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隆欢乐世界官方网站:一方面,北京干旱缺水,另一方面,城区每逢大雨则多处积水 雨水是个宝,不用太可惜(关注·城市内涝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4:11:09
一方面,北京干旱缺水,另一方面,城区每逢大雨则多处积水
雨水是个宝,不用太可惜(关注·城市内涝②)
王馨毓 刘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04日   20 版)

七月二十四日大雨过后,位于北京丰台口岸附近的一个桥洞积水严重,多辆汽车被困。图为二十五日,消防队员使用抽水机进行排水。
赵恩泽摄
一条小河,长满芦苇、荷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其间穿梭,还有一群鸭子在河中嬉戏,河道边是玩耍的孩子和乘凉的老人——这不是公园,而是北京市海淀区双紫小区内的景观。这条河是双紫社区雨水利用的结晶,它的水源除了原有河道水,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区收集的雨水。
双紫小区的这项工程是北京市1000多处雨洪利用工程之一。据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介绍,北京从2001年开始做雨水收集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共建雨洪利用工程1355处,其中城镇建设雨洪利用工程688处,每年能收集1000多万立方米雨水,用于绿地浇灌、小区景观、洗车、冲厕等,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方式。
一墙之隔的其他小区短时间内变成一片汪洋,而双紫小区却可以迅速排水下渗并收集储存
双紫小区占地总面积1.9万平方米,有580户居民。北京市水务局房屋管理中心第三管理所副所长赵建明介绍:2000年,房屋管理中心承担中德合作的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在双紫小区停车场西部建设可储存850立方米雨水的地下蓄水池,将小区内的雨水收集储存,用于灌浇绿地、冲厕、洗车、消防和供暖等。
这项工程于2002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每年双紫小区平均可收集雨水1000立方米左右,无论是2004年的“7·10暴雨”还是今年的“6·23暴雨”,双紫小区都经受住了考验,一墙之隔的其他小区在短时间内变成一片汪洋,而双紫小区却可以迅速排水下渗并收集储存。
双紫小区绿化喷灌全部采用的是经过处理的雨水,每年可节约绿化用自来水700立方米。同时小区全部采用透水砖和下凹式绿地,雨水下渗快,地下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回补。
从2003年开始,小区公共区域的14处卫生间全部使用雨水冲厕。根据水表实际计量统计,平均每月用水25立方米,年节约自来水300立方米。
小区北部建有一座自动化洗车房,利用雨水为居民提供洗车服务,同时还将洗车废水经过除油、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后循环利用,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年节约自来水60立方米。双紫小区内原有消防井三座,为提高小区的消防保障能力,保障停车场和周边区域的安全,小区内又新建了五座消防井和两套消防栓,并与地下蓄水池相连,所用水源全部为雨水。
这个小区还是全市首家采用雨水供暖的社区。从2004年冬季起,经过处理的雨水代替自来水作为锅炉房的供暖循环水,这项措施每个采暖季可节约自来水400余吨。
北京城镇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2.3亿立方米,目前雨水收集系统只能收集1381万立方米
北京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北京市更为严重,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世界的1/3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
然而,北京又“怕水”。如此缺水干旱的北京,每每在大雨来临之时陷入洪涝困境。开展雨洪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现状,而且可减轻市政防洪排涝的压力,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防汛办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23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50毫米,其中城区平均降雨量72毫米,仅城区雨水收集系统就收集雨水113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多北京北海的水量。
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的用友软件园,就从雨水收集利用中尝到了甜头。
用友软件园园区雨水利用工程,主要包括雨水回收利用及雨水渗透、人工湖水体循环生态处理、生态砾石处理。根据国内外雨水利用的成熟经验,其雨水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先用于构造水景观,多余雨水用于回灌地下水。园区内建有蓄水量3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各处雨水汇集于此,超标准降水将溢流至地面入渗系统,回灌地下水或溢流排放。
在6月23日的暴雨中,用友软件园共收集雨水近6000立方米,雨水蓄存与园区水景观建设、环境改善融为一体,既有效利用了雨水资源、减轻了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的压力,又增加了园区景观,一举多得。
不过,虽然从全国来说,北京市推进雨水收集做得还不错,但现有的建设雨水收集工程的小区、单位还不多。6月23日的暴雨中,北京市部分小区就因未建设雨水收集工程,造成小区积水排不出去。位于海淀区半壁店的乐府江南小区甚至发生地下车库“水漫金山”的状况。很多人发出疑问:北京为啥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却让雨水白白流走,或排不到河道池塘而成灾?
根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数据,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城镇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而目前城镇建设的雨水收集系统只能收集1381万立方米,雨水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雨水收集拟纳入地方立法,要求新开发项目一律建设雨水蓄集工程
据统计,雨水净化成本约为0.2元/吨,中水成本平均2元/吨,海水淡化成本5元—6元/吨,雨水处理成本较低。和传统的排水管道相比,新型的雨水收集和渗透管道成本相近,但在工期和节水方面雨水收集渗透管道优势突出。雨水收集利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补充涵养地下水,减少水旱灾害,还可以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为什么如此低成本高效益的项目,迟迟不能大范围推广?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王继敏告诉记者:“到很多地方推广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都会有人说‘我们又不缺水,干嘛做这个?’”一句话道出了当今雨水利用推广面临的一个难题——对雨水利用认识不足。
很多人思想局限在自己遭受了缺水之苦才会去考虑节水,也有人认为像北京这样只有三个月雨季的城市没有必要投资雨水收集。一些干部群众对雨水利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够,雨水利用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政府引导的雨水收集示范工程效果不错,但自发利用雨水的案例并不多。新建社区的开发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降低成本,不会去考虑建设雨水收集等节水环保措施。老旧社区限于条件,绿地不够,物业不支持,改造愈加困难。
专家指出,雨水利用科技研究相对滞后,工程规划和设计也有不足之处,有些地方工程布局过密,集雨面积过小,造成工程蓄水不足或蓄不上水;有些地方只注重工程建设,忽视了综合配套措施,如提水设备配套及节水灌溉技术、水质保护、种养殖业相结合等。我们可借鉴雨水利用做得较好的德国和日本,通过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手段等,多管齐下实现雨水有效利用。
6月23日那场暴雨引发公众对城市积水问题及防洪能力的高度关注,之后,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调研水务工作时提出,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雨水蓄积池等措施,加强雨洪收集,把雨水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起来。要将雨水收集纳入地方立法,要求新开发项目一律建设雨水蓄集工程,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何建平表示,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一年的生活用水约6亿立方米,如果能够全面建立起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一年北京市能收集1亿立方米的雨水。这个数字非常可观。
何建平说,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此前并没有相关的强制性规定,2006年,北京市水务局等八家委办局发出《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新改扩建项目建设雨水利用设施,但没有立法。一旦立法,小区没有建雨水收集设施,规划部门就不验收,开发商就不能交房。如果雨水收集成为硬约束,具有强制性,对留住宝贵的“天上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