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徘徊者胸甲配方:“复仇女神”潜伏太阳系 2012死亡行星是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6:56

 

对太阳系内外的不明天体可能撞击地球的事件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科学家最新的观测验证,在太阳系周围的宇宙空间内,并没有所谓的“死亡行星”存在,然而,这里所指的“死亡行星”并不是2012世界末日中提到的尼布鲁(Nibiru)小行星,而是被认为能定期造成地球生物大规模灭亡的小行星等天体,其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复仇女神”天体的周期性运动。至于2012预言中的未知行星将逼近地球并撞击事件,那应该就是个现代神话。近日,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也否定了这个蛊惑人心的超级谣言。而对地球生物周期性灭绝的最新解释则已发表在6月份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周围存在流浪的小行星或者短周期彗星,这些“死亡天体”会定期或者在某些外部突发性引力作用下,偏离轨道位置,向太阳系内移动,在漫长的宇宙岁月中,总有个别天体穿过地球轨道,对地球生物构成极为威胁,这就是一个概率性的事件。理论上,经常“骚扰”地球的“死亡天体”一般来自遥远的奥尔特云,这里是一个位于太阳系外围的球形云团,笼罩着太阳系大部分空间,被认为是由太阳系形成的残余物质构成。根据观测结果,多数彗星等冰冷天体都是经过奥尔特云闯入太阳系。这种情况同时还发生在柯伊伯带。

而许多人认为地球生物会因某种外来因素造成定期性的毁灭,这个命题仅仅是个比较有“创意”的想法,根据最新的天体撞击可行性分析,并没有充分证据显示生物灭绝是一个周期性的事件,特别是受到外来天体的撞击,应该说是个统计学上的问题。这就比如说,一颗天体脱离轨道发生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接着这个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可能性也是有的,将这个可能性放大的数千万乃至数亿年,概率统计上的数字就会告诉你,每隔多少年就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

据位于德国西南古城的海德堡,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天文科学家拜勒琼斯(Coryn Bailer-Jones)介绍:人们对自然界的未知事物都非常地好奇,总是喜欢在神秘的事件背后挖掘对应的数字,使一件本来应该是平淡无奇的事件变成越来越神秘,而这一点需要申明一下: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的统计学应用到天体事件中必然存在着特定的弱点,

当然,有些撞击事件不可否认,在地球这个45亿年左右的生命历程中,肯定受到过天体的撞击,其中也包含小行星或者彗星。典型的例子就是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的灭绝。但是,存在于一个恒星系统中的行星,都可能受到来自外部天体撞击的威胁,而地球的轨道位置应该说是个较为理想的地点,在地球轨道外层,还有木星、土星等巨型行星的引力场可以抵御小行星对地球骚扰,而这个同样也是个双刃剑,木星的巨大引力场可能改变某些小行星或者彗星的轨道,使之对地球构成威胁。

关于对地球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科学家在研究报告中称:根据计算出来的灾难性事件的周期发生在每2600万年左右,在过去的2.5亿年中,地球生物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性事件的影响。

而为什么是2600万年呢?这个数字又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呢?研究人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提到的是在太阳系附近潜伏着一颗恒星,且假设这颗恒星是一颗红矮星等M型主序星。而这个研究人员则是上文提到的计算出2600万年地球生物会出现一次大灭绝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理查德A.穆勒。他提出在距离太阳1.5光年左右的宇宙空间中,存在一个太阳的伴星,我们将其称为“复仇女神” 涅墨西斯。这颗复仇女神的轨道周期就是在2600万年左右,当这颗太阳的伴星经过奥尔特云时,引力场干扰了其中的彗星轨道,这些天体脱离自己的轨道进入太阳系,这一时期的宇宙环境,极大地增加了外来天体与地球相撞的概率。

至于这个2600万年生物周期性灭绝理论也是需要证据来支持,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陨石坑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发现在每1300万年至5000万年间,地球上都会出现超级陨石坑,而这个就是“复仇女神”对太阳系乃至对地球生物影响的证据之一。同时,拜勒琼斯使用了贝叶斯法则进行分析,这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基本定理,简单地说:当庞大的分析样本非常接近样本总数时,分析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接近于总体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使用这个复法则,拜勒琼斯并没有发现类似的模式,而相反,这个统计结果却揭示了另一事件:将地球上不同年龄段的陨石坑进行归纳,时间范围从2.5亿年前至今,这些陨石坑的年龄分布却能支持这个理论。

而目前广为流传的2012有一颗名为尼布鲁的小行星会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向上突然向地球袭来,并撞击地球。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认为这个一个现代神话故事,除非这个小行星是由外星人来驾驶,那或许还有一些的可能性。

有两种可能性来解释这些情况,一方面,一些较小的陨石坑容易被侵蚀,而年代久远的陨石坑在漫长的岁月中也容易被侵蚀掉。因此,这个统计出来的趋势受到的较大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年龄较小的陨石坑也比较容易被发现,然而,如果我们将统计时间范围扩大到4亿年前至今,对象为35公里直径的陨石坑,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另一方面,我们如果分析月球上的陨石坑,由于月球基本没有地质活动,这些陨石坑得以保存良好,分析结果显示月球上的陨石坑显示出较为符合统计模型。

无论外来天体对地球撞击的影响是否明显增加,新的研究都对“复仇女神”的存在性持怀疑态度。当然,草率地否定“复仇女神”存在的可能性是不正确的,她仍然有可能存在,这颗潜伏的太阳伴星或许是红矮星,或许是一个失败的恒星,但是她不太可能是地球生物周期性毁灭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