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二声部:择业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42:29
',1)">
首页 中心简介 最新动态 毕业信息 招聘信息 毕业生档案 政策法规 就业指导 资料下载 校友之家 留言板
中心职责
学院领导小组
中心人员简介
专业介绍

大学生职业期望与择业原则
作者:就业办  时间:2005-5-27 8:38:49  来自: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阅读次数: 684
选择职业,是全社会凡具的劳动能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活着就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生命将无法维持。而要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就得工作,寻求一份职业,并在职业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物质需要,职业的本身,也不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精神需求。也就是说,职业选择的意义,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从而使人们的职业期望也变得纷纭复杂、多种多样,择业期望值也就因人而异,并不时发生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期望,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坚持正确的择业原则,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择业是一种艺术
许多人在求职过程中,几经碰壁弄得灰心丧气便感叹:“求职难”。求职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更是不易。但我们周围,你会发现有些人好象生来就会找工作,但他们确实懂得如何求职。他们丢掉一个工作,很快就会又找到新的工作。事实表明,推荐自我是一种艺术。有些求职失败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能干好那些失之交臂的工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或掌握有效的求职方式,没有准备,也没有目标和方向,更无明确的自荐策略。只是凭机遇,碰运气,结果被淘汰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推荐自我的艺术就是如何在众多择业者的激烈竞争中成为胜利者的艺术。它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认识自己,了解职业
认识自己既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素质、知识结构和职业适应性。目的在于真正发现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了解职业,既包括职业活动内容、职业特点、职业环境、职业报酬,也包括了解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了解职业的目的,在于求职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兵家概括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长期以来我国不仅把它看作是作战的规律,也把它当成处世格言。当然,也是我们推荐自我的基础和出发点。
对自己不了解,对职业环境也茫然无绪,在前途选择时就像雾里看花,举棋不定,称为“犹豫型”。
对自己有所了解,却惑于五花八门的职业环境。一旦面临抉择就只能凭对自我了解的感觉下注。往往是“瞎子摸象”,称为“主观型”。
对自己懵懵懂懂,虽然对职业环境了然于怀,然而容易受各种外在意见的影响,缺乏主见,称为“盲从型”。
只有对自己一清二楚,对职业世界的有关情况也娴熟于心,才能分析利弊得失,做出最适当的决定。这就是“理想型”。因此一次成功的求职,一个良好的择业决策,都是以良好的知己与知彼为基础的。
外国民间谚语有“认识自己,你就能认识整个世界”之说。这说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有着内在的致性,更根本的是充分了解自己。你能了解自己,也比较容易了解环境,你如不愿意了解自己,也就很难了解环境。对不了解的事物我们往往是疑虑的,对环境不了解,会使我们出现一时的疑惧,但对自己不了解,则会使我们在整个推荐自我过程中充满胆怯、疑惧和焦虑,因此一切都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一切都是由了解自己决定的。对自己了解愈全面、愈接近实际,也表明自己愈成熟。职业选择也是如此,要想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首先要发现和了解自己现在的才能。要想在职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力,首先要认识自己现在的潜力,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才能有效地推荐自己,在职业岗位上有目的地发展自己。
2. 搜集信息,寻找机会
“不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人”,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人还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解职业信息,不知道怎样了解职业住处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住处时代,的确如此,在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工作机会。职业住处绝不是单纯指需要人员的消息,而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情况。如就业政策、就业机构、经济发展形势与趋势、供求双方的情况等等。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职业信息,视野才会广阔,才能稳妥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失时机地选择自己的位置。如果一个人耳目闭塞,信息失灵,就如同盲人骑瞎马,不是发出“生不逢时”的感叹,就是盲目地乱撞,白白失掉许多工作机会。职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谁能及时获得信息,信息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获得的职业信息越广泛,求职的视野越宽阔,职业信息质量越高,求职的把握性就越大。面会在于寻找,等待机会送上门来,无异于等待失败。因此必须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广泛地、全面地、准确地收集职业信息,寻找求职机会。就目前而言,搜集职业信息和寻找求职机会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1) 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及其他熟人那里获得信息。这种住处准确迅速,有效性高,是获得住处的可靠渠道。
(2)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获得信息。这种住处的特点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此类工作机会容易发现,但竞争者较多,求职成功率较低。
(3) 通过毕业生就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劳动服务公司或职业介绍所获得住处这些部门常年向用人单位输送人员,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比较了解,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准确可靠,并有一定的指导性。目前是绝大多数求职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4) 通过参观实习获得信息。大学生通过参观、实习开阔了求职视野,增加了职业意识,加深了对职业及用人单位的了解。这种信息准确,成功率高。有不少大学生就在实习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5) 通过电话、信件或拜访获得信息。这种寻找工作机会的方法主动性强,但盲目性大,成功率较低。在缺乏职业信息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一种获取工作机会的方法。
总之,搜集职业信息的时间上要注意动态性,以掌握用人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趋势。在空间上要讲究全面性,在内容上要注意广泛性。对搜集到的职业信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列、整理和分析,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求职服务。
3.积极反应,争取面谈
