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外翻是什么意思:遥启上师赞颂 自性流露祈祷文 二世敦珠法王 Lama eGyang Bo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9:21:53

遥启上师赞颂 自性流露祈祷文 二世敦珠法王 Lama eGyang Bod

遥启上师赞颂 自性流露祈祷文 二世敦珠法王 Lama eGyang Bod


遥启上师赞颂—自性流露祈祷文
二世敦珠法王


本性不变离戏胜义体  住于甚深本净童瓶身

法身上师尊智金刚知  祈赐加持于见生大信

自性不灭双运明净相  住于法尔五决定庄严

报身上师大乐金刚知  祈赐加持能圆修习力

无边本智与无偏大悲  住于周遍赤裸明空性

化身上师尊伏趣洲知  祈赐加持事业大成就

根本觉性不变复无迁  法身显现非善亦非恶

当下觉性即真实如来  自在安宁上师心底现

了悟初心即上师自性  毋用贪执造作诸启白

本觉任运无整离作意  随起舍得自解脱加持

整治而修终无证悟日 寻伺意度修持适自欺

边执疑惧遣除如狂夫 此生无缚赤裸休息中

大圆满行者所作欢喜 莲花生子嗣和悦众生

无敌怙主为取岩上师 无上教法空行母心髓

无明住处遣心暗无明 澄辉大日不灭光常照

上师如父慈心赐福德 深恩难报一心忆上师


此颂乃应余之金刚弟子无畏法界义成活佛所请,无畏智金刚(第二世敦珠法王)无义饶舌而作。愿善妙增长




《遥启上师赞颂》释 造

前言

《遥启上师赞颂》,藏语为Lama eGyangBod,乃启发及指导我们:⑴如何去体认大圆满教法中,所述“三身”之觉性;⑵如何于忆念此“三身”时,将行者的上师与之联系;⑶上师如何自他的悲心中体现“三身”;⑷最主要者,乃如何理解我们自身的证悟,其实无非是上师大慈悲心之体现而已。从世俗谛的观点来说,以上的道理并非人人皆能明白。因此,在东方,只有少数对大圆满能具正见及正解的弟子,才修习《遥启上师赞颂》。

此修持,应于清晨(当你在床上刚刚自睡眠中苏醒刹那)立即开始。宁玛派有些修持,于苏醒时立刻殷勤持咒以召请莲师及诸佛;但《遥启上师赞颂》之修持,只要求当你苏醒时,便观察根本觉的自性。这个修持,在于清晨中令见地生起及安住,因此,切须谨记:当你早上刚清醒时,马上开始修法。你可将此修法,与其他修持交替而作(若你已受了其它修持灌顶的话),例如上师瑜伽、前行或长寿法等。

对于你们当中有修习睡梦瑜伽的人来说,《遥启上师赞颂》的修持,能够将见地与睡梦瑜伽觉性的境界融成一味。对于那些将睡梦瑜伽视作有区别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在大清早(当如实幻境开始之前)便修持正见、正解和正行,从而使加持能整日不断。

《遥启上师赞颂》(这个名称)并不表示你与你的上师之间有实质上的距离。若上师是住于你心中的话,便没有距离可言。若你觉得上师无论在实质上或精神上都是远离自己的话,此修持可将你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从而泯灭任何远近分别。对于上师来说亦然:上师与弟子之间并无距离。身体上的分隔算不了什么,亦不会阻碍加持。弟子受到上师身语意的加持,遂与上师的慈悲无二无别。《遥启上师赞颂》实际是唤醒行者:在时间、空间及思想各方面,上师与自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悲心能遍达于四周,因此,从这个观点而言,便没有任何距离。

这个修法能速得上师的加持。我们视上师为“三身”圆满的体现,显出大圆满的三相——空性、光明及周遍大悲。此根本体性是广大空性,光明由此生起,无有障碍;亦由此生起遍一切有情之悲心——见地乃由此而来。于此殊胜金刚乘修持中,我们了悟一切加持的根源,实在是金刚师尊的展示。明乎此、明乎上师的功德、及明乎上师为诸佛及一切成就的体现,我们在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观上师的悲心与大力化为“三身”。对金刚乘来说,此加持乃一切师尊示现的根源,是故,我们尤须了悟上师“三身”的体现。此修持亦名为大圆满直指教授,是因为它清楚明白地表达了大圆满的见地。例如,你了悟上师的悲心及其觉性的本质遍满一切有情,正如天雨洒在一片土地上,每分土地皆能同时得到利益一样。这即是诸佛之悲心,及其悲心如何遍满一切有情的实况。还有一点:当我们说上师代表“三身”时,我们须从三个层次去理解上师所作的事业。
遥启上师赞颂——自性流露祈祷文

