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浙能热电厂福利:(0300)渝中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52:25
重庆市渝中区
百科名片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中心城区。她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3.71平方公里,人口逾66万,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不夜城”;她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区共荣获各类全国性荣誉称号93个,其中属重庆市唯一的荣誉称号11个。
中文名称:渝中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重庆市
下辖地区:朝天门、望龙门、解放碑
政府驻地:上清寺街道
电话区号:023
邮政区码:400001
地理位置:重庆市西南部
面积:23.71平方公里
人口:59.94万(2005年)
方言:重庆话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湖广会馆,曾家岩50号,若瑟堂,朝天门,中国三峡博物馆,桂园
火车站:菜园坝火车站
车牌代码:渝A
目录
渝中概况交通
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历史沿革人口民族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渝中区2009年发展公报一、综合二、金融业三、商贸业四、固定资产投资和环境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六、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区情简介
渝中概况交通
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历史沿革人口民族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渝中区2009年发展公报一、综合二、金融业三、商贸业四、固定资产投资和环境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六、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区情简介
展开
  
渝中概况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政治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委员会和驻军领导机关均驻在此。渝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强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700美元,商贸销售总额达到14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4.8亿元;在区商业银行市级机构达到18家,并有汇丰,渣打,东亚等国际银行入驻;中国西部最大商业街——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已汇集了90%的驻渝国内金融机构,2/3的驻渝境外银行和保险机构,3/4的驻渝世界500强企业和外国驻渝领事机构;随着重庆“十字金街”的正式开街,国家特大型工业品综合交易市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易市场——朝天门市场的日益繁荣,渝中区已基本形成了面向重庆,辐射西南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渝中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重庆市已确定渝中区为素质教育实验区和德育实验区;连续多年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区;医疗机构齐全,设备先进,力量雄厚,是重庆市的医疗卫生中心。另外,渝中区信息化水平接近沿海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中介服务业初具规模;都市旅游形势喜人,已成为优秀旅游城区。
渝中区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交通
渝中区还是重庆市的水陆客运交通枢纽。区内的重庆火车站是成渝、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朝天门港口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运港口,她已成为重庆市联系全国各地的重要窗口。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东起本区商业中心---较场口,   较场口车站
西至大渡口区的新山村全长18公里,设18座车站,已于2004年建成通车。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东起朝天门,西至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全长约46公里,采用地铁系统,一期建设朝天门到沙坪坝段,线路长约16.5公里,设车站14座,于2007年动工建设,将于2011年7月28日建成通车。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在渝中区设有菜园坝、两路口、牛角沱3个站也将于2011年前建成试运营。区内还有在建的重庆地铁六号线在小什字设有车站
渝中区将不断巩固提升商贸、金融、信息、文化“四中心”的地位,加快构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两大高地”,完善提升水陆客运交通枢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城区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行政区划
渝中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渝中区共划分为朝天门、望龙门、解放碑、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龙桥12个街道。区政府在各街道设立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管理辖区事务。
自然地理
渝中区位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地处重庆市西南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全区总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境内地形最高处海拔394米,最低处167米,坡降很大,高差悬殊。
渝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具有气温高,日照少,雨季长,湿度大,云雾多,霜雪少,风速小等气候特点,是著名的“雾都”和长江流域三大“火炉”城市之一。近年来,雾日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淡化了“雾都”和“火炉”的称号。
历史沿革
周时,今区境属巴国江州地域,较长时间为巴国国都所在地。公元前318年,秦以巴国地置巴郡,区境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从汉代至清代,区境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561~1929年)地域。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1929年,国民政府在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市,今渝中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区境。1946年,重厌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重庆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区境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1950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原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区境曾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复 国函[1994]138号);渝中区辖原市中区的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办事处和从沙坪坝区划入的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和平路。
1997年,渝中区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大坪、化龙桥13个街道。区政府驻七星岗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常住总人口664942人,其中汉族人口65.99万人,占99.25%。各街道人口:七星岗街道 69962人、较场口街道 43049人、解放碑街道 26061人、两路口街道 37507人、上清寺街道 63602人、王家坡街道 30543人、菜园坝街道 25544人、南纪门街道 51727人、望龙门街道 41770人、朝天门街道 28398人、大溪沟街道 64715人、大坪街道 124033人、化龙桥街道 58031人。
2002年,渝中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大坪、化龙桥),1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59.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39万人。
2005年末,渝中区户籍人口59.94万人,常住人口69.78万人。辖朝天门、望龙门、解放碑、较场口、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上清寺、王家坡、大坪、化龙桥13个街道。
人口民族
2005年全区户籍人口55万人,比2000年增加1.7万人,增长2.9%,年均增长0.6%,其中,非农业人口549165人。“十五”期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了连续五年的负增长,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1‰。根据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反馈资料显示,2005年末渝中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9.2万人,比2000年增加2.7万人,增长4.1%,年均增长0.8%。2005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7%。