一旦找到工作机会,该项工作又适合自己特点,就要当机立断做出自己的选择。优柔寡数据和谨小慎微只能坐失良机。所谓当机立断就是确定求职目标不要犹豫不决。歌德说过,迟疑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遇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掉。
为了争取面谈,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应征几个工作是必要的。因为多经历几次面谈可以积累面谈的临场经验,有利于以后的应急性面谈时控制情绪、消除紧张、更充分地表现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多应征几个工作可以使你有备无患。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只保持一个工作机会,庆尽量同时多掌握几个工作机会,以便失去某个机会时有回旋的余地。同时找几个工作机会还有利于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4.投其所好,以奇制胜
前面讲到,能够胜任工作的人,不一定能获得工作,能获得工作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表现自己让对方感到自己是最适合这一工作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基本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这里的投其所好,并不是装模作样地说假话,百是让你根据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突出自己能够适应职业要求的某些方面,让对方感到你就是最适合这一工作的人选。当然,也包括根据招聘者的兴趣爱好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除了对所求职业及其单位有全面的了解外,还要尽可能地了解招聘者,了解那些有权力决定录用与否的人。一般认为呆有效地推荐自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在分析自己的基础上,找出能够吸引招聘者的条件。二是要把自己的优点用到所需要的地区。因此,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特别要注意个人的品德、品格,诸如诚实、谦虚、可靠、稳重、灵活、独立性和平易近人等品格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条件下,它比能力更重要。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然而优点和缺点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对一种工作来说是优点,对另一种工作则可能是缺点。同样一种因素,对某些招聘者看来是优点,而在另一招聘者看来就可能是缺点。我们主张有选择地突出自己的某些特点,就是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转化成对方需要的形式,转化成招聘者能接受的形式。事实表明,在众多求职者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究竟谁能被录用,就看谁能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长。一家公司招聘考试时,发现一位应试者在校成绩不太好。“你的成绩不太好,是不是不太用功?”主式者问。“说实在话,我对这些课根本不感兴趣,我把时间都花在运动上了,所以我身体特别好,还练就一身硬功夫。”主试者很感兴趣,让他表演一下。他脱下外衣一口气做了一百个俯卧撑。主试者大为惊奇,立即录用了他。且不说主试者录用他的动机是什么,这种充分表现自己特长的作法确实可以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对求职成功是有帮助的。
二、影响择业的要素
1. 地哉
从实践调查,大学毕业生择业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工作单位所处的区域。首先考虑的是位于大城市如京、津、沪、穗等地的单位。其次是沿海开放城市或特区。如:青岛、宁波、苏州、杭州等。而对处于祖国边远地区、中小城市的单位则被排除考虑范围。
这些选择自己职业单位所在区域的方法,尽管带有普遍性、实际性,但是未免太绝对了。实际上选择地处内地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区域的工作单位就职固然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是全国的中心,不但生活方便、条件优越、住处灵通、文化生活丰富,而且再学习、深造机会多。但是毕业生也同时应该考虑到:由于这些大城市的大公司、大机关人才济济,专业人员齐备,因而刚刚毕业的学生很少有锻炼机会,容易受压抑;边远地区和中小城市地区的工作单位虽然条件差、比较艰苦,但是由于缺乏人才,所以对大学生的使用极为重视。毕业生的才智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就今天交通与通讯日益发达的时代,虽然这些单位离大城市较远,但是由于交通便利也大大地缩短了距离,缩短了行程时间。这对于有志者来说也是可以考虑的因素。
2. 环境
选择就业单位,不能不考虑今后工作的环境。因为工作不是一、二年而是十几年几十年的事。要有长远的目标。频繁地调动工作岗位对自身的发展未必有利,因而要求大学毕业生第一次择业,就应尽可能考虑周全。
择业要考虑的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用人单位对自己专业需求的迫切性。
一般来说,迫切需要毕业生和毕业生掌握的某项专业的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十分重视,工作安排也颇近人意,比较合理。如果用人单位需求量少,或可有可无,可进可不进,那么,毕业生的安排多是不够理想,只做些配套工作而已。
第二, 就业单位的发展前景。
毕业生的发展前景与所在单位的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如果所在单位技术装备水平高,企业(公司)规模大,领导知人善用,重视人才使用,职工文化素养高,经营范围热门,那么市场(国内、国际)竞争力强,无疑人才的需求量大,发挥才能的机会多,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多。这对毕业生的前途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第三, 继续深造的条件和机会。
大学毕业生从院校出来,一般掌握某一门专业知识,知识面还是有限的。要在今后求得发展,有所作为,必定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补充新知识。为了今后的发展,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该考虑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学习深造的条件。比如:学习场所,科研设备,是否能有深造机会等。这样可以边干边学,实践中争取创造深造的条件。
第四, 人际关系。
这是个不得不考虑的择业因素。设想在一个人际关系紧张,勾心斗争,每天要应付来自各“宗族”、“派系”的干扰,如何能舒心地工作和学习呢?所以,有条件的话,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用些时间调查一下群众与领导、领导与领导、群众与群众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的单位工作,是难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
3. 酬劳
酬劳主要指物质待遇。如:工资标准、奖金数额、住房条件等。
以前,毕业生就业之后,工资标准是一定的。边远地区高些,一般行业一般地区完全统一标准。但是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多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公司、企业如雨后春笋。其中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新兴城市集体企业。这些单位发展的前景不同,职工的经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有的甚至是很悬殊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也应考虑和研究这个问题。但是要目光长远,决不能一味追求实惠而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忽视自己的发展前途。
三、职业期望
