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焱 刘强东 知乎:千奇百怪的趣诗欣赏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4:58
  

061粘对诗


  白居易有一首粘对诗

   寄韬光禅师 作者:唐?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前两联由近到远,先讲韬光所在的寺院原是一寺分成两寺,一门分成两门;接着介绍寺外的东西涧水的对流,南北岭云霞的游动,相映成趣。后两联由外到内,先讲寺院前台鲜花后台都能见到,上界的钟声下界也能听清;然后回到高僧参禅的地方来。全诗耐人寻味。

  从形式上看,这是标准的七律。通篇押“文”韵。平仄和谐。本诗主要在对仗上有奇异的特色。不仅出句与入句相对,而且前六句中在句中也有对。本诗行笔潇洒自如,诵来趣味横生。

 

 

062当句对


  当句有对 作者:唐?李商隐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这首诗名为当句有对,也就是每句都有对仗的词嵌入其中,特别是中间两句不但内部对仗,而且上下句之间也有对仗,而且对得十分自然贴切,没有较高的修辞功力是不易做到的。

  首句中“平阳”对“上兰”均是地名,为地名对;二句中“秦楼”与“鸳瓦”是物名对;三、四句中“池光”对“花光”,“日气”与“露气”。是景色对,这两句之间还是对;以下是“游蜂”对“舞蝶”;“孤凤”对“离鸾”;“三星”对“三山”;“紫府”对“碧落”。此诗按七律的格式来讲也合乎,又另有特色,确实令人惊叹叫绝!

 

 

063隔句对


  寄裴晤员外 作者:唐?郑谷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

 


 

  这是一首七言四句短诗。作者通过回忆当年与友人裴晤共游锦城松溪之事,重笔画出了至今还记忆犹深的“松折碑荒”“雪销花谢”的荒凉衰败的景物。不免使人对人生的聚散与景物的兴衰、以及时光流逝之速等发出感叹,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此诗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隔句是对联,也就是说,“昔年共照松溪影”与“今日还思锦城事”之间,“松折碑荒僧已”“无雪销花谢梦何如”之间对仗工整,且十分巧妙。这样一来,该诗增添了许多妙趣。

 

 

 第九部分:四声诗


  古诗对字的声调是有严格要求的,可是有一些奇特的诗却不按规律来办事,比如这四声便是,这里介绍三种情况,一是单纯某一声的诗。二是两声结合的,三是五侧诗


064纯四声


 

  介绍一组纯四声诗,第一首纯平声,第二首纯上声,第三首纯去声,第四首纯入声。


  四声诗寄豫章僚友 作者:宋?孔平仲

  一、平声

  萧滩波潺元,巴丘山崔嵬。江天如相迎,风吹浮云开。

  思乡人皆然,惟予频归来。松楸弥青鲜,舂容生泉台。

 


  二、上声

  久雨水陡长,泱漭似海广。苇底解水艇,晓起荡两桨。

  早饭夜筱下,鸟语静愈响。有钱我不饮,引领但子想。


  三、去声

  四际又暮夜,意诣尚未到。系缆坐树荫,嚖嚖厌聚噪。

  径步气问暝,岸啸韵自报。内顾自慰幸,比岁屡拜扫。


  四、入声

  执热逼入伏,一叶益局促。日落月欲出,豁若脱桎梏。

  木色郁碧幄,竹节削绿雨,赤脚踏白石,宿泊得沐浴。


  这组诗是作者在返乡省亲途中,写一路乘舟所见之景与思友之情。从内容上看没有什么难解之处。这里主要就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第一首是平声诗,以清一色的平声字入诗,没有其他声调的字,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而论,平声字包括阴平与阳平。第二首应都是上声字,但有个别例外,如“早饭夜筱下”中的“夜”字,与最后一句中的“但”字,都是去声。第三首是清一色,没有例外,都是去声字。第四首是入声,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所以我们平常人不好认定。但真正按古汉语来说,这里只有一字例外。那就是“雨”字属上声字。

  清南文兵在录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刚才录了一个雨(第二首)字了,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又出现了,那么肯定有一首诗里的“雨”字与全诗声调不符了。后来仔细看了注解,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综观全诗160字,只有3字例外,所占比例很少,这样就很不容易了,就算是瑕不掩玉吧,不影响此诗的规整工巧。作为四声诗,确乎难能可贵。

 

 

065混声诗


  吕叔湘《语文常谈》选刊之二:“正如有双声诗、叠韵诗一样,也有一种四声诗。例如陆龟蒙的诗集里有《夏日闲居》四首,每一首的单句全用平声,双句则第一首平声,第二首上声,第三首去声,第四首入声。本来是平仄相间,构成诗律,现在全句都是一个声调,当然也只能算是语言游戏了。”


  夏日闲居寄袭美 作者:唐?陆龟蒙


  一、平平声  

  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江边松篁多,人家帘栊清。

  为书凌遗编,调弦夸新声。求欢虽殊途,探幽聊怡情。

  这首诗写夏景,抒发的是对隐逸生活的恋情,十分流畅自然。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声,没有例外。要说的是那个“探”字,在古代是两个读音,一平一仄,在此诗中也读平声。这样,全诗平坦无波,使人联想起一望无际的秋水。

  荒池中生满菰蒲、闲着的台阶上铺着苔藓,江边松林茂密,人家窗门清疏,这是夏日之乡景,在暖暖融融之中,有着丝丝凉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再加以著书、抚琴、赏景、探幽,再和谐不过的了。


     二、平上声

  朝烟涵楼台,晚雨染岛屿。渔童惊狂歌,艇子喜野语。

  山容堪停杯,柳影好隐暑。年华如飞鸿,斗酒幸且举。

 


  这首诗由平声和上声组合起来,一三五七句为平声,偶句都为上声。读起来是平中转曲,曲又转平,平平曲曲之中,隐藏着一种雅趣。

  烟里的楼台,雨中的岛屿,渔童的放歌,船夫的野语,构成一幅动静交织的景象,乡野渔村的味道极浓。下面接首写景,有山色、柳荫。最后叹年华易逝,要及时行乐。


     三、平去声

  新开窗犹偏,自种蕙未遍。书签风摇闻,钓榭雾破见。

  耕耘闲之资,啸咏性最便。希夷全天真,讵要问贵贱。

  和上一首形式一样,奇句是平声,偶句改成去声,一跌一宕,一平一去,参差成趣。

  窗子还未安正的房子,苗儿方种了一半的芳草地,像写生画一样。下面是风中书签之声,雾中钓台之形。农耕不仕,歌咏放达,隐者的耕耘,比较轻松随意,为了修身养性。


     四、平入声

  端居愁无涯,一夕发欲白。因为鸾章吟,忽忆鹤骨客。

  手披丹台文,脚著赤玉舄。如蒙清音酬,若渴吸月液。

  想要了解古时的入声字,在这里可以看到。因为这首诗的偶句都是入声字,只有“手披丹台文”中的手字是上声字,其余没有例外。如能听到古人用入声来读此诗,一定很妙,只不过现代没有入声字了,并入了平、上、去声,所以领略不到平入相间的回旋之美了。

