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台风简报:谈中医与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35:33

门诊室里,身着白大褂的一位小个子医生正在与病人幽默对话,语速轻快,为病人插针时展露出娴熟的手法,还回头问:像不像在插秧?

他的外号就叫插秧哥,他说不仅是形容插针像插秧,还想表达针灸医生的辛苦。我最多的时候一天看一百个病人,丝毫不能停歇,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不断重复一样的动作,跟插秧一样累,手上会出老茧。但这也和插秧一样,辛苦到最后为的是换来好收成——为患者治病。

从医近二十年

才刚入门

插秧哥现在四十多岁,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中医的原因,只是喜欢篆刻,对繁体字比较熟悉,发现中医的古书都是繁体字,心想这方面我有优势,就报了中医

大一刚入学,课堂上就开始讲阴阳五行,同时他们也会学习解剖等西医课程,在这种中西结合的纠结学习中,插秧哥还差点退学。

后来,插秧哥的一次亲身体会点亮了他对针灸的兴趣。大一时有次淋了雨,回到宿舍他就感冒发烧了,一位师兄带着关心兼实验的心理,拿起一根针,照着一本田从豁的经验集所示,一个个穴位开始给他扎针。书上还写着,一小时后退烧。一小时后,插秧哥果然恢复如常了,由此他对针灸的神奇惊叹不已。

评价一位中医技术的好坏就看三点:一是他自己生病了能否用中医解决;二是他周围亲戚朋友生病了能否用中医解决;三是对于感冒能否用中医最快解决。插秧哥信心十足地说,对于明确的感冒发烧,针灸是可以一次解决的。当然,要做到对每个病人都有效,非常难。

不过,插秧哥认为在中医院校的学习一直没能使他真正入门。中医院校有好老师,不过对方的讲解他都不能真正理解。比如扎同样的地方,我的老师能扎出热感来,我却扎不出来,这个疑问困惑了我十年。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体制内的道路上一路顺风顺水,站稳脚跟。因为现在中医的路子是西化的,所有的晋升都主要取决于科研成果而不是临床水平。科研反而是比较容易的。插秧哥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尽管现在已经是针灸科主任,但说起真正入门,还只是这两年四十不惑以后的事。

还是需要独立思考,读古医书。学习中医就是用传统的方法,读经典,做临床。由于白天要看大把的病人,晚上又投入读书之中,两者相辅相成,结合起来水平自然进步很快。他表示,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位铁杆中医,所谓的入门是要接近纯正中医的核心,就是回到《黄帝内经》,学习古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

针灸有真动作

也有假动作

一个人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为人,就是个藕断丝连的过程。这个就是经络。这个丝把人体联系成一个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的五行生克互相影响,就是通过这个来实现的。不懂经络,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这是插秧哥对于经络的解释。

经络是形而上的东西,在人体里是找不到实物的。为什么针扎手、耳朵的某些穴位就不疼了?这是循经感传,属于手法问题,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是可以实现的。插秧哥说,扎针有真动作也有假动作,但假动作也是动作,有时候比真动作还管用。《难经》里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一般人都以为右手扎针是重点,其实左手按着皮肤接受到的反馈信息也很重要,是能指引方向的。

许多同行都较多关注针灸的取穴问题,认为这是针灸要领。但插秧哥认为穴位是藏不住的,而只有手法是难以被取代的。他认定自己就是个手法派,有时他会和病人开玩笑说:我就靠这一针吃饭了。这其中的意思就是他之前所说的,扎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会扎出不同的效果,曾经困惑他十年的问题现在终于解开了。正如《六祖坛经》说: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你的就不是秘密,如果你照此去做,那才是秘密所在。

实际上,对待同一个病,临床方法很多,而这些都是要靠临床经验慢慢摸索的,摸索之后才能掌握手法

被中医改变的人生观

从医近二十年后,插秧哥的很多想法有了变化。以前每天看病不限量,经常是几十近百人,从早上7点看到晚上6点,把自己累到不想动,那时多劳多得是主要动机。现在他开始限号了,半天二十个。经常碰到的情况是,病人本来是看一个毛病的,最后被他发现了其他毛病,就一并给治了,收入自然是少了,但心情更愉快了,尤其是把一个别人看不好的病人看好后,是最开心的。插秧哥屡次提到,人还是应该追求真善美。

但现在的中医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做中医难。看着别人做和自己做是两回事;治好了病和看懂了病是两回事;看得懂病和能治好病是两回事;技术水平高和成为好医生是两回事;年资高与中医水平高是两回事;职称高和中医水平高是两回事;针刺手法会做和做得出来是两回事;说中医话和做中医的事是两回事。插秧哥历数了现在医学科研的种种问题,把医生分为三六九等,不会科研就不要想晋升,更谈不上学术地位。可是科研与临床有着本质的不同,科研讲究科学与创新,科学掺不了半点沙子,作为临床研究(非动物试验),哪个可以真正做到随机、双盲,更不要说多中心了,其实就是以名利为中心,可是结果照样被人引用,甚至上核心期刊、SCI

插秧哥曾经收到患者送来的一面锦旗,写着:妙手神针。从病人的需求来看,对医生最高的赞赏应该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做医生就是既要专业又要职业,所谓专业,就是在医学上有所建树,对所在学科的疑难病有独到见解,别人治不了的病你能治;所谓职业,就是要适应这个职业的需要。不只是看病,还包括了沟通能力,医生要具备善良的心,医患要互相理解等。现在他还很想辞去行政职务,回到看书治病这条简单的道路上。

我想得很明白,做中医穷尽一生都不可能超越张仲景,但做中医是最值得付出的事情。他唯一的感叹是自己入门太晚,也许再过十年来看现在,其实还是没有入门。

养生话

吹空调不好

吹风扇更不好

夏天的病室里,面瘫的病人明显增加。吹空调不好,吹风扇更不好的道理,几乎成了插秧哥的口头禅。

夏天人就应该出点汗。每天出一身汗,这是自然规律。空调的主要问题在于太凉了,汗都出不来了。吹风扇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面瘫。人体有六气,过了就叫,成为致病因素。其中是一种病毒,最容易伤人,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古话说:风为百病之长。面部神经是人体最脆弱的,所以吹风后最易导致面瘫。

吹风扇还容易着凉,损人阳气。为什么有本著名的医书是叫《伤寒论》?事实上阳气是人体最重要的。小孩是纯阳之体,最健康,老年人阳气不足,因此虚弱。阳气一旦损耗后较难补。就饮食而言,人们最好尽量不吃冰的东西,尤其夏天,外热内冷最损阳气。

电灯的发明让人类颠倒黑白,与自然背道而驰

2009年的一次日全食期间,许多人都兴奋不已地观看。那时,趁着人们都去看热闹,插秧哥在诊室里打了个盹。后来他看到一篇报道说,日全食期间,动物园里的老虎倒下就睡着了,等日全食结束后又醒了过来。动物都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就是规律。古人所遵循的健康法则,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但是自从电灯发明以后,人们就开始白天黑夜颠倒了,该睡觉时不睡,正气就逐渐不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不足。

天天在外吃饭的人

胃不好

胃病在现代都市中越来越普遍化、低龄化。这和人们饮食不节有关。生活不规律,天天在外吃饭。俗话说:饭不言,睡不语。现在人们吃饭多是聚会,席间说说笑笑,这时血液都到了脑子里,胃里血液不足,自然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胃病也就跟着来了。插秧哥认为,接受中医,就是要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改变日常生活。

中医版投稿及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