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梁裂缝的措施:范仲淹词作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12:1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范仲淹词作鉴赏


范仲淹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
州) 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
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
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
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三年
(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
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度的范围
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庆历新政”,
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祐四
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富弼
为撰墓志铭(《范文正公集褒贤集》),欧阳修为撰
神道碑(《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
《东都事略》有传。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
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三卷。《彊村丛
书》收《范文正公诗馀》一卷,《全宋词》据《中吴
纪闻》卷五补辑一首。魏泰《东轩笔录》谓仲淹守边
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
颇述边镇之劳苦,今只存“衡阳雁去一首。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
徒劳心力,
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
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
些子少年,
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
问白发、如何回避?

范仲淹的这首词写的是对历史的评价、对人生的
看法,是为词之别调。然而,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词为
“小道”、“末技”的世俗之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
本篇的风格必然是戏谑的。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里读《三志》,不禁笑话起
曹操、孙权、刘备来。他们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
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与其像这样
瞎折腾,还不如什么也别干,索性和刘伶一块儿喝他
个醺醺大醉呢。下片则化用了白居易《狂歌词》的诗
意,人生一世,总没有活到一百岁的。小的时候不懂
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
宝贵,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呢!就算作到了一品
大官、百万富翁,难辞白发老年将至的命运!全篇纯
用口语写成,笔调很诙谐,似乎是赤裸裸宣扬消极无
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一派颓废情绪。实
际上它是词人因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之心境
的一个雪泥鸿爪式的记录。胸中块垒难去,故须用酒
浇之。愤激之际,酒酣耳热,对老友发牢骚、说醉
话,颇有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难言况
味。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
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
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
“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
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
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
“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
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
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
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
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
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
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
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
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
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
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
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
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
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
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
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
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
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
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
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
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
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
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
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
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羌管悠
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
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
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
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
之感。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
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
征夫,总收全词。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
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
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
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
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
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
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在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
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
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在树间,却来自
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在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
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
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
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
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
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
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
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
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在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
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
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
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
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
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
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
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
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
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
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
意。他在《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泪。”在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
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
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
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
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在这里说
“ 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
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
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
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
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
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
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愁,在内为
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
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
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
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
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
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
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
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
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
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
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
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
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
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
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片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
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
的天涯。这三句在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着一“情”字,更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
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
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
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
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
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
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
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
切婉曲。“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
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
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
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
相思之苦了。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
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
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
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
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
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
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
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
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
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Made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