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夺爱演员表:向你灵魂深处走多远 才能理解你 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5:24:59
向你灵魂深处走多远 才能理解你

2008-06-17 01:42:48   来自: 轻舞水上^-^ (去石家庄了 ~~·)
巴别塔之犬的评论    5
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戳痛了所有人的软肋
吸引我的是一句评论: 人人都以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共有一座巴别塔, 以为自己最了解那个亲近的人--- 然而,这座巴别塔真的存在吗?’
《圣经?旧约?创世记》中上帝通过混淆语言来制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使得人妄图登上瞻仰天国的通天塔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中。
对于这类作品,人类似乎有种先天的理解力
当N问我 :“ 一个女人某天忽然从自家的苹果树上坠下 而目击者只有一只狗 ,她的丈夫想要教会这只狗说话 他想知道妻子自杀的真相 ? 这是为什么?”
我几乎是随口脱出; 婚后生活的隔阂
在看之前 我预感是因为妻子太爱丈夫了 爱的不能容忍丈夫对自己的丝毫不解
爱的不知道 怎么样以同样的爱报答他
结果明白了 她自杀不只是因为爱 也同样因为恨 恨他为什么那么爱她 恨他既然那么爱 为什么却不了解自己。
书中最令人动容的细节 有五处
第一个 他们去奥尔良,露西带着她做过的一个面具和保罗做爱之后 保罗的内心独白
“我可以抵抗得更强烈一点的。如果能回到那天晚上,我一定会。只要能让时光倒转, 我一定会把她脸上那张面具摘掉,亲吻她那柔软的唇。 但是,那天我并没有这么做。 我顺服她,躺在那儿任由她摆布,让她戴着那张笑脸盈盈的女孩面具和我做爱。当我到达高潮时,我感觉仿佛背叛了她,也背叛了自己。
------------好作品的高明之处无外于将人心袒露
第二, 他们就关于亡者面具吵完架之后,保罗听到露西在浴室里哭的声音,强行进去之后,看见露西光着身子坐在瓷砖地上,膝盖抵着下巴,把脸埋进双掌中
保罗看到这一幕 整个心都碎了, 怒气顿时烟消云散 在露西的数次拒绝拥抱下 他像棵大树般牢牢站着,根部深深扎进地里 她越是推 反而将它抱得更紧 直到保罗
感觉“她像个初生婴儿般赤条条地被我搂在怀里。”
------------这一段的描写暴露了作者是个女人 男人很难写出这么细腻的情景 对于男性读者来说 可以试着从次更加理解女性 ,而女性读者 我相信 在读到这一段时, 一定希望自己就是露西 希望即使是自己不被理解倔强或是任性时仍有个人能完全的包容自己 。当然在这一点上 男性应该也一定是渴望的,甚至比女性更希望被肯定。
第三处 保罗回忆起 某天晚上躺在露西身边却无法入睡, 他想起了大学时代爱过的一个女生,他深深的爱过她 即使现在想想 也会因为她没有以同等的爱情回报而感到心痛。怎么会这样?
任怎么可以躺在自己最心爱的人身边、躺在爱她胜过自己的女人身边,心里却痛楚地想着那么多年前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女人?
