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囚by困倚危楼:人民日报:抗争,只为消除屈辱(记者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43:59
抗争,只为消除屈辱(记者观察)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11日   23 版)

图为“1882计划”宣传牌。
温宪摄

1868年,约有千名华工死于太平洋铁路内华达山段建设中。
人民图片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粗暴践踏人权的《排华法案》,为在美华人带来了极度屈辱与灾难。美国国会却至今未表歉意。今天,呼吁美国政府正视这段历史的“1882计划”正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
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西北1201号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办公大厦,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总部便设在此处。从大厦顶层的平台上,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平视不远处的美国国会山。7月14日晚,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多功能大厅内所举办的活动,将敦促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美国国会129年前所做的一件事情。
多功能厅内临时布置起一排展板。展板的中央部分醒目地标有“记住1882年”的字样。画面上一个戴黑色礼帽者的背影留下一长串阴影,阴影中站立着一位身着中国清代服饰、低首愁容的华人妇女。画面右下处又有一行文字:“在《排华法案》的阴影中为民权而战。”
美国首位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走到了展板中央处的讲台前。她说:“今晚你们是为‘1882计划’筹款而来。因此,刚开始时,国会众议院道德委员会告诉我不能参加这一活动。后因这一活动允许有非营利支持者,所以我又被告知可以到这里来。但我不能在这一场合为国会任何一项议案游说。那么好吧,今晚就让我成为一名艺术家,来为大家描绘一幅画卷……”
历史画卷令人心碎——
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尸骨
“这幅画卷所展现的是19世纪来到这片土地的第一批中国移民。他们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来到这个他们称之为‘金山’的地方。”赵美心动情地讲述着:“想一想吧,他们拥挤在一条船上,忍受4至8周的煎熬横跨太平洋;想一想吧,那些人被迫蜷缩在甲板下面的双层床上,两床之间距离只有17英寸(约合43厘米);想一想吧,甚至当很多人还没有抵达大洋彼岸之时,就看到你旁边的人已经死于疾病或饥饿;想一想吧,当这些人最终来到这个称作美国的地方后,很多人以一天不到两美元的收入艰难度日。”
赵美心的陈述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1850年以前华人移民美国者寥若晨星。自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热”后,涌入美国的华人增加。据美国移民局统计,1853年,华人进入美国海关人数只有42人,1854年增至1.3万人。此后,由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需求,进入美国的华工人数每年都在万人以上。
在清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形下,一批批主要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两省的穷苦农民登上被称为“浮动地狱”的海船,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拥挤蜷缩在船舱内,“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在海上漂流约两个月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做“苦力”。有记载称,当年曾有4船共载2523名华工去美国,途中死亡人数达1620人,死亡率高达64.21%!
侥幸来到美国的华工吃苦耐劳,艰难度日。无数华人的血汗,流淌在美国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
修建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太平洋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被称为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从1865年到1869年4年间,约有1.4万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占工人总数的90%。在地势最为险峻的路段,建路工人均以华人为主。大量华工在高强度、高风险劳动中死亡。1868年,约有千名华工死于内华达山段铁路建设。1970年,在今日美国人称之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的铁路路段,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近一吨重的华工尸骨——“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尸骨”的血泪描述令人心碎。在数年的施工中,建路工人共828万次挥动铁锤,钉进276万根道钉,其中有超过4/5的工作是由华工完成的。