  诗的内容表现了隐居文人在百无聊赖之下的愁绪。这里没有景物的描写,主要侧重刻画人物的心境。


  奉酬鲁望夏日 作者:唐?皮日休

  皮日休的四首诗,形式与陆龟蒙的诗完全相同,也是四首,分别列下。形式上我就不说了,只是简单解释一下内容。


  一、平平声

  塘平芙蓉低,庭闲梧桐高。清烟埋阳乌,蓝空含秋毫。

  冠倾慵移簪,杯干将餔糟。翛然非随时,夫君真吾曹。

  因此诗都是平声,所以清疏淡泊,没有大起大跌。但平静之中也有变化,从花的低到树的高,这是空间位置的变化;而烟云掩日、鸟翔天空,又是一种景物的和缓位移。芙蓉红白、梧桐青绿、天空碧蓝等鲜明色泽相互映照,既明丽而富于生机,又造就了一种柔和的美。再品味作者流露出来的与世无争、闲适恬淡的情志,更觉诗音、诗意浑然一气,十分和谐自然。


     二、平上声

  沟渠通疏荷,浦屿隐浅筱。舟闲攒轻蘋,桨动起静鸟。

  阴稀馀桑闲,缕尽晚茧小。吾徒当斯时,此道可以了。

  此诗别开蹊径,因为别人都写密密的荷花、高高的竹林,而此诗却选取了“疏荷”与“浅筱”。可谓与众不同。更特别的是它不说荷花生于沟渠、竹丛遮蔽的岛屿,而将此顺序倒了过来,说成沟渠之水穿流于疏疏落落的荷花之间,岛屿之形掩映在低低小小的竹丛里边,这种变动,本身虽不明显,而收效却甚为可观,使原本写实的语言更增添了几分动人的诗意。然后,我们看到听到的是轻盈闲游的小舟,梭行于水面花叶之中,那船浆的动作与声响,惊起了群群水鸟。陆地上的景色也不错,阳光在桑叶间游移、蚕茧在劳作。最后是有感而发,厌倦了红尘,向往着隐居。

    三、平去声


  怡神时高吟,快意乍四顾。村深啼愁鹃,浪霁醒睡鹭。

  书疲行终朝,罩困卧至暮。吁嗟当今交,暂贵便异路。

  这首诗流露的感情是起伏跌宕富于变化的。首先写诗人热情高亢时的举止:心神怡悦则高声吟诵,意气飞扬则慨然四顾。但此时一转,林子中有哀鸟悲鸣,急浪惊醒了鹭鸟。诗人一天的生活枯燥,疲倦了出去散步,困了就又睡。最后叹那经不起考验的朋友之交。


     四、平入声  皮日休

  先生何违时,一室习寂历。松声将飘堂,岳色欲压席。

  弹琴奔玄云,劚药折白石。如教题君诗,若得札玉册。

  这首诗应该是赞扬一位隐居的友人。一开始说友人不入时,过着简居之生活。可友人住的地方却很不错:有阵阵松涛之声要飘入屋中,有浓浓山岳之色要压席而来,真是夸张的有趣。下面也很有意思:琴声悠扬奔玄云而去,采药山中折白石而归。最后说:能为您题诗像得到玉册文札一样荣幸。


 

 

066五侧诗


  五侧诗  舟中夜与家人饮  作者:宋?梅尧臣

  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岂必在秉烛,北景已可爱。


 

 

  诗为五古,以五侧为名,五侧也就是五仄。说明全篇俱用仄声,堪称一绝。诗写月夜作者与妻在舟中对饮,颇具生活气息。“出、别、独、俗、席、稍、烛”在中古音里属入声字。“颇”有平、上两读,这里取“叵”音,意为“不可”;“暝”字《广韵》有平、去两读,这里取mìng 音,“暝色”即夜色。

 

 

 第十部分:双声诗

 

067双声诗


 

  汉字的发音是可以切分为前后两半的,人们把前半叫作“声”,后半叫“韵”,这样的觉悟竟促成了汉字标音法的大革命——反切的发明。这是发生在东汉的事,到了六朝,反切注音法风靡一时,大多数的书都采用了反切注音。诗歌本来是押韵的,在六朝也有人异想天开,写了一些“双声诗”。诗中用双声词,宋代苏轼首先用七律写作双声诗,诘屈聱牙,别有风趣。今天看来,这些双声叠韵诗可借鉴之处并不多,内容贫乏是一方面,形式上也觉拗口拗舌。我们只能把它看作一种文字游戏,但诗人们熟练运用语音知识的高超技巧,却是可以学习的。

    双声诗要求一句或整首诗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以期造成绕口令般的效果,因而也被称为吃语诗、口吃诗。双声诗创自南北朝,像王融的双声诗:


  望僧舍宝刹  作者:唐?温庭筠

  栖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同澹荡,仿佛复芬芳。

 


 

  大家读起来感觉如何。第五句“空”字特殊,声母不是G。第七句“澹荡”两字,古代读音的声母与前三字相同。本诗最大的特点的每句都是同一声母,说起来与绕口令一样,但还确切的表达了僧舍里修身养性的情景。

  作者从屋里写到屋外,从视觉写到嗅觉,通过“兰露”“柳林”“古岗”“潭庭”和“艳阳”等意向对比的描写,描绘出午间休息者恬淡安祥舒适的心理感受。“兰露”二字使诗情顿生光彩,一个“凉”字借柳林写心境。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二句体现了作者孤高清奇、遗世独立之风韵。总而言之,此诗内容雅而形式奇。