民族构成为:汉族人口为66.04万人,占99.28%;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蒙族、彝族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为0.48万人,占0.72%。渝中区共有家庭20.44万户,家庭人口为56.70万人,占总人口的85.24%,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77人。
社会发展
  
“十五”期间,渝中区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均突破万元大关。2010年,渝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5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60元,五年平均每年增长9.9%。从消费结构看,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2005年下降到36.1%,比2000年减少3.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已连续6年保持在40%以下。
渝中区在经济发展中,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五年来,全区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增长,商贸、金融、信息、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第一产业已随化龙桥地区的改造而全面退出渝中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1.9%下降到11.4%,第三产业比重则由2000年的78.1%上升到88.6%;2005年,渝中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了73.7%,五年内平均每年以11.7%速度递增。
“十五”期间,渝中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00亿元,达到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69.0%,年均增速11.1%,比全市同期年均增长速度高0.2个百分点。区级政收入突破10亿元,2005年达到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4%,五年内年均增长21.7%。商贸中心地位稳固。商贸销售总额突破500亿元,2005年达到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五年内年均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五年年均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2005年达到95亿元,五年内累计完成投资额368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五年内实际利用外资总额4.4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四分之一。
人民生活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基础上,渝中区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重庆解放碑之夜
2010年,渝中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0元,全市第一,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048元,增长6.2%。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1%,降低0.4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9.2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85天,比上年增加9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新增、改造公厕18座,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88%,垃圾袋装化率为98%。城市绿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5.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73.5万平方米,公园面积达到100 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5平方米[1]。
渝中区2009年发展公报
一、综合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反馈数据显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6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447.5亿元,增长16.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5%和95.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50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9591美元。
全年区级财政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21.0亿元,增长21.0%;财政支出43.0亿元,增长40.6%。
全年新批准设立“三资”企业15户,区域实际利用外资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8%。实际利用内资(市外境内资金)67.0亿元,增长84.4%。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13.9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总额达8亿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跌1.6%,其中衣着类价格下跌5.3%。 二、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2%。年末银行存款余额为3062.0亿元,增长41.7%,占全市银行存款余额的28.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08.9亿元,增长21.8%,占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10.4%;银行贷款余额为3654.1亿元,增长42.0%,占全市银行贷款余额的41.7%。
全年银行及其他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334.2亿元,增长14.0%;保险业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增长18.8 %;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增长1.2倍。OTC、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四大要素市场成功落户,华侨银行、恒丰银行、亿泰基金、谈石小额贷款公司等12家金融机构入驻。 三、商贸业
全年商贸销售总额1082.2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2亿元,增长17.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6.4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5亿元,增长23.5%;其他行业零售额4.3亿元,增长29.3%。全区亿元市场成交总额实现276.6亿元,增长16.2%。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13.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4%。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零售额171.8亿元,增长21.0%。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1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1%,中西药品类增长25.6%,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4%,汽车类增长36.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环境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3.9亿元,下降23.5%,第三产业投资147.6亿元,增长38.7%,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2.6:97.4。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78.4亿元,增长19.6%,房地产开发投资73.1亿元,增长59.0%。全年“一极三区一带”投资109.3亿元,占全区投资的72.1%,其中化龙桥现代制造业服务中心区投资18.6亿元;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投资32.5亿元;大坪区域商业文化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区投资43.5亿元;两路口上清寺商务配套服务区投资14.7亿元。
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1.2万平方米,增长9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9.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5.2亿元,增长95.0%。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40.8万平方米,减少19.2万平方米。全年拆除危旧房主体量73.1万平方米,完成居住区综合整治96.1万平方米。
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5天,比上年增加10天。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公共厕所183座,改造公厕15座,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94%,垃圾袋装化率为98%,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90.9万平方米,公园面积达到10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5.3平方米。 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310项,比上年增加22项,专利申请573件,增长38.7%,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4亿元。举办科普讲座100 次,科普讲座参加人数400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0次,科普展览参加人数2万人次。“阳光警务监督查询系统”在全市率先试点,CBD区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区每100户家庭平均拥有固定电话86部,移动电话219部,电视机150部,家用电脑84台。