此修持法藏文标题为rGyang Bod Kyi gSol Debs gNyug Mai Thol glu Zhes Bya Bya WabZhungs。rGyang Bod指从远处呼唤; gSol Debs是启白; gNyug Mai是无整觉性或本源(大圆满的自性);而 Tholglu为并行、或法尔。有人将Thol glu翻译为“歌”,但其实Thol glu是有藏语thor chung和thorkye的意思,即指任运无整、脱口而出的真实语言。是故,此题表义为:从远处以无整任运的态度呼唤上师——觉性,从澄明的醒觉中生起,而此完全任运的澄明醒觉,便是向上师的呼唤。因你没有掺杂世俗的根识在内,所以这呼唤是无修整的。而且,此呼唤亦是任运的,因为它是你心性的自然流露。

三名字

据大圆满的教法,“三相”对于我们的修持来说非常重要。“三相”是:体性、自相和悲心。上师乃是“三相”的体现,所以我们将大圆满三种义集于上师。在本篇中三个名字是指尊贵的敦珠仁波切。第一个名字是智金刚,第二及第三个名字分别是大乐金刚和伏趣洲。这些名字,表达了对上师广大无边的悲心、和“我们的证悟与觉性,实无非上师的证悟与觉性”之理解。为了“三身”、为了理解大圆满三种甚深要义,和为了令此要义回归其本源,我们因此祈唤这三个名字

第一个名字——智金刚,乃上师的法身自性。此名字是仁波切的父亲所赐。其父名妙吉祥宝,是西藏迦南王族的王子。此王族是法王赤松德真的直系后裔。仁波切的父亲曾梦见空行母降临。她手中拿着一面镜,而前面则放着一枝金刚杵。空行母说:“这就是你儿子的名字。你要好好的照顾他,因为他将会利益无数有情。”仁波切之父明白镜代表智慧,而金刚杵则代表成就此智慧的善巧方便。他知道儿子的名字一定是智金刚,别无他名。这便是仁波切的名字,亦是他的称号。由于空行母的启示,仁波切之父便离开迦南王宫,一直走到白马岗。在这个地方,他邂逅了仁波切的母亲。随着这段已经授记了的姻缘,遂有仁波切的诞生。

在《遥启上师赞颂》修法中出现的第二个名字,是大乐金刚。这个名字是仁波切其中一位根本上师,名叫济龙仁波切所赐。济龙仁波切是一位伏藏师。他的岩传名字是摧魔虚空金刚。他在一只石龟旁边,取得空行母用黄金写成的教法。他也是《莲花秘密心要》和《正严天成》这两种岩传法要的取岩者。当仁波切八岁的时候,济龙仁波切名其为无畏莲花普贤大乐法界金刚,简称便是无畏大乐金刚。

第三个名字是伏趣洲。根据岩传法统和一些秘密经典所载,宁波车名叫伏趣洲。舒孟伏藏师虚空金刚将仁波切命名为伏趣洲。伏藏师仁波切(即舒孟伏藏师虚空金刚)是遍照护和摧魔金刚的化身;后者是莲花生大士其中一位主要的心子。伏藏师仁波切曾取得《普巴绝密威德新宝藏》的岩传教法,其中包括了《无死精要》的长寿法修持。当敦珠仁波切二十一岁,而伏藏师仁波切则是五十一岁的时候,他们在敏珠林寺山后一处名为德伦的地方,因善缘而相遇。

由济龙仁波切赐给敦珠仁波切的名字简写,即“无畏大乐金刚”,我们保留了“无畏”这个名字,而和他父亲所赐的名字“智金刚”连结在一起,由是而得出仁波切的今名——无畏智金刚。这几个名字是“三身”的体现,同时亦是上师的外、内、密名字。

