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理工学院青果网:《逑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5:10:51
《逑神》
作品资料 佛教常识    佛教是什么?“佛”的全译叫“佛陀”,佛陀就是“觉悟者”的意思。佛教并不是把佛看作神,佛只是一个得道者,是其他人的老师。一般来说,佛教有三个宗派,即显宗、密宗和禅宗;显宗又分大乘和小乘,中国和日本、韩国,基本上是大乘,东南亚泰国、越南、柬埔寨一带,基本上是小乘;密宗又称“秘密宗”,主要流行于西藏一带。禅宗则是中国宗教里头对世界思想影响最大的教派。    先说显宗里面的小乘和大乘。“乘”就是“车辆”,引申意思就是车子走的道路。小乘跟大乘是相对的:小乘意指一辆比较小的车或者一条比较小的路。就历史来讲,其实小乘是大乘的“哥哥”,释迦牟尼传教的时候首先有了小乘。小乘礼拜的佛像在外表上和大乘明显有别,很容易看出来。东南亚的佛像,一般叫做“男面女身”,你看到泰国的佛,脸是一个男人脸,身子是一个丰乳细腰的女身。小乘本来不供奉佛像,供奉佛像是后来才跟大乘学的,小乘最早是不能够用佛像的,因为释迦牟尼说过:不要搞个人崇拜。但是后来他的徒子徒孙们发现,不搞个人崇拜还不行,如果不搞一个佛像摆给人家看,人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很难宣传推广,所以必须搞一个佛像,创造出这么个男女都能接受的佛陀的形象来。    另外,小乘佛教主要的代表物是莲花,希望人能够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小乘主张自我修行,洁身自好,不太讲度人,不太讲帮助别人,学佛以达到“觉悟”,基本上是独善其身,自己修炼;修炼的方法主要是“戒、定、慧”,即持戒、禅定、修慧。佛学中有所谓“四义三学”,四义为“贯、摄、常、法”,太专业,略去不讲,三学即“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第一是戒,你首先不要去杀生,然后不诳言,不要说假话,不妄语,你才是一个入门的合格的学徒,才能进而修定和慧,以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叫做阿罗汉,简称为“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品位。一个人皈依佛门后开始修行,根据他的诚心和智慧,能够逐渐修到“预流果”、“一来果”、“为不还果”和“阿罗汉果”四种“果位”,就好像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样,就是仅仅低于佛和菩萨的那个层次,十八罗汉(其实宋代之前只讲十六罗汉)或五百罗汉,都是释迦牟尼这个“博导”带出来的学生。    跟小乘相对应的是大乘,即大的车辆或大的道路,大乘是对小乘改革以后所形成的一个宗派,它主张不仅仅是自己修炼,还要帮别人,要多做好事,要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救苦救难,有点像现在世界上的一些义务组织,他们到非洲、到各地去帮人家做好事,佛教更宣扬这种精神。大乘的修法比较显,没有什么秘密的教法,所以大小乘都可以称为显宗。    和显宗相反,密宗则要修炼密术。密宗最早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分支,但后来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宗教。西藏的密教有五个教派:白教、红教、黄教、黑教、花教,这五教都是喇嘛教,主要是由一个名叫宗喀巴的人进行宗教改革的结果,都承认同一个祖宗--释迦牟尼。为什么叫密教或秘密教呢?密宗通过符咒和另外一些特殊的修炼方法,包括瑜伽或打坐、或双修,来达到对身体和精神的修炼,有些最终还能得到一些特殊功能。秘密教也叫金刚乘,要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包括男女双修等内容。密教讲“身、口、意三密”,学过内家武术或气功的人都知道,所有的气功不管多么复杂都离不开“身、口、意”。身密也叫“身印”,行、走、坐、卧,任何一种动态,都可以看做身印;你心里想的,例如你走周天也行,不走周天也行,精神集中也好,思想乱跑也好,都是一种心印;发出的声音叫做“声印”或“真言”,真言即符咒中的“咒”,例如六字真言。    禅宗在中国是南北朝时候由印度传入,到了唐朝时,六祖慧能使它成为一个影响全国的大宗派。唐代禅宗传到日本之后,在日本生根发芽,在上个世纪由日本的一帮宗教家,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叫铃木大拙的推介,慢慢地禅宗影响了欧美各国,于是,现在禅宗在欧美各国是一门最时髦的学问。你懂禅理,懂禅宗,他会对你肃然起敬,就是因为禅宗对现在整个世界出现的一种当代病或者都市病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它的影响非常大。    佛家的主要经典,尤其是到了禅宗之后,有三部,一部是《金刚经》,一部是《心经》,还有一部《坛经》,《坛经》是两千多部佛经中唯一由中国人创造的一部经典。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生根和发展,对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    佛教为什么能够以舶来品的身份(它本来是印度的),而变成中国的国粹?南宋孝宗皇帝昚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道家学说管好人的身体,儒家学说管好一个社会,佛家学说则管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心灵,说明佛教的段位是很高的,中国化以后的中国禅宗,品位更高。    又有说法曰:其中三论宗、瑜枷宗、天台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属于大乘教,俱舍宗、成实宗属于小乘教密宗。佛教分大乘小乘。大乘又分显密两宗。据传密宗是释迦牟尼对内部弟子讲的不能外传的秘密真言。    http://作品资料 密宗的历史渊源    密宗的历史渊源,有“东密”与“藏密”两种不同的传述。但都是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密宗的神秘。笃信现实资料的学者,对此“莫须有”之说,益加不信,甚至讥笑它为愚妄的迷信。虔诚信仰密教的人,对此神秘而难明其所以然的说法,则更加肃然起敬,视为神奇尊贵。其实,两是两非都非定论。密宗之密,经过智慧的透视,究源溯本,也并非完全不能使之明朗化。总之,从现代学术的立场来研究密宗,首先要把握它的关键,从早期的东密传述中开出南天铁塔的龙树菩萨说起。(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土垂)”译音的简称,意义即是得道的觉者,但又留情入世而广度众生的慈悲大士。)    龙树,迟于释迦牟尼五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幼时聪敏过人,而且喜爱神秘的学术。在少年时代,与同学二人,曾经遍学印度的神秘学。据说,已经练成隐身的法术,便与他的同学,行为不轨,夜入王宫,戏弄宫女,有些宫女们因此而怀孕,震惊了整个宫廷。国王用尽种种方法,甚至请术士入宫捉妖,但都无可奈何。后来接受大臣的建议,认为如非鬼怪,必是人为。就连夜在宫中布防,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随意向空握戈刺杀,只有国王周围一丈以内,不准侵入。结果,他的两个同学都被杀死,失去了法术的灵效,而显现人身。只有龙树,屏闭呼吸,躲在国王的身后,虔诚向佛祷告,许下忏悔罪恶的心愿,立誓过此一关,即出家为僧,方免于死。    龙村出家以后,潜心佛法,不久,即遍习大小乘的佛经,而且融会贯通,毫无疑义。于是就认为佛法不过如此,而释迦既然能够创教,当然他也可以独创一格。据说因此而感动了龙王现身,欢迎他到龙宫的藏经处参观收藏的真正佛学经典。他在龙宫的“图书馆”中,骑着白马,走马看佛经的题目,三个月还没有全部看完。因此,大为折服,放弃他的傲慢思想,便向龙王商量,取来人世尚未流传的《华严经》一部。据说,龙树自龙宫取出的《华严经》,一共有十万偈(印度上古原始的佛学,喜欢用长短句的诗歌方式记述,后来翻成中文,经文之外,又有长短句的韵语,便称它为偈语)。中国佛经中,由梵文翻译出来的三种《华严经》,最完备的一部,也只有八十卷。据说,龙树仅只取出原经的万分之一而已。后来龙树登台说法,也时常显现神通,使听众们只见座上有一圆满的光轮,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云云。    关于龙树菩萨个人的历史故事,在佛教《大藏经》中,另有他传记的专著资料,译文虽然不大典雅,但大体可读,足资参考。而龙树所著的《中论》,以及与《般若经》有关《大智度论》等的佛教要典,确是佛学的重镇,思精义深,绝不可以轻视。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四五百年的吸收融会,到唐代为止,建立了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龙树菩萨,却成为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如:禅宗、密宗、唯识(法相)、天台、华严、三论、成实、净土等。可以说他真是佛教中的主药,方方有份,实在不大简单,也并非偶然的事。    知道了这些比较简要的龙树菩萨的历史资料,如果也用考证的方法来求证,实在无此必要。例如龙王是否代表某一人名等等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事实。    (一)因为上古到中古的印度文化,已经没有文献可徽。过去的印度人,自己并不注重历史。后世的印度文化史,是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才由欧洲的学者们开始搜集中古以后的残余资料,并以推测为考证,处心积虑地建立起它的体系,此须再加小心地求证于中国佛经所保存的资料。因为大乘佛教在印度,当中国的宋朝中叶,早已销声绝迹,完全从南北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佛教了。    (二)世界上的神秘之学,如果都可-一考证得出来,它就失去了神秘的价值而不神秘了。    但中国近世和现代研究佛学的学者们,也稍微注重考证,重新估价,认为佛教史上所称开启“南天铁塔”、传承密宗的大师,不是龙树,而另有其人,名为龙猛。于是龙猛与龙树,又二即为一,一又为二的迷离两可之说,更无定论了!然而无论如何,密宗与唯识学一样,大体说来,都是释迦牟尼涅槃(灭度)以后五百年间开始,到八百年间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后期佛学,应无疑问。    把握住以龙树菩萨为密宗中心的关键,暂时撇开佛教,再来研究印度文化发展史的另一关键,就应当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思想向来就偏重于宗教和神秘的学术。尤其南印度方面,是古代世界上神秘学术的发祥地,它与埃及、中国、希腊、大西洋文化系统等神秘学,都有一脉相通的关联之处。至于印度的宗教学方面,强调一点来说,它与中古以来,流传各地所创的宗教,都有亲切和秘密的关联,犹如古印度的香料一样,东西双方,都从那里输入。如果说,在这方面,就说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光荣,当可受之而无愧。除此之外,又须另当别论了!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前,印度原有存在的宗教,便有婆罗门教,而且他的教士们,还是印度历史上第一等阶级的人物。与婆罗门同时存在,先后流传,甚至与释迦创立佛教时,也同时盛行,比较庞大而有力量的,还有瑜伽士派等许多派别,也就是佛经上常常提到的外道六师门。他们都与婆罗门教一样,在佛教以前,就有出家修行、吃素苦行的制度和习惯。中国佛学翻译梵文的“沙门”这个名词,在古代的印度便是一切出家修行人的通称。自释迦创建佛教的理论与行证以后,虽然他毕生说法四十九年,弘扬正理,驳斥盛行于当时印度的许多宗派和哲学理论——包括有唯物思想的,有放任主义的,有以苦行为道的,以及婆罗门教的宗教哲学,主张“神我”独尊的观念。但真正服膺释迦佛教,笃信“缘生性空”、“性空缘起”的“般若”正观的,为数并不太多。而且他当时教化所及的地区,多在中印度和邻近北印度一带,并未完全到达南印度的区域。    释迦涅槃以后,他的弟子,又因戒律(制度)和所闻心得的见地不同,逐渐分成二十多个派别,而且多半属于小乘的佛学思想,互相争论见解,达四五百年之久。至于奠定大乘佛学的根基,实由马呜菩萨开其先河。但使释迦尚未完成的传教大业得以完成“般若空观”与“非空非有”的“中观”体系,实自释迦过后四五百年之间,由于龙树的兴起,确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龙村曾经遍学佛教以外的各宗各派的外道,就利用他们的习惯方法,揉集而成为另一系统。但将佛学的中心见地与思想,灌注其中,并不违反人们固有信仰的习惯,而乐于接受,使得佛法普遍弘开,厥功甚伟。因此可知,密宗,实在便是印度各宗派神秘学术的总集成,而它的中心见地与思想,却皆归于佛的大教。至于显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开张推广的,却是后来印度名王,笃信佛教的阿育工之力。但这种演播,只是限于原始的东密而言。有关后来藏密建立大小乘佛学完整体系的理论,使释迦与龙树尚未尽臻美满的教理,完成“唯识”心学的体系和程序,则归功于距释迦八百年后,弘扬“弥勒”法统的无著、世亲两兄弟。因此而使后来的藏密学理,贯串显密的学术而成为通途的条贯。融通“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有”为一体两用,使佛学的奥义,更上一层楼而目极霄汉,诚有莫大的功勋。    第四章密宗理论之依据——    无论东密与藏密所标榜的历史渊源如何久远,但它的佛学和修法理论的完整体系,虽自释迦过后八九百年间无著、世亲两兄弟完成“唯识”法相学后,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详的理论,但根据“唯识”与“般若中观”的精义而确立密宗“即身成佛”的奥义,在藏密的发展系统中,由初唐开始一直到明代,从阿底峡尊者著《菩提道炬论》,再到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论》止,才是正式的完成。其次,由初唐到元明之间,如红教的“大圆满”,花教的“大圆胜慧”,白教的“大手印”等等修法,虽然也本于“唯识”与“般若”的见地,但与其说是“中观“的修法,毋宁说是禅宗心法的同源异派,较为适当。再其次,东密修法的理论,唯未完全采用“唯识”的大系,但其主要重心,实不离于“唯识”的“胜义有”观。有关这些学理依据的理由,牵涉太广,暂且不谈。    大日如来与宇宙万有的本体论    东密最基本的大经,便是《大日经》、《金刚顶经》。《大日经》以“毗卢遮那佛”为密教的本尊,也别称为“大日如来”。他是法界独一无二的一尊,借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他便是超越于宇宙独一无二的本体。用佛学的名词,他便是“法身佛”。他与自性成为眷属,也等于说,宇宙万有,都是他自性本能的附属品,他在秘密性的金刚界的心殿之中,永恒不断地自受所有的法乐。《大日经》所说的道理和境界,便是他说出自身所证到的圣智境界。    透过《大日经》所说的这些基本原理,我们便可知道人类本自具备超越于宇宙万有的自性本能,根本上,便自具有无比的纯真、至善、至美的万有功能。它便是法界宇宙万有和人类本性自我的主宰。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另有的第一个因,更不是人类所奉献给他的成果。它便是由小我归还到本有的大我,而且无所谓有你、我、他的分别之真我。那么,他与显教、密宗互相共同的《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原理完全一致。同时,也和唯识学所标榜的人性与众生共有同体的“阿赖耶”藏识的正反面,本自具有“真如”性体的理论和原则,完全相契。而且《华严经》由龙树大士所出,《大日经》也由龙树(又说为是龙猛)所出。《华严》为唯识学的基本要典,同时也通为密宗的大经。由此而知,后期佛学之有密教,它与龙树菩萨关系的来龙去脉,就不难探索可知。    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    但是,一般显教的佛学,无论大乘和小乘的理论和修法,都说由一个普通平凡的凡夫,要修证到成佛成圣的阶段,实在非常之难。在小乘的佛学中,认为至少要死后重生人生,连续修持好几生才能证果。到了大乘佛学的唯识法相宗,认为由凡夫到成佛之路,必须要经过三大劫。等于说,要经过无数次的世界成坏,才有成就的可能。