所谓职业期望,是指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职业,人们就有了职业期望,只不过原始的职业期望只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不断分化和新的职业的产生,人们的职业期望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由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以及家庭对人的影响不尽相同,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存在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期望。反映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中,其职业期望也有各种各样,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有的毕业生向往有一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凭自身条件干一番事业;有的毕业生则希望有一份能发挥自身素质优势的职业,并在此职业岗位上为社会、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什么样的职业期望才是合理的,才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该怎样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1. 职业期望分类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职业期望也不尽相同。按照职业期望的发生过程,可分为自然性职业期望和社会性职业期望;按照职业期望所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性的职业期望和精神性的职业期望;按照职业期望实现的程度,还可分为合理性的职业期望和不合理性的职业期望等。
(1) 自然性职业期望和社会性职业期望
在人的职业选择中,如果你对职业的要求只是为了谋求维持自己的生存及延续后代的条件,而没有其他的向往,那么,这种职业期望就是自然性的职业期望,也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职业期望。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决定了他永远不能摆脱自然界的制约。没有任何自然性的要求,个体就不能生存和延续后代。所以,自然性的职业期望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社会性的职业期望,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类文化的期盼,对政治生活和交往活动的追求。如对成就的渴望、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对社会肯定的追求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地位不同,社会性职业期望也就不尽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的自然性职业期望越来越少,而社会性的职业期望则越来越强烈。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人们的社会性职业期望得不到满足时,虽然人的生存条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比如在十年动乱中,许多科学家被迫去当清洁工,许多高级管理人才去当门卫,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社会性职业期望,显然是非常痛苦的。
根据我国目前的人才管理体制,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性职业期望一般都会得到满足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中所谓的专业对口,学用一致,人尽其才等原则,为广大毕业生实现其社会性职业期望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合理流动,以及人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更为广大毕业生的职业追求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因此,广大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职业选择中眼光不只盯在生活条件上,要把成就事业、施展才华、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自己最高层次的职业追求。
(2) 物质性的职业期望和精神性的职业期望
物质性的职业期望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职业活动中物质文化的向往。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等,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欲求,也是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础。人的精神性职业期望,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职业活动中文化方面的向往。比如文化环境、学习条件以及对美的追求等。现代职业活动给人们物质性的职业期望和精神性的职业期望都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因为在职业活动中,人们在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为精神、文化欲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而且职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在人们共同的职业活动中,会促进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人产生满意感和归宿感,职业活动的结果又使人产生一种成就感。通过职业活动你会感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从而使你的精神更加充实。由此可见,物质性的职业期望和精神性的职业期望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只要你抱定了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决心,并在职业岗位上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则无论职业岗位如何,你都能从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只有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才往往是精神最空虚的人。所以,当代大学生应以中华民族的大业为己任,在祖国经济建设的任何职业岗位上,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 合理性的职业期望与不合理性的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是复杂多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期望都能变成现实。一个人的职业期望能否变成现实,主要看其是否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比如在大学就业过程中,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份既轻松愉快,待遇条件又好,不怎么费劲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职业。很显然,这种职业期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也许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希望到“三院一所”从事设计、研究工作,或者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寻求一份满意的职业。殊不知,任何一个职业的选择,都受到社会需求、自身素质以及其他的社会因素的制约。另外,人的职业期望又是发展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太空飞行器还未诞生之前,就不会产生当一名宇航员的职业欲望,即使有也难于实现。由此可见,人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应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职业期望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分清哪些是合理的,是能够实现的,应该努力追求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是实现不了的,应该放弃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应以自己的专业所长、个人素质优势以及客观的社会需求为基础,确立自己合理的职业期望。
2. 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
所谓择业期望值,是指一个人要获得的职业岗位对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的满足程度,比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如何,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怎样,能否受到尊重和器重,能力特长和抱负能否得以施展,等等。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能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便是必须看到,这种期望变为现实可能,要受到自身条件睡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则主要决定于自己对择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所以,当毕业生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择业目标之后,如何把握你的择业期望值,就成为关系到你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就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