五决定

关于五决定(或称之为五圆满)——即上师决定、处决定、法决定等等——大圆满和大乘有不同的观点。一般大乘的说法,处决定指圆满佛陀刹土。上师则顺理成章地是指佛陀,或根据教授而指某一本尊。眷属则是勇父及空行母等。时则是指法轮仍转的难得机遇。教法自然便是大乘的教法了。

大圆满所说的五圆满则不同。首先,处决定指密严刹土。换句话说,处决定便是心性的证悟,亦可称之为根本觉的本质。因根本觉的本质是内自性,所以从大圆满的观点来说,便理解处决定为内自性。上师决定是五佛部诸上师及其明妃,而眷属则无非诸菩萨,不论男女,诸如观世音等。时是不变,无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分别。既没有所谓“起始”与“终结”,所以时自无始以来便是清净,藏语称之为kadag kyidu(大清净时)。最后,教法决定是指大圆满的离戏教法,或称金刚乘的无上教法。因为这就是大圆满的修持,我们要时刻谨记,切勿于修持时被虚妄分别所牵引。所以,从一开始,我们所有的疑惑——即万法——都应该已被体认、观察和解脱。须从这个观点来看,这个修持才有意义。

修部

《遥启上师赞颂》有一个简轨名为“中心启白”,此简轨是由巴卡活佛的上一位明妃所请。此外亦有另一个简轨。

根据仁波切解释,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修法,并且是依很高的见地而写的。所以,我们万勿因为在“行”上分心而失去见地。我们须理解自身的见地、态度和修持须同时依据大圆满教示,不可将它们加以分别。

赞颂由法身至报身再至化身。由法身的观点带出智金刚——自广大根本虚空或空性所生的本觉智。由空性所发出的光辉,即无碍光明——一切有情所起之悲心,便是由此清净光明而体现。这便是三次第。当我们跟它们融合时,空性便即是指法身的真实境界;无碍光明即报身;而遍一切有情的悲心则为化身。

第一句:本性不变离戏胜义体

这个修持,是从“自无始以来已经存在的清净体性”这一观点而进行的。这体性本质不变,远离一切戏论,亦远离“简单”(这个概念),更远离上述两种边见。这体性并非时有时无,它远离一切相对;(它是)“如是”。

第二句:住于深明本净童瓶身

体性住于本来清净的童瓶身。但其中并没有时效的意味在内;它亦不住生死,其本质是永恒的活泼。

第三句:法身上师尊智金刚知

忆念着这本质,我们便会忆念起我们的上师智金刚。藏文前句译作“法身智金刚”,而Khyen No则有不同的译法。在此句中,KhyenNo并非“我在呼唤你”或“望你能知”。反而是解作“我向你祷告”。即含有启白的意味多于呼唤。“智”和“金刚”亦同样重要。“智”,作为自无始以来不变的智慧,是主要的体性。当和“金刚”融合时(“金刚”具有不坏的意思),即表示不被破坏和不受改变的智慧。既然宁波车的名字是智金刚,而这个名字是法身的自我表达,我们便须明白他法身方面的示现。

第四句:祈赐加持于见生大信

Ding Chen意思是“祈求赐予我”,即请求加持,同时亦是请求让这个加持能够安住。当加持能够安住,则理解的程度便不会改变。TaWai即见地。我们所祈求的加持,是令见地勿失。换句话说,即是:“愿我能生起深邃的正解,以令我见地勿失,祈赐我加持。”这体性周遍一切有情。譬如,当天雨下在一片土地上,雨点能洒遍土地每一角落。同样道理,这体性也遍于一切有情之中。

上述四句赞颂,便构成第一节。由此可知,广大体性是根本不变和本来清净,常住于童瓶身中。在这广大本始空性中,光明生起而成为法身(光明),即法身与报身双运。上师的名字便代表了这体性。你可称之为“智金刚”、“智藏”、“善逝藏”或“普贤”;所有名称都是一样的。(这些名称)表达了法界的广大虚空,其中包含了五智、五决定和一切菩提心的功德。当我们将“智金刚”和“法身”联系起来,我们便明白在法身中,智慧是不坏和不变的(“金刚”是不坏和深度的表征)。我曾在前文以大圆满的观点解释过五决定。我们应当善用这些资料,祈请上师令我们对见地生起大信心;让我们住于这大信心中,复令大信心亦安住于我们之中。