一般人在开始学佛学道时,总带有多多少少,或潜在而不自知的功利观念,对于多生累劫修持成佛的说法,和遥远而不能把握的道德升华和善行的结果,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多数半途而废。极难至诚修学,遭遇曲折困难而永无退志。只有禅宗,标榜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比较富于吸引力,会使一般人生起追求的渴望。除此之外,密宗“即身成佛”的号召,则更能引人入胜。    此外,在佛学的修法中,无论显教的任何一宗,乃至禅宗,除了采用禅定的静虑——止观等方法,作为修持的凭借以外,其余的学理,大体上都是智慧思维所得的成果。而且汪洋倘恍,难穷边际,使一般浅智的人,感觉到难以凭借,更无绝对的把握。而在密宗呢?提出有“三密”的加持功德,使人容易得到“即身成佛”的效果。而且花样百出,可使修学密宗的人,昼夜忙着“有为”而求达“无为”涅槃的成果。这是人们多么喜欢的事,也可以说,它是经济价值高而成本较为低廉的成佛捷径。所以释迦牟尼遗言中提到,后代末世的时期,大乘佛学的智慧成就之学,一一衰落,唯独密宗与具有宗教性信仰的净土宗,才能流布不息。以此证之于现代的趋势和事实,却甚为相似。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密宗所谓的“三密”,就是身、口、意的三重内涵的秘密。所谓身密,归纳起来,应有两种意义:(1)人体本有的奥秘,它与天地宇宙的功能,本来便具有互相沟通的作用,只是人们没有通过大智慧的理解,没有经过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永远没有发挥伟大的作用。(2)密宗认为有各种传统渊源于远古的方法,加持到修学密法的人身上,便可使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迅速地与神人互通,天人一体,进而至于成佛成圣。    但是,从东密与藏密的范围来讲,关于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却各有不同的基础。以东密来讲,透过人体两手十个指头,配上心理想象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结成各个不同的“手印”(中国的道教,叫作捻诀),便可产生加持修学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对于人体十指具有无比潜能的奥秘,实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来讲,认为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关于人身气(气机)脉(内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与天人互通的奥秘,几乎与中国道家的气脉之说,可以互相辉映,益增光华。(有关密宗“手印”的部分图)    手指秘名    轻轨之中手指密号多矣。今且出行记中所用示之。谓两手名二羽,亦名满月。两臂亦称两翼。又十指名十度,亦名十轮十峰。右手名般若。亦名观、慧、智等。左手名三昧。亦名止、定、福等。    http://作品资料 道德经(白话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与小国不过是“取”和“取于”的关系。“欲兼畜人”即接纳吸收别国加入自己的联盟;“欲入事人”则是加入别国的同盟。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    说明:    “引车买浆之流”有云:「好话不在言多」。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凡国标码表中无对应的少数汉字,均以“□”符号代之。    道德经更常识详细诠释网址:http://chu.yangtzeu.edu.cn/laozhi/index.html作品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声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厄,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之价值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明的,心经之无量功德也是无法估量的。双手合十,反复念诵,先发声念,直至手自动收功为准。修心有以下益处(功德):    1、增长智慧2、改变不良的思想情感3、改变生命的深层结构,使之完善化,理想化4、消除命运中的灾难5、为修一切法打下基础,消除走火入魔6、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7、改变他人的不心态8、消除自然环境的灾变9、为解除重大疾病作保证。作品资料 圆觉经(经典选读)    圆觉经•;第三章普眼菩萨章(经典选读)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佛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tu-涕脓血,津液涎xi-n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花。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http://作品资料 蛊术介绍    偏远的苗族聚居地区,如果小孩吃食硬物,不小心嘴里起了血泡,做母亲的便一边慌忙找针把血泡扎破,一边愤愤地骂道:“着蛊了,着蛊了。挨刀砍脑壳的,谁放的蛊我已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饶她的1要是吃鱼不慎,鱼骨卡在了喉咙,母亲就会叫孩子不加咀嚼地吞咽几大口饭,将鱼刺一股脑儿地吞下肚里。随后叫小孩到大门口默念着某某人(被认为有蛊者)的名字,高声喊叫:“某某家妈有蛊啊,她放盅着我,我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饶她的:哪天我要抬粪淋她家门,拣石砸她家的屋顶,让大家都知道她家有蛊,有儿娶不来,有女嫁不去哩1喊声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据说通过这种喊寨的方式,“放蛊”的人听见了,心里害怕,就会自动将“蛊”收回去。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玻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一般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晰蝎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蛊的种类极多,影响较大的有蛇蛊、犬蛊、猫鬼蛊、蝎蛊、蛤蟆蛊、虫蛊、飞蛊等。虽然蛊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来,蛊就被认为是能飞游、变幻、发光,像鬼怪一样来去无踪的神秘之物。造蛊者可用法术遥控蛊虫给施术对象带来各种疾病甚至将其害死。对于毒蛊致病的法术,古人深信不疑,宋仁宗于庆历八年(1048年)曾颁行介绍治蛊方法的《庆历善治方》一书,就连《诸病而侯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有对中蛊症状的细致分析和治疗的医方。    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蛊主)进攻,索取食物,蛊主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放蛊时,蛊主在意念中说:“去向某人找吃去,不要尽缠我1蛊就会自动地去找那个人。或者在几十米开外,手指头暗暗一弹,蛊就会飞向那人。甚至有人说蛊看中了谁,即爱上了谁,就叫它的主人放蛊给谁。不然,蛊就要它主人的命。所以有蛊者不得不放。苗族民间就流传这样一则放蛊的故事:    从前有位有盅的母亲,盅看上了她的儿子,做母亲的当然不愿意她的儿子。但是,盅把她啮得很凶,没有办法,她才答应放蛊害儿子。当这位母亲同她的盅说这些话的时候,正巧被儿媳妇在外面听见了。儿媳妇赶紧跑到村边,等待她丈夫割草回来时,把这事告诉了他,并说妈妈炒的那一碗留给他的鸡蛋,回去后千万不要吃。说完后,儿媳妇就先回家去,烧了一大锅开水。等一会儿子回到家来,他妈妈拿那碗鸡蛋叫他吃。儿媳妇说,鸡蛋冷了,等热一热再吃。说着把锅盖揭开,将那碗炒鸡蛋倒进滚沸的开水锅里去,盖上锅盖并紧紧地压住,只听锅里有什么东西在挣扎和摆动。过一会没动静了,揭开锅盖来看,只见烫死的是一条大蛇。    这些所谓的放蛊方式当然是无稽之谈。至于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当然更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了。    虽说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苗族的一些妇女却深受这种观念的诬害。人们认为“蛊”只有妇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妇女身上,传给下一代女性,而不传给男性。比如某男青年“游方”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有蛊”姑娘而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娶来,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凡属女性,均要从她母亲那里将蛊承传下来,并代代相传。在汉文典籍中,放蛊者并不仅限于女性,为什么苗族认为只有妇女才有蛊呢?这与汉、苗两族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关。在汉族的巫术信仰中,只有正邪之分,没有性别的对立。而在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在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上的性别对立遗存要强烈得多,这种对立表现在巫术信仰中,就是占据正统地位的男性巫师成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方.而在母系社会曾经居统治地位的女巫则成了秩序的破坏者,被诬为黑巫术的传承者。一切男性巫师无法解释或禳解的天灾人祸,统统被扣在了女巫的头上。于是,妇女有蛊的荒谬结论就这样被推理了出来。    由于放蛊被认为是谋财害命的严重犯罪活动,历史上一直将它列为严厉打击对象。《汉律》中就有“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的条文;唐宋以至明清的法律都把使用毒蛊列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处以极刑。官府对所谓施蛊者的处罚极其残忍。明人邝露说,壮族地区的“峒官“提陀潜抓到施蛊妇女后,将其身体埋在地下,只露出头部在外,再在蛊妇头上浇上蜡汁点火焚烧。在苗族地区,被诬为有蛊的妇女,尽管不会都有性命之忧,但被诬者名誉扫地,受人歧视非难,精神上造成极大痛苦,甚至含冤而死。那些被认为有蛊的人家,受尽歧视和羞辱,连亲友也害怕与之往来。不论谁家有人病了,只要巫师说中了蛊,那么有病人家就指桑骂槐地大骂,骂的是谁,人们心照不宣,而被骂者自己也明白,就像本文开头的喊寨。有蛊的人家也只好忍气吞声,因为一申辩,无异于公开自己家里有所谓的蛊,所以只好凭白遭受这等羞辱。    苗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民国时期湘西有位汉人,曾在军队中做过官,有权有势。他得了腹部膨胀的怪病,每当膨胀时,似乎觉得腹中有物在游走,由于请的几位医生医术不高,吃药无效,便归咎于被邻居苗妇施蛊。经过巫师多次作法仍然毫无起色,这位汉官一怒之下把邻居苗妇捆绑后吊起来,百般辱骂,施以非刑,差点将其折磨而死。苗妇的丈夫慑于汉官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只能在一旁束手旁观。后来过了一年多,经人介绍,这位汉官延请一位高明的医生诊治,该医生看后,说是某种鼓胀病,并不是什么蛊毒。果然一剂药吃下之后病就好了。可怜苗妇无故含冤,差点殒命。经过该医生的证实,这位苗妇才恢复了清白的名誉。而那些一辈子不得洗去冤屈的苗妇不知又有多少!    更有听信巫师的谬传,造成家庭拆散,一家人反目成仇者。民国时期在湘西凤凰县,有一位70来岁的老妇,身染风湿肺疾,得病半年多了,医药无效。老妇早年守寡,有一个儿子,儿子早已娶媳,并生有三男三女。儿子和媳妇非常孝敬,一家人和和睦睦。有一天,一个补锅匠路过此地,到这一家找个地方歇息,见老妇躺在床上不已,就上前询问。补锅匠夸口说:这种病最好医,得了这种病的人,我不知医好了多少个。下药后马上止痛,7天就痊愈,保证以后永不复发。老妇信以为真,就请他医玻补锅匠说,只有先设神座除掉草鬼(蛊),药才有效,并讲了一通如何设神座请神除草鬼之法。老妇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更加相信。双方当即讲定除肉酒、香火、法币3元外,再加1丈2尺青布作为报酬。礼物备齐后,补锅匠把“药”也采来了。该补锅匠极其狡猾,特意在一个十字路口设神座请神,以为路上行人多,一定有妇人经过观看,他便乘机诬陷其为盅婆,好骗取钱财。岂料作法两小时之久,并无妇人经过。回家后老妇觉得补锅匠不灵验,大说其不是。补锅匠怀恨在心,便刻意挑动一家人成仇,他诡秘地对老妇说:“此草鬼婆不是外人,正是你家媳妇。我不便施用法术加害于她。别以为我求神不灵。”说罢,将礼物一卷而去。老妇因损失钱财大为懊丧,把愤恨转到儿媳妇身上,大骂儿媳妇是蛊婆,并准备到官府告儿子忤逆不孝。后经族人再三劝解,同意不状告儿子,但逼儿子立即退妻。儿子不肯休妻,老妇人便把儿子、媳妇逐出家门,并发誓与儿子一刀两断,死后也不要儿子送终。好端端一个和睦家庭,被补锅匠活活搅散。那补锅匠拐骗财物后,一去不返。半月之后老妇就病死家中。    在苗族地区,以盅婆名称骂人或泄私忿进行报复,会惹出纠纷。1971年,贵州镇宁、安顺、紫云三县交界处的革利寨卡子门朱某的小孩生病,骂说是她弟媳杨某放的“蛊”。这话被杨某舅家知道。如果说杨某有蛊,等于说杨某的母亲有蛊,也就是说杨某的舅家世代有蛊。杨某舅家大怒,便派人提刀到朱某家,要她把“蛊”拿出来看,否则就要她的命。吓得朱某连话都说不出来。祸起于因为她平时与弟媳有些矛盾,即借小孩生病造谣生事。于是只好给杨某的舅家认错,并把家里仅有的一条狗、三只鸡宰杀,向杨某的舅家赔礼道歉。    苗族“谈蛊色变”,尤其是在婚姻上最忌讳。儿女要开亲的话,双方父母都要暗地里对对方进行严格审查(俗称“清针线”),看其家庭及亲戚干净与否,即有没有蛊。如果发现对方有不干净的嫌疑,就借口婉言拒绝,因此造成不少婚嫁上的悲剧。有些青年妇女,被人怀疑有蛊,只能嫁给有缺陷的或家境贫寒的男子;有的青年妇女甚至为此自杀。由于害怕与有蛊人家结亲,造成有的苗族地区基本上单线开亲,在自己的亲戚之间相互开亲,导致血亲越来越近,人的素质越来越低下。    鉴于蛊术陋俗对苗族社会的严重危害,许多苗族学者感到对蛊的迷信到了非铲除不可的地步,大声疾呼,呼吁移风易俗,革除陋俗。随着苗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蛊术迷信在苗族地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校——    解密中国最恐怖的巫术:蛊毒    以前在电影里看到有人用蛊毒,觉得特别有意思,那东西真的用医学或者物理解释不了吗?一直觉得很神秘,今天偶尔看到一文,解释了一下这个现象,赶紧收藏一下:    《蛊毒的Yg意》    中国蛮荒一带,自古就笼罩一层神yU面纱,魑魅魍汵四处游走,瘴气纭绕山林。存在着各式奇风异俗,其中养蛊这种神秘巫术一直为人称奇,谈蛊色变。    蛊术    什么是蛊:    蛊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是一种较古老的神秘、KB之巫术,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中。谷子储藏在仓库里太久,表皮谷壳会变成一种飞虫,这种古人也叫r`为蛊。左传昭公元年说:“谷之飞,亦为蛊”、“谷久积,则变为飞蛊,名曰蛊”。从谷壳变成的飞虫与米糠不同:飞虫会飞,米糠不能飞。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曰:“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本草纲目》里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蛊的种类:    蛊的种类很多,通常有:金蚕蛊、疳蛊、癫蛊、肿蛊、泥鳅蛊、石头蛊、篾片蛊、蛇蛊等等。其中金蚕蛊最凶恶。据说金蚕是一种无形的虫灵,它能替人做事,最勤于卫生,因此大多室内很干净的人家便被认为是养金蚕的人家。