  双声诗  作者:宋?苏轼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关于本诗声母的使用,用古汉语来解释,全部属于相同的声母,所以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诗意:夏日,作者携妻伴友乘船出游,见田里农夫驾牛劳作,岸边茭白茁壮;对此升平美景,游人欣喜忘情,击剑而歌,开怀畅饮,酒酣兴浓之际,竟边锅勺碰击的“更戛”之声也是那么美妙动听。

 

 

068吃语诗


  吃语诗

     纪晓岚不但很爱拿别人的相貌特征开玩笑,而且也喜欢拿南方人的口音出笑话。那年督学福建时,出了个“睡草屋闭户演字,卧樵榻弄笛书符”的时候,一直被人传为笑谈。这次侍驾南巡,又有机会到南方,他在舟中无事时,就在这副对联的基础上,写了一首诗,是专门用来应付南方官员求赠的。

     题目是 “草屋闭户言志”,仅看这题目,就让人够受的了,他那诗文,更叫人读起来非牛非马,诘屈聱牙,诗文是: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拋撇蓬荜譬飘萍。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

 


 

  当时,皇上听南方官员一读这首“双声体”诗,一个个都成了“大舌头”,笑得有些支撑不住,靠在椅背上,险些倒了下去。在场的彭元瑞等人,也笑得姿态不整,失了官体。每逢南方官员求请题留,纪晓岚就将此诗抄录一份,送给人家,导演出一幕幕活剧。起初确实让乾隆皇帝很开心,但后来皇上见这样太不象话,就制止了他这种做法,不许他再给地方官员题赠什么。所以有人说纪晓岚侍驾过巡数省,看了许多风景名胜,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诗文,可能是受到皇上限制的缘故。     


  五绝  双声诗 流星雨文集

  楼兰绿柳林,细想休闲心。好会花寒后,秋憔起曲琴。


  绕口诗?老村 作者:现代?理想之心

  老路柳林绿,板笆斑驳蔽。屋外芜薇卧,丘墙雀腔凄。

 

 

069同声诗


  同声诗 作者:明?徐兴公

  绿柳龙楼老,林萝岭路凉。露来莲露冷,两泪落刘郎。

  黎岭连连路,兰陵累累楼。流离怜怜落,李郎懒来留。

  留恋兰陵令,淋漓雨泪流。岭萝凉弄濑,路柳绿连楼。

 


 

  这首同声诗的特点,大家一读就知道了,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声母。这样的诗不好读,实际是更不好写,难得难得。


  宋哲宗绍圣二年,苏公六十岁,在惠州贬所,三月,公的表兄,也是他的姐夫程之才,以提刑使将至惠州,两表兄弟相聚,相得甚欢,尽释数十年的前嫌。程之才寄一字韵之作,公《戏和正辅一字韵》诗云;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

  奇孤甘挂汲古梗,侥顦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稿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謇吃,姑固狡狯加间关。

  有的字现在读起来声母好像不一样,可在古代那时候是分不清的,就是现在有些地区还是分不清,所以读起来声母是一个。

 

 

第十一部分:叠韵诗

 

070叠韵诗


 

  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以期造成绕口令般的效果。叠韵是指两个或几个韵母部分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构成词或词组。


  五字叠韵诗   作者:南北朝?萧衍

  后牖有榴柳、梁王长康强。偏眠船舷边、载匕每碍埭。

  六斛熟鹿肉、暯苏姑枯卢。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很喜欢文学,有一次他出题让几个大臣一起作诗,要求是五个字必须迭韵。梁武帝自己先写了一句:「后牖有朽柳」;很快,其中一个大臣刘孝绰写下了「梁王长康强」;然后轮到沉约,他写了「偏眠船舷边」;后来的徐摛写的是「六斛熟鹿肉」,何逊想了老半天,用曹操的典故,写出了「暯苏姑枯庐」;再轮到吴均,他沉思了好长时间,也作不出来。梁武帝觉得很可笑,假装吓唬他们说:“何逊不逊,吴均不均,都要治罪。”


  题贺知章故居  作者:唐?温庭筠

  废砌翳薜荔,枯湖无菰蒲。老媪宝葆草,愚儒输逋租。

  此诗按叠韵的原则,只有第一个字没按原则办事,其他的算是严叠韵,其音韵偏于沉稳低凝,适用于感伤、怀念等。


  雨中期垂钓  作者:唐?温庭筠

  隔石觅屐迹,西溪迷鸡啼。小鸟扰晓沼,犁泥齐低畦?

 


   按古音分别为“陌”“锡”“齐”“筱”韵。第一句是宽式叠韵,而且又都是入声,读起来短促急收,体现作者因寻友不见而焦躁不安的心情。第二句则缓一些,作者被身边自然景物吸引了。第三句起伏,第四句又缓。使全诗充满了起伏跌宕的音乐效果。

 

071奉答叠韵


 

  陆龟蒙(字鲁望)与皮日休(字袭美)两人看起来是非常投缘,爱好的诗也差不多,二人有不少趣味诗,其中有不少是一人先写,另一人奉和,配合的老默契了。这里有四首诗,都是袭美奉和鲁望的。


  叠韵山中吟  作者:唐?陆龟蒙

  琼英轻明生,石脉滴沥碧。玄铅仙偏怜,白帻客亦惜。

  陆龟蒙的《叠韵山中吟》。第一、三句用平声韵,第二、四句用入声韵。每句五字同韵。


  奉和鲁望迭韵山中吟  作者:唐?皮日休

  穿烟泉潺湲,触竹犊觳觫。荒篁香墙匡,熟鹿伏屋曲。

 

  这一首反映山野恬淡生活的小诗,大凡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潺潺湲湲。清泉潺潺穿过山中雾气烟云,耳听则声来,目视则泉走,写得可谓巧矣。这是第一句写泉;第二句则写小犊的可爱;第三句是竹香弥漫山林,第四句则是陪伴主人的小鹿了。作者与这些动物融为一体,生活和谐,真是太美妙了。


  叠韵吴宫词二首  作者:唐?陆龟蒙

  肤愉吴都姝,眷恋便殿宴。逡巡新春人,转面见战箭。

  红栊通东风,翠珥醉易坠。平明兵盈城,弃置遂至地。

  这两首诗都是讽刺君主纵情声色而失国丧身的,就第一首来说,前三句大写君主之欢娱,因吴都女子既美且媚、妖娆撩人,君主眷恋无度,沉迷酒色,两相缠绵,纵情欢乐,仿佛太平盛世,却不知身后是无情的战箭。


