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房漏了用啥胶水:炎炎酷暑中 营造一片清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5:30
        炎炎酷暑中 营造一片清凉——访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治疗中心(ICU)主任魏路清教授
作者:姜凝 摄影 张毅2011-08-09     天津网-数字报刊   眼下,暑气仍在持续,不仅白天在户外能感受到热浪滚滚,在室内若不开空调、除湿,也会令人感到酷暑难耐。持续高温的天气下,本市各大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中暑患者时有增加,其中还有人不幸病重辞世,类似情形,在近几年的临床中其实并不少见。另外,许多人以为只有在室外烈日下暴晒和劳作才会发生中暑,其实不然,很多临床病例表明,若防暑措施不当,室内也容易发生中暑,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如何避免中暑尤其室内中暑的发生?怎样能让自己心静身凉、平稳度夏?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该如何处理?消暑“灭火”的食物有哪些?……对此,记者采访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治疗中心(ICU)主任魏路清教授,就这些话题给市民献计献策。
        高温天气中暑多
  三种情况易发生
  魏路清介绍说,中暑是夏季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指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长时间的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的患者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有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等情况,若以上症状继续加重,体温升高到38℃以上,则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昏迷。若采取的急救措施不当,还能导致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中暑病人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出现中暑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这与气候变化、炎热的天气有一定的关系。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8月重症监护治疗中心(ICU)为例,该科室收治重症中暑患者5例,平均年龄73岁,其中死亡患者1例。
  容易出现中暑的环境情况有三种:一是在室外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如外出逛街、游泳、室外工作等;二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像炼钢厂、锅炉房等;三是在密闭不透风的环境下也很容易中暑,因此,市民要做好中暑的防范工作。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要及时补充水,适当多喝些凉白开水,最好不要在上午11时到下午3时在户外活动。尤其是上述第三种情况,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温度>37℃湿度>80%最易中暑
  中暑不仅与当天的气象条件有关,还与35℃以上的高温累计天数有关。只要35℃以上高温持续数天,人体无法承受酷热,便很容易发生中暑。
  既然高湿高温环境能使人中暑,那么什么度数是个槛呢?一般来说,温度在32℃、湿度在60%以下时,属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阶段;到了35℃、湿度高于60%,就是容易中暑的临界点;一旦超过人体温度即37℃以上、湿度大于80%,就很容易中暑了。
  室内中暑并非罕见
  老年人须多加提防
  “说到中暑,很多人会认为在炎热的室外受到猛烈的太阳照射才会引发该病,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在室内发生的中暑也不少见,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魏路清表示,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致热痉挛,或长时间呆在闷热潮湿的室内而导致中暑的,均属于高温影响体温失调的热射性中暑。近年来,在闷热的房间内停留时间过长已成为诱发热射病的重要原因。国外有科学调查显示,中暑者中有约30%是在室内等处于安静状态的时候中暑的;在安静状态下中暑者中又有40%以上是年逾七旬的老人。
  安静地呆在室内、很少出汗,怎么会中暑?魏路清分析说,这是因为当室内的温度变高、相对湿度变大、空气不流通达到一定程度,人体通过自身调节仍然不能维持体温平衡时,体内的热量散发受到阻碍,累积到一定程度、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于是就会出现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中暑症状。体质较弱的老人与小孩,运动量较少、免疫力低下的上班族,都是室内中暑的高危人群。其中体温调控能力较差、排汗较缓慢的老年人,尤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类慢性病患者最易发生中暑,更要警惕。因此,魏路清提醒市民,在炎热夏季应当做好室内通风等防暑措施,特别是老年人,家人应多多留意,适时让老人补充水分,调整其所处室内环境,保持空气畅通、温度适宜。
  “空调一族”也要当心
  温差大不通风易致病
  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发生中暑,针对于此,如今很多单位、家庭都装有空调,靠空调进行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那么,呆在空调房里,是否中暑就和自己无关了呢?错!“长时间处于密闭的冷气环境中的‘空调一族’也可能中暑。”魏路清解释说,空调能降低室温,可是在绝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低温导致室内的相对湿度增高,关闭门窗又令室内空气流通不好,久在空调房便会使热量积在体内排不出去,人就容易中暑了。这种中暑在中医里称为阴暑,也就是俗称的热伤风。过多使用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体质相对较弱的人就会发生中暑的现象。有关报告显示,一些长时间生活和工作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正成为新的中暑高发人群。