金蚕的制作方法是:选用蛇、蜈蚣等12种毒虫,埋于十字路口,经49日(或另一个神秘日数)后取出,存放于香炉中便成为金蚕。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虽然能使饲养者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主人必须经常对金蚕诉说自己亏欠了多少钱,否则金蚕会要求主人花钱买人给它吃,不然就作祟。养金蚕的人家若不想再养它,可以将其转嫁出去,叫“嫁金蚕”,方法是用一包银两、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蚕),放在路上,等贪财者来拾取,这样金蚕便会跟随拾获者而去了。金蚕可以致人死亡,通常是腹肿、七窍流血而死。疳蛊,又称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广东、广西民间流行。制法是在端午时捉蜈蚣、小蛇、蚰蜒、蚂蚁、毒蜂、蝉、蚯蚓等加头发,晒干后研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蛊,之后放于饮食中就可毒害人。泥鳅蛊,是用蛊粉与竹叶浸泥鳅与人吃,使之中毒。至于石头蛊、篾片蛊均都是以蛊药泡制而成,放于路中害人,据说可进入人身体作祟成恶疾。    施蛊的方法:    施蛊的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蛊女施蛊则是下在饭菜中,《赤雅》:“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块食物上。下蛊时有的是下虫本身,有的是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其涎沫,但有时不经过食物也能施蛊。刘南《苗荒小记》:“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    患蛊者的症状和预防:    刘锡蕃:“中蛊者,或咽喉肿胀,不能吞饮;或面目青黄,日就羸瘠;或胸有积物,咳嗽时作;或胸腹胀鼓,肢体麻木;或数日死,或数月死”。蛊毒之害,虽有方法医治,也不应轻易尝试。据说预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珠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先,须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3)携同大蒜头出行,每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    民间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对苗女用情不专、始乱终弃,最终会被蛊惑而死。    但这种说法往往只在私下里流传,很少会有人正面去谈论,似乎谈论这种事情也有着某种忌讳,从而更使这种类似的事情愈发地神秘而KB起来。    自古苗女多情。山里的女儿天真、单纯、敢爱敢恨,哪里知道人心的险恶,有时虚情假意的海誓山盟也会当成情郎剜心掏肺的真情告白。所以,为了保护美丽的苗女,苗人自古就有一门传女不传子的独门技艺:蛊    故事一:一个湖北人随排帮深入苗区砍竹子放排,喜欢上了当地的一名苗女,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得到了苗女的青睐。在度过了一段绯侧缠绵的快活日子后,排帮将要放排到下游去,湖北人来向苗女告别。苗女问湖北人,你这一去要走多久。湖北人说,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必回。苗女说,那你三个月之后无论如何一定要赶回来埃    湖北人笑着说,你放心好了。排帮走后,三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湖北人早将苗女的嘱咐丢在了脑后。到了第四个月时,湖北人病倒了,排帮的人带他看遍了当地的医生,都没有办法查清病因。这时,湖北人想起了苗女的话,急忙让排帮的人送他回苗区,一路上,湖北人病情越来越重,终于没能赶回苗女身边,行至溆浦境内时,客死途中。    故事二:一个已有老婆的广东商人在苗区做生意,和一个苗女陷入爱河,商人答允了要和苗女共结连理,当商人回到了广东后,早已经忘记了曾经许下的海誓山盟,和老婆孩子尽情地享受着家庭之乐。有一天,他有一点感冒、发热的症状,看了医生,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很正常。    几天后,全身已经不能够自如行动了,他这个时候才想起了对苗女的承诺和有关蛊的传说,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又过了二天,他的神智开始陷入昏迷,然后撒手人寰。    故事三:苗族汉子要外出办事,妻子临行前做了丈夫最爱吃的饭菜,关切地叮嘱丈夫要早去早回,在外办事的丈夫办完了事后,原本还准备迟一些回家,但总觉得身体有一些莫名的不适,丈夫不敢耽搁,急忙向家里赶。    当妻子带着盈盈的笑意为丈夫端来一瓢清亮的山泉时,尽管丈夫看着那清澄透明的溪水有一种悚然的感觉,但当他一饮而尽之后,不知道是否心理的原因,身体所有的不适已经一扫而空。    蛊毒真髓!    蛊,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过去,在中国的南方乡村中,曾经闹得非常厉害,谈虎色变,谁也不敢当它是假的。文人学士交相传述,笔之翰籍,也俨然以为煞有其事;一部分的医药家,也信以为真,于是,就想出许多治蛊的名堂.    蛊之种类有十一种蛇蛊、金蚕蛊、蔑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过去,有些人专以制蛊来谋财害命。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其余有些特殊的,分说如下: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蔑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    《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据说,蔑片蛊害人,是将竹蔑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蔑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蔑又跳入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一命呜呼。    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鳅蛊的害人: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    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末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入身后,药末粘在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    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    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阴蛇蛊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蛊的害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跳动,吃肉则止;蛊入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    蛊或有形或无形,中毒极易,但辨认之法,是应该万分注意的。中毒后的辨认之法:(1)以生黄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闻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随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银针于一已熟的鸭蛋内,含入口内,一小时后取出视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蛊毒非常厉害,能使人惹病丧生,虽有方法医治,也不应轻易去尝试。据说预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珠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先,须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3)携同大蒜头出行,每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    解除毒蛊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用开水吞服,使之泻去恶毒。金蚕,最畏头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猪箭的刺猬,故刺猬是专治金蚕蛊的特殊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蛊。作品资料 周天歌详解    周天歌是讲周天运行的过程,其中,也夹着方法。是从第三步丹田真气培养充足,有经过下鹊桥的趋势时开始说起。    周天歌的内容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玉枕难过目视顶,行至天庭稍停息;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    第一、二句话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就是第三步的后阶段丹田真气充实,会阴已经跳动了,就将进入第四步的时候,可以微微提撮谷道,微微地,有个提肛的意念。有的人使大劲的提着,往往不舒服。有人问这是经常提呢,还是有时候提?就是这个力量来了,练功时感觉得气到这个时候,才提着,也不是什么都提着,人也受不了。这样一提肛,打尾闾就过去了。命门是尾闾上去到第二腰椎那个地方,发热了,跳动了,那地方就命门了。命门穴过去后又往上走,走到第五胸椎,那才是夹脊关。一到夹脊的时候,今天还有人问,怎么背上抽紧,有几十斤重一样,感觉不舒服。这个不舒服不要害怕,等到力量足了往上一冲过了就好了。尾闾一转趋夹脊,所以那个脊背上皱吧吧的不舒服。夹脊一过再往上走就是玉枕关了。    第三句“玉枕难过目视顶”。到了玉枕这是第三关,一是玉枕本身就难过,二是路程远了到了这过不去怎么办?这时就给了你一个方法“目视顶”。目视顶不是翻上眼珠向上看,而是意识头顶,起个导引作用,因势利导。什么时候才能够导,得因时因势利导。就是这个气到了玉枕关,冲不过去,感觉头脑胀的不得了,有的这个头还卡吧卡吧地响,好像拿凿子剔一剔,有响声,说明真气到这个地方不好过去。到了这个时候力量很大,那么因势利导一意识就过去了。在这儿给了一个方法,“玉枕难过目视顶”。有的一听目视顶能行,气还没到就目视顶,视了两天还过不去,这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用这个方法,玉枕关就可以通过。    第四句话“行至天庭稍休息”。意思是到了天庭了到这儿停住又不动,停的时间会很长,这就不必要着急,着急也没用。老是感到不下来,就跑到这儿纠偏,跑到那儿纠偏,还必须*你自己练功,把功练到了就行了。到了这个地方真气就要停留,这个地方也是真气气流活跃、汇聚的一个地方,那就越来越聚的紧,越厉害,越来越难受。想拉也拉不下来,它就是不那么听话。你就不要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有点难受,刚一通关,这个地方就有点不舒服,很重,好像揪住一样。你不管它,不要在意。我们这个功法,通了关以后,叫你守上丹田,就不会难受的现象。等功做到了一定的程度,真气运行的很好,经络通畅,就自然而然地下来了。什么叫通关,过了玉枕关就叫通关,再不要计较这个,说我这还没通,那还没通。    第五句话是“眼前便是鹊桥路”。鹊桥在哪里,舌头屈上上去就叫鹊桥,是把督脉上来的真气,通过舌抵上腭搭桥的那个地方接引下来,回到丹田。    第六句“十二重楼降下迟”。十二重楼在那里,就是整个胸腔体,背后的十二胸骨。这十二个胸骨,一边附着一根肋骨,有十二对肋条,形成了胸腔,说十二重楼降下迟,不是说下降的迟慢,而是说你第一步就练通任脉了,这时就再没什么感觉了,通过了这个地方,就感觉不到了。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这里不通了,而是没有了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着急了。    第七句是“华池神水频频咽”。什么叫华池神水?就是舌头底下口腔里的津液。舌头底下有金津、玉液,这时分泌的唾液多了,分泌了以后要咽津,把它咽下去。这个津液呢,能够平息五脏余热,帮助消化,这是很好的东西,有的练功感觉不自然,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那是你着急了,练的力量大了。练自然以后,津液来的很多,能帮助消化,能灌溉五脏,觉着心情愉快,很自然。这里下来的津液就叫华池神水。“频频咽”就是有了就咽下去,不要吐。换古人说“气是延年药,津是续命芝“,就说明津液真气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直入丹田海底虚“。咽到那里去,往下咽就感觉好象通到丹田的一样。其实咽下去的津液是到不了丹田的,咽到胃里去到肠子里去了。说到丹田里去,那就是说是这么一咽对任脉有一种刺激,通过食道到胃里有一个刺激,刺激了一条植物神经,这么一刺激好象丹田里也有了感觉,就好象到了丹田里一样。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咽到丹田里去了。假如说遇到一个懂生理的,就我们,一问就把你问的张嘴了,说不出来了。咱们知道这个道理就行了,咽下去是咽到胃里去,可是刺激了任脉的活动,所以丹田里也有感觉,就好象是到了丹田里一样。    从丹田下经督脉上去,又经任脉到丹田,这不是一个圈了吗,这一圈就是一个周天,所以叫周天歌。周天歌说明了这些问题,带上一些方法,讲清了周天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练功练功就省事了    http://作品设定 修真设定(必读)    修真设定:修真界分为九大境界,每一境界又分三期(每期再分三层次),再加一个过渡期,其中渡劫期为成仙的过渡期,单独做一层次,九九八十一期,从九而始,从一而归,达到九九归一,大道至简。本小说魔修也是按这个设定还分的,相对金丹期变成魔丹,以及元婴变成魔婴,    筑基:[气感期(初、中、后),蓄精期(初、中、后),筑基期(初、中、后),洗髓伐毛]    开光:[气动期(初、中、后),合和期(初、中、后),开光期(初、中、后),练精化气]    辟谷:[璇照期(初、中、后),心动期(初、中、后),辟谷期(初、中、后),醒醐灌顶]    金丹:[灵虚期(初、中、后),结丹期(初、中、后),金丹期(初、中、后),炼气化神]    元婴:[胎息期(初、中、后),元化期(初、中、后),元婴期(初、中、后),五元朝气]    分神:[出窍期(初、中、后),分神期(初、中、后),离合期(初、中、后),炼神还虚]    合体:[空冥期(初、中、后),化星期(初、中、后),合体期(初、中、后),炼虚合道]    大成:[化虚期(初、中、后),寂灭期(初、中、后),大成期(初、中、后),三花聚顶]    渡劫:[渡劫]    洗髓伐毛(补漏筑基,补足精气神三宝,打好修真之基石,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效。完成功之路大、小、轻、重、凉、热、痒、麻这些触感。排除身体杂质)    练精化气(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打通人身七经八脉,让人身有空间蓄更多的精气。养气运气,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亦称“丹道小周天”。任督二脉通,返老还童,青春永驻。)    醒醐灌顶(丹田真气,在意念牵引下缓缓顺着经脉循环,所余杂质浊气,又随呼吸吐出。体内真气每循环九九八十一次,就有一种如浇凉水般的感觉从头顶散开,顺着脸颊再到脖子,最后蔓延至全身。这种感觉,犹如做爱时产生的快感一样,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种现象,称之为醍醐灌顶。)    炼气化神(亦称“丹道大周天”。中脉天地之桥打通,天人感应,性命合一。