级财政对纯农业各项补贴金额达到4587万元,对林业补贴金额2434万元,对经济薄弱村发放专项补助资金2100万元。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层次、有步骤地推进,目前全区共有30亩以上水稻规模经营单位548户,种植面积12.5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75%。10亩以上蔬菜规模经营单位372户,种植面积2.6万亩,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33%。金泽镇建国村等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试点建设全面启动,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982户,共投入资金1969万元。面向农民的特种大病特殊保障机制趋于完善,在全区16.5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投保覆盖率接近100%的基础上,又启动了“特种大病救助基金”,现已有11.8万农民自愿参与, 筹资金额354.6万元,现有受益人数16人,受益金额32.7万元。对纯粮户家庭人员安置就业,并进行就业援助和择业指导。公交“村村通”和农村低等级公路标准化改造进展顺利,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7条,新改建农村道路52.3公里、危桥88座。老年农民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07年,全区共新批外资项目82个,吸引合同外资5.2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外资3.3亿美元,占合同外资额62.9%。全年外方到位资金4亿美元。
吸引外资质量继续提高,平均每个项目的合同外资63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2007年内陆续引进了日立电梯、东航惠普等5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
“四个聚焦”策略效应继续显现。2007年内,全区新批准日本、欧美外资企业33家,合同外资2.8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度总量的40.2%和53.9%。
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2007年进出口额9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进口总额4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出口5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3%。
自然地理
青浦区主要是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和水产资源。现有耕地面积 29078.3公顷,适宜种植稻、麦、蔬菜和水生作物等。
淡水资源丰富,年均地表流量为1.53亿立方米,上游客水为68.6亿立方米,潮水46.5亿立方米,拥有水总量为116.6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2.65万立方米,比全国人均高出10多倍。全年仅用总水量的百分之五左右。水产资源可养鱼水面有 1.1万余公顷,养殖鱼类达59种,有青、草、鳜、鳊、鲤、鲫、银鱼、鳗、鳝等上等鱼类;软壳爬行类有甲鱼、河蟹、河虾等珍贵水产。
旅游资源
朱家角
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原名朱家村。坐落于青浦县, “金色玉带”318国道横贯全镇,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曲水园
初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征募一文钱,故又有“一园”之称。园内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改园名为曲水园。因园在大盈浦旁,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之意。咸丰年间毁于炮火。光绪年间费时20年相继修复庙、园,增建放生池、花神堂。1927年增修假山,山上筑九峰一览亭,可登高远眺松郡九峰。淀山湖
“东方日内瓦湖”之誉,湖光山色,环境幽雅,方圆约1600亩。东半部是自然景点,还有一条380多米长的人工堤“柳堤春晓”,堤上柳绿花红,桥堤相对,堤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淀山湖全景尽收眼底。西半部是一条名为“石城古风”的仿古街道,是为游客提供生活服务的中心区。“石城古风”内座落有高达47米的7层仿古宝塔一座。此塔既是宝塔,亦是水塔,第六层是储水箱。大观园
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东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园、桂花园为主要景观。西部则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体,再现了《红楼梦》的优美意境。
历史沿革
  城区夜景
距今6000多年前,在青浦县城东面的赵巷乡崧泽村和东北的重固乡福泉山,已经有新石器时代村落。距今4000年以前,在古冈身以西的寺前、金山坟、刘夏、凌家角等地,分布着更多的聚居村落。根据《禹贡》、《尔雅》等古籍记载,本县地域在上古时为九州的古扬州之域。
西周时,按《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记,约公元前12世纪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立国于江南,称勾吴。周武王克殷后,封仲雍曾孙周章于勾吴,国号吴。青浦县境属吴。
周敬王六年(前514年)置长水县,县境属之。
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诸侯争霸,越兼并吴国,县境遂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又灭越,县境随之属楚。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用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徙封于吴,县境为黄歇封地。
秦时,废分封,置郡县。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以吴越地置会稽郡。青浦县境属会稽郡。《汉书·地理志上》载:会稽郡,县二十六,由拳其一。今青浦县域为由拳县东境。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刘贾为荆王,领有会稽郡。十二年,改封刘濞为吴王,原荆国领地改属吴王封地。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濞谋叛被诛,封地撤,青浦县境属会稽郡娄县,隶扬州。东汉时,定州郡县三级。