然而,数以万计的华工不仅在建路过程中饱受酬金微薄等种族歧视,当太平洋铁路建成时,在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的铁路竣工庆祝活动中,竟然没有一位华工代表应邀出席。在庆祝酒会上,人们一个接一个走上主席台祝酒,但没有一个人提及华工的贡献。来自旧金山的纳萨尼尔·贝内特法官说:“在加州人民的血管中,流着4个当代最伟大民族的血液,有法国人敢打敢冲的勇猛劲头;有德国人的哲学头脑和坚定精神;有英格兰人不屈不挠的毅力;有爱尔兰人不知忧愁的火爆脾气。他们各自做出一份恰如其分的贡献。”在只字不提华工的情形下,贝内特称:“一个来源于这些民族并将其最优秀的品质聚集在自己生活中的民族,是能够取得任何成就的。”
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19世纪的最高潮。愈来愈多的白人将失业的威胁归咎于任劳任怨的华人。有人公开喊出“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的口号,恶性排华事件日益频发。“随着华人人数的增多,对华人的不信任和憎恶也在增强。尽管华人在建造太平洋铁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当19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来临之时,美国人首先抱怨华人,一场反华运动随之而起。”赵美心说。
翻开已经发黄的19世纪末期美国报刊,大量充斥着对华人的侮辱、嘲笑与咒骂,对华人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弥漫着整个美国社会。在一幅漫画中,一个高大的白人用脚狠狠地踩在一位倒在地上的华人背上,手中拎着那位华人的辫子。华人被描绘的形象十分丑陋,千人一面地扁平脸、龇牙、细眼、拖着长辫子、神情木讷呆板。不少报道直称华人“愚昧”、“不肯被同化”、“不讲卫生”、是“道德败坏的劣等人种”。
《排华法案》如同绞索——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排除一个民族享有平等、自由的联邦法律
在一个宣称“平等”、“自由”、“人权”的国度,华人成为愈发疯狂的种族歧视浪潮的牺牲者,这一浪潮从强大的社会舆论演变为政策行为,最终堂而皇之地进入立法殿堂。
“淘金竞争的激烈导致第一个反对华人的立法和一项针对外国矿工税收的出现,其中很多矿工是华人。”赵美心说,“第一个反对华人的立法远未证明是最后一个。政客们发现了一个有资可用的政治议题。在此后10年中,在反华问题上,美国政客们表现得一个比一个激进。他们不放过每一个机会谴责华人。不久,国会就行动了。1882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
1882年5月6日,第四十七届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排华法案》,此后由时任总统切斯特·阿瑟签署成为法律。
这一《排华法案》在导言部分声称,美国政府认为,华工的到来使得美国境内一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受到威胁,因此,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一致通过此法。自此法通过90天后的10年间,停止华工来到美国。在此期间,来到美国的任何华工都是违法的。
这一共计15款的法律充斥着对华人权益赤裸裸的剥夺。其中第二款规定,从任何外国港口将任何华工带至美国的船只将被认定为犯罪,并将对每一个带入美国的华工处以500美元以下的罚款,还将处以一年以下监禁。第十四款规定,美国州法院和联邦法院不得给予华人美国公民身份,与此相悖的法律均被废除。
“在10年中禁止华人进入美国,也不允许他们自动成为美国公民,更没有选举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排除单一民族享有美国自由的联邦法律,其原因仅仅因为他们是华人。”赵美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此后的岁月中,有关排华法案更加严厉,华人脖子上的绞索勒得更紧。因为这份严格的移民法,华人女性不能来,许多华人男性成光棍。他们被迫随时随地拿着身份证件,这是美国移民中惟一被要求这样做的种族。他们经常遭到骚扰、盘查和拘禁,如果他们拿不出身份证明,就被投入监狱;或被驱逐出国,无论他们是何种国籍。这些在国会中通过的法律被认为是像打扫房间一样理所当然。到最后,这种不公正深深镌刻在美国法律之中,而华人无从抗争——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选举权。所有这些,对美国一些国会议员而言,只是几句话或一项法案的事,但对于华人而言,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宽容反华的种族主义,意味着华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1882年《排华法案》出笼后,美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将“华人脖子上的绞索勒得更紧”。1888年一项法律规定,华工出境时,须有妻子、子女身在美国,或有价值1000美元的财产,才能向海关要求获得一年内重入美国的签证。同年出台的《斯科特法》则规定,华工出境后,不管有无返美签证,一概不准回到美国。1892年的《吉尔里法》将停止华工来美期限延长10年,同时规定,在美华工必须一年内登记注册,否则将被驱逐出境。190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再度将《排华法案》延长10年。1904年的一项法案干脆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