  奉和鲁望叠韵吴宫词二首 作者:唐? 皮日休

  侵深寻嵚岑,势厉卫睥睨。荒王将乡亡,细丽蔽袂逝。

  枍栺替制曳,康庄伤荒凉。主虏部伍苦,嫱亡房廊香。

  这两首记者自己慢慢品味吧。

 

 

072入声叠韵


  山居叠韵  作者:宋? 陆游

  禽吟阴森林,鹿伏朴樕木。呜呼吾徒愚,仆仆逐肉粟。

  联翩怜鸢肩,覆悚速戮辱。艰难还山间,独欲足畜牧。

  跻梯栖西溪,筑屋宿北谷。光芒常当藏,椟玉触俗目。

 

 

  古音为“侵”“虞”“先”“删”“齐”“阳”韵;而且六联中六个对句共30个字,全部都是入声字。作者赞美大自然的自由与和谐,感叹宦海风波险恶,令人苦不堪言,通过一番痛苦折磨,才认识到隐居的好处。最后以切身体会告诫世人应该韬光隐晦,免招俗人之忌。

 

 

第十二部分:其他类


073重字诗


 

  重字诗是要求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而且不是一个字。按说诗歌最讲究语言凝炼生动,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目一新。


  葫芦诗 作者:清?侯方域

  葫芦架上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

  葫芦碰着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

 


 

  传说明末清初的诗人侯方域从小聪明,八九岁时就能随口吟诗。有一次他经过菜园,在葫芦架下碰到几个和尚,拦住他一定要让他作诗,不然不让他走。侯方域不肯,推让之间,有一和尚的脑袋碰到了葫芦,这时,他灵机一动,就吟出了这首诗。


  咏芭蕉 作者:唐?张载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长随新叶起新枝。

  这首吟物抒怀诗,由芭蕉“心”、“叶”的生长联想到自身“德”、“知”的修养。此诗也不避重字,七用“新’字,三用“心”字,自然清新,情趣盎然。


  定林所居 作者: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村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诗中错落有致地重用“溪山”二字,诗句灵妙天朴,意趣舒展.幽静的环境,恬淡的情致,一个闲适自处的人悠然其间。

 

 

074复字诗


 

  复字诗的特点是:全诗里有一个字经常出现,但这种手法是这个常出现的字位置固定,哪都有可能。如果在每句的第一字,则是同头诗,如位置始终一样,那是排比诗。

  关于复字诗有不少例子,而用得最多的字还得算是“春”字。


  春日诗  作者:梁?元帝萧绎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夏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似惜春时。

  这首《春日诗》是很早的一首“复字诗”,不仅每句都有春字,而脯几句含两个春字,全诗虽是十八句,但却参差错落地用了二十二个“春”字,真可谓满篇春色,处处春光了。不过从诗中也能看出惆怅之意,这从第五、六联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夏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句中可以看出。

  这首诗为后世的同体诗提供了模板。打破了以往诗人的习惯,自创新格,他的经验被后人吸取。


  民间流传的一首题为《春条儿》的咏春复字诗


  春天春日春水流,春原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枝头。

 


 

  在山西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着一首《春字歌》

  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这首咏春复字诗每句都嵌用了二个“春”字,而且镶嵌自然,通顺晓畅。读来不仅无冗烦拙陋之感,反而有如一串明珠,点缀其中,熠熠生辉,全诗声色俱备,情景交融,明快活泼,风韵酣畅,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一副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奉和湘东五春 作者:六朝?鲍泉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浮新绿,新绿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新枝虽可结,新愁讵新颜。

  新思独氤氲,新知不可闻。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全诗十八句,每句皆以“新”字开头,共用“新”字三十次,读后不仅无干巴乏味之感,反觉其妙。


  嘲柳州柳子厚 作者:唐?吕温

  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吕温是唐代的诗人,他是柳宗元(字子厚)的朋友,在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他写了这首诗和柳宗元开玩笑。诗题虽说是“嘲”,其实是恭维,末句“千秋柳拂天”,是比喻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文章,会永远留在柳州人的心里。全诗围绕着“柳”字做文章,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重复了六次,很不容易。


  水乡 作者:明?梅鼎祚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波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全诗仅二十四字,句句重用“半”字。奇妙的意境烘托出一幅空朦迷离的烟雨春景图,读来饶有风趣。


  黄莺儿?复字词 [明]?杨慎

  杨柳织春愁,锁愁眉,倚画楼,红愁绿惨花枝瘦。

  旧愁未休,新愁再投,几番愁杀黄昏后。

  挂愁钩,将愁问月,愁见楚云收。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有单纯的同头诗,也有复字同头诗,还有数字同头诗及数字复字同头诗。


  奉和湘东王?春日诗 作者?南梁?鲍泉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

  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

  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

  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 作者:唐?皎然: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注:间:夹杂;春瓮:指装着春酒的酒坛

  此诗句以“春”字开头,组合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作者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吴承恩《西游记》中有“福”、“禄”、“寿”三首同头诗。


  福诗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

  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

  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076绕头诗


 

  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相传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宴请宾客,席上高朋满座,王安石、秦观、佛印和尚等名人都在其列。酒喝到兴头,苏轼道:“我来行一酒令:上两句用两字颠倒说,下面用两句诗押韵,分别阐述上两句意思。做不出的罚酒三杯。”说完,即随口吟出下面的第一首,王安石等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罚酒,各自吟出了后面三首。


  绕头诗  作者:宋?苏轼等人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

  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

  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

  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

  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077叠字诗


  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叠字是一种组词手法,叠字重言是语言文字学上的一种法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造句修辞方式.使用该手法,将某种含义的字重叠起来,既可创造双声叠韵的音乐美,又能增强表达效果,鲜明地强烈地构架意境和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与印象。


  鬓云松令·叠字词 [清]·吴承勋

  掩纹纱,开宝鼎。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

  络纬啼烟秋欲暝。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

  离别团圆今夜并。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这是极为精彩的一首叠字词。词的主题是思妇的秋怨,上片的时间是黄昏,下片的时间是夜晚。上片只写黄昏的景色,抒情主人公并没有出场,但她的孤单、寂寞、哀愁,尽在萧索的景色中。下片写思妇在梦中与丈夫团聚,好梦的来临没有先兆,好梦消散也无缘无故,她只能如往日一样,愁依阑干,苦苦等候。


  山海天叠字诗 ·无名氏

  渺渺茫茫墨泼天,飘飘拂拂雨如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语传。


  醒世叠字诗 ·无名氏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暧暧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078两连珠


 

  两字连珠诗:属于镶嵌类,每句嵌两个以上的字,句句都要有这几个字。


  松月 作者:元·明本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免,月抱龙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共。

  此诗选自赵翼《陔余丛考》,作者明本,为元代诗僧。这首吟松月诗为联珠体诗中的另一种格式,即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而不是前后蝉联。这种体一般每句有两个相同的词,可称之为两字连珠诗。这首可叫松月连珠诗。

 

 

  花月吟效连珠体 作者:明·唐寅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

  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

  月下几般花意思?花间多少月精神?