第五句:自性不灭双运明净相

要诀:不单只住于本始空性中,而且要住于空性的光明中。当光明于空性中生起,便可以说它(指光明)与空性双运。这双运无有障碍,有如一群群(物事)的汇集。Tshombu基本上解作“不同种类”或“区分”。此处主要是指各种不同光明的存在,这些光明全依赖你精进修持,其实无非是自空性中观照出来而已。所以,便有此Tshom bu——众多的“不同种类”。而所有众多不同种类的本质,皆须归之于一,换而言之,归之于广大空性与光明的双运。

第六句:住于法尔五决定庄严

当我们了悟这展现(“庄严”),我们便亦了悟这广大的空明双运。此双运乃五决定所本。当五决定任运而成时,它们便会法尔而现。在下一句我们说:“报身上师大乐金刚知”,关于大乐,我们要明白:大乐在法性虚空中,同时大乐亦包含了五智。当我们被自身的嗔、慢、贪、妒和痴所缚时,上述种种必须以五智转化。我们须理解种种诸毒无非五智慧的体性,而五智则是报身的展现。例如,嗔恨须以大圆镜智来清净、慢则以平等性智、贪以妙观察智、妒以成所作智,而痴则以法界体性智。明乎此,我们便向名为大乐金刚的上师祈祷。于忆起“大乐金刚”这名字之际,当下我们便应了悟报身的真实体性。

第七句:报身上师大乐金刚知

我已在上文解释了此句。它指:“我向您——报身上师大乐金刚——祈祷,因我知道,您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不离大乐而住于圆满报身。祈唤您的名字,使我能明白您以报身示现的体性”。

第八句:祈赐加持能圆修习力

能理解他(指上师)的展现,能了悟他内在的自我表达,于是我们便说:“祈赐加持能圆修习力。”提及大修习力,是点出其与五智的关系,其实亦即是指一切的生起。于一切法的显现中,“愿我不会被执着二边和外境所缚,且能令其各各于自性中解脱。”,这就是你所祈求的。我们亦可将修习视作“无修”。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是指我们当下能得见地,而非经过有作意的修习,或想尽办法去观想出某样事物。修习应该是任运自然的,不应勉强或刻意;切记这一点,因为当我们谈到大力时,只有在无修无整的情形下,种种显现方能自大力中生起。

在第二节(即第五至第八句)中我们称呼他(上师)为大乐金刚,因为我们知道他所示现的报身,光明灿烂地展现了五功德、五决定和五圆满。你心中所想召唤的,都以无量无边的姿态出现。这光明没有障碍,超越了一切边见和范限。此清净光明是从我们种种修持体验中所得,所有这些光明都被我们说的“报身”所涵容。我们跟着便请他赐予加持,使我们能得修习的大善巧,即无作意的行为。
第九句:无边本智与无偏大悲

此句颂文,兼指上师的无缘大悲和第三阶段,即由空性的本始体性中,生起无有障碍的光明。此光明将悲心遍照于六道的一切有情,我们更可深深地体会到:三世一切有情,皆有证得菩提的净明觉性。这无边亦无偏的悲心,便是智慧的自然流露。它是完全离开一切戏论或名言的。

第十句:住于周遍赤裸明空性

我们祈唤上师,他对赤裸觉性能圆满体悟,并住于这无整治而离戏论的圆满体悟中。我们又体会到空性中,周遍赤裸觉性的体相。我们进而体会到澄明赤裸觉性与空性双运,此双运周遍地住于一切法。上师的觉性亦即我们的觉性,但若要对光明能有所醒觉,我们便须依次第修行。

第十一句:化身上师尊伏趣洲知

我们体会到上师与空性和光明双运:“伏趣洲尊!请依一切众生所求,无分别而化现,赐此加持予我们。”祈唤伏趣洲尊,是为了利益无量无边如虚空的父母有情。因此,“您——我的尊贵上师,所作皆为利益一切有情,请赐我加持,使我能明白您化身的显现”。

第十二句:祈赐加持事业大成就

这句意思是:“愿我的事业能像您(上师)的事业一样,永远增上和完全利益众生,更愿我所行皆如您所行。请将大圆满的正解赐给我们。”当我们说“行”时,所指的是见、修和行三者。所以,我们所求的加持,即是我们一切的事业,包括见、修和行在内,都合于大圆满的“大见”,而它们都不会互相冲突,亦不会和我们日常的行为与瑕疵混合。“愿我能得和悦与成就,不求自利而利他”,令我体会展现就是展现。