赵美心告诉本报记者:“我的爷爷在上世纪之初来到美国。就是因为《排华法案》,他不能带家人来,他不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每个华人在那时都有过辛酸遭遇,很可怕的境遇。那时只有华人遭到这种待遇,那时的政客争相咒骂华人,以哗众取宠。”
“在洛杉矶、旧金山、怀俄明和西雅图,华人商店被抢掠,他们被赶出家门,被毒打和谋杀。”赵美心继续描述这幅可怕的历史画面,“有一天,一群白人在俄勒冈州赫尔斯峡谷发现一些华人矿工,决定抢劫他们的黄金。他们把呆在帐篷中的31名华人一一射死,然后将他们分尸后扔进山谷。这些谋杀者竟为这一行为感到自豪。他们将一些华人身体器官留做‘礼品’,其中一人将头骨作为糖罐在厨房中放了多年。后来只有3个杀人者遭到审判,但最终也没有被处任何惩罚就获释了。”
“华人从那些日子走了过来,战胜了这些挑战,生存了下来,但心底仍留有伤痛。我还想讲一讲关丽珍的故事。”赵美心说:“2010年,关丽珍赢得加州奥克兰市市长选举,成为在美国大都市中担任市长的第一位亚裔女性。她的家族在奥克兰有104年历史,她的祖辈自19世纪70年代来到加州,在索诺马县建造酒窖、修铁路,但因为《排华法案》,他不能将全家带来,更不能成为公民。”
“关家每一代男人都被迫回到中国娶亲。因为《排华法案》,在美国没有可以成亲的华人妇女。关丽珍的父亲赚了一些钱后,于1920年回到中国娶亲。但又因为《排华法案》,只得将妻子留在国内,身后留下了两个女儿。直至二战,因为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友,《排华法案》被取消,关丽珍的父亲也因为参军而取得美国国籍后,全家人才被允许团聚。这也就是为何出生在美国的关丽珍,从未见过她在中国出生的兄弟姐妹的原因。你能想象到关丽珍市长身上会有这种故事吗?然而,像她这样的故事在华人中俯拾皆是,包括我自己的家庭。”
人间悲剧不堪回首——
华人昔日所遭遇的不公正应该得到纠正,悬在华人头上的“玻璃屋顶”应当掀掉
在经过61年之后,1943年11月26日,《排华法案》终被废除。即使如此,对华人的歧视仍显而易见。废除《排华法案》后的美国一度实行所谓移民“配额制”,规定每年华人移民数只能是105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华人申请移民,美国都须使用这一配额。美国国会也从未正式承认《排华法案》对华人的排斥违反了美国建国的基本原则,严重侵害了华人的基本人权。
美国国会迟迟不表歉意,绝不仅仅是对纠正历史错误的“迟钝”,更深刻的缘由是对华裔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傲慢。较之对于其他族裔的态度,这一反差更令人不安。美国众议院2008年7月29日经过口头表决,通过了一项要求国会就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制度等历史问题向黑人道歉的提案。此前,美国国会曾通过道歉法案,就二战时期关押日裔美国人表示道歉,也曾向夏威夷原住民就1893年推翻夏威夷王国表示道歉。2005年,国会又通过法案为参议院曾经阻挡反私刑法的立法而向私刑牺牲者及其亲属道歉。
在《排华法案》出笼后的100余年间,尽管美国华人遭遇了“猪仔”般的贩卖、牲畜般的虐待及种种难以言传的歧视、排挤、打压,但他们秉承中华民族勤劳奋进,不断拼搏的精神,加之祖籍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华人在美国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今年7月11日晚,亚裔及太平洋岛国裔美国人投票组织在华盛顿举行活动,欢送即将赴中国就任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骆家辉回忆说,从他的祖父早年移居美国,到他本人后来成为华盛顿州州长,其间经历了约百年时间。骆氏家族在华盛顿州的居所曾距华盛顿州政府仅一英里之遥,“然而,这一英里就走了一百年”。骆家辉回忆说:“我父辈从小就教育我,要勤奋笃学,重视家庭,要为自己的出身自豪,要相信历史的方向盘总是掌握在伟大的民族手中……”
然而,时至今日,那一无形的“玻璃屋顶”仍若隐若现地悬在美国华人头上。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华裔法学教授刘弘威担任联邦第九巡回法院法官,但国会参议院共和党议员在听证会上对刘弘威百般刁难,最终使这一任命胎死腹中。
面对历史上所遭遇的无尽屈辱,在美华人一直没有停止抗争。1895年,一群不满对华人歧视的青年成立了同源会,开始为争取华人的权益进行抗争。同源会驻华盛顿代表江权活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家人曾因《排华法案》饱受欺凌,他的母亲就曾很长时间被拘押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移民站,其经历噩梦般不堪回首。
1965年,年轻的华人历史学家沈己尧痛感在美华人受移民法规的严格限制,“除少数人外,大都不可能找到适当工作,无法安顿下来。多少人在观望、彷徨、苦闷、焦虑,甚至流落街头,极度悲观而陷于精神失常或自杀者亦时有所闻”。他开始在相关史料中发掘爬梳。历经5年,《海外排华百年史》一书面世。该书扉页上写道:“献给海外受歧视和被迫害的华人。”在书中,他悲愤地写道:“满清末年,中国险被豆剖瓜分,那些大多数靠耕种过活的文盲,到新大陆来开天辟地,与白人竞争,痛苦不在话下,受歧视而遭排斥是显然的。在配额制度下,中国人被以种族来称呼,而不是以国家来称呼,这无疑是一个国家的羞辱。”