  待看月落花残夜,愁杀花间问月人!


  七言歌行(效连珠体)诗酒吟

  诗之国度酒之邦,诗亦灿烂酒亦香。

  好诗隽永醇如酒,美酒甘绵诗意长。

  诗韵常带酒味品,酒味须共诗韵尝。

  有诗无酒多寂寞,有酒无诗空断肠。

  自古诗家多爱酒,对酒当歌诗名扬。

  诗雅鱼藻周王酒,屈平诗酒醉端阳。

  横槊举酒诗言志,品酒采菊诗流芳。

  子美诗苦非病酒,太白斗酒诗千行。

  泥炉煮酒待诗客,劝酒阳关诗断肠。

 

                                                                                                                          酒醉诗吟东坡月,酒醒诗问瘦海棠。

  遍品古贤诗与酒,酒醇诗美谱华章。

  人生如诗亦如酒,酒伴诗情写沧桑。

  酒入愁怀诗溅泪,诗情荡漾酒生光。

  春暖樽酒诗日月,夏赋荷诗酒飘香。

  秋霜冷酒诗惆怅,冬寒诗情寄酒浆。

  朝诗暮酒吟悲喜,浊酒清诗叹炎凉。

  甜酒苦酒当诗品,笑诗哭诗作酒尝。

  苦乐皆寓诗和酒,醉酒狂诗意苍茫!

 

 

079叠翠诗

 

 

  叠翠诗:“八×叠翠诗”属于宝塔诗。一三五七行的首尾二字相同,一二三层各两行,第四层有四行,第一层每行二字,下面每层增加二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第一层顺着读,第三行开始由中间劈开,从第三字开始往右念,然后接第四行往左念,至中间接下一行的中间字往右念,如此一右一左的念下去,再由最后一行往上念,一直到第三行的中间。另一种读法是由第一层的第二字开始,接第二行的第二字,下面方法同上,最后往上到第三行的中间,再接第二行的第一字和第一行的第一字。

  “八×叠翠诗”是倒数三四句的中心分别多出两个×字,故名。共分四层,一二三层各两行,第四层有四行,第一层每行二字,下面每层增加二字。

  八大山诗:是叠翠诗的改装,形状像飞雁体。八行,每行开头为同字。    读诗的“路径”迂回曲折,犹如从山颠沿径下行,继而又在另一侧攀援而上。清代龚炜《巢林笔谈》载,明嘉靖昆山邬景和写有一首《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高低写作四层,垒成山形”。《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因描写的是半山寺,故以八个山字嵌在半腰。

 

  八山叠翠诗·游写苏州半山寺 作者:邬景和

 

     山山

     远隔

    山光半山

    映百心塘

   山峰千乐归山

   里四三忘已世

  山近苏城楼阁拥山

  堂庙旧题村苑阆疑

  竹禅榻留庄作画实

  丝新醉侑歌渔浪沧

  此诗与“盘中诗”相似。解读方法是由上往下,然后再由右向左,转折回环而读。可得诗一首:

  山山远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

  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榻留题旧庙堂。

  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清朝王尔烈写了一首《游衡山》,全诗十排,每两排一层,“塔尖”两层,每层两字;随后每层递增两字;第四至第五两层四排,每排八字而构成一首七律读时先将顶层两字中间向下垂直“划”一竖线,将“山”“劈成”左右对称的两个半边;再从右半边顶端起读。与前面各首读法稍异的是,第二字不在塔顶,而即向下滑至第二排。下行至最底层后,又从右至左逐层向上“攀援”,至左半边的“山(塔)”顶最后一字作结。

 

  游衡山 作者:清·王尔烈

 

     山山

     角下

    山八青山

    衡到角路

   山远我湾高山

   衡说都响水流

     山间人人潺潺深山

     此宿夜寒般千鸟百

     他乡客孤叫叫的行

     作莫人为难里万人

 

  这首诗我以前见过,那时就知道读法,其读法如下:

  山下青山路角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千般叫,叫得行人万里难。

  为人莫作他乡客,孤寒夜宿此山间。

  人人都说衡山远,我到衡山八角山。

 

  八诗叠翠诗

 

                诗诗

        学客

       诗为寻诗

       唐读自苦

      诗好我知吟诗

      唐读多计对作

     诗悲人言无施新诗

     为再莫君心劳就强

     酬菊醉劝力彩笔挥

     应还我怜池墨睡来

  这首诗是写学诗苦,苦中有乐吧。读法与王尔烈那首一样。

 

  八柳叠翠诗

 

             柳柳

              相依

             柳郎淡柳

             唱眉婀黄

        柳下蛾娜杨柳

        影鸭鹅忙风拂

     柳塘倒映章台御柳

     香清溢池灞浅情人

     媚更因荷上肉枝别

     妩增风春使每长意

  这首诗的读法又与第一首相同了。

  柳柳相依淡柳黄,婀娜杨柳拂风忙。

  章台御柳人情浅,灞上肉枝别意长。

  每使春风增妩媚,更因荷池溢清香。

  柳塘倒映鹅鸭影,柳下蛾眉唱柳郎。

 

  八峰叠翠诗

                 峰峰

                 苍翠

             峰旋翠峰

             凌鸟远连

         峰惊飞看奇峰

         流水绿烟笼尽

     峰趣映峰峰雾绕峰

     寰云耸峰峰影露霞

     歌怪树仙岚作帐魂

     笙荡塔玉楼高帆飘

  这首诗的读法与上一首相同

     峰峰苍翠翠峰连,远看奇峰尽笼烟。

     峰雾绕峰霞露影,峰岚作帐魂飘帆。

     高楼玉塔荡笙歌,怪树仙峰耸云寰。

     峰趣映峰绿水流,峰惊飞鸟凌峰旋。 

 

 

080火焰体

 

 