天地之桥)    五元朝气(先天之境,五气”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气,在人身是指“肺肝肾心脾”五脏真元。“朝”朝向,返还。“元”指原始,即先天。能够“五气朝元”即可不漏,从此可以长生不老。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炼神还虚(真空炼形,返童还婴,元神出入自在,神通逍遥。)    炼虚合道(粉粹虚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亦称实证空性,明心见性。)    三花聚顶(所谓“三花”指的是元精、元气、元神。“聚”团聚、凝聚。三元归一,“顶”指的是上丹田泥丸宫。“三花聚顶”是孕育神识成熟之标志。从而引起天劫。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    仙界/魔界设定:    凡仙/凡魔[筑基]    金仙/魔魁[大德]    上仙/魔将[化气]    天仙/天魔[化神]    仙君/魔君[还虚]    仙尊/魔尊[合道]    仙帝/魔神[渡神]    每一境界又分初期,中期,后期,三七二一,从无(三七)而始,从一而归。    凡仙(凡魔)是从修真界经历天劫后的仙人最低修为,无上帝仙(魔圣)是仙界(魔界)修为最终境界。再向上则是神界修为。    散仙(散魔)分为九品,每经历一次天劫升一品,每次天劫的数量逐次增加,千年一次(其实是999年),直至九天劫,散仙如果能够通过九天劫,则会重塑金身,直接到达罗天上仙(魔尊)的修为,而且还可以自由通过人冥魔仙各界的结界,能够逍遥五界。如果无法通过任何一次天劫,则会魂飞魄散。    佛修设定:    开天、灵虚、辟谷、心动、禅定、佛命、金身、佛心、元化、元佛、离闭、空冥、寂灭、大光、无我、无相、渡灾。    分为十六境界(分初期,中期,后期)加渡灾,算起来就是七七之数,因果循环,    佛家修炼以佛心为主,佛心包括戒、定、慧三层境界。佛家修炼可以直接将佛心转化为舍利子。    渡灾佛心转化为舍利子,成佛后佛界设定:    佛陀[欲界]    尊者[色界]    罗汉[无色界]    菩萨[四梵天]    真佛[外三乘]    天佛[内三乘]    圣佛[密三乘]    每一境界又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七二一,从无(三七)而始,从一而归。    外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所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法,泛指显教。    内三乘是指作部、行部、瑜伽部三部修法。作部又称事业部,有增、息、怀、诛等等法门。这都是随顺众生的愿望而起用的法,也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法,并不究竟。行部的修法,目的是了生死、出苦海,才算进入了实修。从观想入手,修气、脉、明点,如颇哇法等等。    瑜伽意即“相应”,瑜伽部的修法,事与理相应,言与行相应,上与诸佛相应,下与众生相应。从这里开出三个层次,就是密三乘。密三乘是嘛哈(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嘛哈瑜伽,意即大圆满相应,将观成的气脉等有相的东西化空,以与无相的法身相应。阿努瑜伽,意即无上圆满相应,以界智为趣入门,进一步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阿底瑜伽,意即无比圆满相应,进而合三乘为一大密咒乘,而大密咒乘之上便成。    修妖:采补、内丹、化形、飞天、灵兽、仙兽、神兽[与人签立契约,无法化形,只能以本体变化,不能变化为人]    修精:孤魂野鬼、散灵游鬼、灵体鬼体、灵剑体鬼刀体、灵将鬼将、灵帅鬼帅、灵王鬼王、灵仙鬼仙    神界设定:    神由于神界的人境界很高,对所谓的等级很淡,所以分级很少,分三期,每一期又分初期,中期,后期,从九而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神界以后就是混沌,传说只有盘古大神归于混沌,有没有混沌界,没人知道。    真神[铸神]    天神[化无]    虚神[太虚]    混沌神[玄虚](传说只有盘古一个做到了)    圣界(传说中仙界与神界之间的存在,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法宝设定:按顺序来排,法器,宝器,灵器,仙器,神器,其中法器最一般,神器在修真界几乎没有。还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最好。    能量设定:筑基时吸收的能量为真气,开光后吸收为灵气,渡劫升仙吸收为仙气,成神自然是神气,    星力是一种能量,修真者过到化星期时,要吸收星力转化为自己介子世界!    仙石设定:仙石,仙晶,仙钻,分凡品,中品,上品,极品,仙石分五属性,金木水火土,还有阴阳之分,也是常见的货币单位,非修真人用的是仙币,100仙币相当于1次品仙石,仙币是一种含能量很微少的晶石或没有成型的仙石(劣质仙石)加工成的。普通人一月开支是300仙币    凡品,中品,上品,极品的是十进制。1000次品仙石=100中品仙石=10上品仙石=1极品仙石。    仙石,仙晶翻倍是百进制;仙晶,仙钻翻倍是万进制。1000000000极品仙石=10000极品仙晶=1次品仙钻。    一极品仙钻=??仙币?大家有空去算一下^_^,    可以说仙钻是无价之宝第一卷——小村 第一章 小村逸事    莲花山高耸入云,因形状像朵含苞欲放莲花,而得莲花山,八座小峰相拥中间的莲花峰,莲花峰顶有个莲花湖,一年四季紫烟云霭盘绕,莲花山灵气环绕,盛产药材,人参,何首乌,黄精之类,于是慢慢有人在莲花峰山脚下定居起来,慢慢地形成一个小村子,几十户人家,由于小村离镇比较远,几乎与世隔绝。    夏日的黄昏还散发着余热,在村子往山上出现了十几个人,每个人都背着药蒌,正是小村采药回家的人,远远地听到哈哈爽朗的笑声。    “大牛,你这次可发了,挖到一株二百年的人参,最少也值几千个仙币,赶明儿去镇上售了它,请大伙到桂花楼吃一顿。”一个身穿着黄色的粗布衣,肩上挂着一只獐子,在人体关节处衣服上有明显几个补丁,还有一块块泥渍四十岁中年人大声的对前面穿黑衣的人大牛道。    走在最前面身材高大的大牛呵呵的笑了一声,没说什么,神色显得很满足。    “李根兄,不能这样就行了,岂不太便宜了大牛了,吃完后也得到春香院爽一爽才行呀,大伙说是不是呀,……”一个长得瘦瘦的人,两眼显得很亮,一看就是这精明的人。叫王五,对李根道。    李根在瘦瘦的人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小五,你老实点行不,凌寒还是个孩子,你得注意点形像……”说完眼睛往后面抬了抬头:“寒儿,到家了,走快点,你妈等着你吃饭呢。等下到我家剁一块獐肉带回去,你爸要补充营养。”    走在最后是一个半大的孩子,看样子有十五六的样子,青衣上布满了泥渍,脸上也带着泥汁,身上衣裳的补丁搭补丁,剑眉下一双大大眼睛显得很憨厚,带了一丝忧郁,头发上还挂带着荆棘,他就是凌寒了,凌寒今年十三岁,看身材像十六岁的小伙子了。    “嗯,谢谢根叔,……”凌寒应声道,脚步加快了几脚。从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焦急。    凌寒的父亲凌武一年前从山上挖药不小心跌下山崖,还好捡回一条命,但却瘫痪了,只能躺在床上。还好村子的人都很善良,村子大人同情他,有时没时接济他家,半年前上山采药就开始带上了凌寒。每次上山采药都是十天左右才会回来,上山高一点才会采到好药。越往上山药就更好,但是山上有凶兽,所以都一起上山,好有个照应,李根也算个猎人,全村人就他功夫最好,已经到了化气期后期,快突破第一境界了,(修真设定请看作品相关的《设定》)全村人都会一些外家功夫,至于内修那也是看缘份了,李根也是年青时采到一株三百年的何首乌送给镇上洪城书院院长洪老,洪老是长白山药宗的外传弟子,洪老便把最简单的练气决传给了李根。李根凭二十多年的努力修到化气后期,再也无法突破了。所以都以他为首。    修真界分为九大境界,每一境界又分三期(每期再分三层次),再加一个过渡期,其中渡劫期为成仙的过渡期,单独做一层次,九九八十一期,从九而始,从一而归,达到九九归一,大道至简。本小说魔修也是按这个设定还分的,相对金丹期变成魔丹,以级元婴变成魔婴,    筑基:[气感期(初、中、后),蓄精期(初、中、后),筑基期(初、中、后),洗髓伐毛]    开光:[气动期(初、中、后),合和期(初、中、后),开光期(初、中、后),练精化气]    辟谷:[璇照期(初、中、后),心动期(初、中、后),辟谷期(初、中、后),醒醐灌顶]    金丹:[灵虚期(初、中、后),结丹期(初、中、后),金丹期(初、中、后),炼气化神]    元婴:[胎息期(初、中、后),元化期(初、中、后),元婴期(初、中、后),五元朝气]    分神:[出窍期(初、中、后),分神期(初、中、后),离合期(初、中、后),炼神还虚]    合体:[空冥期(初、中、后),化星期(初、中、后),合体期(初、中、后),炼虚合道]    大成:[化虚期(初、中、后),寂灭期(初、中、后),大成期(初、中、后),三花聚顶]    渡劫:[渡劫]    洗髓伐毛(补漏筑基,补足精气神三宝,打好修真之基石,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效。完成功之路大、小、轻、重、凉、热、痒、麻这些触感。排除身体杂质)    练精化气(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打通人身七经八脉,让人身有空间蓄更多的精气。养气运气,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亦称“丹道小周天”。任督二脉通,返老还童,青春永驻。)    醒醐灌顶(丹田真气,在意念牵引下缓缓顺着经脉循环,所余杂质浊气,又随呼吸吐出。体内真气每循环九九八十一次,就有一种如浇凉水般的感觉从头顶散开,顺着脸颊再到脖子,最后蔓延至全身。这种感觉,犹如做爱时产生的快感一样,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种现象,称之为醍醐灌顶。)    炼气化神(亦称“丹道大周天”。中脉天地之桥打通,天人感应,性命合一。天地之桥)    五元朝气(先天之境,五气”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气,在人身是指“肺肝肾心脾”五脏真元。“朝”朝向,返还。“元”指原始,即先天。能够“五气朝元”即可不漏,从此可以长生不老。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炼神还虚(真空炼形,返童还婴,元神出入自在,神通逍遥。)    炼虚合道(粉粹虚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亦称实证空性,明心见性。)    三花聚顶(所谓“三花”指的是元精、元气、元神。“聚”团聚、凝聚。三元归一,“顶”指的是上丹田泥丸宫。“三花聚顶”是孕育神识成熟之标志。从而引起天劫。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    在这里先说一下大神州大陆修真门派,以十二宗为首:道修蜀山剑宗,武当太极宗,昆仑山三清殿玄宗,长白山药宗;终南山重阳宫器宗,魔修祁连山邪宗,西域光明顶魔宗,湘西凤凰山的蛊宗,佛修嵩山少林寺佛宗,普陀山华严寺禅宗,龙门石窟密宗,南海慈航静庵。还有一些小门派,像华山气剑派,武夷山烟雨楼,龙虎山符宗,南疆黑木崖驭兽宗……之类的,神州大陆习武成风,私塾除了识字之外,还进道修道理经,道修主要讲究顺其自然,又逆天而行,佛修常见的佛经,金刚经之类的,佛修讲究静字,魔修的常识,但不多讲,魔修主要至情至性,自我又忘我,大陆虽然不排斥魔修,但魔修太过霸气,不同于常理,往往魔修为了提高自己的修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于是有正邪之争还是很激烈的。    一般民间高手都是开光期左右,顶尖高手达到辟谷境界,在修真界的都认为:金丹好练,元婴难过!一般世俗高手都是修练简单的练气决之类,一般过了辟谷期没人指点,就再难突破了。辟谷期生命可到300年。修真门派里,就是元婴期难过,大部份人都停在金丹期,有五六万之数,金丹期生命可到900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碎丹成婴过程中受不了痛楚,而五元散体,不死就是万幸了。五元散体的人没有五蕴丹练体,就再也无法修真了。而达到元婴期不足一千,过了元婴期,才算真正的修真。生命再增2000年,修真界有说:千年元婴,三千世界,渡劫飞升。一般三千年左右就要渡一重九雷劫,修为跟心性不同,雷劫也尽不相同,有二重十八雷劫,三重二十七雷劫,以些类推,最高九九八十一雷劫。一般都是一至三重雷劫!如果修为不够,只能兵解变成散仙了!散仙在修真界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散仙(散魔)分为九品,每经历一次天劫升一品,每次天劫的数量逐次增加,千年一次(其实是999年),直至九天劫,散仙如果能够通过九天劫,则会重塑金身,直接到达罗天上仙(魔尊)的修为,而且还可以自由通过人冥魔仙各界的结界,能够逍遥五界。如果无法通过任何一次天劫,则会魂飞魄散。    回到村口,李根的女儿雨村站在村口等着他们了,雨芳今年十一岁,圆圆的大眼睛,浅绿色的衣裳。像森林的精灵,充满了灵气。    现在在村里私塾刘智夫子学习,本来凌寒也是在学习的,家里父亲出事后,就没去了,每次采药回来后,都有半个月休整,雨芳都会把从私塾学到的东东教给凌寒,刘智夫子也很心疼凌寒,回来半个月左右,都会让凌寒去他家跟他儿子刘浩一起伴读。刘浩比凌寒少两个月,生得活泼机灵,跟雨芳和凌寒年纪相仿。三人关系最好!又相互照应。    刘智是洪城书院洪老的弟子,由于贪得小村的宁静,便在这定居下来,主要在莲花山这里修练元气要比外面吸收几乎要快一半,不然李根在没有人指导下二十年左右就到了化气后期了。    凌寒从根叔剁了条獐腿回到家,他妈正等着她吃饭,你进房看了下受伤的父亲,从父母眼睛看到慈祥的光芒,凌寒感到心酸,有种想流泪的冲动。第一卷——小村 第二章 夫子授学    第二天清晨,仲夏的阳光早早的升起来了,凌寒早早起来,修练前两天李根教给他的练气决,慢慢静下来,抱元守一。练了半个时辰,没未感到天地灵气。于是拿起药蒌晾药,正在晒药,雨芳悄悄来了,从后面用小手蒙住凌寒的眼睛,贴着凌寒耳根吐了吐气:    “寒哥,猜猜我是谁?你只有一次机会哦。”雨芳吱了吱喉咙,声音略显得有些怪。    “我不知道呀,我怎么知道是谁呀……”由于雨芳依背靠近凌寒,从身体发出淡淡的幽香,两人年龄虽少,但身体渐渐发肓起来,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朦胧有些感觉。    凌寒知道是雨芳,心里有种异样温馨的感觉,就这样一辈子念头从心里升起来,觉得脸上一热,脸倏的红起来,一齐红到耳根,慌乱的压住自己的念头,有些惊慌失措地道。    “这都不知道,一次机会没有了,我要罚你。”雨芳咯咯笑道。    凌寒无奈的笑了笑:“有你这么笨的吗?叫我寒哥,还不是雨芳丫头你呀,从记事起,你就是这招,就不能换点别的呀。”    “讨厌,你才多大,叫我丫头。”雨芳吐出舌头,做了个鬼脸。    “好啦,你是公主,全村人的公主,行了吧,我的小公主。”凌寒作揖状。    “这还差不多,本公主就免了你的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雨芳思萦了一下,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转了转:“就罚你下午去村边桂花树旁小河抓鱼烧给我吃,浩哥他烤的鱼一点都不好吃,我最喜欢吃寒哥烤的鱼了。”    “哦,好的,臣领命,”凌寒又抱拳作揖道。    “呵呵……呵呵……”两人相视而笑。    “对了,寒哥,夫子让我叫你上午一起去听课,我们一起去吧。”    “哦,好的,晒完药吃完早饭我们一起去吧,等下我去你家叫你……”凌寒道。    “好,一言为定,拉勾为证。”    “金勾勾,银勾勾,哪个失信是小狗。”两人用小手指拉了勾。凌寒习惯摸了摸了摸鼻梁,看着雨芳蹦跳的走了。看到雨芳远去背影静静的发呆。    吃完饭,凌寒准备去私塾,凌寒母亲林氏走了出来,整了整凌寒散乱的衣服,慈祥看着凌寒,温柔的道:    “寒儿,你去吧,家里我收拾就行了,咱家不好,夫子让你去学,你要努力呀!别让娘担心,以后有机会学习仙道,好医好你爹的病……”    凌寒心中一动,心情低沉起来,父亲的病听夫子说全身经脉寸断,要元婴境界高手才可以接经续脉,才有望好转,而大陆上只有仙家门派才有法决修练到元婴期,一般元婴期高手,不食人间烟火,都在洞府修练,不曾下山,可遇而不可求。机缘渺茫。心中暗想,有机会一定要进仙家门派修真,以救好父亲的病情。    来到根叔家,叫了雨芳,根叔问道:“寒儿,我给你的练气决,有没有修练,记得哦,天天都要修练,持之有恒,不要荒废哦。”    “根叔,我修练了三日,天天练着呢,但并没有感到你说的那样有气感入身,上下游走呀。”凌寒有些委屈的道。    “呵呵,慢慢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这么快就感到气感的,以前我可是一个月后才有气感的。记得持之有恒,运功时,心无他念,抱元守一。