------------好作品的高明之处无外于将人心袒露
第四处 那一句 “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是本书中杀伤力很大的话语之一
如果说一部好作品是带给人无限遐想的话 ,那么这句话有这种神力, 读来 仿佛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垂暮之年, 回想起年幼时妻子美丽的样子,颇有些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的味道。
第五处: 当保罗知道了露西怀孕的真相时, 他觉得好累 那一刻 最想的不是揭露死亡之谜 也甚至不是露西重新回到他怀中,而是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像寻找真相的时候 和狗狗睡在一起。 作者将 这种迫切想要知道 等真相到来时却退缩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让我想起池莉写过的一篇文章《语言是个美丽的骗局》 讲的是一个中国女孩不会一句德语,却和一个德国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可爱的孩子。
这似乎有一点颠覆人之前对爱情的定义 ---了解 。我也曾想过,是否爱一定需要了解 要身份背景相似 要兴趣爱好相投
读完这部作品 得出的结论是 爱情需要包容胜过理解
不仅仅需要理解 更需要包容
可以地位不同 即使有高有低 也不必自卑 因为地位钱财自古以来从不从本源上影响人对于幸福的感知程度
可以爱好不同 即使是阳春白雪 南辕北辙 也不必多虑 因为这只会让彼此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可以世界不同 因为两个世界可以合二为一
可以走不同的路 因为可以殊途同归
但是 前提一定是 彼此要了解 从了解再升华到包容。
露西太过于脆弱和完美主义,苛求到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 沟通不能填满彼此之间的鸿沟,那我只好用死亡来回答, 爱你爱到找不到其他方法 只想用死来让你理解我。
对于露西来说,她知道保罗是爱她的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对于保罗来说 , 到底要他向你灵魂深处走多远 才能真正理解你。。。。
2009-10-25 16:55:08 巧初
"露西太过于脆弱和完美主义,苛求到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 沟通不能填满彼此之间的鸿沟,那我只好用死亡来回答, 爱你爱到找不到其他方法 只想用死来让你理解我。"
看了这篇评论和这本书将近一年之后,我还是会时常想到你这句话。
孤独是人类的本质。总没有两颗心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解。
而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试着去诉说,去书写,去相爱。虽然心中那种渴望被理解的心情从没完全被满足过。
可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有趣了吧。
不停寻找。知道身旁的那个人能够让心中那只寂寞的困兽只是安静地躺在心底。
2008-06-18 18:54:24 轻舞水上^-^
对啊,满说的很对 相爱并不能改变我们孤独的本质
人都是孤单一个人活在世界上
对保罗来说 空有一颗爱你的心 却发现这根本救不了你
看着自己爱的人受折磨 自己却束手无策 是最痛心的事 比你不爱我还要痛
而对于露西来说 我这么爱你 你都不了解我 气不过 我只好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抗拒生命中的不完整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节 不仅仅是对恋人
有时是我们的家人朋友
仿佛因为我们亲密无间的态度 你就要理解 包容认可我的一切
包括我的品味 我的性格 我的世界观 我对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你稍表现出意思不屑 我会觉得你不重视我了 不爱了 等等 非理性的思考
所以 孔子的话说的很对啊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真的决心相处下去 就该放大彼此的相同之处
缩小分歧
尽管对对方的意见
不感兴趣 也要表示万分的支持 让对方知道 你给的支持 是他前进的动力~
2008-06-19 14:19:16 陶陶很好??出口在哪里?
想起了同事说的一句话,说这就是恋爱和婚姻的区别,恋爱会对对方要求很高,你会在意他的每一个表情, 每一个动作,期待每一次的浪漫和美好。。。。
婚姻呢,不能要求太高,男人能赚钱养家就行了,其他什么浪漫的想法一概要摒弃,感情要活在理智下
2008-12-14 14:38:49 china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只有理解才会包容,没有理解的包容叫做忍让或者息事宁人或者其他词云云。一味地忍让,只会让情感伦理的天平倾斜……
当然人和人毕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认知和理解力上总是会产生距离,当无关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只选择包容:算了吧,以后少讨论这样的问题即可!
2009-10-25 16:55:08 巧初
"露西太过于脆弱和完美主义,苛求到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 沟通不能填满彼此之间的鸿沟,那我只好用死亡来回答, 爱你爱到找不到其他方法 只想用死来让你理解我。"
看了这篇评论和这本书将近一年之后,我还是会时常想到你这句话。
孤独是人类的本质。总没有两颗心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解。
而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试着去诉说,去书写,去相爱。虽然心中那种渴望被理解的心情从没完全被满足过。
可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有趣了吧。
不停寻找。知道身旁的那个人能够让心中那只寂寞的困兽只是安静地躺在心底。
2007-08-28 09:30:26 浅葱
什么是爱情。
如果连你爱着的人的世界都不懂的话,你又爱他的什么呢……也许你对他的感情根本不是爱情,是一种拥有,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会失去。
看过一部爱情文艺片,男孩不同意和女孩交往,说“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女孩坚定地说:“有什么关系,你有一个世界,我有一个世界,如果我们在一起,我们就拥有两个世界了。”不懂他的世界没有关系,没有人是天才,没有人可以天生就读的懂另一个世界,问题是看自己有没有决心和耐心去试着读懂他。懂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去了解他,硕士可以考,博士可以读,但是从爱的人那里毕业却需要一生的时间,你做好准备了吗?
2007-08-28 09:49:25 生如夏花
他们像两个世界的人,可以给彼此惊喜,给彼此快乐,给彼此很多的爱,却永远走不进对方的心。
深有同感!
只可惜在婚姻里,男人选择的往往是自己爱的女人,他觉得她足够好,不需要改变,就是这个样子,足以令他常常惊喜.