正确地把握择业的期望值,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几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是图虚荣的思想。由于虚荣心作怪,一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心只想找一份让别人羡慕的职业,至于自己能否胜任,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有所发展,都不考虑,其结果要么因超越现实而无法实现,要么在工作岗位上因无法施展才干而业绩平平。
二是图享受思想。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往往对大学生最具诱惑力,但也是最容易使毕业生导致择业失败的误区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越来越多地与经济收入状况联系在一起,这一社会现实反映在一些大学生的就业生选择的热点。客观地讲,一些毕业生希望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种职业期望不能说是错的,问题是有部分毕业生对这类单位的职业活动特点知之甚少,而对其收入和生活条件期望过高,这就意味着即使他们能如愿以偿得到这份职业,但如何进入职业角色,实现自己的抱负,还在未知之列。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只重金钱,图实惠,只要生活条件好,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抱负。这种只图一时实惠和享受,不考虑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思想颂向,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
三是图安逸的思想。害怕艰苦,不愿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这也是导致部分毕业生择业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有几分耕耘,便有几分收获。人生犹如一个竞技场,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便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事实上,即使在环境较好的职业岗位上,只图安逸、享受也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一个单位的良好的生活条件,都来自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则来自全体员工的勤奋工作和开拓进取,图安逸享受显然是行不通的。
把握职业的期望值,在方法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防止偏离自己的择业目标。择业目标的确定要从自身素质和社会需要来考虑,确定择业期望值也应如此。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择业期望值的过程中,如果偏离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你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偏离自己的择业目标。还有的毕业生明明在某一方面素质不太好,却要选那些对这方面素质要求较高的单位或岗位;也有的毕业生明明在某一方面素质罗好,却轻易地放弃了对有可能发挥自己这方面素质的单位蔌岗位的选择,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是不利的。二是防止期望值过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眼睛死盯着“好单位”,宁愿呆在“上面”无所事事,也不愿到“下面”较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施展才华。实践表明,择业期望值过高最容易使人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是由于期望值超出现实太多而使你在择业时屡屡失败;再一种是即使你侥幸获胜,也会因自身能力不及、工作无法胜任而处于被动困难之中。
正确的择业期望值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的,通常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来不断调整择业的期望值,使其达到最佳。所谓“分步达标”,即选确定一个总的期望值,再将总的期望值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然后逐步付诸实施。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所选择的阶段期望值过高,就把它移作下一个阶段的期望目标。所谓自我调整法,就是把其职业期望,按其主次分成不同的层次,首先满足主要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依次进行必要的调整,直到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二者相吻合为止。
四、择业原则
所谓择业原则,就是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指一个人在认识和处理职业岗位选择问题的准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掌握正确的职业岗位选择原则,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而且影响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在具体的职业选择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当的职业,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要实现这种理想却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就业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就能解决好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注意遵从以下原则。
1. 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则
所谓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则,是指一个人在选择职业岗位时,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为准绳,去观察、认识问题,进而决定自己的职业岗位。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切都由组织安排好这一被动的局面。但是,这种所谓的择业自主权仍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非可以不顾社会需要,一味地追求“自我设计”。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主浊要求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也都期望着合格的大学生为之去奋斗。从另一方面看,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需要本质上就是人类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个人需要的内容无论怎样多,个人需要的结构无论怎样复杂,它总是受现实社会的要求所制约。因为从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上看,所谓社会需要,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在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无数的人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的奋斗目标。人们正是通过不同的职业活动,即满足着社会的需要,也满足着个体的需要。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种种上述职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职业岗位的产生,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上每一个职业岗位的出现,也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因开矿的需要,才有人从事矿业;因航海的需要,才有人从事造船业;因交通的需要,才有人制造车辆,等等。正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职业活动,才有了职业岗位的选择。由此可见,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职业的职业分工,也就没有职业岗位的选择。因此,在选择职业时,我们首先要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把个人意愿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始终坚持职业岗位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则,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 发挥个人素质优势的原则
