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殿 m.ziyouge.com:三聚氰胺进驻水产鱼类中?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3:17
三聚氰胺进驻水产鱼类中?

九牧林医家导读:继奶粉和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后,曝出鱼类饲料、中国面粉检出含三聚氰胺。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长沙湾的海鱼养殖场的一个鱼类饲料样本被检出含三聚氰胺,含量为百万分之6.6,是参考安全指标的2.6倍。

    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公布,实验室化验分析证实,中国面粉中含有三聚氰氨混合物。俄罗斯相关组织对16车皮(804吨)中国食品样品进行检验,初步证实,不全是小麦面粉,而是谷氨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物。

    举国上下在声讨毒物“三聚氰胺”,其实三聚氰胺是冤大头。为什么呢?因为有毒的不是三聚氰胺这化工原料本身,而是坏了良心的人!!!

    现在一些生产三聚氰胺的工厂,被误解为是在造毒药!”

    一些常年生产三聚氰胺的工厂或公司,直到“奶粉门”事件曝光,才知道,竟有人把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混入奶粉中,冒充蛋白质。大家都说,这些人坏了良心,也太黑心了,这样的坏事都想得出来?还做了!!!


          水产业也上了三聚氰胺的贼船?

   “水产饲料需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蛋白源又来自成本最贵的鱼粉,浓缩的蛋白里一定存在三聚氰胺。

                                             ——某知名学者

  卖饲料时,蛋白质含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公司就能多赚55元人民币。

                                       ——山东一饲料公司经理”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继奶粉和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后,有消息指,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长沙湾的海鱼养殖场的一个鱼类饲料样本被检出含三聚氰胺,含量为百万分之6.6,是参考安全指标的2.6倍。 广东有渔业专家表示,广东养殖企业很少采用被检出三聚氰胺的福建产海马牌饲料。

  所幸,香港食环署从使用了该饲料的4个养殖场抽取了8个海鱼样本化验,包括红鲔、细鳞、红鱼、青斑、鱼仲、石蚌和两个黄鱼的样本,三聚氰胺含量均无超标。

  对人体伤害并不清楚

  据报道,在鱼类饲料样本被检出含三聚氰胺的养殖场,养殖户表示,有关饲料为福州海马饲料公司生产的海马牌饲料。目前,鱼饲料中所含三聚氰胺会对人体有多少危害还不清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从四个养殖场抽取的8个海鱼样本均为合格。福建方面表示,福州海马饲料公司从来没有产品销往香港,此外,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的样品包装也是该公司的旧包装,并且不排除假冒的可能性。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的确有不少不法分子在鱼类饲料里添加三聚氰胺。被检出三聚氰胺的海马公司,据称是一家大公司,产品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但他同时告诉记者,据其了解,广东的水产养殖企业较少采用这个公司的饲料,多数采用广东本地的恒兴、粤海等品牌。

  企业获利多多,制造蛋白质假象,每吨成本可降三四千。

  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让人误以为该饲料的蛋白质比较丰富,其营养价值实际上却没有增加。猪、鸡、鱼饲料与宠物食品的制造商因此趋之若鹜。

  山东一家饲料公司的经理说,卖饲料时,蛋白质含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公司就能多赚55元人民币。所以如果能把38%蛋白质大豆饲料当作43%蛋白质的来卖,每吨饲料就能够多赚逾200元。而一般农场因缺乏相关仪器,无法验出饲料中化学物质。

  据业内人士透露,豆粕、骨粉是目前鸡食用的两种主要饲料,衡量两类饲料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是“蛋白质”含量和钙的含量,所以无良生产者可能会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形成“合格”产品。这样,每吨饲料成本可以从八九千元降低到五千元左右。

  饲料公司这么做也许有助于提高产品售价,但也意味着人类所吃肉类可能会因此而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喊冤:

    有毒的不是我是坏了的良心

11月初,位于成都的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川化集团生产正常。

 

川化集团负责销售的经理罗铭给记者展示三聚氰胺样品。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祝勇

  从毒奶粉到毒鸡蛋,再到饲料业界自爆潜规则,三聚氰胺一夜之间恶名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又一个“食品毒药”的代名词。

  虽然,就像之前的瘦肉精、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事件一样,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与喧嚣,人们很快又回复了平静。但对于三聚氰胺的恐惧,却并未因为暂时的沉默而减少。各种食品对于三聚氰胺的检测仍在进行,结果时不时地刺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

  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对三聚氰胺究竟是何物仍知之甚少。三聚氰胺,真的是传说中的“毒药”么?究竟是谁在生产它?规模有多大?原本是用在何处?怎样混入食品中?类似的情况还会继续么?下一个会是谁?

