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不祥之刃:上山下海不如在家避暑 苏城避暑房的古今演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5:12

记者 李楠

天气炎热难耐,何处消暑?上山下海?景区纳凉?其实,最好的莫过于在自己家里避暑了!苏州夏季高温常达摄氏39度,在夏热炎热的气候锤炼下,苏州人历来懂得怎样让自己的居所变得清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生态避暑还看苏州传统水乡建筑

所谓“水墨江南”, 在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副教授赵书杰的眼中,其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2500年来,苏州水乡民居建筑毗邻而建,沿着街河蜿蜒连绵,临水是通排明亮的窗,依窗而得河上景色,夏季河上徐徐微风为临水民居带来清凉。于是,水巷的布局不仅构成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水乡特有意境,更形成了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生态避暑的小气候。赵书杰笑言,每次与苏州老宅子擦身而过的那刻,都有把自己变成田螺或者苔藓的冲动,去零距离地感受下水乡建筑的清凉温润。

陈从周有道:余尝谓苏州建筑与园林,风格在于与水相依的柔和,吴语所谓‘糯’。其实,苏州建筑的亲水而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进化为一种自然力作用下的生态避暑循环体系。

在选址上,苏州水乡传统建筑通常都考虑了对自然风的利用,建筑一般都沿河布置,河面风及主导风向(东南风)迎着的街道为建筑带来清凉的自然风,夏季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的通风,并起到降温去湿的作用。

苏州水乡传统建筑中的庭院与建筑的结合,更是苏州民居建筑处理手法的精华所在。赵书杰说:苏式庭院从功能上可以起到采光、通风和排水的作用,大多数的庭院进深较浅,与建筑物的高度相比约为1︰1左右,结合建筑物的围廊、挑檐使整个民居内部的交通面积减少,避免夏季的直射阳光,冬季由于檐部的起挑又能保证室内充足的日照。此外,庭院在调节气温,组织通风上更有奇妙的作用。庭院四周房屋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流进庭院,而在庭院中央设一水池容纳雨水。这种四面屋顶皆坡向庭院,将雨水集中于住宅内的作法被称为“四水归一”,“肥水不外流”,对于将水当为财富的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事了。

为了保温隔热,苏州民居还多采用空斗砖砌外围护结构,空斗是用砖纵横相间砌筑,墙体中形成规则的空心体,内填灰砂和碎砖,有着节省造价和隔声隔热保温的作用。

苏州传统建筑中采用屋檐遮阳,也是建筑生态避暑的一大特色。屋檐不但有利于遮阳避雨,同时可以提供宽阔的檐下过渡空间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东西山墙窗也有设置窗挑檐不但遮阳避雨也美化了立面,为补充遮阳,还会常采用竹帘、木板遮阳。

 

新科技材料、外遮阳系统……

2000万平方米住宅的避暑新实践

在思考和探索苏州水乡传统建筑,进而提炼出经济、可行、高效、本土的生态建筑节能措施的基础上,如今,苏州建筑还结合新科技节能技术,实现了传统、现代、生态、科技特色的有机融和。

苏州市建设局节能办公室主任马吉介绍,从去年1月1日起,苏州对所有建筑都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要求进行设计、审批和施工。一年多来全市新开工的民用建筑基本上都采取了新科技避暑节能措施。这些措施以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为主,如外墙多采用保温砂浆或苯板保温系统,屋面多采用挤塑板保温系统,具有抗菌、调温、调湿、屏蔽有害射线的多功能中空断桥玻璃、陶瓷、涂料,有百叶或卷帘的活动外遮阳设施等。换句话说,这些民用建筑都将穿上“新衣服”。

其中更涌现出一批如皇家木结构整体住宅、朗诗绿色住宅、水墨江南别墅区、今日家园别墅区等,将生态降温和绿色科技避暑相结合得非常成功的优秀建筑。 

在炎炎夏日,走入皇家木结构低碳屋会感觉丝丝惬意,这儿的凉爽是自然的而不是空调的那种冰冷。低碳屋还采用太湖水和利用雨水蒸发制冷技术实现夏季降温避暑。在该设计中为节能特别设计了智能化外遮阳系统,此套系统配置了感光探头,传送信号设备,智能主机,自执行机构和卷帘式外遮阳设备,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在不同的光照,不同的季节自动卷起或放下。

苏州高新区的今日家园三期临京杭大运河岸边,采用传统建筑中的“竹筒式”群体组合形式,建筑朝南略偏东,充分考虑河面风、夏季主导风向的利用,正对夏季主导风向,以达到降温去湿的目的。苏州工业园区水墨江南项目西南两向临河,建筑坐北朝南,也迎夏季主导风向,虽然户型进深很大,但通过庭院的设置使居住空间既舒适又和谐。而这两大项目中,建筑南向、东西向都利用了挑檐遮阳,结合活动的百叶外遮阳。夏季能充分的遮阳,冬季收起采光。并利用大面积的藤本植物和落叶乔木绿化辅助遮阳。其内墙更采用了砂加气砖和混凝土砌块,外墙采用KP1砖并做EPS外墙外隔热保温系统。

记者从苏州市住宅和城乡建设局获悉,到今年年底,我市将完成新建节能住宅2000万平方米。无论是清丽古朴的传统建筑,抑或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绿色避暑将成为苏州建筑的潮流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