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抢险队伍职责:胶州湾上的“百年大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7:04

  


  防风浪、抗地震、拒浸蚀


  《环球人物》杂志特派记者 宋学春


  2011年6月30日,全长41.58公里(已建成36.48公里)的胶州湾大桥正式通车,成为建党90周年之际,青岛奉献的一份厚礼。同时开通的还有国内最长海底隧道、全长9.47公里的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开创了许多辉煌:是我国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建的最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创造了21项中国企业新纪录;寿命能够达到百年。日前,环球人物杂志特派记者驱车从胶州湾大道一侧驶上了这座大桥,体验了一把“跨海”的感觉。


  “中国桥梁博物馆”


  从地理上看,青岛、黄岛、红岛呈三角形分布在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而东岸的青岛主城区,一直是青岛市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长期以来,由于海水的阻拦,轮渡与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就成了青岛与黄岛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式。轮渡虽快捷,但货物运输的装运、卸载工作十分消耗人力物力,通行能力有限;环胶高速公路则早已超负荷运转,堵车情况严重。青岛至黄岛之间的交通状况,更被当地人形象地比喻为“青黄不接”,这也渐渐制约了青岛经济的发展。


  2003年,青岛市政府坚定实施“大青岛”战略,即挺进胶州湾西岸,把青岛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此,建设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胶州湾大桥,也正式提上日程。2005年,大桥项目获批立项。2006年,青岛市决定通过社会融资建设大桥,经过层层筛选,山东高速集团一举中标,成为大桥项目的业主法人,取得了大桥25年的建设、经营权。


  新落成的胶州湾大桥东起青岛主城区308国道,西至黄岛红石崖,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而红岛互通立交桥作为国内首个海上互通立交桥,又将青岛、黄岛和红岛连在了一起。放眼远眺,在蔚蓝色的胶州湾上,整座大桥似彩虹飞架,似巨龙腾飞,似玉带伸展。行驶上桥,觉得路面十分开阔平稳。大桥高架路主桥为双向8车道,两边有1.5米高的护栏,能抵御载重50吨车辆的撞击。主桥和立交桥交错,整个桥梁集群设计科学,造型独特,气势宏伟,蔚为壮观。据山东高速青岛海湾大桥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邵新鹏介绍,胶州湾大桥总投资超过100亿元,2007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历时4年半,根据不同需求分别设计应用了斜拉桥、悬索桥、海上立交桥等多种桥型,因种类繁多,被称为“中国桥梁博物馆”。


  不畏困苦的建设者


  “越是困难越能显出我们的智慧,‘山东高速’不仅要克服各种困难建成大桥,还要建成固若金汤的‘百年大桥’。”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亮说。


  2006年10月30日,刚刚上任的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言泉,在集团公司确定项目班子成员的当天,就迅速带领大家投入到前期准备当中,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筹备工作,这样的难度不亚于工程难度本身。组建公司与工程招标等所有工作同时展开,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是24小时工作。“这个项目是我们的一个梦想,所有人都很激动,大家一心只想着要完成好项目,根本不觉得累。”姜言泉说。


  在青岛市各级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征地、供水、供电等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为施工的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与当地海事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全力保证施工过程中正常通航、通行安全。“在历经4年的施工中,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人员伤亡责任事故。”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淑喜说。


  靠什么挺立百年


  胶州湾大桥的设计基准期是100年。作为我国北方盐冻地区修建的第一座特大型海上桥梁,面对着海浪的冲击、盐水的浸蚀、冰雪冻融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天气和地质灾害,它能巍然屹立百年吗?


  据介绍,胶州湾大桥共耗用45万吨优质钢材,230万立方米混凝土,打下5127根桩基,工程可谓空前巨大。而且,大桥的设计允许通行万吨巨轮。从1993年大桥概念初现到2006年动工,历时13年多,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数百名中外专家参与,研究并摸清了胶州湾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影响大桥建设的基本要素。


  邵新鹏告诉记者,胶州湾海底地质条件复杂。为此,大桥能够抗多少级的风和多大的地震,这是在最初设计时就想到的问题。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大桥建设指挥部多次邀请全国顶尖桥梁专家和学者,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大桥的安全、防腐蚀、环保、照明等难题。行驶在大桥上,记者还注意到安装的风障、加设的风嘴和导向板,以分流风速和风的角度。对此邵新鹏补充说,目前胶州湾大桥完全可以抵抗12级台风和6级地震。


  另外,胶州湾大桥所处海域含盐量高达29.4‰到32.9‰,接近国内其他跨海大桥所处海域的两倍,桥体的水中部分容易受到腐蚀;大桥每年还要经历60天左右的冰冻期。针对这些问题,学者和专家们通过改进混凝土参数,提高大桥的抗腐蚀性及抗冻性。为应对大雾、大雪天气,采取安装地灯、增设提示标志等多种措施。邵新鹏告诉记者,如果遇上冰雪天气,大桥上不会施用融雪剂,而是采取地热或使用加热型除雪车的方式,以保证及时清除桥面上积雪,并且不会造成污染。


  带动整个山东经济发展


  “青黄相接盼了多少年,终于实现了!”多年从事海参生意的青岛老尹家海参公司的尹宝昌兴奋地说,“按照80公里/小时时速,30多公里的海上路程,跑一趟大桥才20多分钟,原来怎么都得一小时。”对于青岛人来说,“水道变通途”是一直的梦想,生活上的便利是体会最深的地方,如今谈起大桥通车,居民们都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民心工程。”黄岛区薛家岛三社区和城阳区红岛街道东大洋社区的居民在接受采访时称,因为地域上的阻隔,在心理上与主城区也略显疏远,总在自称“青岛人”时底气不足,而说自己是“胶南人”、“红岛人”,而如今,这种感觉没有了。


  “大桥的通车,使从胶州湾东岸青岛市主城区到胶州湾西岸黄岛区的绕行历史宣告结束。”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黄岛区委副书记马卫刚总结说。


  这座架通胶州湾东西两岸的大桥,对于山东经济的推动意义也是重大。它让山东东西部地区结合得更加紧密,对扩大青岛城市骨架、加强主城区与两翼副城区之间的联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红岛、黄岛连为一个整体,以海带陆、以陆促海,使环湾发展成为现实。”马卫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