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基本技术的训练2:准备要上航母?中国歼-20屁股上尾钩让人感到震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7:51
随着歼-20腾空而起,这架飞机的各个角度都已完全袒露在无数的相机镜头面前,网络上也出现了更多的高清晰度照片,各国军事专家们根据以往地面单一角度的模糊照片所作的分析和评测,因大量清晰照片的出现而不得不做出修正。

  机身表面处理水准超一流——隐身能力或超F-22

  随着首批高清晰度照片的出现,我们惊异的发现,与先前模糊的照片不同,歼-20的机身呈现出细腻光滑、镜面可鉴的豪华轿车般的表面,这种表面不但在中国国产战机上是见所未见,在全球战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这说明,成飞的制造工艺和隐身涂层敷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在深蓝灰色的隐身涂料(很可能是对多种频谱有效的)遮掩下,机身的铆钉、开口和边缘完全看不到。对图像经过一番复杂的处理,才隐约出现了几条隐约可见的边缝。即使与隐身技术的王者B-2相比,歼-20也不遑多让,甚至还略胜一筹。

  而F-22的隐身涂料要薄得多,犹如清漆一般,表面的铆钉、开口和边缘清晰可见。虽然隐身涂层并非更厚、更复杂就一定先进,但如此薄薄一层涂料,显现出明显的口盖,显然是隐身处理的层级不足的表现。

  F-22隐身表面处理

  F-22的隐身涂料、表面开口处理与歼-20相比都有差距,另外,F-22 的 CARET 进气道的分离隔板恰好是一个标准的凹腔结构,对雷达的强反射远胜于所谓歼-20的鸭翼的影响。虽然可以用吸波涂料加以缓解,但仍是F-22 隐身的软肋。

  -2隐身表面处理

  在 总体外形、缝隙处理和隐身涂层这隐身处理的三大方面,歼-20显然对F-22均略胜一筹。以前人们的估计可能偏于保守了——歼-20的隐身水准很 可能超越F-22,最差水准也是相当——即正面RCS=0.1平方米。(RCS,即Radar Cross-Section的缩写,中文释义为雷达反射截面积。)

  起飞不足200米?短距起飞能力令人震惊

  在 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鸭式布局的歼-10展示了优越的短距起飞能力,其起飞滑跑距离小于280米,这曾是中国军迷一度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据现 场目击者的描述、网上流传视频的测算可知,这次首飞的歼-20仅仅滑跑了约230米就腾空而起——这还是在谨慎安全至上,动作极为保守的首飞中。

  显然,若是放开手脚去发挥的话,歼-20在200米内离地是完全可能的。这里显示了歼-20在强力发动机、边条、鸭翼联合作用下极致增升的效果。


  是否可改为航母舰载机?

  既然歼-20具备优秀的短距起飞能力,那是否可像一些军迷的设想,歼-20可以改装为强大的重型舰载机,从而傲视海天呢? 需要注意的是,歼-20整体选择了高速构型,特别是其中小展弦比的高速翼型,可能使得其低空低速飞行性能有所欠缺,对于在复杂海况下进近降落在狭小的航母甲板上的需求来说,飞机着舰速度可能偏快,难度偏高。

  因此如果要将歼-20改装为舰载机上航母的话,需要像F-22设想的海军型一样,把中展弦比的高速翼型改为F-14式的可变折叠翼;或者像F-35海军型一样,加大机翼。

  中美新一代战机评测

  我们在上面用了极大的篇幅铺陈了对现代空战的种种看法,似乎已离题太远。但是这是理解第四代战机所需性能和能力的必备背景。

  在洞悉空战需求之后,我们才能对第四代战机的“4S能力”及其权重作出更符合实际的排序。即依次是:超音速飞行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隐身性能和机动 格斗性能。最后,我们根据40%、30%、20%、10%的权重打出一张中美俄四代战机的综合评分表。显然,这里只有最终结论,具体的论证评估我们将在下 一专题中展开

  隐身技术实际上被过分吹捧

  由于美国空军对隐身技术的吹嘘到了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地步,以及公众、媒体的追捧,隐身特性简直到了掩盖真相的地步。

  在分析隐身飞机的作战价值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隐身技术的相关概念。隐身不过一种相对的说法,无非就是减弱、抑制、吸收、偏转目标的雷达回波强度,把其RCS值相对原有战机和雷达体系降至一个较低的数值,从而实现战场的单向透明、单向打击。

  但是,矛和盾是互相竞速和互相提高的。雷达体系也在迅速进步,而且因其先天的优势,很快雷达体系就能超越隐身技术,而隐身技术却将遭遇看不见的墙,止步不前。

  隐身飞机能降低了雷达作用距离,但是幅度有限

  根据雷达理论,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与目标RCS的四次方根(将RCS开四次方)呈正比关系。这一定理说明,要想使对方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为原来的1/2,那么己方目标的RCS就要缩小为原来的1/16。

  而 对于战机来说,RCS从10平方米以上减少到1平方米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如F/A-18E/F“超级大黄蜂”的改进),要继续降低到 0.1平方米,就需要很多隐身优化手段(如F-22和歼-20采用的诸多办法),而要从0.1平方米继续往下减,就需要更多的非常规手段,而且难以进一步 优化了(如B-2轰炸机)。

  也就是说,隐身和反隐身的角力中,最终的胜利者还是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