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桥 迅雷 高清:行走松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7:18:23

行走松潘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赞取消赞

杨欢 2008年07月21日 08:40 阅读(81) 评论(8) 分类:这是随笔

  • 举报
  • 字体:小
这是一篇老文了,是在大二那年学校一次写作实习后写的。突然间被从电脑的深处翻出来,文字间似乎还带有一丝重见天日的惊惶,那是一次对我来说意义不大的旅行。奔波几天之后,有人带回了一叠照片,有人带回了一堆真的假的特产,有人带回了一个女朋友。而我,只带回了一片至今还散发着浓浓树脂气味水杉叶,仅此而已。

行走松潘
人是城的生命。
当一个人系上树叶裙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说那是疯子,抑或行为艺术,但决不会再认为那还是一件衣服。所以我始终觉得,古城,就如一具盛放在水晶棺内的艳尸,在它的时代终结的那一天,就已经死了,后人放在他们身上的无数倾慕和心血,都只能让他们成为生活的一种调剂,而不是一种必需。
松潘将这种调剂发挥到了极致。走进还散发着腐味的城墙,眼前便充溢着一片复古的妖艳。就如同一瓶新酿的泸州老窖,纵然盛在千年的窖池里,也绝计不会有老酒的醇厚和力道。松潘就这样肤浅而徒劳的重复着古城无法再重复的辉煌。
这样的地方显然是无法长久留住旅客的目光的,因为它无法给于别人任何东西。当失望的目光移向远方时,也许会突然恢复了神采,一侧的山顶上,一座土灰的古城关,正默默的,守望着这片土地最后一份苍凉。
山不陡,但却并不好走,方才的一地金阳,早已化作了漫天纷飞的细雨,为此行平添了几分悲壮,让我几乎以为这次来对了。
行程将半,忽然转入一片空地,旁边立着堵墙,横书三字“望乡台”。我心中一惊,不由得回过头去,山下的古镇早已变成了一种画意的存在,朦胧的就如同无数人梦中的故乡。接下来,更奇怪的事出现了,望乡台后,竟是一座很大的烈士陵园,一个个年轻的或者不太年轻的战士,在这里变做了一排排无言的墓碑。我一下开始怀疑起这望乡台的用意了,无疑的,这种结合是极端的不伦不类的,别的尚不说,单只那墙上“后悔迟”的偈语,怎么看都像是在讽刺烈士的牺牲,也许事实并非如此,这可以作另一种更为善意的解释,人们对这些死在此地,死在他乡的战士,作了他们唯一能做的,也是他们最希望做的,建造了一个让战士眺望乡关的处所。
我怀着敬意,道别了烈士的遗骨,向着山顶的古关走去。
后面的路愈发难走,古城关的年龄和地位注定了后人不可能轻松闲适地达到与它同样的高度,路是一条干涸的水沟,沟的深度和两旁不断出现的高可逾人的土墙表明着它们许多年前的另一种身份,他们用曾经掩护过无数战士的身躯遮挡住了外面的细雨强风,为我这外来人表示了一份古城的善意。
路在将近三分之二的时候突然没有了,消失的如同方才那场夏雨一样突然而从容。我望着面前那片倾泻乱石,一无所获,山尖上的古关,此时也隐蔽在了一片突兀的悬崖之后,让我失去了最后的方向。我停留了半响,最终认定爬上那片滑石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并选择放弃。当然,我还是为这半途而废找着了一个借口,古人所谓“乘兴而至,兴尽而返”,不是吗?
下山的路在望乡台开始分叉,我走了另外一条,这次选择又让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这条路不长,几分钟就已冲到了山底,再顺着一条柏油路下行,很快就可看见一座阁楼,上书三大字“观音阁”。一旁还立了一座碑,记录了人民政府重建观音阁的业绩,是为支持民族宗教事业的实证。这是一件好事,佛教居然传入了如此偏僻的高原山区,让我不得不佩服它的号召力,但接下来,我发现自己又错了,观音阁下,一块仿佛停车场的空地,赫然挂着一块招牌“松潘牛羊屠宰场”!我从没想过一个古镇会这么地幽默和匪夷所思,无论是对宗教的玩笑还是对牛羊死后的怜悯,希望他们早日超度升天,都于理不合。或许,只有更远处的一座清真寺能够说明些什么。
一个能让别人不断产生新鲜感的人,绝对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能让别人不断产生新鲜感的城市,也绝对是一个精彩的城市。然而松潘带给我们的却更多是怪异。这并不能怪它,它早已不是千百年前的繁华国都了,它已照现在的观念进行了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像老莱子娱亲一样让人不那么舒服,但我相信,这已是它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为了历史的纪念,也为了古城自己的尊严。


  • 举报
  • 字体:小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赞取消赞

签名档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