  火焰体诗是同头七绝,图形则是一七体宝塔,以其形似火焰,故名。全诗共12个相同的字,每句有3个,在图中它们的位置是第一层无,第二层1,第三层2,第四层14,第五层25,第六层246,第七层136。在诗中它们的位置是第一句136,第二句135,第三句145,第四句136。读法与宝塔诗恰好相反,宝塔诗是自上而下读,火焰体诗则是自下往上绕着读。 

    

山 满

桃 山 杏

山 好 景 山

来 山 客 看 山

里 山 僧 山 客 山

山 中 山 路 转 山 崖

 

 

 

读法如下: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桃山杏满山开。

 

 

咏春江月 作者:现代作家· 刚刚

 

                    

                春 罩

                    船  春  

                 春  我  待  

              浓  春  影  追  

           意  春  风  春  爱  

  春  迎  春  水  春  江  

 

读法与上诗相同:

春迎春水春江月,春爱春风春意浓。

春影追春春待我,春船春网罩春红。

 

 

 

081飞雁体

 

 

  飞雁体:同头体的五律或五言八句的古风可排成这种形状。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宝塔诗,读法是左右开弓斜着读,呈人字行,犹如雁阵,所以叫飞雁体。

  制法与读法:凡五言同头诗都可排成飞雁体图。共八行,第一行二字,下面几行一次增加二字,第五行与第四行字数同,第五行以下依次减二字,最后一行为二字。把同头的字排在前四行的头尾,其它字的排法按读法进行。读法:第一句从第一行第一字开始,向右斜向读,即第二行的倒二字,第三行的倒二字,第四行的倒二字,第五行的倒一字。第二句从第一行第二字开始,向左斜向读,即第二行的第二字,第三行的第二字,第四行的第二字,第五行的第一字。第三句从第二行第一字开始,向右斜向读,第四句从第二行倒一字开始,向左斜向读,下面各句依次交叉右斜、左斜的读。

 

    山山

   山远花山

  山路草云接山

 山又猿飞绿鸟树山

 深客片抱偷澄僧林

  片绕僧树请澄

   饭山山吟

    客寻

 

读为:

山远路又深,山花接树林。

山云飞片片,山草绿澄澄。

山鸟偷僧饭,山猿抱树吟。

山僧请山客,山客绕山寻。

 

082首尾吟

 

 

  首尾吟体(首尾重复):一句而首尾皆用之。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言:“首尾吟者,一句而首尾皆用之,”

 

  次黄山中首尾吟 作者:宋·杨公远

  双井源流绰有声,襟期一片玉壶清。

  吟成物外风骚句,付与人间月旦评。

  随柳问花知雅兴,论心握手见交情。

  英雄标致真难敌,双井源流绰有声。 

 

  云栖净土汇语 作者:明·莲池大师著

  其一:

  莲池非是爱栽莲,莲是华中大觉仙。

  华发莲生因带果,莲成华落实摧权。

  展开千叶全机现,摄入孤房众德圆。

  醒尽长安红紫梦,莲池非是爱栽莲。

  其二:

  莲池非是爱栽莲,莲是华中混俗仙。

  内叶鱼龙成净侣,外连萍藻结良缘。

  画船箫鼓凉风夜,青笠丝纶细雨天。

  身在污泥浑不染,莲池非是爱栽莲。

  其三:

  莲池非是爱栽莲,莲是华中忍辱仙。

  幸自深根埋浊土,从他名卉占高原。

  颜开赫日烘偏艳,实坠秋霜凛倍坚。

  一点翠心含造化,莲池非是爱栽莲。

  其四:

  莲池非是爱栽莲,莲是华中解脱仙。

  洁体迥离红粉鬓,清香不恋绮罗筵。

  密通千孔除诸碍,秀出孤标绝众缠。

  碧水青天长自在,莲池非是爱栽莲。

 

  国色天香 钟情丽集  张于湖传

  生不从兮死亦从,天长地久恨无穷。

  玉绳未上瓶先坠,全轸初调曲已终。

  烈女有心终化石,鲛人何术更乘风?

  拳拳致祝无他意,生不相从死亦从。

 

  生不相从死亦从,吁嗟好事转头空。

  睽违已似河边柳,偶得全凭塞上翁。

  幽香未消幽恨结,此身虽异此心同。

  拳拳致祝无他意,生不相从死亦从。 

 

 

083声韵母

 

 

  这里有几种情况,一是每句声母相同,就像口吃一样,二是每句韵母一样,说起来也是挺拗口的。

声母诗:近代的韵书可以明代《韵略易通》(公元1442)为代表。体例上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分类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明晰。《韵略易通》把韵基、声母、韵类、声调这几种音类成分都分别得很清晰。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韵略易通》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即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叫做“韵部”。全书共分二十韵部,分别以“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等作韵目。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二十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

 

  早梅诗 作者:明·兰茂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柳边求去地,颇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早梅诗前四句咏梅,接着三句取为声母,最后一句“打掌与君知”则有一段和密码学相关的典故。

 

  王力先生所作的“声母诗”,用上了所有的声母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晓。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周有光的声母诗《采桑》:

  春 日 起 每 早,采 桑 惊 啼 鸟。

  ch                                 n

  风 过 扑 鼻 香,花 开 落,知 多 少。

                                 zh      sh 

 

 

  韵母诗:与《采桑》相映成趣的还有一首韵母诗《捕鱼》:

  人 远 江 空 夜,

  en     uan  iang  ong   ie

  浪 滑 一 舟 轻。

  ang   ua           ou    ing

  儿 咏 唉 唷 调,

  er    iong ei      iao

  橹 和 嗳 啊 声。

  u  e  ai  a  eng

  网 罩 波 心 月,

  ang   ao         in      ue

  竿 穿 水 面 云。

  an    uan   ui      ian    un

  鱼 虾 留 瓮 内,

       ia      iu    ueng   ei

  快 活 四 时 春。

  uai    uo                 un

  周有光说:“古代没有韵母诗,古人也不会分析韵母。这首《捕鱼》肯定不是最好的,不过韵母诗的确不好写。”

 