  魏路清提醒说,现在不少人从室外回到室内时一身大汗,就进入空调房,或者站到空调出风口吹,较大的温差使正在排汗的毛孔突然收缩,又因为所处环境温度比较低,皮肤跟环境的对流很小,汗没办法蒸发掉。没有了蒸发功能,皮肤就无法通过出汗散热,热量就慢慢积聚在身体内部,造成中暑。在门窗关闭的空调房尤其比较冷的环境下呆久了,人会感到头晕、恶心、全身打颤、口干舌燥,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因为症状并不典型,所以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是中暑的一种。跟这个道理差不多的是,很多年轻人运动后满身大汗,于是猛灌冰冻饮料,或是用冷水对着头冲凉,也会造成中暑症状。所以不要过多地使用空调,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能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对于“空调温度调节到多少度为好”的问题,魏路清建议,如果要顾及全家男女老幼,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为27℃至28℃,不宜低于26℃。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要加强耐热锻炼,常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回家后尽量少使用空调,不要贪一时舒服而忽视了自身的健康。
  中暑早医治缓解快
  “四字诀”可助急救
  魏路清说,中暑可以按照轻、中、重度分为三类。中暑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诊治者短期内即可缓解症状。
  轻度的中暑,会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口渴、轻微的发烧、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但体温不超过37.5℃。
  中度的中暑,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重度的中暑,分为中暑高热和中暑衰竭两类。中暑高热表现为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同时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中暑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早期发现中暑并及时救治,患者会很容易康复。但若救治不及时,则会使体内的热量越积越多,水分大量流失,体内自动调节系统便可能失效,皮肤呈干热状态,导致心、肺、肝、肾等器官无法正常运作,严重者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发现有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的患者,须及时送到医院急救。
  以下“四字诀”也有利于在出现中暑症状时,起到帮助尽快救治的作用: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2.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3.服。感到不适时,大量饮温开水,但不能喝冷饮,可适当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4.按。如果患者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应立即送患者去医院接受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处理,如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苏醒后的患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
  室内防中暑有招
  多注意生活细节
  预防中暑尤其室内中暑,是炎炎夏日须时时注意的一个问题。魏路清提醒说,在连续高温高湿的日子里,除了留神外出降温、室内自然通风,规律起居、身边常备防暑降温药品、饮食得当等生活细节也一个不能少。
  室内防中暑
  1、室内要通风:尤其湿热的桑拿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特别是老年人更须防范室内中暑。每日早晚开窗通风,中午气温高时可在温度较高的室内开空调、电扇,之后应开窗加速空气对流。很多老人轻度中暑没有自觉症状,会不知不觉越来越严重。另外,高温闷热的天气宜穿棉、麻、丝类透气好的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
  2、享空调时间要适中:待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不能过长,3至4个小时是比较适当的,如果一待就是7到8个小时甚至10小时以上,就会对身体健康不利。
  3、吹风位置要适当: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有汗时最好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不要站在空调风口对着空调吹,尤其要避免空调直接吹向颈部,以免引发感冒发烧。
  4、夜晚别贪凉:晚上最好不要开空调入睡,或者在夜间气温低时及时调整空调温度,并用毛巾被等盖好腹部等容易着凉部位。睡觉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直吹,以免患上热伤风。
  药物防中暑  高温天气应减少外出,或选择比较凉快的早晨、傍晚外出。外出时除戴凉帽、打伞、避免过劳外,最好随身携带防暑药以备不时之需,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在额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可以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饮食防中暑  “夏天温度高、出汗多、能量消耗大,而且营养流失快,这是人容易中暑的重要原因。”魏路清表示,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抵御暑热侵袭,预防中暑。市民在夏季要常喝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最好喝白开水,每天可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1升水,放入盐1/2茶匙),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多喝酸梅汤、绿豆汤等也可起到良好的防暑作用。
  此外,适量吃一些时令蔬菜、新鲜水果,也能起到避暑降温的作用。当出汗多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含钾高的食物,例如香蕉、豆制品、海带等来补充钠和钾。多吃苦味菜,如苦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菠菜富含水分和大量镁,其绿色来自于叶黄素,是一种能保护皮肤和眼睛免受烈日危害的抗氧化剂。西瓜、哈密瓜的解暑消热功效也很好,它们都含有丰富的钾,而且哈密瓜的钾含量是西瓜的3倍,哈密瓜瓜瓤的橙黄色源于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抵抗烈日危害。葡萄、番茄等常见的浆果类也适合在夏季食用,这类果实是抗氧化剂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能有效减轻日灼带来的伤害。另外,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和生姜也能有效促进汗液排放,起到降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