全区有普通中学16所,职业中学3 所,小学38所;全年普通中学招收学生8826人,职业中学招收学生1530人,小学招收学生526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31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428人,小学在校学生33933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0641人,职业中学毕业生1345人,小学毕业生569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883人。
全年开展老城墙故事会、湖广会馆诗会、解放碑红歌会等“唱读讲传”四位一体活动5000场。开展“双百进社区”活动,重庆木偶艺术团送戏273场,喜剧艺术团送戏129场,大坪影剧场送映107场。社区示范图书室达到73个。
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78个,其中医院20个,卫生技术人员9945人,床位7707张。适龄儿童“四苗”全程接种合格率达到99.1%,孕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95.4%和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到91.6%。
成功举办首届全区运动会,开展春季登山比赛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52场,参与群众10万人次。积极推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标准》,全区中、小学推行实施面达到100%,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7.8%。 六、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85018人,比上年减少10606人,全年出生人口2949人,死亡人口31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0.38%。重庆市统计局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渝中区年末常住人口71.84万人。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8.6%。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3元,增长9.4%,考虑物价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1.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321元,增长9.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8%,降低1.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
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0万人,比上年增长32.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9万人,增长8.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5.3万人,增长11.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2.3万人,增长16.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8.4万人,增长16.6%。年末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9963人,减少9.4%,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811万元,增长0.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837人,下降3.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8%,提高0.1个百分点。
区情简介
渝中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山水相依,水天相映。全区水陆域面积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60万,常住人口70万,日均流动人口30万人次左右。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5亿元,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6.3亿元,实现商贸销售总额7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7.5亿元,二、三产业比重9.1:9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5000美元。作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中区具有“四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地位。
渝中区是重庆的金融中心。区域内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市级金融机构、汇集全市90%以上的金融资产。金融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形成了以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为核心,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为主体,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功能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形成集律师、会计、审计等服务金融业发展的完整配套。2007年全区金融业实现GDP44.8亿元,创造了全区23.66%的区级税收收入,实现了全市20.16%和39.48%的存、贷款余额,是全市金融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渝中区是重庆的商贸中心。区域内商业网点密集、业态丰富,汇聚了重庆商社集团、美美时代百货、太平洋百货、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王府井百货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影响力、辐射面不断扩大,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1/ 8强。
渝中区是重庆的信息中心。区域内集中了重庆电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西南信息中心等全市主要的邮电通信、新闻媒体、网络媒介、出版机构,以及一大批行政机构,是各类信息资源的富集之地,同时,信息要素市场体系日臻完善,连接到户、辐射四方的信息高速公路初具雏形,政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走在前列,在全市信息汇集、交流、扩散中的地位作用突出。
渝中区是重庆的文化中心。作为重庆的“母城”,三次建都、四次筑城,历史悠久,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的发源地,是重庆文化的“根”和“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通远门古城墙遗址公园、市规划陈列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传承城市文脉,解放碑CBD周末音乐会、人民广场全民健身等群文活动丰富多彩,文艺演出、文化交流精彩活跃,文化市场繁荣规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渝中区是重庆的基础教育高地、医疗卫生高地和水陆客远交通枢纽。全区学前三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8%,高质量高水平“普九”,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普通高中全部进入全市联招学校行列,教育事业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基本形成以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区域性医疗卫生高地,各类医疗机构406家,其中市级以上医疗机构13家,三甲医院9家,占全市三甲医院的1/2;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9.93个、医护人员23人。区域交通网络便捷快速,重庆火车站年客流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重庆汽车站是全市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朝天门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运港。
当前,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和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大背景下,重庆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渝中区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握重庆实施“一圈两翼”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服务强区、创新活区、人才兴区、实干立区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效益渝中、魅力渝中、活力渝中、和谐渝中建设,努力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同时,全力打造重庆的金融核心区和总部基地。
隐藏重庆市行政区划
首字母索引: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渝中区
江北区
南岸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大渡口区
渝北区
巴南区
北碚区
永川区
涪陵区
长寿区
江津区
双桥区
合川
万盛区
南川区
荣昌县
大足县
璧山县
铜梁县
潼南县
綦江县
万州区
开县
云阳县
梁平县
垫江县
忠县
丰都县
奉节县
巫山县
巫溪县
城口县
黔江区
武隆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 1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网  
http://www.cqyz.gov.cn/
扩展阅读: 1 渝中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2http://www.cqyz.gov.cn
开放分类:旅游,城市,重庆,行政区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