  戏作切语竹诗  作者:宋·苏轼

  隐约安幽奥,萧骚雪薮西。交加工结构,茂密渺冥迷。

  引叶油云远,攒丛聚族齐。奔鞭迸壁背,脱箨吐天梯。

  烟筱散孙息,高竿拱桷枅。漏阑零露落,庭度独蜩啼。

  扫洗修纤笋,窥看诘曲溪。玲珑绿醽醴,邂逅盍闲携。

  作者以竹为主题,作了这首音意皆美的趣味诗。首先说它诗音美,就美在句句均用同声母字组成。古音中有三十六声母标定字的声类,此诗按古汉语来分类的话,只有第九句中的“烟”字例外,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就诗意来讲,作者通过视觉、听觉、想象之充分运用,从竹子的形态、生长写到它给人的美感甚至对人的功用等等,细致、生动地描摹了竹子这一大自然中极平常植物的勃勃生机。第一句从视觉上写竹林隐约、朦胧;第二句从听觉入手写雪后竹林、西风鼓叶;第三句细看竹子,第四句宏观看竹林整体;第五句写竹高欲触云;第六句写竹林站排整齐;下两句写竹根从地底迸发,露出地面后又吐出天梯般的枝条;第九和第十句前写小竹,后写粗竹。最后六句勾画出主人公在竹子天地中过着隐居生活的图景,指晓露落之时,他漫步清庭,听独蜩长啼,修纤纤细笋,见溪水蜿蜒;偶而与友人相遇,携手同游,畅饮甘醇的美酒,优哉游哉,多么惬意。

 

  饥鸡集矶记

  唧唧鸡,鸡唧唧,几鸡唧唧集矶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激及鲫。机即济蓟鲫,鸡计疾机激几鲫。机急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饥,即唧唧。 

   

  逝狮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拾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编写的一篇看得懂读不清的文章,虽不是诗,但从这里可充分说明汉字同音异义的特征。本文摘自《文萃》 

 

 

084联边诗 

 

  联边诗的特点就是每句都用一个偏旁,从字面上看非常有意思。

 

  联边诗 作者:宋·黄庭坚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僮仆侍伶侧,泾渭清浊混。

 

  从形式上看,每句全是一样的部首偏旁。确实厉害。诗意也很不错的,试析几句,前两句意为:逍遥快乐地来到大道边,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会,这两句体现了和谐统一。第三四两句意为:自然界的睛朗明亮与阴晦不明都有一定时候,轻松戏谑的话语和直言正论相融汇,难以分开,这两句又说出了矛盾。本诗就是这样矛盾中有和谐、和谐中还有矛盾,这种味道在结尾一句“泾渭清浊混”中体现的更厉害。

 

 

085一七令

 

 

  宝塔诗也分好几种,最普遍的一至七字的“一七令”,然后还有单宝塔、又宝塔、倒宝塔和变形宝塔等。

  先看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绝大部分是每句都押韵,也有的是两句为一韵。超过七字的我把它归到单宝塔或又宝塔中。

 

        春。

      日暖,霞薰。

     芦芽短,柳丝匀。

    莺歌燕舞,翠溢红温。

   和风揉素面,细雨浥轻尘。

  晓气当时正好,岚烟此际精神。

 且乘兰舟随月夜,莫教幽梦了无痕。 

 

        夏。

      池边,亭下。

     翠罗披,红帐挂。

    顾影摇曳,凝香溢射。

   接天带碧绡,闭月遮云瓦。

  风从玉臂轻摆,雨过晶珠乱耍。

 为求惠质傲群芳,身入烂泥浑不怕。

 

        秋。

      瑟瑟,飕飕。

     蝉吟廖,雁鸣啾。

    黄花招雨,败叶逐流。

   天高日暮早,昼永月明幽。

  风动一江离索,烟催万物悲愁。

 最恼枫红题正好,年年知是向谁收? 

 

        冬。

      云断,冰封。

     长亭外,曲径中。

    虬枝揽玉,粉面挟红。

   经霜洁愈盛,浴雪更香浓

  冷月醉来疏影,佳人梦入芳丛。

 纵使他朝春雨落,冲寒先自笑东风。

 

  如唐代张南史的《花》

  花,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待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先从花的颜色入手,前四句令人神迷。下四句说花美丽动人,引得莺叫蝶舞;像金谷园,引得美车经常停轮不前。下两句是妙笔,描写了花的自由和花的无处不在。最后是作者心情。

 

  诗 作者: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形式上虽是阶梯,但内容上却浑然一体。这篇佳作将赏诗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与吟诗所品出的苦、辣、酸、甜都写了出来,表现了一个诗人对于诗的真挚的感情。

       

 

  一七体诗也可横写成楼梯式。如张南史写的《竹》:

  竹 作者:唐·张南史

  竹,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竹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庚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一开始就气势不凡:竹覆盖着山冈,蔓延到山谷;扎根东南大地,区别于一般树木。接下去便是对竹的形态、特性、色泽、风韵等进行渲染。最后是则道出了作者的闲情逸志。

 

  茶 作者:唐·张南史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随着字数的增加,表现出来的意义就越复杂。尤其是最后两句,在技巧和内容上,都可算得高超,出语自然,耐人寻味。本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中间各句之间每联都对仗,而且十分工整。

 

  莺 作者:唐·刘禹锡

  莺。

  解语,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复集东城。

  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百啭如簧烟景晴。

  一开始既用“解语、多情”将春天里的莺儿活脱脱地描画出来。然后是“春将半,天欲明”是说莺儿最活跃的时侯。下面几句更有意思:莺儿们忽而在城南群嬉,忽而在城东飞翔,忽而在疏林中穿梭,忽而在密花下啼鸣,真是充满生机。往下又有夸张:催笛吹起,为筝定音。最后说在千门万户杨柳轻垂的大布景下,安排了莺儿们的一个千啼百啭、动听如簧的大合唱,使全诗结束在热热闹闹的春意之中。给人以极大快感,留下了无边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

 

  雪 作者:唐·张南史

  雪,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此诗极善比喻,只以“花片、玉屑”四字,便把雪的美赛梨花、晶莹薄透描绘出来了。更有值得一提的是“初从云外瓢,还向空中噎”句中的一个“噎”字,便把大雪团团地在空中急速飞旋打转,仿佛静止阻噎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真是歌咏雪飞动狂舞的点睛之笔。

 