而女人选择爱她的男人,她觉得他应该变得更好,一旦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样,就会感到失望. 因为一开始的选择就有分歧,即便可以沟通,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写的精彩!
2007-08-28 13:27:14 风滚草是一种
古人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觉得说的就是心灵的契合,每个人想找的爱情都不同,有些人需要伴侣,有些人需要对方能读懂她心里的声音,明白她的笑,了解她的悲伤,懂得她的眼泪···真正明白的那个人会懂得 而且他愿意花这份耐心去读懂另一个人的内心
2007-08-28 21:46:12 滴滴鱼
男人和女人之间,天生就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那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的耐心,很多很多的决心,才可以填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嗯,男女是对立的矛盾,婚姻是矛盾的统一。但是,耐心和决心的缺乏让我们连婚姻都走不到就匆匆的去找下一个了。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一直都找不到。在这个讲求效率的世界里,我们都变得浮躁。连爱情都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还谈什么婚姻。
2007-09-22 22:32:18 中年妇女丁
问题是,我很不喜欢这个女主角,她身上有大多数女人的通病:如果你爱我,你应该就会懂得我,你应该就会主动来探究我,你应该就如何如何……如果你爱我。就这样,她自己先放弃了主动努力沟通,两个人相处的辛苦经营,到最后以一个绝望的姿态结束自己,让对方去缅怀悔恨,只能说,实在不太地道。去爱对方,就意味着真诚的袒露自己,哪怕是缺陷,而不是先摆出一个凄绝的姿态等待对方配合自己演爱情电影、撰写爱情故事。生活不是这样的,爱情也不是这样的,只有YY是这样的--当然,男人有男人的YY方式,比如金庸那种,谁也好不到哪去,谁也不用指责谁,男女思维与认知之间的鸿沟也许是永恒不可能弥补或跨越的,但一旦谁以完全的受害者姿态出现,还打着爱情、理解、赎罪………等等旗号,它注定也不过是一本女人写的、会被遗忘的、至多不过技巧性强一些的--流行爱情小说而已,不用抬得太高,它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人多反思一下:有啥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去找找心理医生,不要寄希望于对方全部的理解爱怜,更不要自杀得太无稽(男女通用)
2007-12-05 12:04:20 无知
爱人离我而去的那段时间,我开始看这本书,带着悲伤的看。一直以为作者是男的,甚至开始自己思考,是不是自己逼走了曾经爱我至深的人。看得落泪!无数次想起她和我分开的理由:我不再上进、我不理解她,我不够男人、和我在一起她出不了头……好多的理由,否定了一个另一个又出来了……一度很自责。一个被相爱8年的女友拒绝的学长告诉我,那是女人变心了,我不相信。今天我相信了,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对方,没有必要如此,关键是不爱了,露西已经不爱保罗了,两个人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就如女友在前天告诉我“我爱你,我不会离开”转天就决绝了。关键是爱够了不爱了,没有意义了。任何人都存在一定的人格分裂,女人有时候明显一点,自杀对于露西来说早就有这个念头了,继续忍受不爱的念头也一直在她脑海里,只不过某个恰当的时机,自杀占了上风如果可以重来,说不定露西会后悔……只不过露西选择了死,有点女孩选择继续下一个必将没有意义的游戏。
2007-12-25 11:15:18 小板栗的
他们是同一类人吗?他们是不同的人?他们相互了解吗?他们有深入的沟通吗?