顺帝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划分为二,钱塘江东为会稽郡,钱塘江西为吴郡。本县地域仍属娄县。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于县境东北建造青龙战舰。同年,陆逊以破荆州关羽有功,封华亭侯,后进封娄侯,县境为其封地的一部分。
三国吴黄龙初(229年),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年),又改禾兴为嘉兴。本县地域属嘉兴县,隶扬州吴郡。晋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弟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至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罢吴国,仍为吴郡,属扬州。齐时承宋制,郡县不改,县境隶属如故。梁天监六年(507年),由吴郡分置信义郡,以娄县地改置信义县,本县地域属信义郡,为信义县南境地。大同元年(535年)析信义县置昆山县,本县地域属之。
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吴郡置吴州,县境隶属如前。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后改吴州为苏州,属扬州行台。信义郡并入苏州,信义、昆山均改入常熟县。十八年复置昆山县,隶苏州,本县地域属昆山县。
  新农村建设
唐天宝五年(746年)设青龙镇。十年,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地置华亭县,属苏州,苏州隶江南东道。本县地域在华亭县西北境。唐时苏州屡次更名,或称吴郡,或称苏州。隶属屡变,或属润州,或属江南道、江南东道,或属浙西道。唐末藩镇割据,国内大乱。乾符四年(877年),僖宗逃离长安至西蜀,县境为王腾所占领。
乾宁四年(897年),钱镠遣顾全武攻拔之,地域属吴越。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贞明三年(917年),钱自称苏州为中吴府。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于嘉兴置开元府,华亭县属开元府。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罢开元府,华亭属中吴军。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嘉兴为秀州,本县地域仍属华亭县,隶吴越秀州。宋至道三年(997年),原吴越地为两浙路。
熙宁七年(1074年),分两浙路为浙东路和浙西路,本县地域属浙西路嘉兴府华亭县。景祐中(1034-1038年),置文臣理青龙镇事,以右职副之。大观元年(1107年),置监镇理财官于青龙,治水利兼领市舶。
政和四年(1114年),改秀州为嘉禾郡,改青龙镇为通惠。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复青龙镇,县境归属如旧。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嘉兴为路,置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属江浙行省。二十九年,从华亭县分出东北五乡置上海县。至正十六年(1356年)后,罢青龙镇市舶司。本县境域半为上海县西部地,半为华亭县北境地。元末张士诚占领县境。至正二十七年,松江知府王立中归附朱元璋。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废江南行省,松江府直隶中书省。十三年废中书省,直隶六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以江南为南直隶省。本县地域仍属松江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华亭县西北修竹、华亭二乡,上海县西新江、北亭、海隅三乡,置青浦县,县治青龙镇(今旧青浦镇)。三十二年废县。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设承宣布政司。十三年松江府属江南布政使司,十八年分右布政使司驻苏州;康熙六年(1667年),更属江苏布政使司。青浦县属松江府,隶江苏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年),析县境北亭、新江二乡,置福泉县。
乾隆八年(1743年)裁福泉,仍归青浦管理。
古文化遗址
  福泉山
福泉山: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浦区唯一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福泉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
据清光绪《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在干山北,下皆黄土,隆然而起,仅土余亩,殆古渭息壤也……。初因形似覆船,后以井泉甘美,易今名。”1962年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山坡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与红烧土等文化堆积,确定这里是一处古文化遗址。1977年经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为文物保护地点。同年当地重固中学师生在福泉山下田间劳动,又发现数件崧泽文化的陶器。为了开展太湖地区的古文化研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79年,1982—1988年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的居址1处、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以及战国墓6座,西汉墓96座,唐墓l座,宋墓2座,共出土各类文物28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玉琮。现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其中有些珍品还远赴美国最闻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展出。