  月 作者:唐·张南史

  月,月。 

  暂盈,还缺。

  上虚空,生溟渤。

  散彩无际,移轮不歇。

  桂殿入西秦,菱歌映南越。

  正看云雾秋卷,莫待关山晓没。

  天涯地角不可寻,清光永夜何超忽。

  这首咏月诗一开始只用“暂盈,还缺”,便抓住了月的缺了又盈,盈了又缺而且缺长盈短的特点。接着像讲神话似的把月亮比作仙子,说她生于大海,飞上天空,把满身彩带抛向宇宙,转动着脚下的飞轮前进永无止歇,忽而踏着桂殿兰宫进入西方秦地,忽而又随着采菱人的歌声普照着南国江河。结尾四句好像是作者自言自语:百看不厌的是,秋夜里皓月的华光收尽了空中云雾的景象;且不要在晨曦微明之时,眼望关山去寻找隐去的月亮,就是到天涯海角也难觅到,可是,一到晚上,月亮却又把她的清光洒向人间各个地方,她是那样地高逸超脱。

 

  泉 作者:唐·张南史

  泉,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开头是泉的形貌:山中泉水清清,泉边长满苔藓;泉水沿着巨石拍击而出,仿佛挂在天上。接下去写至柔之水,但却有刚烈之性格:分枝流脉,穿过盘根错节的竹、树、钻透高山巨峰而后流入大川。往下是写泉的声音:山风袭来,可以把百道泉水的浪花卷作一团团,拍打着石壁,引起山谷回应的轰然水鸣。结尾又是作者发感慨了:汉代的太液池今已不见,当年的清流可能已并入小池,而甘泉宫也不见泉水。现在却不能开凿引水,我真想添洒泪水化成溪流,让它长流不断。

 

  草 作者:唐·张南史

  草,草。

  折宜,看好。

  满地生,催人老。

  金殿玉砌,荒城古道。

  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

  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前几句重在写实,写草的习性和形色,而下有两句虚写,是离别之人不在一处,这里草青青,那里可能满天雪。最后说芳草本应生在山林原野,供王孙贵族们博取欢娱。 

 

 

086宝塔诗

 

  “一七令”太多,已在前面单列了,其余这些宝塔诗都在这里归一起了,共分以下几种类型:单宝塔、双宝塔、倒宝塔、变形宝塔。

 

  单宝塔:

 

  红

  圆融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吊中中

  梨园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宪眷满口常称颂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笑笑录》中“十字令”

 

  三五七言 李 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诗前四句实写秋景,后二句虚写闺情。怨而不怒,风人之作。

 

  一三五七九言

       游

       愁

      赤县远

      丹思抽

     鹫岭塞风驰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年颓秋复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

   终生持经振锡往扬州

 

 

  双宝塔:

 

  双宝塔诗,两塔对峙,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演化而来,左塔不用一韵到底,由右塔充之。开始也是最多七字,后来发展到九字。据说五代道士杜光廷写的《怀古今》,从一字句递增到十五字句,各字句均为双字句,共240字,被认为是宝塔诗中最长的一首。

  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仍然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如唐代令狐楚的《山》就是除首句为单字外,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以后每两句为一组,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且寓意深刻: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怀古今 唐 杜光庭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衒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不能劳神效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不能劳神效杨朱墨翟兮挥涕以沾襟。

 

  倒宝塔:

 

  熊十力诗讽蒋介石

  熊十力先生是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州市)人,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先生一生嫉恶如仇,曾写过一首讽刺蒋介石的倒《宝塔诗》,至今仍在他家乡广为流传。据知情者讲,蒋介石过50岁生日时,由邵力子出面请熊十力到总统府参加祝寿。到宴会开始时,熊十力旁若无人,毫不谦让地坐了正席。他狂饮饱食一阵后,故作疯言醉语。酒酣之际,众高官显贵轮流书词吟诗,为蒋介石唱赞歌。轮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后,挥起笔来边写边吟了一首倒《宝塔诗》:

 

  脖上长着瘪葫芦

   不花钱买篾梳

       虮虱难下口

    一生无忧

    秃秃秃

     净肉

     头

 

 

  变形宝塔诗

 

  ——张籍《春水曲》

  阴阳

  天地大

  黑白分明

  傍早做人家

  为人易做人难

  你叽呱我也叽呱

  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读书造化不读书告化

  清明不拆絮到老不成器

  告化子遁走猢狲就没戏耍

  要知未来路径须问过来人家

  罔活三千年不知天知地知

  有书不苦读不如睁眼瞎

  黑眼乌珠难见白铜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善恶到头终有报

  前船是后船涯

  事上无难事

  有德终发

  回味甜

  由他

  这是清代的王有光摘吴越俗谚俚语排成目录,用塔之对顶的形式。

  此类宝塔诗,其制之初,题材较广,亦庄亦谐。如白居易的《诗》,可说是简约的诗论。其称诗歌“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但这种形式除受对仗、声律、字数的限制外,还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缚。因之,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见仁见仁,智者见智。

 

  一字至九字诗联句 作者:唐·王维等人

          东,西, --鲍防

         步月,寻溪。 --严维

        鸟已宿,猿又啼。 --郑概

       狂流碍石,迸笋穿溪。 --成用

      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 --陈元初

     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陈元初

    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 --张叔政

   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贾弇

  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问城中喧喧多鼓鼙。 --周颂

  这首诗集体创作,由每句一字渐增至九字,句句意义相接,融为一体,全诗基调表达出一幽雅、静穆的意境,醉心向往大自然,厌恶世谷的烦人的纠葛。最后归结到只有在美如仙境的大自然中,才能使人写出好的诗来。 

 

 

087九言诗

 

 

  九言诗:九言体诗系继二言、三言至五言、七言诗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中国传统诗体。一般说来,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可分为九言古风(九古)、九言格律诗(九律)与新九言诗三种。

  南朝宋谢庄有《明堂歌》九首,依五行数,或三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其中《歌白帝》为九言,这可能是现在流传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诗。其诗曰:

  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

  木叶初下洞庭始扬波,夜光彻地翻霜照悬河。

  庶类收成岁功行欲宁,浃地奉渥罄宇承秋灵。

  但这首诗虽称九言,实际上每句九言都可以分为四五两句读的,如“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这样读还顺口些。所以从形式上来说,还算不上一首成功的九言诗。谢庄之后,谢朓、庾信等人亦偶有为之,但多存此弊,反映初期九言诗创作的不成熟。

 

  据现有史料而言,《胡茄十八拍》第七拍可看作现存最早,形式最完备的九言诗:

  旧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何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践老弱兮少北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渴兮羊马皆徙,七拍流垠兮盘居于此。

 

  现在所知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诗,是元朝天目山和尚明本写的一首《梅花》诗,遣词画境水平都不高,颇似“打油”。

  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瘦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善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九言诗写得好的,当为明人杨升庵的一首《梅花诗》: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