  所有的疑问,或许只有回到源头,才能获得最真实可靠的答案。

  近日,信息时报记者探访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希望以此揭开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故事”。

  11月初,四川成都

  青白江区距成都市区30公里,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企业——川化集团正坐落于此。

  自三聚氰胺奶粉、鸡蛋事件爆发以来,跟国内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牛奶鸡蛋销量出现短期下滑,后来逐渐平稳,生活照常进行。

  三聚氰胺的生产与销售则始终未受到影响,只是,有关三聚氰胺的任何话题,在这里都显得讳莫如深。

  “这事对我们生产企业来说很敏感,不提最好,免得越描越黑。”川化集团宣传部门负责人婉拒记者入厂采访。

  集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作为大型国企,又是上市公司,公司领导不愿在这时候发表任何意见,以免产生歧义,惹火烧身。不过多名受访者直言:“我们深感痛心!”

  事实上,作为全国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协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长单位,川化集团对三聚氰胺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密切关注。近期已与国家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强对产品销售动态监控。

       “三聚氰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毒药!”

  “前几天参加同学会,被大家围攻,声讨我生产三聚氰胺,说我是在造毒药!”梁正(化名)无奈地苦笑着说。 梁正是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厂副厂长。直到此次“奶粉门”事件曝光,他才知道,竟有人把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混入奶粉中,冒充蛋白质。“这些人也太黑心了,这都想得出来?”

  同学们围攻声讨虽是半开玩笑,梁正却很受打击。“我就给他们上科普课,认真地告诉他们,三聚氰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毒药!”

  梁正告诉记者,三聚氰胺最早是在1834年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用其他方法合成,如今主要通过尿素深度加工而成。川化集团原本生产尿素,有大量的原材料,于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后大规模生产三聚氰胺,如今年产能力已达9万多吨,实际年产量7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

  据介绍,以川化集团为主的国内三聚氰胺生产,近几年产能产量与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其中三成出口,七成销往国内,主要是华东、华南、江浙等沿海地区,用作后加工产品。“广东东莞、深圳那边很多厂家都是从我们这里进货,做成模塑料、装饰板等成品,销往国内外”。

  2007年,全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达90多家,实际产量50多万吨。其中年产能3万吨以上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有10多家,而川化集团、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山东海化公司等年产能更是在6万吨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

  虽然留下恶名,三聚氰胺的正常生产销售还好没有受到影响。不过由于受到近期全球经济滑坡、楼市低迷等影响,国内三聚氰胺销售和价格都有所下跌,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产品在国内属于优质品,市场价位在第一梯队,目前也已从9月份的每吨1万1千多元,跌至每吨9000多元。

  “你摸摸看,没事的,没味道,也没毒。”

  三聚氰胺本身是一种化工原料,与食品行业毫无关系,却被不法分子用来假冒蛋白质,它成了替罪羊!”梁正说,其结果对整个三聚氰胺行业是个严重伤害。

  梁正所在的三聚氰胺厂只负责生产,川化集团三聚氰胺的销售,则是由集团下属另一家名为“川化新天府”的公司负责。11月初,在该公司一名销售经理罗铭(化名)的办公室,信息时报记者亲手触摸到三聚氰胺。

  “你摸摸看,没事的,没味道,也没毒。”罗铭办公室里,正好有一包三聚氰胺样品,他捏起一团放在手掌向记者展示。记者也捏起一点粉末,轻轻搓揉,感觉爽爽滑滑,像台球室常用的滑石粉,靠近鼻端闻了闻,没有明显气味。

  事实上,作为化工原料的三聚氰胺,不能增味、保鲜、防腐,也不是天然色素、食用香精,更不能强化营养,它没有理由出现在食品中,因为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

  罗铭表示,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溶于水,基本没什么毒性,行内人都知道,也不觉得可怕,平时介绍样品时都是直接触摸,事后洗洗手就行。成年人就算不小心吃了一点,也会很快拉出来,不会有化学反应。

  “就像一碗面条里掉了点泥土,不小心吃进去了,最多就是拉肚子,不会中毒。”罗铭说,有时候同事们会无奈戏谑说,不法分子也太黑心了,你这不是往奶粉里加点三聚氰胺,而是往三聚氰胺里面加奶粉,这样吃哪能不出事呢?