考古学家在福泉山西北一方5.3米高的深坑里还发现了一大方夹着各种文化土层色泽的壁面,犹如一幅新石器时期以来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历史年表,最底层呈青灰色的为马家浜文化层,中间的黑色土层是崧泽文化层,上面的灰色土是早期的良渚文化层,接近地面的黄褐色土是晚期的良渚文化层。这样完整的古文化土层堆积,是田野考古不可多得的地层遗留,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代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证明了重固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业已成陆,并已有我们的祖先在福泉山附近劳动生息,更用他们的勤劳及智慧改善和丰富着他们的生活。由此可见,远古时期的上海人——福泉山人,通过艰苦的生活磨练为上海古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重固还蕴藏着其他丰富的古文化遗址,有西汉前期的骆驼敦古文化遗址,元代有名的水利专家和画家任仁发墓志、西晋名将陆机墓、城隍庙、法会庵等等。这些遗址,都即将被整理、修复、完善、开放。福泉山古文化群将向社会展示重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让世界再次了解上海,了解上海的古代文明,丰富着上海的文化、历史内涵。
行政区划
青浦区共有朱家角镇、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练塘镇、金泽镇、大盈镇8个镇和夏阳、盈浦、香花桥3个街道办事处。
青浦将在2015年前开通从朱家角到虹桥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并与苏州-昆山的轻轨对接,成为跨省的轨道交通线路。
青浦境内有二横二纵共五条高速公路,东西向为沪宁高速,经过华新镇和白鹤镇;沪青平高速,经过徐泾镇、赵巷镇、青浦城区、朱家角镇、金泽镇进入江苏省吴江市与沪苏浙皖高速对接,使从上海到芜湖只需3个小时车程。南北向为同三A30高速(同江-三亚),经过白鹤镇,青浦城区;嘉金高速(与沿江高速对接),经过华新镇,徐泾镇。2008年将沪苏高速将会动工,从苏州市区通往虹桥交通枢纽,经过青浦境内香花桥街道、华新镇,徐泾镇。
城市环境
环境质量
  城市建设
青浦区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二氧化氮污染指标达到国家I类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指标达到国家II类标准。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为321天,比上年增加6天,优良率达87.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上年水平,青西的太浦河、大蒸港、北庄河、市河达到Ⅱ―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青浦东片的淀浦河、东大盈港、西大盈港、新通坡塘、油墩港、上达河和环城河等骨干河道水质处于Ⅳ―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环境保护
2007年是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关键年,在计划中共有六大方面43个项目,至年底已有16项任务全部完成,20项完成阶段性任务,7项任务正在抓紧实施和推进之中。年内完成了以保护青浦淀山湖水环境为核心的《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建成了华新污水处理厂,并建设了48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当年投入了使用。青浦新城建设了污水管网21公里,徐泾地区又建了5.3公里污水管网,开工建设了白鹤污水处理厂和白鹤地区污水管网,青浦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千河整治”深入推进,计划三年内整治河道1119条段、1212公里、1557万方。2007年累计完成608条段、604公里、1118万方。目前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通过综合治理,农村地区水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营造水景”的目标。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重点整治,完成了6个重点企业的远程在线监测建设工程,推动15个老工业点206家企业进行了污水纳管。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打击了不法排污行为。环境创建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创建了徐泾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青浦区“扬尘污染控制区”。
主要历史名人
曹知白
  曹知白画作
(1272-1355)元代书画家,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青浦小蒸(古时属浙西华亭)人。今小蒸芦花庵即曹知白居宅。从小机敏颖悟,很有见识,爱读书,好黄老之学。家有藏书数千卷,也喜蓄字画。23岁参加疏浚吴淞江,所提建议很见成效。几年后又作疏浚,献填淤成堤之法,受到主办官员的器重。元至元中被荐为昆山教谕,不久辞去。结交赵孟頫、邓文原、虞集、王冕等名流,各倪瓒、黄公望交往最密,常以书画相唱和。
曹知白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他善用淡笔皴擦,简洁苍秀,风格独特,是元代李(成)董其昌称他为松江第一人。初师冯觐,得其娟秀,亦受赵孟頫的影响。继而师法李成、郭熙,兼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晚年身体轻健,书画功力愈加深厚,画风由丰润趋向苍简,自成一格。
78岁时作《重溪暮霭图》,黄公望题跋称他:“老而益进。于今诸名胜善画家,求之巧思者甚多,至于韵度清越,则此翁当独步也。”传世作品有《寒林图》册、《疏松幽岫图》轴、《雪山图》轴、《松林平远图》轴,《群峰雪霁图》轴等。王昶
(1725-1806)清代著名学者,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朱家角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归入选班。二十二年(1757年)皇帝南巡,王昶获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入军机处,后又擢刑部郎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王昶因“言两淮盐运提引事不密”而被罢职。受大学士阿桂器重随其行走军营九年。因战功卓著,被乾隆嘉奖,擢为鸿胪寺卿,赏戴花翎,在军机处行走。不久又升为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昶才思出众,为人正直,执法不阿,深得乾隆信任,曾赞其“人才难得”。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五十三年(1788年),王昶先后出任过江西按察使、直隶按察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王昶64岁,奉调入京,任刑部右侍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提出辞呈。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王昶举家南归,回到青浦朱家角薛葭浜三泖渔庄,将草堂(原经训堂)题名为“春融堂”。
