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禁忌之恋:夏季中医养生疗法之“拔罐篇” 13-健康保健专版/健康周刊-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57:19

夏季中医养生疗法之“拔罐篇”

2011年8月9日   13:13-健康保健专版/健康周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纪清

  上海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纪清

名医档案  纪清

    上海市中医医院推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医疗手段,治疗颈肩综合征与腰椎疾病等脊椎及脊柱相关疾病,骨关节炎、腱鞘炎,头痛、眩晕、面瘫,小儿消化不良、遗尿、肌性斜颈,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石门路门诊(特诊部);

    周六下午,芷江中路门诊(名专)

拔罐治疗应选择正规医院

    拔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古代又称 “角法” ,也称为 “吸筒疗法”,乃因古时用牲畜的角 (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桶状使用而得名,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的发展,拔罐疗法的罐具、操作方法、适应范围、治疗效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拔罐的作用机理

    拔罐是借助热力将罐中空气排除掉,利用负压吸附于皮肤,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造成机体局部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同时,拔罐也可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

    这种疗法大凡具有开泄腠理、扶正祛邪、散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祛淤、行气止痛等作用,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拔罐的操作方法

    我们平时拔罐所使用的一般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角制罐、紫铜罐等种类。在医院大多用竹罐与玻璃罐,会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交叉感染。自行在家操作时,一般以抽气罐为方便。

    拔罐的操作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水罐法、抽气法等。在拔罐的运用上,则有单罐、多罐、闪罐、留罐、走罐、药罐、留针拔罐、刺络拔罐等。

    拔罐时应根据疾病需求,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也可,但首先应该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残角破口,以免伤及皮肤。在脊柱两侧肌肉、关节疼痛处及其他肌肉丰满处,可用闪火、抽气等方法进行操作。一般在夏季炎热时,留罐时间应不超过10分钟为宜。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同时要注意防灼伤或烫伤皮肤。

    拔罐后,有的人会在局部皮肤出现深红、黑紫色、紫青色等颜色。这是拔罐负压造成毛细血管损伤,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形成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深浅不同,由拔罐的时间、负压大小、个体差异、部位不同而决定,如中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和凝血机制障碍的人,就会出现黑紫色与紫青色。

拔罐的宜与忌

    虽说拔罐的操作并不是非常复杂,但是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简单操作,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不但治不好病,反给受治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应选择到正规医院去进行拔罐治疗,即使自行操作,也应该特别注意宜忌。

    拔罐对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均能进行有效的干预。但对于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以及各种类型的骨折、急性传染病,危重的心、肝、肾、肺等脏器疾病,肿瘤患者、血友病、孕妇,过饱、过饥、过渴、醉酒者,都应慎用。

    在进行拔罐操作时,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恶心或呕吐、脸色苍白,甚至出现四肢厥冷、出冷汗、脉微弱、血压下降等晕罐症状时,不必紧张,一般都可缓解,对机体毫无不良影响。究其原理,多为有的人初次接触罐疗有恐惧心理,或饥饿、疲劳、体弱、体位不适造成的脑部暂时性缺血所致。一旦出现晕罐,应迅速平卧,头部放低,揭开衣扣与裤带,保持通风,同时也可饮用些热水、糖水或点压人中、内关穴、涌泉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