在第三节,我们察知上师是伏趣洲尊,他是化身的示现。现在,法身和报身的双运,生起成为化身中的悲心。了解这一点,我们便能了悟我们的根本觉,和上师的根本觉已无二无别,且周遍一切有情。牢记这一点。这根本觉是赤裸裸的,没有任何修整、增减,离复杂和单纯。这根本觉亦周遍一切有情。我们向化身上师伏趣洲启请:“愿您利益一切有情,愿您令我和大家能得圆满的广大正见”。

念 诵

直至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念诵这个修持赞颂,目的在灌输大圆满见。修这个法时,须要用一种很特别的念诵法。上面三节,每节四句的音调都是重复的——在每一节中当念至“祈赐加持”时,我们应将声音放得更柔。事实上,声音须经常保持温柔。

我曾说过,这赞颂是仁波切很年轻时所作的。直至现在,念诵的方式仍大致上维持一样,但随着时间流逝,有些念诵也改变了少许。音调上有些微的更变,其实是随着你的感悟而自然流露的。既是自然流露,所以便没有什么不妥。故此,你可能会碰到少许的差异,但是大致上,整个念诵都是一样的。

经过这每节四句,一共三节的赞颂后、我们的念诵便会变得很急促和简洁,简直好像是大声读出来似的。我们不断快速而流畅地念诵下面的章节,以带出大圆满见、修和行的要点。而我们亦可藉着急促的念诵,与证悟相融。




第十三句:根本觉性不变复无迁

此句指你自己的觉性是无修整和无污染,且亦不会变动。这就是它的本质。事实上,觉性的根基,是无任何改变的。

第十四句:法身显现非善亦非恶

这一句,是说觉性不可以言诠的,它本来如是。一切从光明觉性中生起的,非善亦非恶,这是因为我们不会被能取所取、和“是”“非”等概念所束缚。因此,当任何知觉生起时,它们都是当下解脱。我们不用费劲去形容它们,应该任其所之。这不可言诠、本来如是的觉性,构成了心性的呈现和解脱。

第十五句:当下觉性即真实如来

当下的澄明觉性,其实无非是彻见了佛性。要知道现在所说的,是觉性的真实本质:我们看着这赤裸觉性的生起,但不去干扰它,亦不用任何东西去掺杂它,也对它没有任何作意。若我们能如此,当这些知觉生起时,它们便会自解脱。现时来说,这样做只是修持的一个次第。当然亦不是说单凭念念这一句,便能得到那样的效果。上述种种,只是从真实本质方面,和从一切法本来如是的角度而说。这本质乃是无二——离取舍、能所二边。

第十六句:自在安宁上师心底现

此句说“舒坦”。舒坦的意思,是不要试图对体验作任何改变,甚至在觉性生起时,没有任何希求或怖畏。当我们任运自然,便会变得宽坦,我们会开始体验到在大信心中宽坦的天地。在这任运的活动中,我们会发觉上师是在我们的心中,甚而是在这见地的中心。我们理解到上师的觉性,其实无非是我们心中的证悟觉性。LoDei这个字并不是解作“满足”,虽然这是一般的译法。它应解作俱生欢喜,这是因为与见地相融为一,而远超疑虑和得自在之故。

第十七句:了悟初心即上师自性

第十八句:毋用贪执造作诸启白

第十九句:本觉任运无整离作意

当我们彻底了解心性法尔和无整的本质,在这一刹那我们便会开始领悟到自己的心和上师的心已经融成一体。我们生起对心性深奥的认识,此体验与上师自心的体验毫无分别。所以,绝对不须要执着或排斥一些造作的或夸耀的启白。若从世俗谛的观点去祈祷或启请,甚至造作出世俗所谓的“清净”,以求体验上师心,这根本是不必要的。同时,亦不要存在着“上师殊胜”而“自身卑下”、善或恶、净或染等种种概念,因为上师的自性,一定是离此等戏论的。明乎此,和在没有任何造作时:“愿我心性的自然境界真实如是,任运无整。”这就是第十九句的意义。