今年85岁的沈己尧认为,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政策,比加拿大为时更长,为害更烈。当年美国的排华做法,直接影响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华工政策,在全球范围造成恶果。2006年8月,沈己尧呼吁美国政府应仿效加拿大政府的做法,承认在历史上歧视和排斥华人的错误,就《排华法案》等对华人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
2009年,美国加州议会就《排华法案》向加州华人正式道歉。此事触动了正在旧金山出差的华人薛海培。他回忆说,既然1882年《排华法案》由联邦国会通过,就应该由联邦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向全美华人公开表示歉意。他的这一主张得到热烈响应。在经过大量沟通、组织工作后,一份由160多个华人团体联署的请愿书交到了赵美心手中。这一行动最终被称为“1882计划”。“1882计划”主席林敬忠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计划旨在增进美国公众对于《排华法案》的了解,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排华法案》正式表示遗憾。此外,“1882计划”还将与有亚裔历史研究专业的美国大学合作,力争将这一历史写入有关教程。
今年5月26日,赵美心和其他两位国会众议院议员宣布,他们向第112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递交众议院第282号议案,要求众议院就美国历史上通过的歧视华人法律,包括《排华法案》表示遗憾。同一天,来自加州和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国会参议员黛安·范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也联名向参议院提交了内容相同的第201号议案。
7月2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在参加一项活动中表示了对“1882计划”的理解。赵美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我去了洛杉矶埃弗格林公墓,看到300名华人被埋葬在那里。这些人多么想叶落归根,不愿这样客死他乡。但因为他们贫穷、孤独,就这样孤独地死在异乡。时至今天,有这么多人关心着这些在上世纪遭难的华人,这就是我为何提出议案,要求国会就《排华法案》表示遗憾。这样,国会才可能说,这些歧视法案错了,因为这一法案违反了‘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核心价值。”
华人历史上的际遇得到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同情。《被驱逐:被遗忘的针对华裔美国人的战争》一书作者琼·弗莱格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3年前这一专著曾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最佳图书。她之所以关注在美华人的境遇,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她刚刚在加州洪堡县开始教师生涯时,发现课堂上没有华裔孩子。带着疑惑,她研究了当地历史,了解到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华人在美国西北地区遭到大规模驱逐。“我的母亲祖籍新西兰,父亲来自乌克兰,他们都是移民,所以华人的故事打动了我。”她说:“在做研究时,我发现美国当时有着多么严重的种族主义。我不认为道歉可以改正历史,重要的是这样的举动具有教育意义和政治含义。”
赵美心所提议案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美国国会议员的理解与支持。对这一议案表示支持的美国国会日本裔众议员迈克·本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历史上,华人被用作廉价劳工,被当作牛马般使用,受到不公正待遇。我们必须承认和纠正这段历史。
“1882计划”得到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支持。该委员会全国立法事务主任理查德·福尔汀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一个违反美国立国原则的悲剧,应予以纠正。在历史上,犹太人有过类似遭遇。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人不允许进入一些欧洲国家,也相应地不允许进入美国。今天,让美国政策制订者了解这一段历史非常重要。
有着约百年历史的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对“1882计划”给予了无偿支持。该律师事务所主管马丁·戈德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华人在历史上所遭到的不公正应该得到纠正。美国国会对此表示歉意并不能改变这段历史,但将有助于正确认识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