雨芳那丫头比我好多了,半个月就有气感了,我想你也不比她差的,相信自己。有空你跟雨芳多交流一下,她比你先两年学的,有些地方可能能帮得上你。”李根道。    ……    两人来到私塾,十来个学生都是村里的孩子,玩闹了一阵,刘智带着刘浩缓缓地走进来了,刘智四十开外,穿着蓝色长衫。    大家坐好后,夫子打开泛黄的《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哪位学生能讲解一下,说说自己的体悟。”刘智道。    一群小孩子都默不作声,都坐在哪里你看我,我看你,心里迷惑起来:以前夫子只叫我们背诵,认字而已,今天为什么出这么高难度的问题呢?    “我知道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专用于祭祀祈福之中,祭祀祈福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象征轻贱无用的东西。”其中一个学童道。    “对,不错,正是这个意思。”夫子慈祥的道:“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我也知道,橐龠是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风箱。村里铁匠就有橐龠。我带拉过,好沉的。”又一个学童道。    “对……。”夫子点了点头。    雨芳站起来:“夫子,守中是指内心的虚静。我父亲在教我练气决时对我解答过,他说练气时一定要心无杂念,心平气和,就是一个静才行。”    “嗯,不错。就是这个意思。”夫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四周的学生望了一遍:“没人对这句话全部理解出来吗?”    一下子表静了起来,大部分学童你看我,我看你,也有小部分坐在那里思索起来,就是没人站起来,凌寒也在静思着。    还是刘浩站起来:“就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说完对凌寒眨了眨眼。凌寒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夫子摸了摸短小的胡子:“很好,这是大众的详解,但有多少人能体悟他们更深的含义呢!每个的思维方式不同,想法也不一样,跟着生存环境不同与变迁,所体悟到的境界也尽不一样。大家要多看,多想,多动手才行呀……”    半大的孩子们都静静坐在那里冥思起来。都希望从自己的思路体悟到更深的层次。    ……第一卷——小村 第三章 童言无忌    在两人合抱的枝繁叶茂桂花树下,三个人影坐在树荫下。绿衣浓浓,凉气爽人。正是凌寒跟刘浩还有雨芳三人,    “老大,莲花峰山上真的有凶兽呀。”刘浩问道。    “有呀,这次还看到一只白色的老虎呢,还好我避开了。”凌寒道。    “真的呀,好可怕哦……”雨芳双手捂着脸做害怕的样子。狡黠的眼珠不停的转动,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听他说,你信是你笨”刘浩不相信。    “你们别说啦,去抓鱼啦,我要吃烤鱼呢?”雨芳道。    刘浩道:“就知道吃,把你吃成小胖妞,叫你长大嫁不出去。”    雨芳脸一红:“我嫁不出去,也不嫁给你这个小泼猴。”    刘浩嬉笑道:“我才不敢要,你是凌老大内定的嫂子,我敢吗?凌老大你说是不,再说我风流倜傥,人见人爱,帅得掉渣……”    雨芳打断刘浩的话:“臭刘浩,我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像你这样不要脸的,不知羞,我看你当和尚,一辈子打光棍。”    “阿弥陀佛,贫僧有礼了,当和尚有什么不好,家里的《圆觉经》是我常看的的经书,我觉得修佛是个有前途的职业,空既是色,色既是空……”刘浩做和尚模样道。    “你做和尚,也是酒肉和尚,看哪家寺庙敢收你。”凌寒笑道。    “就是,就是,你这个酒肉和尚。”雨芳也附和道。    “酒肉穿肠过,佛自心中留。”刘浩做成庄严样子的道。但两只转动的眼睛出卖了他的表情,显得不伦不类。    “哈哈……”三个人都笑起来。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刘浩又作样道,    凌寒心中一动,若有有悟,但又不知道感受到什么,坐在那里发呆。    雨芳撇了撇嘴:“你这臭酒肉和尚,装模作样,念什么佛经,快去抓鱼啦。”道完从背后抬起脚用力把刘浩踢下了河里,咯咯的笑起来。    刘浩在水里冒出来,吐出几口不小心吸进的水,生气的指着雨芳道:“贫僧负责任的告诉你,贫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雨芳朴噗笑道:“就你那小样,快抓鱼啦,这么啰嗦。”
    刘浩阴阳怪气的道:“不是看在你是嫂子的份上,我不上去把你扔在河里还真对不起本和尚这张脸。”    岸边的雨芳跟凌寒一下子都尴尬无比,雨芳面容一下一片桃红。    凌寒脱了上衣,也跳进河里,泼水向刘浩:“让你乱说话……”    刘浩也不示弱,也泼起来水:“有异性,没人性。”    雨芳也从岸上往河里扔小卵石,    “哈哈……”三人尽穷的嬉戏着,忘乎了周围一切。    童年是快乐的,谁说不是呢,你说呢?……    三人玩累了,喘着气靠在桂花树上,从头发上掉下的水珠,连笑的力气也没有了,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凌寒上山采药一次达十天半个月没有回家,学会一手烧烤手艺,从河里抓到三条鱼,就在岸上烤起来,别问为什么这么快就抓到鱼,在大陆习武成风,外家功夫人人都会一点,抓抓鱼那是小儿科。    香气扑鼻而来,刘浩看得两个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使劲咽了咽口水:    “好香哦,老大,好了没有,我口水都咽干了。”    “快好了,你这馋鬼,好像三天没吃饭一样,”凌寒笑骂道。    “你想吃呀,没听过女士优先,第一条烤好的鱼本小姐就恭之不让了。刘浩哪儿凉快哪边去,”雨芳叉着腰,神情满是自得。    “那当然,我哪敢呀,我排队行了不。“刘浩陪笑道。咽了咽口水。    三人吃完鱼,又嬉戏了一会儿。只见桂花树下,笑声不断。累了,三人坐起来,休息起来。    “雨芳呀,我在练气时,为什么没有反应呀。”凌寒对雨芳道。    “我爹不是说了吗?不会有这么快有就气机的,慢慢来”雨芳道。    “炼已练体即是集中注意、排除杂念,实际上是修心炼性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结合意守下丹田,也就是“凝神入气穴”;也可以数息随息,以一念代万念,还有运用掐指念字、存想外景等作为排除杂念的措施。强调用“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即“和合四象”的方法,达到排除杂念,栓心猿、锁意马的目的。”刘浩道:“这是我父亲跟我说的,我不太喜欢道修,我喜欢佛修,老头子老是让我学,不感兴趣,有机会我要修佛,我心即佛,佛即见性。”    “练气决上“呼气注意心窝部”,注意呼气、意守丹田,用凝神调息的方法使练功者心不二用,专注于功法的锻炼,达到炼已收心的目的。如杂念起时,还可以用数息(数呼气的次数),从一到十,反复进行。第三步“意息相随丹田趋”,仍是专意于心窝的热流随着每一次呼气下沉丹田。到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更强调凝神气穴。真气运行法第一步的功法要领都以一定的方法拴心于一处,不使散乱,以增强练功效果。从“有为法”下手,是真气运行法炼已的特色。    至于筑基,是指理虚补漏。年老体衰或是病痛缠身之人,皆因元气泄漏,真气亏乏,人体正气虚衰。内丹术强调要用一些方法手段,首先要将破漏亏虚的身体修复,而后求得祛病延年,长生久视。内丹术认为小周天的修炼过程,属于筑基的功夫,所谓“百日筑基”。这一阶段中,既要依法精勤练功,以修破体,否则于练功进程不无影响。”雨芳也道:“我爹是这样教我的。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凌寒认真听他们说每一个字,心中若有所悟,就地打起座入定,意守丹田,抱元守一,过了半响,即感到丹田部沉重,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丹田部,感觉四周都有若有若无的气体盘踞在头顶,随着自己一呼一吸缓缓进入丹田。心中一喜,就找到那感觉了,便再也无法入定,人即醒来。    “我找到了气机,我找到气机了,哈哈……”高兴地跳起来,抱了一下雨芳,雨芳面色一红。松手走到刘浩身边,抓住刘浩的肩膀用力摇了摇:“我真的找到气机。”    刘浩看着凌寒发呆,一副不可思义:“不会吧,凌老大,你也太牛B了吧,才几天,就找气机了,你还是人来的吗?”    雨芳捏了刘浩手膀一把,嘟了嘟嘴:“你才不是人。”    “说错了,是怪才,哦不,是天才”刘浩满天痛苦地道,手使劲抚了手膀,一副怕了雨芳的样子:“凌老大说说你当时的感觉。”    凌寒把当时的感受说了一遍,雨芳道:“真的是气机呀,寒哥,你真棒。”    “我可练了三个月都没找到感觉,老头子又逼道我练,我很反感,所以才想修佛的,老大,你真的是我老大,以后我跟你混啦。”刘浩可怜巴巴的道。    “哦,原来找不气机啦,哈哈,不打自招,笨猪一头。”雨芳一点不留面子道。    刘浩脸上一红,尴尬笑了一下。    三人又嬉戏了一阵,暮色降下来,各自回家了。第一卷——小村 第四章 再入深山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过了半个月的修整,李根带着村里人又要上山采药。    “干粮带好了没有,砍刀带了没有,还有……”凌寒的母亲唠叨的问道。一边仔细检查凌寒的有没有少带什么。    “妈,不用了,我都看过了,我又不是第一次上山采药。”凌寒道。    “那就好,上山注意安全,小心为上哦,”凌寒母亲又道。    “知道了,根叔他们在等我呢,”凌寒背起药蒌走了出去,进了近百米,回头一望,只见家门口母亲抚在门槛上一直身自己看,凌寒心中一阵酸楚。回过头毅然向山脚方向走去,再也没有回头。    山脚下,村里人都聚集在一起了,举着一起在笑谈聊天。    “凌寒,你这小鬼头又来迟了呀。下次注意一下哦。”李根问道。    “嗯……”凌寒应声道。    “今天没哭鼻子啦,我记得第一次你可好丢脸哦,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嘛。”王五笑道。    “这你猴子,说些啥呢,你这么大的时候,一天还哭几次呢。还好意思说凌寒,小家伙表现不错”大牛道。    王五尴尬的笑了笑。    清晨第一缕太阳照在大地上,大家一起笑闹着上山了。    走了近两个时辰,已近午时,李根对大家道:“休息吧,喝点水,吃完干粮再走,凌寒快体力透支了。”    大家应了一声,都坐起来吃起干粮来,凌寒早汗流浃背了,喘首浊气找个干净的坐下,拿起水袋使劲咽了两口。    “凌寒,累不,要是累,多休息一下,喝水不要那么急,慢慢来,刚今天的速度,晚上能到虎跃坪的,晚上就在那过夜。”大牛问候道。    “谢谢牛叔。”凌寒感激的道。    “小鬼头不错,走了两个时辰都没掉队。”王五称赞道。    “寒儿,听雨芳说《你炼气决》三天就已经早就气感了,悟性不错,你知道为什么两个时辰没有停下来吗?以前都没有这么做,你知道为什么吗?”李根问道。    “我……不知道。”凌寒习惯性摸了摸鼻梁如实道。    “《炼气决》虽然是最基本的炼气方法,由于刚开始,你的气机并不稳定,在我消耗你全部体力后,让你心泛体疲时候再修炼《炼气决》,一个让你修为稳定,再个这样修炼增加灵气是最多了,主要的是修炼你的心性。”李根道。    凌寒恍然大悟,四周一看,村民都在打坐修炼中,凌寒一话不说,打坐坐定,心性平静,抱元守一,当既修练起来。    李根满意的点了点头,由于李根没有藏私,当年用三百看换的炼气决,在夫子的刘智帮肋下,村里近三年大部人都修炼了《炼气决》。李根由于到了瓶颈,并没强制修练,帮村民护法。免得发生意外。    半个时辰过去了,大家先后从入定中醒来,凌寒醒来,感到气机越来越明显,半个多月来,凌寒天天修炼,都没像这次这么满足,现在能感到丹田处有少少微热了,觉得体力全恢复了,心旷神怡,全身充满了力量。    看看大家都有收获一样了,个个脸上挂着欣洋的笑容。收拾了一番大家,大牛提前的砍刀在前面带路了,大家边走边谈,时间慢慢过去了,傍晚时刻来终于来到虎跃坪。    虎跃坪准确来说才算真正莲花峰峦山脚。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就准备帐蓬,晚上过夜。夜色降临了,大家围在一起吃起了干粮。    “王五,我们这次往哪个方向去,北部肯定不能去了,凶兽太多,怕出生意外,凌寒又小。”李根询问道。    “东部与南部部虽然凶兽很少,但相对好的药材也少,再说东部上次去过了,东部排除,我们现在在南部,南部是去得去多的地方,我想也不是理想去处。”王五分析道。    “那这样只有西部了。”大牛大声道。    “但是寒儿……”李根道。    大家听到这句话,都停下吃干粮,眼睛看着李根,王五跟大牛,然后都转到凌寒身上。    凌寒看到大家的视线都停留在自己身上,心中明白,西部分大部分都是山崖,很难爬行,凌寒父亲就是在西部出的事,失手摔下山崖的。从那以后再也没去过西部方向了。看大家的眼视知道大家在担心自己。    “寒儿知道连累了大家,觉得不好意思,我赞成去西部,我靠近山崖旁边的山路走,不会出事的,再说我现在炼了《炼气决》身体好多了,体能也强了,身手也敏捷过以前。西部总是要去的,我们总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吧,要面对的总是要面对,大家都是无法逃避的,大家说是不是。”凌寒道。    大家心头一震,愣首看着凌寒,不相信这些话出自己这个十三岁小孩子之口。目光也变成欣赏各称赞之意。    “寒儿,你说得有道理,要面对面的总是要面对,我们这些大人反而放不开,你真的天资聪颖,凌武兄生个好儿子呀,也不枉此生了,你一辈子如果缩在村子里,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仙缘,入得仙宗,那才是你翔飞之地呀,”李根叹息道。    西部药材确实比南部跟东部好多了,对凌寒亲的事心有余悸,每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出那凌寒父亲那档子事,谁一下子放得开呀,大家沉默了一阵,等李根作决定。    “怕什么,去西部吧,凌寒我看着,南大哥,嫂子刚生了孩子,要补充营养,最近收获又不是很好,生活也拮据了很多,七八十年左右的药材都给我们挖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大牛提起砍刀站起来道。    “李兄,俗话说得好呀,富贵险中求!”王五道,双眼发出贪婪的目光。    李根沉思了一会吧,站起来:“就这样决定吧,这次去西部山崖。”眼睛出现坚毅的目光!    有了决定,大家放松了,又继续吃起干粮来。吃完后李根道:    “今晚我守夜,你们休息吧,记得修炼哦,”    大伙应了一声,一天的山路大家都有些累了,纷纷进了帐蓬修练去了。    夜色降下,黑暗的森林中在帐蓬中间火堆上亮新旧星星之火……    ……    晚上再更新一章,广告之后,马上回来,不要离开哦第一卷——小村 第五章 吞气首乌    时间的流淅,新的一天到来,清晨,凌寒入定醒来,精神饱满,大伙都基本醒来,都在收拾东西,李根守了一夜,神色有点疲惫,但行动又显得很精神。    “收拾好了,大家准备赶路。”李根喝道。全身充满了朝气,    大家收拾好了,大牛随手提起砍刀,默默的走在前面开路,谁叫他力气大嘛。大家紧跟在后面,把凌寒夹在中间。    响午时分,大家来到西部山崖边上,李根吩咐大家休息,凌寒照旧打起坐来。打坐醒来,体力又全部恢复,这次打坐丹田的热气又明显了几分,李根感着自己快到了雨芳所说的气感中期了。    “我来安排一下,等下我跟寒儿靠西南方向上山,王五你往西北方向上山,大牛你居中。其它人按个以前的方法自由调换,第两个人之间不能超出二里,每个人都在自己走的路上留下记号,出了什么事,鸟声呼叫,不可喧哗。”    “知道了!”    “上次寒儿你就没做好,几里路都没记号,万一出了什么事,我如何向你家交待,听明白了吗?”李根喝道,神情威信略带一些霸气。    凌寒面上一红,原来上次凌寒挖药入了神,一时忘记做记号了。    “明白了!”凌寒应声道。    大牛不同意:“根兄我看还是寒儿跟着我吧,上次我收获了不少,也没在乎这次,你没收获多少,大家都要养家糊口的,再说每次都是你中间把柁的。”    “不行,寒儿我没看着我不放心,他还小。”    “难道你不相信我老牛的能力吗?虽然笨点,你们谁的力气大过我,由我带着寒儿一定没事的。”大牛粗气的道。    大伙也都认为大牛这样的做法好,纷纷劝说李根。    李根暗着一想,也对,大牛的外家功夫在村子里是最好的,力气也大,靠南边地势也比较平坦,不会出事的,自己不在中间掌握,心里下也有些不放心大伙,必竟有凌寒父亲凌武先例。也就同意了。    于是大家迅速分开来,凌寒跟大牛相差不到十丈的距离上山了。    沿着山脊的小路,凌寒摸着他父亲凌武的开山砍刀,一边剔除路上的灌木荆棘,一边寻着药材,每过一段路不忘在树上留下莲花的形状,莲花形状就是凌寒的记号。    三天过去了,凌寒没什么收获,靠南的地方毕竟挖药的次数最多,相对好的药材就没多少了,五六十的年的药材,挖之可惜,弃之不甘,但村里人都不挖,因为现在都挖了,以后就没了,这是村里人所不许的,再说也卖不了多少仙币。凌寒的药蒌里只有可怜的一株近百年的山参。    