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教有金仙txt下载:上访者、刁民与神经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7:27

上访者、刁民与神经病

2009年04月08日 18:25新华报业网

二八定律,这个在社会科学许多领域都会用用到的定律,也同样被用在上访群众身上,曾经有所谓的社会研究人员认为:80%的上访者是无理取闹,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向政府没完没了提不合理要求的人,他们是给政府工作的添乱者,麻烦的制造者,是不安全的因素,而只有20%是确有冤屈的。而这个“二八定律”在2006年年末被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栗智颠覆了,他认为“在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的实际困难,无理取闹的只占一小部分。”(《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15日消息)栗智的这番言论在当时曾经引起轰动并广受好评,被认为是政府机关以人为本、关注民意的一种表现。

而今天,有关上访者的另一种说法,却让我们感觉寒心不已:北京消息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公开发表“老上访专业户,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精神有问题”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目前已经有上千民众签名要求他澄清并且致歉。(《信息时报》4月4日报道)

或许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员并没有完全理解医学上所谓“偏执型精神障碍”的概念,但教授认为这90%的上访者均属于“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却是不难理解的,结合现实,我们已经屡屡看到有上访者被围追阻截、强行送入精神病院甚至被拘押,而在他们写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才被“释放”的新闻。这些人,往往被官员们称之为“刁民”。

所谓“刁”者,本意是狡猾、善辩,难以区分其义的褒贬。而所谓的“刁民”,却是某些官员对一些难对付的民众的专用称呼,含有极其明显的贬义,大概自古以来,官员们都是不太喜欢刁民的,因为这些刁民往往不顾官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刁难”官员,使得官员们不仅工作难得做,而且日子不好过。

还有两句古话,一说穷乡僻壤出刁民,一说乱世出刁民。实际上,所谓刁民的出现与盛行,起码应该具有两个条件,其一为百姓具有一定的、却不太明晰的人权,而这种人权更多的表现在话语权,在专制的重压之下,恐怕没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做刁民的。其二是社会民主制度正在建设而又不是十分健全。如果社会的民主制度已经十分健全,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民主气氛,表达不同意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会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就无所谓刁民了。

之所以至今还有不少政府官员将那些上访群众视作刁民并极力予以阻挡甚至打击,正说明在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某些官员甚至某些制度还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还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平等与沟通。不可否认,确实存在极少数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甚至肆意捣乱的人,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绝大多数所谓的刁民都是因为与官员或政府的沟通存在障碍,无法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而屡屡上访,甚至希望通过制造一些轰动性的事端来吸引注意力公众、媒体和管理者的注意,以谋求自身问题的合理解决。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信息交流的不对等、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的低下、管理者不能够依法公平裁决甚至出尔反尔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原本只想反应和解决问题的百姓转化为所谓的刁民。

谁不愿意安居乐业、安享太平?没有人愿意做所谓的刁民,而所谓的“刁民”却是一种实际存在,而他们的存在正好说明我们的政府机关在办事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还没有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而政府部门或某些官员的效率低下、态度恶劣以及相互推诿,都客观上导致了刁民的出现和增多。

需要治疗的,不是那些所谓的上访者或“刁民”,而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如果我们的决策机制、管理体制、官吏制度都能够做到充分的民主,如果我们的执政者都能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百姓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处理,“刁民”的队伍就会自动地化解。 张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