“所有销售出去的三聚氰胺都有案可查”

    那么三聚氰胺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流入食品行业呢?“所有从川化销售出去的三聚氰胺都流向清晰,有案可查,绝对不可能从我们这里流入食品行业!”罗铭肯定地说。

  据他介绍,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不向个人销售,只对有资质的厂商销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销给生产模塑胶、装饰板等后加工产品的终端厂家;另一部分销给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必须是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事业单位,要有介绍信,并要提供其下级终端厂的信息,还要在销售合同中约定,只能销给这些终端厂。

  一旦发现有经销商违反合同约定,擅自销给其他行业或其他厂家,川化集团将按违约处理,永不再与这些经销商合作。罗铭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经销商拿产品出去后随意销售扰乱市场。

  而在三聚氰胺食品事件爆发后,这项营销管理工作多了层社会责任感。最近公司作出新要求,除了过去的随机电话追踪,还将安排销售人员随机上门查看,市场调研人员随机上门调查等方式,并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发现问题,有义务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

  在罗铭的办公电脑中,信息时报记者看到他每天都要详细记录的“客户销售清单”,上面详细登记了每天来购货的厂家、经销商的营业执照号和相关资质,每批货的货号、数量、销售区域和网络等。“每天都要向集团领导传一份备案。”罗铭称。

  而据了解,国内另一家三聚氰胺骨干生产企业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在“奶粉门”事件后也加强产品销售管理,如在产品包装袋上印制了醒目的标识,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印制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向消费者说明三聚氰胺的主要用途;并减少中间销售环节等。

  “大型生产企业的三聚氰胺纯度高,价格贵,买去混入食品不划算。”

  “另一方面,大型生产企业的三聚氰胺纯度高,价格贵,从这里买去混入食品也不划算。”罗铭说,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产品纯度高达99.9%,而一般小厂的纯度连90%也达不到,产品价格每吨至少相差了两三千元,而掺假到食品行业无需纯度高,不法分子没必要来大型生产企业购买。

  川化等大型企业对废渣的处理也十分严谨。据罗铭介绍,川化集团设备精良工艺成熟,生产过程中废渣少,以三聚氰胺成品年产量7万多吨计算,废渣只有1000多吨,仅占1.4%左右。废渣不会当成品销售,而是由集团内专门部门来环保处理,需要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同意,并办理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手续,处理过程严格。 

      业内分析

                 业内人士分析“蛋白精”源头

      小企业为收成本卖三聚氰胺废渣

  “混入食品行业的三聚氰胺,肯定是从国内一些小厂家流出。 ”采访期间,四川化工界业内人士均如此认定。

  业界所指的小厂家,一般年产量在3000吨以下。这样的厂家目前在山东、河北最多。因为国内三聚氰胺生产工艺过去很混乱,较为稳定的技术最早就是从山东那边实验室做出,随后流入民间。由于技术操作不难,行业监管缺乏,任何人只要购买了相关设备就能开工。

  而实际上,生产三聚氰胺对环保要求极高,需要较高投入。大型生产企业对废液废气全部综合利用,生产1吨三聚氰胺只消耗1.6~1.7吨尿素,而且实现了废水和废气的零排放。为了节省成本,小三聚氰胺厂家对这点并不重视。他们每生产1吨三聚氰胺,就要产生3吨多含有大量氨和二氧化碳的尾气、排放含氨污水5立方米。并且,小三聚氰胺厂家大多没有建尾气回收装置,更没有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从2002年开始,三聚氰胺价格一路下滑,最低时每吨出厂价跌到了7800元左右,跌破了一些小企业的成本线。经受不住连续5年市场寒冬的小三聚氰胺厂家大都停了产,有的还把设备一卖了之。

  而三聚氰胺废料包装成蛋白精混入食品行业,也正是从2003年左右渐成规模。为了节省环保处理费用,并尽量收回成本,这些小厂家很可能把无市场竞争力的低纯度产品乃至废渣卖给不法分子,进而被包装成蛋白精混入食品行业。

  据统计,这几年内,3000吨/年左右的小三聚氰胺企业与最高时的70至80家相比,有一半以上已经停产。

  “这些停产的小厂中,有不少就是三聚氰胺流入食品行业的始作俑者。”业内人士称。  

      专家视点

               有了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不代表安枕无忧

  落后测氮法令造假有空间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卢晓黎教授向信息时报记者介绍,三聚氰胺分子式C3N6H6。这个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其含氮量高达67%。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把三聚氰胺作为非法饲料添加剂冒充蛋白质。同时,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凯氏定氮法”,是根据饲料中的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加入三聚氰胺就会使得测量出的蛋白质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测试。

  卢晓黎教授认为,凯氏定氮法”实际上属于较落后的检测手段,如果有直接检测蛋白的技术,就不会给不法分子提高假蛋白含量可乘之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招标,征集直接检验蛋白质的技术。

  仅有标准还不足够

   食品科学专家、四川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马力介绍,并非任何化学合成物都能随意用作食品添加剂。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规定和控制,在用量、用途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由于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从来没被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所以在奶粉事件爆发时,三聚氰胺甚至没有专门的检测国家标准。直到10月初国家相关部委才制定实施。

  马力表示,目前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有了,并不代表安枕无忧。因为食品中不能加的东西很多,而随着一些不法分子掺假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还有人往食品中违规添加非法化学合成物。

