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判官国语: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9:25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任化泽  来源:任化泽 博客 时间:2005年10月24日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绵阳市游仙区石马中学 任化泽(621000)
初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陕人教版)已经使用了,这套教材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一套以人为本,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好教材。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起来,乐于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思维也变得开阔起来,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这是非常可喜的进步。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何正视并设法解决之些问题,是我们所有思想品德老师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 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刚接触本套教材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教材对他们来说偏简单,内容偏少。但经过调查却发现许多学生早已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这种听课方式的注重“填鸭式”灌输的教学,而且方法极为简单、被动,完全依赖于老师,能够有意识运用学习策略的学生不多。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备课,找资料,设计情景,到课堂上却由于学生配合不好使一些设计好的活动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课堂45分钟效益。
2、教材方面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很科学,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很先进,内容丰富多彩,素材贴近生活,时代气息浓厚。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学生却不能很快适应。这是因为(1)无固定知识。(2)内容相对少,同原来使用的旧教材相比,每节内容大概在一二百字内。(3)互助活动多。新教材提倡“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方法,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自由讨论、交换看法、发表评论、展开辩论、现场采访等。这对于知识而较窄,生活阅历较浅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困难,以至很多活动都无法富有实效地拓展。如果这种状况长时间得不到改变,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新教材中设计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开放性,这一方面给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相应观念和能力的师生,否则,新教材就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
3、评价方面
新教材旨在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多元化评价,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同时还评价学生个体的兴趣、态度、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改进。但实际问题是我们很多时候仍在沿用传统的期中期末统考的测评模式,试卷仍然过分重视测试内容的准确性。我们发现很多在课堂上爱讨论、爱发表意见的同学在考试时却得不到高分,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小的打击,似乎也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大多数教师认为思品课程改革很有必要,但是考试制度,尤其是中考思品制度不改革,课程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或成功会有较大的难度。教师由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在教学中加入许多迎合考试需要的知识的讲解,学生为了得高分,考上好高中也要做许多应试练习题,这样一来就占用了课堂上学生活动体验的时间。所以,如何解决新教材、新教法与传统思品测评体系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前思品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4、教师素质方面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我们教师说是一种挑战。有些教师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也不善于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采用新教材后,由于不熟悉新教材强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感到力不从心。新教材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教材中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这也是我国思想品德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思想品德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以教促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老师都认为好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所以面对大部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爱学”、“想学”、“会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果把学生比作泉水,教师就是一个掘泉人。教师的职责就是使泉水喷涌而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学习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活动要分层进行,让他们“能跑则跑,能走则走”。特别是对学习差的学生,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有了成功,对学习就有了兴趣。只要是学习,就一定会遇到困难。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意志是愿望的脊梁骨,困难是意志的试金石。”再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教出来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老师的尊重、信任、期望中获得学习力量,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2)培养学生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比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做好预习,课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灵活使用教材。
我们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发生。
(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新教材的板块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样一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材的《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时,就大胆打破教材的框架结构,重新整合。
(2)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如在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教材的图片外,还替换了如下的图示:
让学生讨论,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知识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在上有关传媒方面内容时,可以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并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的利和弊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了清楚的认识。如讲《我国资源环境状况》时,除了用上面的图示外,还补充了“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来说明我国水污染的严重。
3、更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教材所具有的内容少、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看、听、说、用,受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极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又便于随时创设情景,因而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同时又可以营造一种既轻松愉快又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农村初中可能由于条件限制,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4、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性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事实上,近几年的内容已突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应用题和能力题。这些新举措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中考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
5、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新时代的教育给教师的从业素质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给教师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要很好地了解、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抓住这次基础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综合素质等方面缩小与新课程标准的差距。
(2)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要求教师有宽同视野、渊博的知识,所以我们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3)加大培训力度
农村中学教师,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更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便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相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各种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课程改革一定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