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来的老公 冷香香19楼:有关道家道教研究的书籍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57:39
有关道家道教研究的书籍介绍 

1、《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作者蔡林波,巴蜀书社2008年11月版
蔡先生的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有深入,指出道教放弃外丹之术,内丹一统天下,实际上了既丧失了一种勇于开拓精进的外向精神,又使得我国传统崇尚工艺之“术”的精神沦丧,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研究方面停滞不前,非常遗憾。

2、《黄老道探源》,作者(韩国)金晟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金先生的书,指出汉初黄老学在武帝“独尊儒术”后并未消散,而是在其后200多年间形成一种“黄老道”。这种黄老道,从黄老学偏向政治一路折回,重新整理发挥养身修命的传统,并且吸收各种方术、数术,两汉谶纬书籍之泛滥,实与黄老道思想有关,在思想宗教和社会生活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不仅产生了《老子河上公注》、《包元太平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旨归》等典籍,还为道教在东汉末的正式确立打下了基础。金先生还指出,两汉人重“术”,体现了一种积极开拓探究的外向型特点。


4、佛藏与道藏 (古典文史基本知识丛书)  作者:罗伟国   上海书店2001年7月第一版
这本书上编介绍佛藏,下编介绍道藏。道藏部分分了8章来阐述介绍,分别是⑴道经的源头;⑵早期道教及所奉主要经典;⑶“正史”中著录的道教经书;⑷道经的传授;⑸道经的搜访与道教兴衰的关系;⑹道经的分类;⑺道藏的编纂;⑻怎样检索道藏

6、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    作者:刘昭瑞    文物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这本大书很有意思,作者根据墓葬出土的文物(地券、墓志碑刻、解注文、印章等)、道教造像、早期经书(太平经、想尔注)以及相关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对早期道教的历史、哲学、教派、科仪、法器等进行了很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我读了以后很长见识。

 

10、《道教文化研究》  陈鼓应主编
到2008年已经出版了23辑,一年出一辑,由三联出版社出版。2009年至今还未见有什么出版的动静。

13、道藏研究论文集   作者:陈国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陈国符这位大家我就不必介绍了。这本书我是2005年1月读的。这本书中收集了陈前辈关于外丹黄白术著作、材料以及与自然科学技术关系的研究,还有道教音乐的考证研究。这本书让我对外丹的认识彻底转变,抛弃了传统上灌输给我的那些封建迷信教条评论,对外丹有了新的更为全面的认知。

16、易传与道教思想(修订版)   作者;陈鼓应  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第一版
这本书主要论证陈鼓应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周易经传是道家的东西,属于老庄哲学一脉,是汉代儒家抢了去做自己的门面。司马迁《史记》第一个把易学归了儒家。我读这个书,是因为陈先生这个观点比较有名,被人频繁引用,我也充满好奇地买来一看。不过就我自己的立场来说,易学乃是元典,道家和儒家都不要作为自家私货来争夺和显摆。

20、道教史(蓬莱阁丛书)  作者:许地山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6次印刷
我是先读了任继愈等人的两种中国道教史后,再买这个老书来看的。

22、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  作者:刘屹   中华书局2005年4月第一版
这是季羡林先生主编的“博士文库”中的一本。上篇,通过汉魏六朝出土墓券来谈天、道之流变;中篇,主要论述汉代信仰世界的核心观念,涉及老子神格化、老子铭、敦煌本《老子变化经》研究、仙道信仰与方术、道术研究;下篇,论述经道教信仰核心的确立,道的人格化和主神化。对我来说,这个阅读对于获得当时汉魏民间社会的信仰方面的新知方面收获更多。

25、道论   (韩国)李顺连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此书并非单纯道教研究,而是一种比较“道论”研究,按照“吾道一以贯之”的布局谋篇,分别讲了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和基督教之道。

26、论道崇真集  唐明邦 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
此书是唐明邦先生的论文集,分成四类:上编 道教指要;中编 道学弘旨;下编 仙真风范(陈抟等人评传);拾零

27、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 凤凰出版社

28、卿希泰、唐大潮著《中国道教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我早先买过这两位的一个简本《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9、敦煌本《老子》研究   朱大星 著   中华书局2007年8月版