  可由中立机构评判

    马力表示,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机制、法制和素质三方面规范食品安全。

  首先,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目前奶粉行业监控机制有问题,原料生产是奶农,收购的是乳制品厂,原料奶的质量由乳制品厂说了算。二者是利益的对立面,应该是一个中立机构来评判,而非利益的一方控制另一方。发达国家是由国家中立机构来评定,将结果同时给利益双方,一方面促进原料方提高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收购方按照质量定价格。

  相关部门的监管方式也有待改进提高。“蛋白精”在市场上流行了几年,不是一两天出现的,如果监管部门及早获取信息,判断处理,这些问题不会到今天爆发得这么严重。

  另外,不法商人为逐利不顾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按老百姓的说就是“简直是坏了良心”。必须以强制其提高素质。比如,一旦发现有人违规用化工原料作食品添加剂,要杀一儆百,重重处罚,罚得他倾家荡产,让他没资格再在这个行当做下去。  

  相关新闻

           香港查出内地鱼饲料含三聚氰胺

   信息时报讯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11日晚间公布,香港长沙湾的海鱼养殖场的一个鱼类饲料样本被验出含三聚氰胺,含量为百万分之6.6。据该养殖户表示,有关饲料为福州海马饲料公司生产的海马牌饲料。

  目前,鱼饲料中所含三聚氰胺会对人体有多少危害还不清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从四个养殖场抽取的八个海鱼样本均为合格。

  资料显示,福州海马饲料公司名列福建省工业企业规模行业榜首。海马饲料办公室有关人员前日表示,该公司从来没有产品销往香港,此外,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的样品包装也是该公司的旧包装。

  上周末就已收到香港方面消息的福建省农业厅饲料兽药管理处处长兰坪亮表示近期已经与海马饲料方面沟通过,在香港查出的样品包装,该公司已经一年多没有使用,“按照批次说明,也不属于今年生产的产品,而且产品的保质期为三个月。”至于海马饲料为何流到香港,兰坪亮指出,可能是香港商人来内地采购,也不排除假冒的可能性。

  对于在香港被检查出饲料中含三聚氰胺,海马饲料内部人士表示,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已经是行业潜规则,“只是有些企业没被检查出来而已。”该人士甚至表示,可能是同行的恶意竞争所致。

  业内人士指出,导致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可能性有二:一是人为污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人为地在饲料产品中添加“蛋白精”;二是种植时的农药污染、自然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化学反应,或者意外污染。 《每日经济新闻》供稿

 

我国所有食品设三聚氰胺限量值 超限禁售<< 新闻文章排行榜2011-4-21    京华时报      [39健康网导读]5部委就三聚氰胺问题发布公告,规定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毫克/公斤,其他所有食品均不得超2.5毫克/公斤。这是我国首次公布三聚氰胺在所有食品中的限量值,高于者将一律禁售。根据联合国负责食品安全标准的机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就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允许含量设立的新标准规定,每公斤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不能超过1毫克,而每公斤其他食品或动物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不能超过2.5毫克,我国新规定已经与国际接轨。
2008年9月13日,医务人员为10个半月大的肾衰竭患儿换药,该患儿因喝三鹿奶粉而患病。  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毫克/公斤,其他所有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均不得超过2.5毫克/公斤。
  昨天,卫生部等5个部委就三聚氰胺问题发布联合公告,这是我国首次公布三聚氰胺在所有食品中的限量值,高于限量的食品一律禁售,该规定即日起执。  三聚氰胺“成名”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这种化工原料,毒性轻微,但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五部门昨天公告指出,三聚氰胺既非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但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黏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

  公告称,为确保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在总结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公告实施情况基础上,考虑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提出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标准,特制定我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同时,临时管理限量值废止。自此,三聚氰胺在所有食品中的限量值有了明确标准,不再仅限于乳与乳制品,且明确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公斤,不再按配方奶粉、液态奶、奶粉等不同产品类别分别制定标准,比旧规定更严格。

  规定了限量,禁“人为添加”,又如何判断三聚氰胺的添加是自然还是人为?有关方面透,一旦在食品检查中发现三聚氰胺超标,有关部门将调查,如食品生产厂商不能提供其来源,则可认定为系人为添加所致,依据《食品安全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释疑·三聚氰胺限值

  昨天出台的限量值是否安全,有关方面并未回应。不过卫生部在2008年曾回应说,评估三聚氰胺对健康的危害,须考虑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TDI),根据动物实验,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TDI)应为0.63毫克/千克体重,我国降为0.32毫克/千克体重。

  假定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体重分别为60公斤、20公斤和7公斤,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摄入量分别不超过19.2毫克(0.32毫克/千克体重×60千克体重)、6.4毫克(0.32毫克/千克体重×20千克体重)和2.24毫克(0.32毫克/千克体重×7千克体重),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