空中传来一声鸟叫,凌寒知道是大牛在问他的情况,凌寒也学了一声鸟叫,表示没事。眼看暮色降下来,凌寒也停了下来,来到山脊背的个小平台上搭起了帐蓬。点起了柴火,向大牛方向叫了三怕鸟鸣,像夜鸟归巢,这鸟鸣声就是告诉大牛今晚在这里休息。这三天来,他跟大牛白天分开,晚上睡在一块,好有个照应。    过了半响,大牛来到凌寒所在地。看到凌寒正在吃干粮。大牛问道:“小寒,今天有什么收获,”    凌寒摸了摸鼻梁,无奈的笑了笑;“什么也没有,山脊背是不长好药的。你又不你我往山崖那边走。”    “哎,不是我不让呀,我要负责你的人身安全的,等明儿再上高一点过两天上到山腰,药材就多一点了。如果收获不好,就从我这里拿吧,我们平分。”    说完坐下来,拿起水壶,咕了两口,两人吃着干粮。    “牛叔,不用了,到山腰药就多了,你以前照顾了我很多次了,我现在长大了,要自己努力才行,再说我听村里人说,牛婶有孩子了,你都快当爹了,要多存点仙币才行。”    大牛叹了一口气,怜惜地看着这懂事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像我在你在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满村淘鸟窝呢。”    随着凌寒又跟大牛学起了外家功夫,在大牛的指点上,凌寒的山背砍刀练的有模有样。    两天后凌寒终于来到山腰,凌寒这两天还是没有收获。到了山腰感觉就是不一样。山中树木明显翠绿起来,凌寒修炼的时候,灵所明显更绸浓。    当晚凌寒入定进入虚静当中,忽然感到四周的灵气像出现个漩涡一样,帐蓬外边像多了一团灵气。心中一动就醒来了,看到大牛正打着呼噜。也没叫醒悄悄起身,走出帐蓬,向那灵气方向走去。走了约一里路程,看到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个朦胧看不清的东西在游动。全身充满了灵气。灵气像漩涡一样盘漩在那东西周围,那看不清的东西像深深吸了一口气,四周灵气进入它体内,过了半刻,慢慢呼出灵气。    这不是在吞气吗?凌寒心中一动,听夫子刘智说,药材到了三百年就会分化四肢,慢慢变形,到了四百年后,便会出现脸庞,然后慢慢变得明显,到五百年后乃成人形,再慢慢培养灵识,经一百年左右的进化,才化成人形,便像修真者一样吞气修炼了,一般药材上了六百年就有了气机,像会人一样有了灵识,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有人看到它,它的根会移动,然后就会走的。所以有了灵识的灵药,是抓不到的。因为在修真界都是练丹药材料。太白山外围弟曾说过,如果有人采到五百年的灵药,便收入正式弟子。还送筑基丹。但很少人采到如些灵药。    凌寒心想:“洪城洪老说我父亲的病只有修真高手才能救,而这些高手一般都不食人间烟火,很少下山,我看这东西应该有六百年了,我采到后送给药宗仙门,让他们救我爹。”想到爹恢复有望,心中兴奋起来。    凌寒频紧呼吸。一动不动看着那东西,过了一个时辰,天已蒙蒙亮时,凌已经两腿发麻,那东西四周灵气慢慢消散了,出现了本体,从月光下凌寒隐隐约约看到那是一株何首乌,四肢明显,脸上也看得清全形,五冠分得清楚,凌寒心中大惊:这明明是个婴儿嘛。    “哎哟!”凌寒由于站得太久,脚发麻不小心摔倒了。那吞气首乌受到惊吓,化成云氤钻进土里消失不见了。    凌寒追了上去,看见一无所有,四周找了找,还是没有,心中不甘,又再仔细找了一遍,还是没有,心中纳闷,明明在这儿,这么一下子不见了呢,随着用脚把卵石踢到石缝里,突然石缝里一根山藤迅速移动起来。    凌寒大喜,知道便是那吞气何首乌,便发力迅速跟上,只看那三尺长的何首乌藤向那山崖方向走去,凌寒扑了上去,抓到何首乌藤苗,心中大喜,心想这下捉到了吧,谁知那何首乌花藤拖着凌寒往山崖移去,前面三丈远处便是山崖,凌寒心中大惊,这样下去,吞气首乌没捉倒,自己倒摔下山崖,肯定凶多吉少。    看到离山崖越来越近,凌寒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如何办才好,看到衣袖口在地上的摩擦,纱线发了,灵机一动,一个就地十八滚,迅速把纱线缠在何首乌藤上,脱掉衣服,赶紧放纱,回头一看,自己已经到了山崖边上,吓了出了一身冷汗,随后又吐了口气,看自己没掉下山崖侥幸不已,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放着衣服的纱线,眺望着纱线向山崖的另一方向游走,心中大定,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    凌寒是否能得到这六百年何首乌呢?这何首乌将会带什么故事呢?……    …………    不要走开,明天回来!    佚逸大声唱道:“你的推荐,我永远不够!”    然后低声下气做乞丐状:“大爷,打发点啦!……”    晚上再写一章,明早上传,不要错过哦!第一卷——小村 第六章 失而复得    大牛醒来,一看不见了凌寒,立即出帐蓬,见火堆并没有动过的痕迹,周围找了一圈,没找到凌寒,急了,赶紧发了声鸟鸣呼唤凌寒。    凌寒站在山崖边,正吹着晨风,他知道吞气首乌白天一般不会走远的,那样会大伤本体元气,所以并不着急去找那吞气首乌。听到大牛的鸟鸣,赶紧回应了一声,往帐蓬方面走去回去。    来到帐蓬处,大牛责备道:“你去哪了,出去也不说一声,你这不是让你担心呀,下次不要这样啦。”    凌寒心中感到流进一团暖流,村里面,李根,夫子刘智,还有大牛对他最好了,心中觉得有些歉意:    “对不起,牛叔,下次不会啦。”    “下次,还有下次,不打烂你小鬼头。”大牛作愠笑道。    凌寒也笑起来。大牛看凌寒光着身子,问道:    “你衣服呢,哪里去了。”    凌寒把吞气首乌的事告诉大牛。当然没有说出山崖的险情。怕大牛担心。    大牛双眼睁成牛眼大,一副不相信,但凌寒一副认真的样子,又想凌寒并不是那种说谎的孩子,当即信了。    “我长这么大了,还没经过你那样的情况,如果不知道你的本性,还以为你在讲修真仙灵故事呢,大牛道。    “哎,他既然跑了,就不好再捉到了。”大牛叹息一声道。    “牛叔,你忘记我在那的藤蔓上放了纱线吗?这样一来就好找多了。”    “哈哈,是呀,你这鬼精灵的,真聪明,我这脑子是想不出来的。”    “那我们现在去找吧。”    两人沿着山崖找了半天,没什么发现。    凌寒道:“应该不会走远的,它耗自己的元气移走,应该不会走远的,而且元气恢复不是一两天,小说半个月,我想我们一定要在半个月左右找到它才行,不然元气恢复,就再也无法找到了。”    刚说完,空中传来四五声尖锐的鸟鸣。    大牛变色道:“不好,出了大事,这是李根的紧急鸟鸣,肯定出现很厉害的凶兽,寒儿,你在这周围找找,一定不要走得太远,特别是山崖的北边。切记!”    大牛边说边往李根鸣走的方面走去。等说完时,人早在十丈之外了。    凌寒满是担心,不知道那边发生什么事,但知道自己去了也是白去,反而会连累大家。心中不停念叨:“不会的,不会出事,根叔功夫那么好,不会出事的……”心里越是念叨,越发不安,好像要失去什么东西似的。    凌寒也没心思找吞气首乌了,焦急的转来转去:“我能帮根叔什么吗,一定有办法,我要救他们,对,我救他们……”    他转不住了,也跟着大牛的方向向北部山崖行去。他一时急,早忘记大牛交代自己的话了。    但山崖不比山脊,没路可寻,凌寒也没有大牛的身法,远远拋在后面了,自己缓缓向山崖北面爬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慢慢暗下来,一天没吃东西的凌寒早就饿得不行了,早就失去方向,只知道自己朝北方爬的,认真找了四周,并没有村里人留下记号,才想起自己一天都没留下记号,赶紧拿起砍刀在自己所在的地方比较明显的地方刻画起来。然后用力发出鸟鸣声,但是半天没人回音,知道周围并没有村人在这里,看看周围,显得很陌生,自己不曾来过。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什么地方了,这才发现,失去了方向,自己迷路了。    凌寒不知道自己一个劲的走,沿着山腰的山脊爬行,由于山脊斜着向上,走了数十里路,已经走到莲花蓬的北部边缘了,早就不在山腰了,也就是王五所行西北部位。    凌寒抬抬看看天,天渐渐黑起来,看来晚上要在这里过夜了,由于急忙过来,没带帐蓬和药蒌,只带了砍刀,和干粮背襄。看了看四周,在不远的山崖隐隐约约看到个小山洞,爬了过去,还真是小山洞,心里暗道,今晚不用打冷露了,找了些干柴,用火石点燃,坐山洞口,一个人盯着火堆的红火苗发呆,幻想着根叔他们没有出事,正等着他呢。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歪着脑袋瓜子睡觉了。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午时了,火堆早就熄了,凌寒站起来觉得全身酸痛,头部僵硬,使劲扭了扭头,发出卟卟的碎音。看看自己所有的地方,一下子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也不知道根叔那边的发生什么事,有没有解决。    练了一会外家功夫,认真分辩了一下方向,感觉走过头了,他不忘在空中鸣叫了两声,看村里是否有人在这周围,叫了半天,没反应,也就作罢。    只好坐下来吃干粮,看看自己身后的山洞,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进去看看有多深。但心中有些怯意,必竟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后来壮起胆沿着小洞缓缓向里面进,看见暗暗的,心中一阵害怕,只好返回找了一捆干柴,用火石打着,举起火把再往里走去,来壮自己的胆。    走了近十丈远,你看到洞沿有根细线,一看正是自己的衣服上的纱线,凌寒猛的心中一喜,一种失而复得心态。    心中暗想,得来全不费功夫,知道那吞气首乌离自己不远,于是加快脚步沿着纱线弯弯曲曲往里走去,又走了近十丈远,在转弯处看到了吞云首乌的藤蔓,赶紧走了过去,转了个弯进去,洞里豁然开朗,在洞左边的边缘处看到那株首乌本体的根蔓。    凌寒正想挖时,才发现自己的药蒌并没有带来,当既愣了起来,在挖上百年的灵药,凌寒知道最好不要伤其根须一毫,这样才能保持灵气,所以一般好的灵药有时长达十天半个月的挖掘,才能保完整无缺,这种首乌根极深,在没有工具下是万万不能动的,以免伤其根须。    凌寒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又无可奈何,知道这吞云首乌灵气极强,在伤其本体元气下还能逃得如此之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灵气,那一走,将再也无法捉住了。    他试试用手试一下泥土的松软度,一试之下,大喜,原来泥土甚松,用手都能刨动。    也活该那云吞首乌倒霉,那一天凌晨一阵急走,早就灵气用完,哪有灵气埋入地底,只好找到隐蔽的洞穴藏匿起来。谁知阴差阳错还是落在凌寒手里。    凌寒小心翼翼的先松动泥土,然后慢慢刨着泥土,一点点一点点的挖开。    虽然泥土松散,但凌寒怕伤其根须,用了两天才刨到根体,这两天凌寒晚上睡觉都在这里睡,怕那吞气首乌在在夜里一下子不见,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喝山洞滴下的石溶水。累了就修炼《炼气决》。    他每天不忘在山崖处鸣叫一番,看看是否有村人在附近。    ……    ……    写到凌晨4点,终于在写完四章,前两章以上传,现在先发这一章,    下章睡醒了再发,好得个更新排名点击率!第一卷——小村 第七章 人心难测    第三天,,心中想着,按进度,今天可以全部挖出这吞云首乌了,心中早就乐开了怀。他像以往那样在山崖处鸣叫了半响,忽然不远处传来相应的鸣叫声,凌寒心中大喜,知道那是村民接口的鸣叫,他又鸣了几声,以便告诉来人自己所在的位置。    过了半响,两人鸣声越来越近,凌寒看到人影向他方向移动。那人影身法极好,像飘一样不一会儿就到面前,一看,原来是王五。但脸上明显看到几道血痕。    “王叔,是你呀,我好高兴呀,终于见到村里人了。”看到王五脸上血痕,担心问道:    “那天发生什么事了呀?”    “你先别说,你这三天在哪去了,叫我们好找,一路又没看到记号,不是叫你留下记号吗?大牛不是叫你不要乱走吗?你这孩子,真是的,就这么不听话。”    凌寒惭愧的低下了头:“我担心你们出事,所以也就找你们去了。”    王五生气的道:“你这孩子,这么这样呀,就算我们有事,你能帮得了我吗?”    “我知道我帮不了,但我担心你们呀,那天倒底发生什么事呀?”凌寒问道。    “也没什么大事,南岱跟李根还有大牛受了重伤,休息一两个月就好了,其它的都是轻伤,没事的。”    接着讲起了事情经过。    原来那天南岱在采药不小心碰到从北部过来的凶兽老虎,那大虫一下把南岱伤了,南岱赶紧鸟鸣呼叫,大家赶过去进,南岱已经重伤了,由于大虫厉害,先后伤村人,李根为救王五给大虫扇了一尾,给重伤了,大牛身体强壮,力气最大,顶在最前面,不重伤才怪。后来那大虫给大伙合伙挂掉啦。等派人来找凌寒时,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大家着急了,分头去找,本来村民要南岱跟李根还有大牛这三个重伤的人先下山,但大牛跟李根死活不下山,要找到凌寒才肯下山。    “啊,这么重呀,真的没事,那就好了,    听完王五的话,听到根叔跟牛叔为了自己不肯下山,眼睛一红,流出泪来,哽咽地道:“是我不好,是我害了根叔跟牛叔……”    “先别说这么多了,咱们快回去吧,大家都心急呢,咦,凌寒,你身上如何这么多泥呀?你的手怎么弄成这样啦?”王五看着凌寒打着赤膊,全身是泥,连头发上也是,双手起满了血泡。于是询问道。    凌寒把事吞气首乌经过说了一遍,王五边听边点头,一双狡诈的眼睛不停的转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听完凌寒的话。王五道:“这是天材地宝呀,你说还有一天就能挖完,我挖药比你在行,应该几个时辰就可以了,来带我去,我帮你挖,保证不伤一根根须。”    凌寒高兴带着王五来到洞里,确不知王五是脸上爬满了阴霾,一双精明的眼睛不停的转动,眼神带着阴毒的目光。    “王叔,我们挖了这吞云首乌,是不是可以让药宗修真高手来冶我父亲的病呀。”凌寒兴奋的道。确不知自己处于危机当中。    “我想是可以的,”王五应道。    “那就好了,以后我就可是跟我我爹一起来采药了,不是说上阵父子兵嘛。”    来到里洞,王五熟练的三下五去二,一个时辰就挖出来了,王五抱起吞云首乌,眼中充满了贪婪。双手把吞云首乌送给凌寒。    凌寒从王五手中接过吞云首乌,这次再清楚看清它的全貌,全身淡紫色,四肢明显分清手与脚,手指头跟脚趾头都能看得,淡淡的眉毛,不仔细看几乎看不清,眼睛紧闭着,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嘴。连血管都能清晰可见,神情显得有些萎靡。    凌寒左看右看,分明是个婴儿,是个有血有肉人来的,不是药。    凌寒心中不忍,有了灵识就是有了思想,它又没得罪我,我为何要得到它达到自己的目的呢?人性真的本性恶嘛,心中一阵迷惘。    “王叔,我看我们还是把它放了吧。它好可怜哦”    “什么,你要把它放了,你脑子有病呀。”王五大吃一惊。    “我怎么看它,它都像个有血有肉人,你说能吃人吗?你心里过意得去吗?”    “那你不救你的父亲了呀……,它可是救醒你父亲绝佳机会哦。”    凌寒心中又不舍,考虑了一阵,半响后坚定的道:“我要把它放了,我不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去伤害他人的生命。”    “凌寒,你要分清楚,它不是人,他只是灵药。”    “我不管,我只知道在我心目中它就是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一定要放了它”凌寒毅然的道。    王五眼睛转了几圈,才说道:“这宝贝是你找到的,决定权在你这里,你真是个好小孩子,真以你为荣呀。我这个大人都没你这想得开,心中有愧呀。”    “王叔,你也赞成放了它呀,谢谢您!”凌寒高兴的道。    王王阴笑了一声,凌寒并没有在意他的笑声有点怪,把吞气首乌小心地放到泥土里,铺上一层泥土。    “王叔,等下你把这洞封了它吧,我不想这吞元首乌受到伤害,它太可怜了,辛辛苦苦几百年修练元气,到头来只是修真仙人眼中的药材而已。”凌寒怜惜的道。    “孩子,你真善良,你会得到好报的,现在都过了午时了,你肚子饿了,我们先出洞口,吃完干粮,为叔帮你用石头封了这个洞,这样你就放心了吧”王五引诱道。    “谢谢王叔,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您的,你经常开我玩笑,经过这件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其实你不是我想像中那样,对不起王叔。你不要记在心里面哦。”    “你这孩子,我王五哪点不招人喜欢了,不就是常开你几句玩笑嘛,何必记在心里呢,大人会跟小孩计较这么多?哪有那份闲心。”王五虚伪的笑道,其实为凌寒单纯而窃喜。    两人来到洞外,王五走到靠近山崖边的大石头坐来,顺手递给凌寒干粮。凌寒也跟着到大石头坐起来,两人吃起干粮来。    “寒儿,等下吃完打坐恢复下元气,我帮你守着,等下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王五学着李根的语气关心的道。    凌寒由衷感激地看着王五:“谢谢王叔!”他不知道王五把他卖了,自己还给钱呢。    吃完干粮,凌寒当即打起坐来,半响入定当中。    