第二十句:随起舍得自解脱加持

当我的自心不加任何造作,那么,由心性所生起的一切无非是解脱,它(指自心)根本已解脱一切。当我们说不执时,是指没有既定目的,你所做的,就是让根本觉自然任运,并不是要强迫它做任何事:你根本就没有任何特别目的去做什么。任何思维一旦生起便能当下解脱,就是因为了悟这一点。若能这样,你可以说已经得到上师的加持,能令思维生起时便当下解脱。和其他宗派不同,(金刚乘)对每种五毒没有专门的对治,例如以悲心对治嗔心等等。这个修持,只是教导当嗔或其他情绪生起时,我们便去观察嗔心或情绪本身。在这样做时,我们便体悟到心的真空自性及此真空自性的消融。除此之外,不必再做什么。既无能观,亦无所观,复无能所。二者皆离作意。

第二十一句:整治而修终无证悟日

如果我们只一味从事一些由世间智所造之法,则永远不能证得菩提;对于一切世俗之生起,若你没有胜义真实见,那么,一切之生起亦无非只是(停留在)分别法(的层次);若我们向身外去追寻世俗的所谓“佛”,我们永远都不会找得到,且亦永远都不会得到丝毫的证悟。

第二十二句:寻伺意度修持适自欺

由心识去变现或了别的“法”,始终只是世间智。这不是觉性,而是蒙蔽。譬如,当我们试图去将所生起的种种概念加以分别,然后再去理会这些“分别”,这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

第二十三句:边执疑惧遣除如狂夫

能明白上面所说的,就不会执持由心性法尔生起(的一切),和凝滞于此(一切)中。另一方面:“愿我可转化(这一切),使我能真正离贪着和执持二边及离疑惧。”“离执持”指不执于能所。根据大圆满见,要这样做并没有特殊的方式或规矩。“愿我能像一个想做便能够自由地去做的男人或女人,亦即是说,我的行为,没有作意,没有反复计度,没有能所,亦不会千方百计去制造分别。愿我的行为就好像一个疯汉,心中所生起的,便立即自然而然地做出来,率性而行”。这一句的赞颂实际是说:“愿我可灭除希求和怖畏,贪着与执持等幻象”。一个疯了的人要做就做,没有什么可控制他。当念头生起的一刹那,便付诸实行。“愿我可将大见如此实行”。

第二十四句:此生无缚赤裸休息境

愿我住于赤裸觉性中——没有执着于能所,甚至不执着于自我,亦没有希求和怖畏。愿我能如是渡过此生。

第二十五句:大圆满行者所作欢喜

当我具足正见,无贪着或执持,和不耽于得失时,我的行为便是任运、具乐及与大圆满的教法相合。此时,要紧记着你已没有任何贪求爱欲,你的行为没有被世间智所生起的分别心污染。因此,你所展现的行为亦无非是赤裸觉性的展现。

第二十六句:莲花生子嗣和悦众生

无论遇见任何人,或身边是什么同伴,我都是喜悦的。为什么你会喜悦呢?“喜悦”并不是字面所指心中一般的喜悦体验。你喜悦是因为你不再堕于自欺的沉沦。你已经没有“敌”“友”的概念,亦不会以分别心去评价任何人。你喜悦是因为你与尊贵的莲花生大士甚深教法结下善缘,同时,因你秉继了他的传承,你便成了他的子女,并会继续弘扬这个宝贵传承的教法以利益众生。因此,无论你遇见任何人,或身边是什么同伴,你都是喜悦的——置身于澄明觉性真实中的喜悦。

第二十七句:无敌怙主为取岩上师

对于怙主或上师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更胜于伟大的取岩上师,后者是莲花生大士自己的智慧身、语、意之直接示现。作为这样一位化身,同时亦是诸佛悲心和无碍大行的授记示现,所以便无人能超越取岩上师的无量功德和当下加持。他亦是经授记的取岩者,今世和后世的永恒怙主,所以我们理解他利益一切有情的如来事业,了悟他的直指人心和无比功德,我们认知他是无二怙主和上师。

第二十八句:无上教法空行母心髓

没有一个教法,比《空行母心髓》更加伟大。它包含了大圆满当下证悟(的教法)。这些教法,都是空行母无生的内本始智。它的清净、深度和珍贵,直比得上在心中清净了的宝血精髓。心中最清净不可思议的提炼,即心中明点,就是最胜明点或心髓。这最胜明点亦继而融于胜义澄明的觉性中。