王昶一生成就不仅在仕途,更在学术。他好金石考古之学,穷极半生精力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碑刻拓本1500余种,编成《金石萃编》160卷。文学艺术方面,他工诗善文,作品甚多,早年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吴中七子”他的诗文结集《春融堂集》收有诗、词、赋、书、论、考辨、解说、策回、序跋等69卷。此外,他还做了大量的文学选编工作,在文学史上较有影响的有《湖海诗传》和《湖海文传》。王昶对词也有研究,编有《明词综》和《国朝词综》各一部。王昶对家乡历代先贤的诗文更是特别钟爱,曾与娄县(今松江)庄师洛合辑《陈忠裕公全集》一部;告老还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青浦诗传》编好付刊,为青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王昶在方志学上也有不少积极贡献,他曾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续三通》。七十致仕后,主修过《西湖志》、《太仓州志》。王昶还是个教育家,他编撰的《天下书院总志》,为清国史馆收藏。王昶在治国方略以及其他方面也有不少著作,如《使楚从谭》、《征缅纪闻》。
嘉庆十一年(1806年),王昶病逝于宗祠,卒年80岁。陆士谔
(1878-1944)名守先,字云翔,笔名云间龙,朱家角镇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幼年家道中落,曾为典当学徒,因爱读稗官野史,被辞退归里。光绪二十年(1894年),从本镇名医唐纯斋学医,遍读古今医学专著,学成后,悬壶于青浦、松江一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开始创作通俗小说。
陆士谔一生著作极丰。据不完全统计有七、八十种,其中一类为通俗小说,一类为医学著作。通俗小说中有社会谴责小说,如《新孽海花》、《孽海花续编》、《官场怪现状》等;有历史小说,如《清史演义》、《清朝开国演义》等;有武侠小说,如《三剑客》、《血滴子》等,其中《血滴子》在二三十年代被改编成连台本(京)戏,在沪上演出后,沪、淮、扬、锡等地方剧种也纷纷移植演出;有文言传奇小说,如《焦窗雨话》等;有拟旧小说,如《新上海》、《新水浒》等。
陆士谔晚年专心整理医学著作,著有《国医新话》、《士谔医话》、《医学指南》等书,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誉为上海名医。抗日战争期间,陆士谔蛰居沪上,民国33年(1944年)3月,因中风卒于上海寓所,终年67岁。陈云
  城市广场俯瞰
1905年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人, 原名廖陈云。1919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1929年回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兼农委书记,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9月,任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成员。1932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椐地。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同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河(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职。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年6月被派到上海恢复党的秘密工作。同年9月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7年4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新疆接西路军余部,11月到延安,同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44年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后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1948年10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0年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956年11月兼任商业部部长。1958年10月兼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62年再任中共中央财经小组组长,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起对恢复当时遭到严重困难的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文革”中除保留中共中央委员的名义外,被解除了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一切领导职务。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3月—1979年7月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7月-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
三中全会后提出对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社会主义经济应有市场调节部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大量培养提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党中央的当务之急等一系列重要思想。1982年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常委。1987年11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常委。
主要著作收入《陈云文选》。
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夫人于若木。
