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青年汇公寓:学习超限效应的启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5:50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点到为止。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其实,老师教育学生时,也要遵循朝超限效应规律。前几天的语文课上,尹申奥同学因不停地讲话,被我不断地制止。上课时,没时间和他说理。本来是好心,总觉得他的基础差,许多基础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讲的。想让他认真听讲,多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所以,一次,两次,三次不住地用棍子敲桌子,当我第四次用棍子敲在他的桌子上和身上时,被逼急了的他,等我离他远点时,便恶狠狠地对同桌说:“我要灭了李老师!”同桌愤怒地把这话马上转告我。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我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心里很不是滋味,却觉得自己没理去由指责他。一连好几天,一直都在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了?为什么他会这样?一年以来,我一直对这个成绩差的学生费尽心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帮他补习功课。二年级刚接手时,他甚至连一篇课文都读不下来。我每天陪读,有时读得嗓子直冒因。一课十个生字,他最多能记三个。每天都为他开小炤.今年终于考及格了。我不知有多高兴。除此之外,平时在其他方面也很关心他。经常为他买学习用品。(他经常丢东西,妈妈很忙)每天上早自习,都让他把早餐吃完后进教室。(因为他经常迟到)

   今天,我在超限效应定律里,找到了尹申奥同学“仇恨”我的原因。那是因为我揪住他东张西望不放,把他逼急了,产生了厌烦心理。假如我换一种,让他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交流一下,或是暗示他一下。或许他不会产生这种逆反心理。说出“仇恨”的话来。这一切的不愉快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们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学点心理学,确实对我们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