2008-01-06 22:32:29 右可
爱已经把人折磨得精疲力尽了,还要上更深的层次“理解”,不管是作为男人或女人都很难,人们总是会渴望很多,可谁又是生下来就用来满足别人的?哎,好辛苦
都不要这么互相折磨了好不好……
2008-01-21 13:39:22 晓晋 . westjin
to 无知:
你也确实很无知,一个女人如果不爱她的男人了她不会选择自杀而是会选择离开,就像你的前女友那样。会自杀的女人一定是绝望了。
因为露西太爱保罗了,就算是保罗压根就不懂她她还是深爱他。所以她在这世上至亲至爱的人都不能理解她,这种孤独感太强烈。她觉得自己没有再活下去的理由和价值了。
正因为露西的性格太敏感太脆弱也太极端,她的神经质较之一般的女人更甚,她的爱也更绝决。所以大多数女人所获得的理解和懂得相对于她们希望得到的少之又少,然而她们都选择了活下去。
2009-03-04 12:44:56 江湖侠女咚咚呛
它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人多反思一下:有啥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先去找找心理医生,不要寄希望于对方全部的理解爱怜,更不要自杀得太无稽(男女通用)
-------------------------------------------------
心理医生顶个P用,抱歉,我用了脏字,
但这是我所感受的,
我也看过心理医生,
可他不是我,
无法完全体会我的想法,
而他的那些理论,
在我还需要别人解救的时候,相当于P话一通。
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露西的悲剧让我明白人的本性里的一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比如爱、对爱的执着等等。
她要求完美,要求保罗理解自己,
可是她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因为这所谓的了解只是她一厢情愿的以她的理解来建立一个平台,
而不是和保罗共同建立的相互理解的桥梁,
她错了,输了,
这种沟通已失去了轨索,
于是死亡成了最好的归宿。
2009-06-09 21:28:36 夏小七
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露西的悲剧让我明白人的本性里的一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比如爱、对爱的执着等等。
她要求完美,要求保罗理解自己,
可是她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因为这所谓的了解只是她一厢情愿的以她的理解来建立一个平台,
而不是和保罗共同建立的相互理解的桥梁。
赞成ls的说法!!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lucy有很严重的抑郁。在她还那样年轻美丽的少女时代,她就一根一根残忍的抛弃着自己。很难想象她内心到底有多悲伤和绝望,要让她借助于这样强烈的方式,来刺激感官,提醒自己肉体的存在,借以摆脱她自顾自的内心沉沦。
她真的很自暴自弃。神经质的发怒和破坏,然后又绝望的看着这个被她破坏的世界,绝望的望着残破的自己和那个目睹这一切的人。想着在这个爱她的人面前,自己美好的外衣都蜕掉了,露出自己都不愿意看见的残破,于是更加罪无可恕。
她本来就是一个那样脆弱而敏感的人,对美和爱有着如此执著的追求和强求。她对爱的要求是完美的,要保罗永远爱自己,而自己也要无时无刻的体验这种强烈的爱。她对美的体验同样敏感而强烈:可以为了方形的鸡蛋和邪恶的花而着迷;在地下室待两天只为了做出完全贴近自己感觉的作品,最后却因为最爱的他的一句话而将之毁于一旦;对死亡和生有着独特的体验和对于这种体验的疯狂迷恋;还有她对于梦境和灵感的执著保存和追寻。
但是这样敏感而具有艺术特质的性格,对于自己和生活永远是无比苛刻的。镜子中的她可以美丽,她的家庭生活可以光鲜幸福,爱她的人可以一直在她身边,但是生活却仍然永远有无法企及的地方。她的作品可以永远充满新鲜而强烈的情感,生活可以不断填充浪漫的灵感,但是爱人的爱,却不可能永远新鲜强烈。
苛刻的结果是无法满足的挫败感和再次袭来的孤独,以及从新生活回到旧的残破世界的彻头彻底的跌落。对于lucy来说最可怕的是,走了一圈,最后一切又回到原点,看到原来的自己在向自己招手。他的到来不能救她,头上的刺青更救不了她。因为她还是她,只要孤独再次来临,她就只能回到光头赤裸的自己。逃无可逃。
能救自己的,永远只能是自己。不过我倒觉得,人的本性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lucy的悲剧在于她一直没有对自己有过信心,她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自己,然后一身是血的把自己暴露在爱她的人面前,残忍的说“这就是我”。然后继续自暴自弃,继续绝望孤独。
也许对于她这样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一点一点的改变,真的太难了。
看到后来,真的很感动,也很沉重。看得出来保罗爱她爱得有多深层。只可惜的是,她永远都不知道也不懂得,爱也是一门语言,需要彼此都懂。
每对男人和女人,在某些时刻都可能成为保罗和露西。
我们在一起共同开始,然后对已有的关系,从未长久地保持和珍惜。我们彼此拥有后,就以为信任会一直存在!