公用事业
城市燃气
截止2007年年末,全区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达到403.4公里,用气人口22.4万人。年度内供应天然气302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77万立方米。工业用户295家,用气2042万立方米,居民用户5.6家,用气980万立方米。年内供应液化气9328吨。年末液化用户15万户,用气人口52.5万人。年末天然气、液化气使用人口74.9万人。
  体育场馆
城市供水
2007年末,全区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1.3万吨/日,比上年末增加4.3万吨/日。年末供水管道长度1741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3832万吨,其中生产用水量4932万吨,生活用水量3435万吨。城镇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
城市用电
全区现有主要供电设备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30座;10千伏配电站963座;10千伏杆变4762台。1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总长度6880公里,低压电缆线路长度1680公里。
2007年末,全区共有用电户数27.6万户,比上年增长3.4%,年总售电量38.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28.8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3%,占总售电量的7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户数23.5万户,用电量4.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最高负荷为853.66兆瓦,比上年增长9.8%。
邮电通讯
2007年全区邮政业务8587万元,较上年增长20%。全年函件业务量304万件,其中国际函件2.2万件;包件收寄量14万件,比上年增长25%,特快专递达到29万件,比上年增长28%;报刊累计份数2275万份;集邮品销售近4000册。
电信业务
200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到达数23.8万户,比上年增加1.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到达数16.5万户。小灵通用户51583户。ADSL端口容量达到9.1万个,LAN端口容量达到3.7万个。ADSL用户数到达6.8万户,LAN用户到达数2.1万户,都比上年显著增长。
现代商贸业
全区社会消费品市场呈现出零售行业日趋活跃、餐饮消费显著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随着全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有序推进,赵巷市郊商业商务集聚区建设已呈规模。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经营状况良好。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自2007年10月开业以来,已有152家国内外家具企业入驻,经营品牌300多个。青浦新城商贸圈建设也有新发展,百联桥梓湾购物中心等商业中心人气旺盛,消费增长保持上升势头,全年实现销售额3.7亿元。凯特利广场苏宁电器店开张营业,人流如潮;集购物、餐饮、娱乐和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购物中心――港隆广场也已建成,正式对外招商营业。
交通概况
道路建设
2004年是青浦区公路市政改建建设项目完成里程最多的一年,除外青松公路跨年度外其余项目全部竣工通车共计29.2公里。
至年末,区辖公路总里程达780公里。按等级分,一级公路13.3公里,二级公路289.2公里。按干线、区乡道分,市道48.8公里,区道135.6公里。按路面标准分,水泥砼567.6公里,沥青及贯入式205.3公里。道路网络
  商贸区
青浦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的交界处,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和对华东地区的辐射作用,区内有上海市郊第一条一级公路---318国道(上海----西藏拉萨),东西方向的A9沪青平高速公路、A8沪杭高速公路、A12沪宁高速公路以及连接上海虹桥机场与苏州的苏虹公路贯穿全境,南北方向的同三国道、外青松公路和嘉松公路,使青浦区内及青浦连接周边地区形成了纵横交错、道路密集的陆路交通体系,为加快青浦新一轮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青浦区的水运优势也十分明显,包括淀浦河和太浦河两条连接黄浦江的黄金水道,还有毛河泾、上达河、西大盈江、东大盈江、油墩港等多条六级以上航道,这些航道北连苏州河,南接淀浦河,与江、浙等省通航,可通500吨位船舶的航道有16条。
除了发达的道路交通体系外,青浦区内的公共交通也十分便捷。区内现有直达区内各镇及跨越上海市境内多个区县的客运专线40余条,跨省公交线路15条。此外,为适应青浦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需要,青浦城区内还开通四条公交环线,环线站点遍布青浦城区各个角落,方便了青浦城区居民的交通出行。
陆运
东西方向有:318国道(上海——西藏拉萨)
苏虹公路(苏州——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A9沪青平高速公路(上海——青浦——平望)
A8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杭州)
A12沪宁高速公路(上海——南京)
沪宁铁路(上海——南京)
320国道(上海——云南)
南北方向有:外青松公路(嘉定外冈——青浦——松江)
同三国道(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
嘉松公路(嘉定——青浦——松江)
空运:
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仅6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40公里。
海运:
距上海港45公里,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约50公里,货物集装箱可直接出口。
水运:
东西方向有淀浦河、毛河泾、太浦河、上达河。南北方向有西大盈江、东大盈江、油墩港,皆为六级以上航道。这些航道北连苏州河,南接淀浦河,与江、浙等省通航。可通500吨位船舶的航道16条,淀山湖、太浦河是连接黄浦江的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