30  十家论庄   胡道静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编辑了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及中国思想通史派、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等十位大家论述庄子的文章。

 

31、 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     詹石窗 著   中国书店2001年3月版

32、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    萧福登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4、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盖建民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本书作者主要梳理了道教的科学思想,提出“以术演道”的道教特质和优势。最近两年来我也见别的出版社出版了盖先生该书的修订版。

36、真诰校注   (日本)吉川忠夫  麦谷邦夫 编   朱越利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37、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  (日本)蜂屋邦夫  著    钦伟刚 翻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9、《净明忠孝全书》研究——以宋、元社会背景的考察    郭武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0、 扶箕迷信的研究  许地山 著  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第一版,2004年12月第二次印刷

46、道书辑校十种   蒙文通   巴蜀书社2001年8月版

47、中国道教史   傅勤家著  东方出版社

 

48、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   葛兆光 著  三联书店2003年8月

51、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刘守华 著   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年3月版

 

54、禅宗与道家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1995年2月第6次印刷

55、中华书局“道教典籍选刊”

55-3   太平经合校(上下)   王明 著
通读而已。但看过别人的研究,感觉自己得抽时间认真读一读,特别是结合者别人说到的那些方方面面。

55-5  南华真经注疏   (晋)郭象 注,(唐)成玄英 疏

55-6  悟真篇浅解  (宋)张伯端 撰  王沐 浅解

55-7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58、道家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  张广保 著  巴蜀书社2008年11月版

59、金元全真教时刻新编  王宗昱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61、陶弘景丛考----王家葵 齐鲁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本书并非有关陶弘景生平、著作、思想的通论性文字,作者试图通过史料的考据,勾勒出尽可能接近历史真相的宗教家的、医学家的、书法家的陶弘景形象。书中每一条目,皆是著者深思所得,皆有文献依据,但绝无因袭之论。
全书分五个专题,分别为:陶弘景交游丛考、陶弘景著作丛考、《真诰》丛考、陶弘景书法丛考、新订华阳陶隐居年谱,另有附录两种:陶弘景传记资料汇编、陶弘景事迹类编。共约四十万字。
陶弘景交游丛考 陶弘景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宋齐更替时,陶弘景曾从刘秉、袁粲起兵攻萧道成,事败,乃转投萧齐,后因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492)上表辞禄,隐茅山修道。比至萧梁革命,早已退隐山中的陶弘景又积极援引图谶,以示拥戴。入梁34年,梁武帝对陶弘景虽恩遇有加,乃至《南史》对其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被迫出走远游,作为妥协,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本章以陶弘景交游人物为线索,对与六朝宗教史密切相关的几个重大问题,如梁武帝对三教的态度,陶弘景礼塔受戒的动机,上清派的传授次第等,略作探索。
本章重点结论有二:陶弘景之礼塔受戒,应是研究六朝佛道关系的重要问题,但从傅勤家著《中国道教史》以来,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将此事视为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而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我们认为,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者。陶弘景悼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被迫受戒后痛苦心境的写照。而其入梁后对武帝之小心翼翼,如化名出走、与梁武帝论书、进《周氏冥通记》、两次自杀的举动等一系列事件,都可作为证明。就梁武帝而言,也从来没有把他目为“山中宰相”,乃至最后给予“贞白”的谥号,有意无意之间犯其父讳(父名贞宝,字国重)。

 

62、张继禹 :  《天师道史略》

64、小林正美:《六朝道教研究》

 

61、道教新论  龚鹏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62、中国方术考(修订本)  李零著  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版

63、中国方术续考  李零著  东方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65、易与佛教、易与道教   潘雨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67、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   (日本)小野泽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编

68、杨联陞语文札记(内含两篇与道教有关的文章:《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及补论、《老君音诵诫经》校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9、朱谦之选集 (《庄子研究》《别墨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70、老子校释   朱谦之著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2、庄子集释  (清)郭庆藩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3、列子集释  杨伯峻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4、帛书老子校释  高明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5、文子疏义  王利器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6、刘子校释  傅亚庶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7、抱朴子内篇校释  王明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8、抱朴子外篇校笺  杨明照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
79、鹖冠子汇校集注  黄怀信  中华书局