我们没有想过:信任可以如岁月一样凋零。
我们的心关注外部多于自身,关心远方多于亲近。一颗蒙昧的心只在外面寻找,永远看不到现在,此刻发生过什么,放弃过什么。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感情都会在时间中,消耗殆尽,一如从眼中的金子,变成手中沙,怎么也看不起,怎么也抓不住。
多年以后,我们会忘记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做的决定。我们会忘记彼此的样子,那种在心底留下的感觉。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彼此只想把未来赶上现实的羊肠小道,却忘记了生活本身的一些词语:
自我、信任、关怀、保护、感性、沟通、孤独和忘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巴别塔,小说《巴别塔之犬》还是在最后的悲伤中,告诉我们:无论结果如何,生活都要继续。
还在一起的人,要相互珍惜。而已经分开的人,也应该保有一份宽容:记住她原本的样子。让生命充满快乐和礼物。
2009-07-21 21:09:58 一一
还是那个永恒的错误:生活不在遥远的地方,请回到当下。也许是出于本能的恐惧,人(尤其女人?)总是会将生活的天平无限地倾向于明天,将来,未来......有人说春上的故事里,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到末了,也不会有所谓的美好结局的,但是他们却总能找到内心的平和。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凑个春上的故事找到安慰。平和是现在进行时的。不要想着拿你生命的意义和时间比个高下,要幸福的人,未来之心不可有。
2010-03-20 10:26:52 joan
写的真好,N年前和我同学聊天的时候讨论过这个问题,沟通是很难的一件事,即使再亲密的人你也无法在某一时刻完完全全的如她一样的思考~
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2009-02-06 08:48:21   来自: snowinter
巴别塔之犬的评论    4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爱了,就渴望与爱人合二为一。
然而,这种渴望,太多时候的意思是,你当融入到我的世界中,融入到我的梦想和我所熟知的逻辑中。相应的,爱人也执著于这种渴望中。于是,相爱成了强加,合二为一的渴望成了要消灭彼此存在的战争。
由此,最远的距离便成了咫尺天涯。
语言学家保罗,想教会他的狗罗丽说话。
因为,当保罗的太太、一个著名的面具制作者露西从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上摔下身亡时,罗丽是唯一的目击者。保罗猜太太是自杀,但不明白太太为什么会自杀,他想罗丽一定知道,所以决定教它说话,希望它用人类的语言告诉他答案。
这个想法很奇幻,因而这本小说也多了一些奇幻色彩。
保罗的这个想法并不孤独,在他之前,一些男人已做了这种努力,而且还有人似乎成功了。一个叫贺里斯的男人给很多狗做了手术,最终一条叫“小J”的狗学会了说话,据说它开口求救,并在法庭上说“可恨”、“很痛”和“兄弟们死了”等,从而给贺里斯带来了5年徒刑。
同事和朋友都认为保罗的想法太荒诞,但贺里斯给了保罗力量。他参加了一个由教狗说话的男人组成的团体,但在看到小J的那一刻,保罗发现,被改造出拥有类似人脸和人的喉咙的小J只是发出了一些类似人的语言的音节而已,那不是“说话”。
因此,他放弃了这一努力,罗丽没有学会说话。
这是小说的一条主线。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保罗对露西的回忆,从两人相识一直到露西自杀。
既然第一条奇幻的主线没有找到答案,答案自然就藏在第二条平淡的主线中了。
【因为强加,爱成了咫尺天涯】
读懂第二条主线,便会明白,露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她认为自己乱发脾气的这一部分是“坏我”,她接受不了。为了不让“坏我”控制自己并伤害爱人,她选择了杀死自己。
自然,这和保罗也有关。尽管保罗无比爱她,觉得她便是“整个世界”,但当她几次失控时,他的确做不到仍然接受她。
这验证了露西自己的逻辑:最爱她的人也接受不了她的“坏我”。
保罗完全不懂露西的这一面,他只看到了露西的“好我”:美貌可人,善解人意,才华横溢……
大多数时候,露西展示的是“好我”。于是,保罗一直以为露西是“好端端的”,却不知道露西的“好我”是她努力得来的结果,同时一直在极力压制她的“坏我”,每当“坏我”突破这种压制而一时控制露西时,她都有想杀死“坏我”并杀死自己的冲动。
露西一直在给保罗讲她的绝望,但保罗一直没有重视这一点。
譬如,露西不想要孩子。她喜欢孩子,但她不敢要,因为她认为自己会是个坏妈妈,她担心当“坏我”控制自己时,她会伤害孩子。
保罗知道露西不想要孩子,但他完全不懂这是为什么。尽管露西几次谈到了她的担忧,但保罗仍执著于自己的欲念上。他渴望要个孩子,一直在寻找机会说服露西,当露西有一次说“我猜我应该可以”做一个好妈妈时,他欣喜地记住了这一点,并把它当作证据,准备当露西一旦反悔时,他可以把这句话拿出来反驳露西。
然而,当露西说这句话时,她其实已有身孕,并频繁地做梦,梦中总有信息说,你不该有孩子。
当读到露西写在日记本上的梦时,保罗心碎了。本来,他恨露西“在结束自己生命的同时,还心知肚明地带走了另一个生命”。但这时,他才知道,怀孕给露西带来了多大的困扰。
保罗是在读到文字时才明白了这一点,但其实,露西一直在对他讲,她是多么惧怕做妈妈。
为什么他就是不懂露西的痛苦呢?
