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兽防爆膜价格:教改不能只表态不作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6:56
 如果做一项调查,“‘完成义务教育的随迁学生,可以在当地高考’这句话你听过几遍了?”,可能再不关注时事的老百姓,也可能回答听过多遍。

 

    从2009年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制订时起,差不多意思的话,就开始见诸媒体,2010年以及今年,这句话更是频繁出现。最近一次出现,是在《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任又再次提及。可是,与反复表态、反复宣传截然不同的是,在现实中,落实这句话,一点影子也没有。按教育部的说法是,“没有明确时间表”。

 

    落实这句话,究竟有多难?如果在现行高考制度框架下推行,确实难度很大,具体涉及到是否引发高考移民以及各地高考指标的重新划分等十分现实的利益问题。可是,如果将这一问题的解决与高考制度改革相结合,就没有那么大的难度,比如,与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相结合,这些学校的自主招生联考就是全国一张试卷,因此有了异地高考的基础,如果再在录取中,摆脱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的嫁接,大学实行多元评价,就可顺利推进;还比如,与高职高专的申请入学、注册入学相结合,申请者只要有学籍,就可不受户籍和居住证等限制,自由申请,这就打破了高考与户籍制度的捆绑,而从现实条件看,由于生源数下降,一些高职高专已经招不满学生,推行这一办法,没有多大障碍。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何有关部门不推行这样的高考改革?分析其原因,十分简单,这样的高考改革,涉及到政府权力的下放,如果高校自主招生取消与集中录取的嫁接,政府部门将失去计划审批权以及考生投档权,为此,为了始终将上述权力掌握在手中,主导教改的政府行政部门就想方设法绕过这样的改革,而寻求在现有制度框架的“创新”。

 

    如此一来,教改就只能表态,而不可能有实质性进展了。其实,除了“异地高考”这一令公众关注的关乎教育公平的教改之外,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大学去行政化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都处于只表态,不落实的境况。而且,这些改革,早在《纲要》中已明确必须推进,且在去年底,已经由一些地区、高校推进试点,然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事实是,政府部门对大学的管理模式依旧,大学内部的教育管理和学术管理依旧。

 

    我国花费大量精力和物力制订的《纲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验证此前人们“这只是墙上规划”的质疑。或有人说,目前距离《纲要》颁布只有一年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指望教改马上出效果,但是,毋庸置疑,有实质内容的教改,见不到一星半点。

 

   以大学去行政化来说,教改《纲要》明确提到,要制订大学章程,要改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要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然而,时过一年,试点制订大学章程的学校,有怎样的进展?是否在校内通过民主参与、讨论的方式正在构思章程,是否有把大学章程提交人大讨论、审议,最终变为大学宪章的考虑和打算?各地政府部门是否在调整原有的学校拨款和人事任命方式,将财权和人事权交给大学,以让大学有自主办学的空间?在新选拔、任命大学校长时,有否考虑取消行政级别,完全按照《纲要》的要求,去设计大学的“干部管理”体系?根据笔者的观察,高等教育界没有类似的改革行动,试点制订大学章程的,只是把大学章程当成校内规章在考虑;试点建立新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地方,大学的财权和人事权还是紧紧控制在政府部门手中;各地公办大学,在招聘新校领导时,无不纳入局级或副部级干部体系。教育,还是既得利益者的舞台。

 

    这样的改革状态,正逐步消解公众对教改的期待。这是十分危险的。早在教改《纲要》制订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应该说,于去年7月颁布的《纲要》具有不少的亮点,曾让大家看到教改的希望。但是,此后不见多少具体改革行动的教育现实,让大家对教改失望,从而可能加速对教育的失望。

 

    前不久,内地众多高考状元放弃北大、清华选择港校再次成为热点。不少人在探讨为何港校又成热点。在笔者看来,不是港校又提高了多少(港校的高教育质量多年前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是一种普遍对内地高校不满意、失望的情绪正在蔓延,这种不满、失望情绪,对内地教育的发展,将是致命的。当教育的民心失去,用什么办法才能唤回呢?如果我国教改不再《纲要》颁布的第二个年头有所作为,情况会更糟糕、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