86、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三联书店2009年5月第1版
    其中有论道家专章: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性格。
87、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冯友兰著,三联书店2009年10月第1版
    其中有论道家专章: 第一篇 第八章《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第十章,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第二篇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89、陈撄宁仙学精要(上下册),胡海牙、武国忠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陈撄宁道长的书找了好久了,总算元旦在书店里找到,就买了。很想自己实际看看陈道长是如何倡导仙学的。初看下,陈道长用了很多现代科技的东西来解释,真是很合那个时代的风尚的。

 

90、陈抟道教思想研究   孔又专著  巴蜀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本书作者说,目前来看,提到陈抟学术思想,图书象数易学可能是最为大家所接受的成就,与之紧密相关的是他对隋唐五代道教内丹学的总结和创新。然而,对陈抟致力通过其图书象数易学及内丹思想而彰显的道教先天哲学本体论思想则挖掘得不够完备,对此,蒙文通先生曾作出颇具见地的观察和建议(可详见在蒙先生《道书辑校十种》一书的《校理陈景元《老子注》《庄子注》叙录》之《附论陈碧虚与陈抟学派》),本书从蒙先生的贯彻和提示进入有关陈抟学术思想的探索之中。
    蒙先生至少在五个方面给今后的研究以建设性意见:1、陈抟学术思想是北宋理学的渊源之一;2、将陈抟内丹学与隋唐道教诸流派区分开,言其宗风所在,为道教内丹真正前茅,其三教合一思想,对有宋以来内丹家的三教合一论倾向,有开来之功;3、希夷之学乃孔老合一之说,故虽然影响邵雍、周敦颐之学,但不碍二者入于儒家;4、陈抟具有可为王者师的风流气质;5、希夷之学,有端绪可寻,象数、图书之学,只是其余事,并非陈抟卓绝渊微之学的第一要义。
     本书作者通过罗列各位大家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学者均认为陈抟在老学、易学、内丹学方面造诣高深,其学术思想特征在于继承汉代以来的道教易学传统,将黄老清净无为观念、道教修炼方术与儒家修养、佛教禅理融为一体。其学术思想通过收徒广泛传播,对道学在北宋的兴起起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北宋时期多数道学大师和道教理论家,均直接或者间接接受陈抟思想的影响,同时对宋代理学开端产生巨大影响。学者均认为陈抟不仅在道教史而且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91、汉代思潮(增订版)  作者:龚鹏程   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第一版,2008年6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其中,第十章太平道与《太平经》,第十一章天师道与《老子想尔》涉及道教早期历史问题。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书中这两章的有些观点和材料,可以与作者的《道教新论》中有关论述相互参看。

92、晚明思潮(增订版)  作者:龚鹏程  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第一版,2008年6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其中,第十一章黄宗羲与道教。黄宗羲与道教的关系问题,历来专门研究的很少,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给我们一个观察孔,既让我们留意到晚明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博洽”学风和品评标准,对于清初诸位大儒之所以如此成就,有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道教在明朝特别是明王朝晚期的一些状况。黄宗羲对那些朝代更替之际出家为僧的读书人有一句话有意思的话:“是不甘为异姓之臣,反甘为异姓之子”。

93、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作者:陈弱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其中,第三章“隋代唐初道性思想的特色与历史意义”,从隋朝出现在《太玄真一本际经》中的道性观念,阐述道性观念在之后道教之中的盛行、对社会上儒释的影响以及历史意义。

 

94、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  作者:(法国)索安(Anna Seidel) ; 吕鹏志 陈平等翻译  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1版,2008年10月第2次印刷
这本专著是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索安(1938-1991)所著,原题为A Chronicle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 West  (1950-1990),这本书虽然叫“编年史”,但作者并没有费什么笔墨去描述西方道教研究的发展史,而是按照西方学者已经研究过的专题进行共时性的描述。这是一份非常有分量的西方道教研究文献目录,其中包括了200余位学者的500多种论著(有少部分是中、日、韩学者的作品),1950年-1990年四十年间西方道教研究的精品大都收入其中。

 

103、纽约圣约翰大学出版社1961年版的中英文《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