王五看到凌寒入定了,嘿嘿地阴笑着:“小子,你别怪我无情,只能怪你命该如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双眼凶残起来。用力一脚踢向凌寒的胸口,凌寒像断了线风筝一样飘在空中,然后往下坠落。    凌寒入定当中,突然感到心口一痛,吐了一口鲜血,感到自己飘在半空中,身子迅速往下坠落,睁开眼睛看到王五铮宁的面孔和阴殘的目光。明白是王五所为,心里一阵混乱,脑子一片空白迷茫:    “为什么?”    “为什么……”    ……    “倒底为什么?”    凌寒慢慢失去意识    …………    想知道主角凌寒每一个宝贝是什么吗?第一件当然是全家宝啦!请多给点票票!    甲:什么传家宝,我没看到呀,    乙:你不知道,你也有呀,    甲:我哪有呀,    乙:请问阁下性别,    甲:男    乙:问你老爸就知道了。    争取下午五六点再传一章,看那些高手天天更新上万字,我昨天写到凌晨四点才一万多字,真不知道那些大大们日子是如何过的呀.第一卷——小村 第八章 洗髓伐毛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虽然现在还在秋初,天还是带着暑热,变化也快,下了一场临里雨。    凌寒不知晕迷多久,被这雨淋醒了,险难的睁开眼皮,意识恢复感到全身的骨头脱了架,刚想爬起来,一动,觉得全身刺痛钻进心里,不由得了一声。视线模糊,感觉四周黑漆漆的一片。    “我死了吗?这里阴曹地府吗?我在哪儿呀。我为什么在这儿呀,有痛觉,自己还没死。”    凌寒想挣扎站起来,但他一动,那钻心的痛让凌寒发出一声声,出了一身冷热,然后就再晕死过去。    当凌寒再次醒过来时,天已经黑了,思维也慢慢恢复,才记得自己给王五踢下山崖的,心中一阵痛楚。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害我!”心中暗然。    想爬起来,眼睛再一黑,再次晕过去了。    就这样醒了又晕,晕了又醒了几次。    三天后。    凌寒这次醒来是饿醒的,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凌寒几天不曾吃过食物,听到肚子传来咕嘟的饥饿的声音,凌寒毫无办法,也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动,也不像上几次那样要爬起来。    心中仔细的想了想,明白王五为了那吞气首乌而害自己的,真是人心难测,自己还天真认为王五对自己好,想起在家的父母,不知道怎么样了,自己不知道多少天没回去,肯定让他们担心死了,还有根叔,大牛他们伤势又如何了,还有雨芳,刘浩,想想村子里的一切,自己现在半死不活的,心中好恨,这个年少单纯的孩子心境慢慢发生变化,也许就是成熟的表现。    这一天内,凌寒只能喝从树叶上滴下的露水,来滋润自己干渴的口,凌寒的口唇早就裂开了,远远看去像个血人。    又过了一天,凌寒肚子饿的不行,自己不能死,他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心不甘,无法动弹,知道自己骨折了,实在痛得不行了,只好依觉自己姿势《修练决》当下意沉丹田,抱元守一,但自己确无法集中精神。无法入定。    凌寒强压住自己的痛楚与饥饿,也渐渐进入佳境。    凌寒练功时,由于灵气活跃,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先后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等触觉。    凌寒感觉在思维虚空自己夸张变大,周围一切显得细如毫针,一切显得不对称,不实际。一时自己头大而身体小,有时自己的指头大过一座山。    过了一阵在虚空感到自己像一沙尘,觉得自己周围在无限变大,显得好渺小,细如沙毫。四周茫茫的一片,自己像失去了方向。    慢慢感到自己思维能飞一样,感觉自己睡在家里的木床上,跟着自己要无穷无尽的思维虚空中飞翔,自己在那三维虚空中不停的变换角度,有时自己倾斜着睡在木床上游走,有时床睡在他的身上一样,但自己并没掉下来。    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感觉丹田好沉,想动确动不了,就像中了梦魇,思维是清醒的,但就是动不了。凌寒挣扎了一会儿,也慢慢放松自己,顺其自然,慢慢的平静下来。    忽然觉得头顶百会一凉,天地的灵气缓缓进入百会,这种凉意从顶至脚,全身清凉,舒心。那灵气分五色,缓缓在身体游走,最后在丹田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然后分散开去,分散时确分了五色,白色气流缓缓游动到肺部停下来,绿色气流缓缓流到肝部停下来,黑色气流游到肾脏部位停下来,赤色那气流慢慢流动,最后在心脏处停下来,黄色气流缓缓地流到脾、胃处停下来。    当五色气流停下来,凌寒觉得全身温热,连全身毫毛血孔都一阵发热。像吃了仙人吃了人参果一样,全身五脏六府七窍一阵舒畅。心中想大喊一声。    原来那五色正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灵气,各以白、绿、黑、红、黄五色代表,并各自联系多种器官:属金的内脏有肺、大肠和鼻;属木的是肝、胆囊和肌肉;属水的有肾、膀胱、耳和骨骼;属火的是心、小肠及舌头;脾、胃和口腔则属土。    赤,代表火,主激情热烈;黄,代表土,主平和安顺;白,代表金,主素洁忧郁;黑,代表水,主深沉宁静;绿,代表木,主清新明快。    五行灵气寂静了一会,又沿着以前流动的线路返回丹田,凌寒这次感觉全身奇痒难耐,直痒到身子骨去了,全身汗毛血孔似乎找到喧泄口一样,凌寒出一身臭汗。如果外人来看,就看到凌寒全身有一层黑黑的液体,正是刘寒排出身体杂质,洗髓伐毛。    当五行灵气重归丹田里,凌寒全身一麻,不由自主的动了一下,五行灵气双慢慢形成一个小漩涡,原来五行属性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所以在凌寒丹田处形成五行漩涡气团。    凌寒也慢慢醒转,明显感到丹田有团漩涡气流在那里,也不知道到底到了什么层次。觉得肚子并没有那么饿了,身体也没钻心的痛了,轻轻动了一下身体,感觉还是有少少疼痛,于是慢慢爬起来。    凌寒不知道自己刚才修练时进步神速已突破修真第一筑基境界过临界点洗髓伐毛,已完成筑基了。他这次入定时间达到三个月之久,他还以为才两三天。再说他修五行灵气,正是修真界也是小见的五德之身,一般人自身只有一只灵气比较强而已,修真界一般也是二种五行灵气,超过三种可是修真界灸手可执的人物。至于如何如此之快,又有五行灵气,下章将会提到。    凌寒站起来,觉得头晕得害,知道是血流得太多。虽然体虚,没有什么血色,但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凌寒一呼吸,觉得一阵恶心的臭气充鼻而来,一看来源正是自已身上传来,凌寒忍住想呕吐的冲动,也没仔细看四周找到前面不远处的水潭里洗身。    洗完后,打量了自己所在的位置,才发现自己在一个小山谷里。山谷里植物翠绿葱郁,云雾烟氤飘飘浮浮。五丈方围看不清东西,刚才小水潭明显是个温泉,水面上冒着水气泡。难怪刚才洗澡里觉得温热舒坦。于是又跳进水里洗了一次。    小山谷只方圆二十丈左右,并不大,四周全是山崖,看不到顶。凌寒想不通自己掉下来为何没有死。原来凌寒掉下来被悬崖的上树枝挡住下坠速度,再加上谷底成年累月积累的松软的树叶减轻自己的压力,所以才侥幸存活下来。(没办法,主角总是命大的。)    凌寒仔细找了四周,没发现出谷的路,唯一的途经就是沿着悬崖爬出去,看觉悬崖高耸入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上云的。凌寒呆了,自己被困在谷底了。    没有办法,只好先呆在这里了,傍晚时分,感觉肚子饿了,凌寒用李根教的猎人手段捕捉到一只山鸡。在自己坠地的地方打到火石。走进水潭不远去的小山洞里烧烤起山鸡来。    吃完山鸡,凌寒思考出去的路,也想到家里,其村里人,同时也想到害他的王五,心中恨那王五,想早点出去揭穿他的面目。    心中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出去!    可能太累了,凌寒慢慢睡觉了。    不知明天等待凌寒的又是什么……    ……    晚上再更新一章,神器终于出现了,千万不要走哦!我马上回来!    刘浩拿着麦克风:“求求你给我个推荐,不要再对它说无谓。”第一卷——小村 第九章 山谷险遇    秋天日夜的温差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山谷远比外面更冻,光着上身凌寒被冻醒来时,才发现是半夜子时,身体沾染了露水,周围凉气逼人,火堆早就息了,朦胧看着淡淡的月色,一时睡意全无。    过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就打坐炼功,自己也不自己倒底修炼的如何,肯定是过了气机层,自己上次炼功的那些触觉,从没听到根叔说过。入定后只能让五行灵气来回转在五脏转动。    当入定醒来,天早就亮了,一缕缕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云烟的衬托下,显得有些神秘。身上有些凉意,于是跳进温潭里玩耍起来。    凌寒又出去找了一遍,希望能找到出山谷的路,但还是失望了,看看四周山壁,知道没有工具是没法上去的。一下子觉得自己特别孤零零,对着天空用吃奶的力气呼道:“我要出去,哦……”    吃完烤的兔子,总得自己太无聊了,坐下打坐时,心烦意乱,无法抱元守一,也就作罢,玩了一阵,觉得快要疯掉了,拿起枯枝,又练起大牛教给他的外家功夫刀法来。练了一会儿,也索然无味。    白天四周转转,没事泡在温潭玩玩水,晚上修练那五行灵气,来驱散身体的寒意。就这样,过了半个月时间。    这天晚上,也就是传统的中秋节了,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凌寒不知时间是何物,更没有想去赏月,正修练五行灵气,突然一声觉得心中烦躁不安,便从入定中醒来。借着月色,心头大震,愣了半响,他看到那温潭的水慢慢涨了上来,过了半刻就涨到自己脚下,他急了,看看周围的直壁,无处可逃,那温潭中间,形成一漩涡,一下子把毫无准备的凌寒转了进去,    凌寒不小心吸了几口水,凌寒一下子窒息了,两手拼命想抓住什么,但没有什么物体让他停下来,频着呼吸随着那漩涡转进水底,由于没有空气两眼一黑,便失去知觉,    当凌寒失去知觉时,身体的五行灵气自动运转。身体包裹一层溥溥透明的介质,把凌寒跟水潭急流分离开。    凌寒醒来时,才发现身边没有水,来到一个很奇怪的的平台上,平台下面流着潺潺地下水,水潭涨水就是他惹的祸,平台后面有个洞穴,能明显感到四周的灵气侵体,灵气蕴含整个洞穴,四壁都是白色的玉石,一闪一闪的,发出淡淡的白光,凌寒好奇心大起,沿着洞穴爬了进去。    洞穴是斜着向上。弯弯曲曲走了近三里路,进了一个洞府里面,洞府五丈左右,洞府中间是有个小水潭,那水是黑色的,那黑色的水是五行离水,离火听过,离水确是异类,物极必反,离火到了极至,就成了离水,这些是凌寒并不知道的。上面也飘着白色的云雾,似隐似现,似云似雾。那水面中间浮着个金黄色莲台,准确来说那莲台不是的莲台,分了九层,像座小塔,又没有顶盖,层与层之间相间距离又太小,像莲台又似塔,似莲非莲,似塔非塔的古怪物体,那莲台塔垒第一层长了九片莲叶,第二层是八片,以此类推,到了第八层只有两片,到了顶层,确没有叶,有个缩小版的水池,一池水缓缓旋转形成多彩绸状物,化出一缕缕云霭来,云霭分成五赤黄白黑绿色,正是五行灵气,升腾的云霭盘转在塔莲周围,显得温和而柔顺。刚健而奔放,不平衡又平衡的感觉。    过上半刻又转成先天八卦阴阳鱼状,在两个鱼眼处,感觉放了两个晶石,有点像仙石,但比那仙石更明亮,更有光泽,小小的晶石充满了灵气,不知是什么物体,不停的旋转,旋转过程中,那水漫出顶层边沿,从塔顶慢慢流向塔底,五行灵气化成那水一到九叶塔底消失不见,边流边化成水雾,跟那云霭相溶交合,水云交融后色彩混淆,五行元气你追我赶,奈何五行灵气本身相生相克,慢慢形成一个小漩涡,融成混沌灵气,又化分螺旋形黑白阴阳两极,坠旋入塔莲顶部阴阳太极图微池水中,那池水又旋转形成多彩绸状物,就这样不停重新旋转转换着。    看着这一切,一种神秘的感觉升起来,凌寒不知道也异物是否有危险,边水潭都发生意外,自己还是小心为上,先观察再说。于是盘膝打坐入定,    凌寒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上古神器九九神莲混沌阴阳塔,是混沌大神盘古开天辟地前在混沌中与之生命相息神器之一。那池水是九神阴阳混沌水,随形随意变化万千,刚柔并济,温寒相间,阴阳相对,但又不失去平衡。    至于混沌大神盘古传说不一,最为常见的是: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并不像现在这样清晰明朗,而是混混沌沌的,像个大鸡蛋似的。在这个大鸡蛋中,有个伟大的生命,名叫“盘古”,他在这个大鸡蛋中睡了一百多万年呢!    当盘古醒来时,觉得身体好象被什么东西围绕着,盘古想活动活动筋骨,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粉碎了。盘古看见周围黑乎乎的,心情很急噪,于是,他举起双掌把天地分开,这样一来盘古觉得比以前舒服多了,盘古头顶着天,坐在地上,他怕天地又重合起来,传说,每当盘古的身体长一节,天和地之间就分了一节。    过了很多年,盘古变成了九万里的巨人,天和地之间就分了九万里,可开天辟地的盘古却倒下了,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变成了太阳、月亮、山湖、湖泊、矿藏等,于是,就有了我们美丽的世界。    还有传说盘古大神,襞开虚空,去寻找另一个空间了,也有人说盘古大神开天地后,能力耗尽,进入长长的睡眠当中,从这些传说中,肯定一点就是开天地。    远古神器比神器好多了,一般来说,一件法宝有了灵识就是仙器,有了意识思维就是神器,而远古神器不同一般神器,一般神器不会衰老,不会思考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早以定型,它靠的是与持身人的灵识相通,就是它也有意识思维,主要的是它会衰老,会传承,会融合,会学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准确来说算是个另类的生命。这些是一般神器无法拥有的。    思维进入空冥后,丹田漩涡气团更实了一些,觉得这里灵气异常灵活,充肺,五行灵气还是按照各自己的线路运行。静寂中心中一动,感到有人在呼唤他。    …………    谁在呼唤他呢,请看下章介绍。    是不是很阴呀,就是吊大家胃口,嘿嘿!    “靠,好臭呀,谁扔的臭鸡蛋!有没有公德心。”    眼一黑,拿下一看,    “好大呀,G胸呢,喔喔,你们也注意一下个人习惯呀,”    眼前一黑,又有一个东东过来!    “大大,好大的转头,做人要厚道呀,票不能少呀”    眼睛再一黑,这次是晕过去了。第一卷——小村 第十章 神莲合体    “凌寒……”一个像似遥远,又在耳边的声音轻柔的道。    “你是谁……”心中暗想谁在叫我呀,有些紧张,凌寒在思维虚空中问道。    “我就是那水池中的莲台塔垒,我全名叫九九神莲混沌阴阳塔……我在这里应该有数十万年吧。可能是百多万年吧,我记不清了,我曾是盘古大神的神器。我现在神识在跟你交流。”莲台塔垒像沉入回忆一样。    凌寒心中大奇,那池中的莲台塔垒也会说话,还知道我的名字,问道:“你怎么会说话,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这世上真的有盘古大神吗,他是怎么样的?”    莲台塔垒敬慕的道:“盘古大神,有的,他是个了不起的强者……”    莲台塔垒接着有些沧桑又道:“整个莲花山,一草一木,一沙一尘都是我的神识当中,你所经历一切我都知道,你的心性很好,你对吞气首乌的做法,我很欣赏你,你尊重生命,心地善良……”    “但你的心性太单纯了,像一张白纸,性格有时强,有时也太懦弱。”    凌寒一看这些事它都知道,心中一想村里事,赶紧又问道:“村子里怎么样了,你家怎么样了,根叔跟牛叔怎么样了……”一口气问了很多。    “他们很好,等你回去你就知道了,我的能量以经不够了,我不能跟你说太多的话,我现在很虚弱,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有合我剩下的能量结子重生,化成莲子进入丹田跟你合体。你不要问我太多问题,我是无法回答的,等我再次恢复百分之一能量时就能回答你相问的问题。我们能再交淡一柱香的时间”    凌寒还有很多话要问时,本己有很多话要问,听到这些也就咽下去了,好像能感到它的能量很弱,像是走到生命的尽头一样。    理了下思路,只好问道:“我能感到你的变化,本来我想问我如何相信你,村里夫子教过我道人之将死,其言必善。我相信你所说的是真的,但我如何帮你,你跟我合体,我不会有事吧。会不会有生命危险,说真的我还不想事,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会尽我最大的力量帮你,我要做什么。”    莲台塔垒像慈祥的笑了笑:“不会有事的,刚开始会有些痛,只要坚持半柱香时间就行了,孩子,谢谢你相信我,我跟你合体,就是你是我的新主人了,刚开始百年可能你把你的灵气转进我莲子身上,我要蕴孕灵气,以便自己进化成莲,上次你修成五行灵气,也是我帮助下完成的。”    凌寒道:“你说那五种不同颜色的气流呀,它们就是五行灵气呀,我还不知道呢。原来是你让我拥有的呀,谢谢”    “你不是神器吗?