因为,他执著在自己的梦想上,执著在自己想要一个孩子的渴望上。他想把梦想和渴望强加在露西的身上。于是,他对露西的痛苦视而不见,并一再试图说服她要个孩子。
因为这种强加,爱便成了咫尺天涯。
原来,我以为,我的专栏中的“解梦”文章非常受欢迎,因为每次文章一见报,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但后来我发现,所有来信都没有谈到我的文章所解的梦,所有来信都在说自己的梦。
显然,我们对别人的梦不感兴趣。
并且,越爱一个人,我们越渴望将这个人纳入自己所梦想的世界中。
我们常幻想,爱就该这样的境界——我不说他都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并很高兴地实现我的想法。我们也常说,我不会为了一个人改变自己,但如果有人爱我,他就得为我改变。
如此一来,爱人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被抹杀了,而仅仅沦为了“我”实现自己想法的一个工具而已。
于是,身体的距离越近,心灵的距离就越远。
这也是他人即地狱的缘由。
【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便可达成】
保罗感受过这一点。他的前妻莫拉很爱他,但她唠叨,并常对他说“你爱我就该按我的要求去做”,最终令保罗离开了她。
然而,当和露西在一起时,保罗也做了很多同样的事。
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逻辑时,我们永远看不懂别人,而我们又如此渴望理解与被理解。于是,荒唐的想法出现了——我不懂,那条狗应该懂吧。保罗参加的那个教狗说话的团体中,一个男人的太太跟其他男人走了,他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产生了和保罗同样的想法——他妻子养的那条狗应该知道答案。
其实,达到理解并不太难,只需要你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认真地尊重对方的逻辑就可以了。
露西做过这样的努力。她特意做了两个面具,一个以她的脸为原型,她要保罗戴上;一个以保罗的脸为原型,她自己戴上。然后,她以他的角色说话,并要他以她的角色说话。这是对理解的渴望。
而她,也努力活在他的梦中。一次,她梦见自己是个作家,非常有名,但却只写过一句话:“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悲伤的字句,完全不管这个作家是否写过其他的句子。
作家,即指保罗这个语言学家。露西一次穿白纱与保罗做爱,所以“忆起我穿白纱的妻子”,即指露西早已有自杀的意念,但当她站在保罗的角度看时,发现这是“有史以来最悲伤”的事情。由此,她懂得保罗承受不了,才一再推迟了自杀的日期。
可惜,保罗不懂得露西的这些悲伤。当他看到露西在最后一次发脾气时弄坏了父母送他的金笔时,他没法再做到尽快原谅露西并拥抱她的脆弱,他还第一次有了和她分手的念头。
第二天,露西便自杀了。
露西这次发脾气,也源自保罗的强加。他想把露西从抑郁中拉出来,于是自以为是地设计了几个面具,想借此给露西找点事做。然而,露西一再说过,她只会根据自己的灵感做面具。当保罗一再坚持让露西完成他的设计时,露西再一次崩溃了。
《圣经·创世纪》中写到,原来人们说一种语言,他们齐心协力要建一座通天塔,上帝想阻止这个工作,于是让人们说不同的语言,当语言不通时,这个塔便建不下去了。这就是“巴别塔”的含义。
当理解不存在时,一个关系便成了巴别塔。
最后,保罗深深地懂得了这一点。他并没有太责怪自己,因为尽管他参与制造了巴别塔,但露西之死主要还是她陷入自己制造的巴别塔的缘故。尽管她做过站在保罗的角度看问题的努力,但她却没有看到最关键的一点:她的所谓的“坏我”,其实对保罗并无太大的杀伤力。保罗是生气了,是感觉到了受伤,但每次他都愿意去抱慰她的痛苦。
所以,小说最后,当一个女子想和他约会时,他略犹豫后答应了。
露西的客户们,喜欢露西为他们死去的亲人所制造的非写实主义的面具,喜欢将这些面具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这样可以看见面具便想起死者。但保罗明白:
我努力记住她原来的样子,而不是那个为了安抚我的悲伤而被我建构出来的形象。
记住她原来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如实地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爱恋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形象,这也是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一点。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3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