第二十九句:无明住处遣心暗无明

我们心中自无始时以来便存在的广大黑暗妄念,能法尔清净于其本智之中。通过生起次第的观想、圆满次第和金刚乘的灌顶,习气及分别心等障蔽遂得以清除。根据大圆满直指人心的直指教授(与其他宗派之教法不同),我们便不需要找寻对治。相反,我们更将诸如嗔、恨、贪等毒,置于修行道上,以转化它们归于本始清净。因此,所有心识的变现,于离能持与所持这两种边见时,能被体认和法尔清净地入于觉性的无整光明中。

第三十句:澄辉大日不灭光常照

这觉性的光明其实无非大圆满见。澄辉指大圆满的教法,即如大日与日光的密不可分一样。不受干扰的觉性,(如太阳之)永恒照耀,没有任何退失地利益一切有情。

第三十一句:上师如父慈心赐福德

根本觉,实在是我们之父——上师的广大慈心。我衷心体会和明白到这个善妙的时间和际遇,完全是我们唯一之父(指上师)悲心的展现。“一切赐予我的加持和证悟,无非是您广大慈心中沧海一粟而已”。

第三十二句:深恩难报一心忆上师

“谨记着这恩典——因为这深恩永难报答,如有恒常旋转的巨轮,无始亦无终。愿我永忆欠负上师的深恩于心中”。在这里,我们要理解到上师将大圆满甚深道教授给我,乃是上师无量慈悲的展现。大圆满的光辉,恰如日光般无有阻碍且遍满虚空中一切法。“您赐予我力量和加持,使我和您融成一味,并住于您心中无二无别的双运,我唯一之父,您对我的恩德,是我不能用言语去形容的。有鉴于此,我再三忆念您——上师的恩典”。(许锡恩译)




后 记

《遥启上师赞颂》为西藏密宗宁玛派法王敦珠无畏智金刚所造,收入《敦珠新宝藏》,曾翻为英文。过去亦有人据英文转翻的汉文旧译,然而却未能尽惬人意,略有瑕疵。何则?以此实为“大圆满”法系赞颂,而译者于此法系则尚有隔也。

今新译甫成,译者持之求证于余,余小心对比原颂,略作修饰,可证信曰:此译已能得赞颂主旨。

本颂有一副题——《自性流露祈祷文》,此中所云“自性”,实专指“大圆满自性”,亦即无整治无作意的自性。何以祈祷?实为求觉性而祈祷,于是行者便将上师视为觉性的表征,向之祈祷;然而如何祈祷耶?则行者须无整无作而祈祷,是即为任运流露。这便是本颂副题的涵义。

颂中赞颂上师,分法报化三身来赞颂,此即摄涵“大圆满”的三句义:“体性本净、自相任运、大悲周遍”。此三句义依次表述佛法报化三身功德。上师虽未成佛,然而却不妨以其三身功德视为佛三身功德的表义。若行者对此有疑,那就是有整治作意而非任运矣。

因此整篇赞颂,虽云“遥启上师”,实际上却是遥启三身佛以求证觉。若以为这只是普通的上师赞颂,便易失去所涵的“大圆满”法义。

在本颂中,用三个名字来赞颂上师——智金刚、大乐金刚、伏趣洲,即是分别表出“大圆满”的三句义:智即般若,是能证心性本净;大乐是报身所证;伏趣(调伏六趣有情)是化身的大悲。由此即可知这并非普通的上师赞颂。所以,这是藏密宁玛派高层次的修习,而非一般加行法中的上师瑜伽(与上师相应的修习)。

今人谈“大圆满”,喜谈“当下离垢”,却不知此境界非率尔能至,因为离垢的心识境界,实已由凡夫的藏识变为圣者的空如来藏,是故必须经历重重次第的修习始能离垢。本赞颂即为修习而造,是故都非泛泛之言。若行者于修习此赞颂祈祷时能亲切地赞颂上师的三身功德(倘如直接赞颂佛三身功德便可能没那么亲切了),那么,便有可能于修习时亲自体会“大圆满”三句义的境界。故此修习实即“当下离垢”的基础。




谈锡永  乙亥图麟都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