所谓发挥个人素质优势的原则,是指一个人在选择职业岗位时,综合自己的素质情况,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选择职业岗位,以利于今后在职业岗位上顺利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对于人的素质,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所讲的个人素质,是指青年学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素质等。在坚持符合社会需要原则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发挥个人的素质优势呢?这是因为:
(1) 有利于青年学生的自身成长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短处,重要的是怎样做到扬长避短。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的主观体验感到满意时,就会情绪饱满,干劲倍增;而当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不满意时,就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因此,如果一个人所在的职业岗位正是其素质所长和优势所在,就会比其他的人更容易完成本职工作,这样就会受到周围同事、领导的肯定,从而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技术能力水平,使其更加成熟,而且也从中感到价值实现的意义,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2) 有利于胜任工作
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而实践的好坏,则与个人素质的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一个企业,同样的硬件,如果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高,则该企业的发展速度就快,如果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较差,则企业的发展速度就慢,甚至停滞不前或者更糟。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果按照自己的素质所长选择职业岗位,则不仅有利于胜任工作,而且也为自己出色地完成任务创造了条件。因此,根据自己的素质优势情况选择适合发挥自己素质优势的职业岗位,不仅体现了人尽其才、学用一致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对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3) 有利于创造性劳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项工作兴趣越浓,其投入就越大,就容易克服困难,从而成就某项事业。对于一个人来讲,由于其所选择的职业正是其自身的素质优势所在,他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随着兴趣的发展逐步形成职业兴趣,在顺利而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随着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加上个人刻苦钻研,就可能出现灵感上的火花,从而有所发明和创造。
坚持发挥个人素质优势的原则,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承认,每个人在素质上是有差异的,正可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因此,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岗位时要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素质优势,同时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发挥专业所长。大学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选择职业岗位时,一定要从所学专业特点出发,做到专业基本对口,这样,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就可以在职业岗位上大显身手,否则的话,学非所用,不能发挥专业优势,对自己、对单位都是不利的。当然,这是城我们所说的专业对口,是指基本对口,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的专业对口是较少的,这也要求我们在职业岗位上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还要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② 发挥能力所长。同一专业的同届毕业生,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能力也有差异根据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是充分发挥个人素质优势的最佳体现。比如,有的毕业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适合搞教学、宣传工作;有的毕业生设计能力较强,适合从事设计工作;有的毕业生研究能力较强,适合搞科研;有的毕业生组织管理能力强,则适合于从事领导或管理工作;有的毕业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强,则适合从事文秘、编辑等工作。由此可见,根据自己的能力所长选择职业岗位,既是胜任工作的需要,也是发挥个人的最大潜力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需要。否则的话,事与愿违,功不成、业不就,贻误事业与前程。
③ 适当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就性格本身来讲,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成就的高低。同一性格的人,有的可能很有作为,有的则可能一事无成;性格相异的人也可能在同一领域、同一职业中成才。但是,在选择职业岗位时,适当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性格所长则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职业活动中,有的人总是用理智去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这样的人就适合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有的人很有主见,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就较适合从事科学研究或领导工作。
3. 主动选择的原则
所谓主动选择的原则,是指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不能消极等待,而应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这晨所说的主动选择,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
(1) 主动参与职业岗位竞争
“竞争”,过去人们一直将它作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目前,这种误解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赋予全新内容。竞争机制的引入,冲吉着各行各业,也冲击着人才就业市场。反映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竞争的展开使得原来的“皇帝女儿不悉嫁”变为“自己找婆家”,原来的学好学坏一个样变为“优胜劣汰”。竞争使人们增加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也增加了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岗位的竞争,靠才华、靠良好的素质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
