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玉安温泉度假村:我的外叔祖是同盟会会员(辛亥百年与两岸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4:57
[加拿大]赵炳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8月09日   第 01 版)
编者按: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伟大思想,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支持下,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旺报》、人民网、中国台湾网联合举办“辛亥百年与两岸关系”有奖征文,7月12日至10月12日期间向海内外征集文章。现已收到许多来稿,这些文章以具体事例反映辛亥百年与两岸关系的现实意义,讲述海峡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故事和观点;或反映两岸关系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传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有的访谈辛亥革命人物后代和相关人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本报从今天起选登部分文章,敬请读者垂注,并欢迎踊跃来稿。
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武昌起义不仅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也唤醒了民众,使长期积弱的同胞们意识到必须奋发图强,方能过人应过的生活,方能抗拒列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喊出了“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至今仍然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身为中华民族一员、在海外生活超过半个世纪的华侨世家子弟,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刻,笔者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和复杂的感受。当笔者1959年第一次与从未谋面的外叔祖在墨西哥相会时,他已七十有二。自从清朝末年离开家乡广东台山后,外叔祖再未回归故里。因此,对来自故乡的亲人,他有着特别殷切的期待。“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在秉烛夜谈中,对家事、国事,外叔祖都细细垂询。他自豪地表白,他是孙文的同盟会会员。他知道祖国已改朝换代了,但是他更关心家乡的人是否丰衣足食,祖国是否再不被列强欺凌,他是晚清时期民不聊生才远走异乡的呀。
笔者此时想起了爱国诗人、文学家郁达夫留学日本时发出的呐喊:“祖国呀!您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今时今日,中国如旭日东升,引来了赞美之声,但是也招来嫉妒、打压。极目远眺,台湾海峡——那一道台湾先民口中的“黑水沟”,竟然还在阻隔着中华民族同心同德振兴中华的步伐。
全民景仰的孙中山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忘不了赴汤蹈火的革命先烈。黄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章太炎,1906年出狱后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用生花之笔主持报纸鼓吹革命;徐锡麟,1904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1907年举义失败被捕后英勇就义;秋瑾,又称鉴湖女侠,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徐锡麟一起举义失败被杀;宋教仁,1905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孙中山就是这些先辈和英烈的代表和杰出领袖。
但是,孙中山毕竟有别于同辈革命者,他超越了他们。孙中山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如人所熟知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有开阔的世界视野、虚怀若谷的胸怀和包容性。他洞悉世界潮流,善于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与中国辛亥革命同一历史时期的就有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墨西哥驱逐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的农民起义;当然,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也是孙中山的借镜。因此,孙中山喊出了“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实、求新,并为他的“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不断注入新内涵。
辛亥革命有更深的意义
一百年过去了,孙中山与他同辈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依然在激励着我们。
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方面,辛亥革命是成功了。然而,这只是一个步骤和进程,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最终目的是“振兴中华、统一中国”。“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但“中华民国”不等同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还有更高、更深远的意义。今天,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侨胞都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缅怀孙中山,这也是一个反思和鞭策自己的良机。孙中山的理想和先烈们的未竟之志——振兴中华、统一中国,作为后人的我们是否能担当、有能力去实现?令人欣慰的是,站了起来的中华民族,凭着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在海峡两岸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
然而,今天的成就离中华全面振兴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复兴之路上仍有妨碍着我们奋勇迈进的障碍和鸿沟,两岸同胞必须携手努力,方能克服和超越这些困难险阻。我们面前的障碍和鸿沟是两岸分离局面。这个国共内战遗下的残局,消耗着中华民族的能量,拖慢了我们奔向目标的速度。有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人民若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是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