你会衰老呀,这些不是人有的嘛,你是器也会衰老呀,不对吧。”凌寒感到不可思义。    “不说这些了,你百年之内的灵气将会被我吸收三分之二,百年后才会均分灵气,直到你破丹成婴时,我才会跟你金丹一样破子成莲,孩子你舍得吗?当我成莲,我才能帮助你,你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至于是什么,我说了你也不太明白。”    “能帮到你我尽力帮你。”凌寒坚定的道。    “很好,咦,我现在才发你是玄经易脉之体,本来我想把盘古大神的九九混沌决运行功法告诉你,让你修练更快一点,没想到你是玄经易脉,真是天意呀,天要亡我乎!”莲台塔垒声音充满了不甘,焦燥和凄凉。    “什么是玄经易脉,我怎么会有玄经易脉,它会对我有影响是不。”    “真是可怜的孩子,准确来说玄经易脉是个很好的东西,亿分之一的机会,好处现在说了你也不明白,也无意义,但对这个星球的的修真来说,就是死路一条,就是经脉不相通,也就是你灵气无法在经与脉中相互运行!就算打通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你也因经与脉不通,阴阳失去平衡,经脉不通意味着你无法练成金丹,更不用说破丹成婴了,我有百分之一能量的话,我可以帮你打通这玄经易脉,现在我万分之一二的能量是无法帮你的。就算我跟你合体,你活不了五十岁,也结不金丹,你一亡,也就是我亡。更谈不上再生,五十年你也没可能破丹成婴。”显得很绝望沮丧。    凌寒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坚决道:“很多事情发生了,你没法改变它,就要适应它,顺其自然的好!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希望就在转角,我父亲的病,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想在有生之年一定能找到医好他的方法。只有有机会,我决不放弃!”心中充满了信念。    莲台塔垒道:“真看不出你这小孩子,心性这么强!好,我决定跟你合体,至少还有机会,我先教你九天神雷决,能体悟多少看你悟性了,五行灵气你就按我引导你的方法,先烘养五脏六腑吧,让你身体有生机,可能会、缓慢你阴阳失去平衡带来衰老的速度。”    凌寒灵识一震,灵识中像多了一段文字玉壁,但模糊看不清楚,像无中生有的多了一节记忆。    莲台塔垒过了半刻,过了一阵那声音突然传来:    “孩子,不要说了,意沉丹田,抱元守一,心无杂念,我要跟你合体了……合体三日后,你可以沿着水流往底走,水流会把你冲上莲花山顶火山口莲花湖。你就可以出去,还有你是五德之身,我怕你以后太引人注意,在你丹田灵气里我加了禁锢,有没天仙高手是不会发现的,但对你修练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凌寒心中清晰地感觉面前有生命的流失,消散……    莲台塔垒全身燃起白色火焰,那黑色池水慢慢给蒸发了,化成水雾涌入白焰中,那白焰越来越多,那莲台塔垒给白焰包裹了,像要融化了一样。过上一柱香时间,那白焰越来越少,莲台塔垒早以化成白焰消失不见,黑色离水也一滴未剩。最后变成一个金黄色莲子状的物体,划过一道弧线,停在凌寒百会穴上空。    听完九九神莲混沌阴阳塔的话后,凌寒当即静下心来,意沉丹田,五行元气按部就班,突然全身一震,一种无法言语的刺痛从头顶百会穴钻了进来,感觉像进了个东西,然后穿天庭穴,人中穴,檀中穴,然后停在下丹田气海那团漩涡中央,那东西一进入丹田气团,丹田漩涡急速的旋转起来,气团一分一毫缓缓进渗进那东西之内,过上两柱香时间,凌寒丹田气体全渗入那进放体内的东西里面,自己修炼的气团不见了,凌寒心中大急,自己好不容易修练的丹气并不是三分去了二分,而是十分去了九分给那所谓的神器还不知道是不是神器的东东给吞掉了,自己丹田中,只有那溥溥淡淡一点灵气漩涡围着那所谓的莲子微慢的旋转着,自己真是欲哭无泪。暗想,这什么世道,连神器会说话,还会撒谎来,真是的。    ____________    每日一闹:    工资之歌    我在遥望,工薪之上,有多少工资在自由地上涨.昨天已忘,风干了钱囊,和你重逢在发薪的路上.你已被牵引,工资落涨,有钱的日子,像在天堂.呕也,呕也,呕也.    谁在呼唤,工资快涨,涨钱的渴望象白云在飘荡.东边借钱,西边撒谎,一摞摞的钞票,一天就花精光.在工资没涨的沧桑中,致富的路在何方?跟谁商量:让工资涨涨第一卷——小村 第十一章 脱困返村    凌寒从入定中醒来,感觉自己像做了南柯一梦一样,显得不真实。凌寒感到丹田那少得可怜的灵气,心中一阵苦笑,心中明白,这是真的,再说自己略略感觉下丹田处多了一些东东,但那东东就像自己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样,跟自己心神连在一起。牢牢盘踞在丹田气团漩涡中央,再看看四周,那水池黑色的水早也无影无踪,留下干净光秃秃的池底,洞内的华光也弱了不少。显得有些有昏暗。    听那莲台塔垒所谓的神器说的要三天才能出去,其这自己心里还真不承认莲台塔垒是什么神器,居然会蒙人呢,三天呢,做些什么呢,还好在小山谷里有了充分的实战经验,凌寒早就习惯了孤零零一个人生活。自己的心境发生了莫名的变化。    这三天如何过,凌寒倒不怎么担心,但自己给急流冲进来,体力早就耗尽,也不会知道自己当时晕了多久,自己肚皮可早就闹革命了,自己又没成仙成佛,还不至于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总得找点吃的吧,填饱这具空皮襄才行呀,这才是凌寒要担心的,看看洞里,除了那发出彩光的玉石之外,还是玉石,这玩意儿可是用来观赏的,不能吃的。看来这三天只能喝水渡日了。    回到洞口的平台上,捧起平台下流走的地下水,咕噜咕噜的喝了起来,哪知越喝越饿一样,真怀念以前在挖药烤的山味,用用一些香料,精盐,烧烤这东东不能少了茴香孜然粉,那个味呀,回味起来真让人流口水。现在只能望梅止渴了。    心里纳闷儿,今年是不是村里神瞎子所说命范太岁呀,多灾多难的,有事没事就是晕迷,那个什么破玩意儿神器,可怜的九九神莲混沌阴阳塔,自从凌寒感觉被骗了以后,就从没相信它是神器,只知道它不是个东西的东西。在这儿这么久了,一点吃的也没有,不知道它怎么过来的。看样子只好打坐修练中渡过啦。这样才能忘记自己饥饿的事实了。    凌寒入定后,天地间五行灵气入顶而来,感觉那黄色的土灵气跟赤色的火灵气比其它三种灵气强三部有余,其它三种灵气确少得可怜,几乎没有,这也难怪,在地底下,又是死火山口,土灵气跟火灵气当然强啦,其余三种自然稀少,当五行灵气进入丹田漩涡后,十之八九旋动中给那中心的莲子吸走了,还有少量的,跟着各自的线路游弋在五脏六腑。精练自己五脏六腑及身体强度。    三天很快的过去了,凌寒三天除了打坐修练五行灵气外,就是喝水了。有时还玩弄些发莹光的玉石。常幻想自己拿的是小馒头。现终于可以出去了,来到洞口平台一看,吓了一跳,只见水流冲泻而奔,还有些岩石夹在水流中,还让我做次水鬼呀,说真的那感觉并不好受,看看身上只剩下内裤了,再这样下去,不全祼才怪,人家还以为是暴露狂。什么可以逃命,分明是逃得没法活命呀。心中有些怯意,但是自己现在唯一能出去的机会,不能放弃。    凌寒硬着头皮频着呼吸,钻在水里,心中暗自责备那九九神莲混沌阴阳塔,随着那水流而去,也不知道被岩石砸了多少回。慢慢失去知觉。那神秘的气泡又包住了全身,随着急流冲天而上。    其实莲花山是九九神莲混沌阴阳塔摆的阵法,这样才能让让生出九神离水以维治自己的生命,每年八月十五莲花湖像放了坝的水坝,跟凌寒所在小谷相通,从那常渲泄,然后过上九天又从山谷里逆流而上返回莲花湖。    凌寒有了知觉后,四周水茫茫一片,才知道自己身在莲花湖畔了,感觉全身一块块肉酸痛得要掉下来一样,无力的了几声,看看四周,自己终于看到蓝蓝的天,苍翠的树木,好像以前从没感到这天有这么蓝,树有这么绿,自己终于出来了。苦于自己伤痛无比,把自己归心如箭的心压下来,缓缓移动到湖边,当下入定。    灵气缓缓从天地间注入百会,慢慢浸入丹田,感到五行气团弱不少,五行灵气按照各自己行功的路线运行,修补自己受伤的身体。    由于凌寒玄脉易脉,不能提高自身的修为,五行灵气运行到五脏六腑增加凌寒的身体强度。    过了两个时辰,凌寒从入定中醒来,身体伤好得差不多了,暗道这五行灵气难怪只是疗伤用吗?看看太阳,已到申时,快到黄昏了,晚上只能在这时过夜了,下身的裤衩早不成样子,只能挡住关健部位。    凌寒下山经过不提,过了五天,申时分凌寒终于下到山脚,在夜色下看看通往山村的小路,心中一阵迷茫,也不知道家里如何了,父母这么久没看见自己肯定会伤心的,根叔大牛他们了,还有刘浩,雨芳……    于是加紧脚步往村里走去!离家愈近心愈怕,怯意更甚,来到熟悉的家门口,屋里隐隐约约看到灯光闪烁,他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小声的敲了敲木门,手有些发颤。凌寒赶紧握双手,抵制内心的颤抖。    “谁呀,是雨芳吗?这么晚还来呀。”凌寒的母亲声间从里屋传来。    凌寒强忍泪水,但泪水不争气的流出来:“妈,是我,寒儿回来了!”    打开门的凌寒母亲身体一震,借着微弱灯光,看着焦悴面孔,两人双眼都泪流满面,    “我的儿,寒儿呀,你不是死了吗,可怜的儿子呀!”    “我儿子没死太好了,武哥,我们的儿子回来了,他回来了,”凌寒的母亲抱凌寒,两人都痛哭起来。    “寒儿,看你瘦成这样,身上还有这么多伤,这段日子如何过的。可怜的孩儿!”凌寒的母亲摸着凌寒的脸道。    “妈,我没死,我还活着,都是那王五害的。”凌寒呢喃的道,像找到渲泄口一样,大声哭起来!    “你说什么,是小五害你的。”    凌寒把那天在山崖的事说了一遍!    “你这杀千刀的王五,见财起歹,心狠手辣,不得好死!”凌寒母亲道,    “可怜的孩儿,小小年纪要承受这么多不应该由你承担的事!”凌寒母亲轻声道。接着说他出事后发生的事情。    原来那天王五那天把凌寒推下山崖后,拿着他的砍刀回去告诉大家,说凌寒去了北部,可能给凶兽害了,由于李根大牛受了重伤,大伙都受了一点轻伤,也只能默默承认了王五的说法,抬着李根大牛下山了。    自从凌寒已“死”后,凌寒母亲天天泪洗面,也不敢告诉凌武,凌武全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也不知道发生这事。李根的女儿雨芳天天来到凌寒家里陪着凌寒的母亲。    那王五不知道怎么得到了七百年的吞气首乌,经洪城洪老介绍进了仙派药宗成为叫海正仙人门下正式弟子,村子还都向他道贺呢!没想到他人面兽心!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凌寒发誓道。    “明天你去看下根叔大牛吧,他们也不好受!”    “他们没事吧?”凌寒小心的问道。    “他们的伤并无大碍,经过三个多月的养伤,也好得七七八八了,只是村子里很少去采药了,自己那次回来之后,山的凶兽动作也暴燥。只能在山脚找点药材,养家糊口。村里人日子都不好过呀!”    “哦,我明早就去看他们。伤了就行。”    ……    两母子聊了半夜,凌寒在他母亲的怀里安祥地睡觉了。脸上还殘留着哭过的泪水了,还挂着甜甜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错打了电话给草    草:喂,我草,你谁啊?    太阳:我日.    草:日,你谁啊?我草啊!    太阳:日,我日啊,你谁啊?    草:日你妈日,我草!你TMD到底谁?    太阳:草你妈草,我日啊    ^^^^^^^^^^^^^^    由于最近有点事,更新在五一长假之后,不到之处,请见谅!第一卷——小村 第十二章 一卷尾声    清晨,凌寒的母亲大早跑出去跟村里人说凌寒回来了,村子里人全来到凌寒的家里,    凌寒含着泪光跟村子人一一打了招呼,然后叙说了自己的经历,关于神莲塔垒自己也搞不清楚,自然没有说,村里人本性善良,听到这事后,大家都义愤填膺,骂王五不是,狼心狗肺,不是个东西……    凌寒喑想,王五是人,如何说也是不是个东西呀。    李根扶着拐杖蹒跚的移动着:“王五呀,何苦呢,同村这么多年,何必做得这么绝。”又无奈的叹了口气:“寒儿,现在王五那厮是药宗正式弟子,听说还是四代弟子,过上几年就是修真高手,你想报仇也没办法,我也无能为力,我看你也不要记恨那么多,况且你也平安无事,就当算一次教训就行了,你要知道人心不古。”    雨芳恨恨的道:“这王五真是坏蛋,凌寒哥,我以后有机会修真我一定要帮你报仇的。”    刘浩道:“很多事情都过去了,世事如浮云,不要记得太久,那样人也活得也不开心,有机会教训他一下就行了。”    看来刘浩最近修行简单的佛法,心性也静了很多。的确有修佛的慧根。    村子里人大家都讨论了一阵,就各自散了。大牛受伤最重,还不能走动,没有过来,凌寒跟家里打了一声招呼,拉着雨芳的手跟着李根去大牛家看他去了,    来到大牛家,大牛媳妇挺着个大肚子在做家务,李根问道:“弟妹,你挺着大肚子,不要这么干活了,这些事,等下叫我家媳妇跟雨芳来做好了,算算时间,你就在这半旬时间临盘了吧。”    大牛媳妇道:“这不好意思,你自己伤还没好,家里也很多事要做,这些药也要蒸晒才好,一天到晚坐着,心里怪闷的,所以就动动身子,没事的,你们来看大牛的吧,小寒儿,你也来了,你的事我听说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呀,平安就好。”    凌寒小心的问道:“是弟弟还是妹妹呀……”    大牛媳妇慈祥的笑了笑:“经刘老夫子看过看过,说是个儿子,呵呵,生下来过几年就能跟你倒处跑了。”    凌寒呵呵的笑起来,便和李根走进大牛房里,大牛斜躺在木床上,看到李根和凌寒来了,打了声招呼。    “寒儿,你没事就好,都怪我没有照顾好你,你如果出了什么事,我一辈子也心难安呀,叫我如何面对你爹呀。”    “谢谢牛叔,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嘛,你先养好伤,是我没用,没法帮到大家。”凌寒看见大牛瘦了一大圈,心中一酸,想起昔日的回忆,泪花就涌出来了,    李根笑骂道:“你们们两人别这个那个了,大牛也是,老大个儿了,还像小孩子一样。凌寒你都是半个大人了,还哭鼻子,你不是给雨芳那丫头笑话嘛。”    雨芳也道:“凌寒哥,好羞人哦……”    交淡了一会儿,大家把话题移到山上的凶兽上了。    “虽然每年中秋节左右,山上凶兽都比较活跃,但今年比以往要早一些,不知道为什么,大伙最近都没上山,生活难呀,看来要到重阳左右才可以上山了,秋后上山挖药虽然是成熟期,但藤萝都枯了,收入会少了很多。”李根道。    原来中秋左右那离水阵就会启动,山上凶兽有感应,所以都离开自己的生活区,心中不安,到处乱跑。所以碰到了挖药的村人。才会发生村人受伤这件事。有相当一部分说要离开村子,怕有天凶兽会下山来。    大牛道:“是呀,这日子越来越难过呀,很多村人都不想上山了,说要迁走,虽然天下这么大,到哪都行,但到哪都得养家糊口呀。”    大家都沉默了,大牛又道:“我是不会走的,这里还不错,灵气也好,养家糊口还是能做到的。虽然有点小危险,我大牛不在乎,等伤好了,老根,我们还是上山去。”    李根笑道:“这个自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有空我到村里人谈谈,我想他们也不太想走的,必竟大家生活并不富余,搬走了,也不方便呀。”    大牛道:“说得也是,夫子前些天来过我这里,他已经跟村子里谈了,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愿意走的。可恨那王五那混蛋,两后一拍就走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呀。以他的个性,我担心若他知道凌寒没事,会不会灭口,毕竟修仙大宗都是名门正派,也容不得他这样的小人。他如果真有此心,以现在咱们的本事,只能任其宰割了。”    李根沉思了一会:“我想近十年是不会有事的,他放药宗没多久,听洪老说,刚入门是没成金丹是不能下山的,少说也要四五十年吧。就算有丹药帮他提高修为,也要十年二十年才行。”    大牛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寒儿不容易呀,凌武老兄真是有个好儿子,我有个女儿都嫁给寒儿算了,呵呵。我看老根不乐意吧,你看寒儿跟雨芳多配。你都当他像女婿看了。”    凌寒跟雨芳都脸红起来,李根笑骂道:“你这牛犊子,说什么话,他俩才多大。”说罢跟大牛都哈哈大笑起来。    凌寒道:“牛叔,你别开玩笑了,你们的伤都没好,我想重阳的时候我上山一次,这次从山下下来,都没碰到凶兽,我想它们都回原地了吧,再说牛婶挺着大肚子,都要用仙币呀。”    李根道:“你一个人上山去,我不放心,等我们伤全好了,一起上山吧。”    大牛也附合道:“不行,你一个人上山,我不同意的,你妈也不会同意的,虽然我们拮据一点,多少还有些积蓄,这些不用担心了。”    雨芳也道:“不成的,你一个人上山那是不行的。你不怕你妈担心呀。”    凌寒心中暗自盘算,自己还是去一趟,村里人都大部分受了伤,为了养伤,村里人的大家手头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交淡了一会,凌寒他们就各自己回家了——    由于近时间没时间,虽然这是个不是借口的借口,但我确无奈,的确没时间,    下卷有大致安排凌寒进入药宗,在药宗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请看第二卷,药宗    说明的是,药宗并不是凌寒的师门,呵呵不要误会哦!    师门还没安排好,看大家的投票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