(2) 主动地了解人才供求信息和规格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下面几种类型的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一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毕业生生。近几年来,优秀毕业生和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普遍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尤其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在选拔录用毕业生时,往往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二是有事业心与责任感的毕业生。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过,我们需要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的企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一心一意干事业,是许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普遍要求。三是有吃苦精神的毕业生。根据近年来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现在的大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最大的弱点就是怕吃苦,缺乏实干精神。而一个企业的发展,最需要全体员工同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共渡市场竞争的难关。四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的毕业生。许多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和涉外单位,他们除了需要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外,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毕业生尤其看重。而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欢迎那些既懂专业知识,又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非外语专业毕业生。五是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的毕业生。从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许多用人单位最欢迎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又善于交际的多面手。因为这样的大学生适应能力强,工作上路快,发挥作用明显。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类毕业生将越来越受到用人部门的普遍欢迎。由此可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需求信息,对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主动地完善自己
根据目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办法,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前较长的时间内就明确了就业单位。比如对于委培生、定向生来说,工作单位一般是早已确定了的;一些自费生由于行动较快,也较早地确定了接收单位;对于统招统分生业说,通过春节前后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信息交流和双向选择,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也较早地确定了工作单位。所以,对这部分毕业生来说,在毕业前的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千万不能有松口气的思想,而是要抓紧时机,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调整自己,提高自己。首先,要明确未来的工作岗位对自己有哪些要求,比如你将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工作内容和范围包括哪些,该工作对你的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有哪些要求等。然后充分利用在校的这段时间,有的放矢地学习、训练和充实自己,以便尽早、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次,要进一步了解单位对你的使用意图和培养方向。并按这一要求分析自己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如果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就抓紧在校的这段时间,努力学习和完善;如果思想素质方面的,就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逐步提高。
4. 分清主次的原则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选择是多方面的。比如单位性质、工作地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使用意图、发展方向等诸多的方面,不可能样样遂人的心愿,重要的是在择业过程中怎样权衡利弊,分清主次。
从用人单位的情况来看,有的单位可能性质较好,比如科研、设计部门,既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容易出成果,但也许其所在地域较偏僻,生活条件较差,有的单位可能生活条件较好,待遇也高,但工作劳动强度大,有风险;有的单位在大城市或沿海地区,文化条件较好,但专业不对口,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有的单位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基础条件差,但其发展前景广阔,而且有利于毕业生的成长和成才。风此种种,该怎样取舍,如何选择?事实上,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很少有单位是十全十美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应从是否有利于自己才智的发挥,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出发,分清主次,作出抉择,切不可因一味求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失去良机。
5. 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原则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宏观上讲,这个决定主要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制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的实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改革向深层次多领域方位拓展,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因此,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只看眼前实惠,不看企业发展前景;不能只看暂困难,而不看企业的未来;不能只图生活安逸,而不顾事业的追求等。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回忆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所以选择职业时,要站得高,看得远,放开视野,理清思路,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要看到下世纪,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和祖国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牢牢把握职业选择的主动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呼唤着千百万人才,而大学毕业生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才能铸造成祖国栋梁之才。

网站主页 |学院主页 |学生处 |教务处 |招生办 |团委 |网络管理中心 |联系我们


用户名:
密  码: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中国教师人才网
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港
湖南省毕业省就业信息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教育人才网
中国企业人才网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