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航凤凰股票千股千评:郭世佑:不考做人,就不需学做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07:32
世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某部属重点院校的年轻女教师在公布本科课程“测绘学”的考分后,几次收到一个学生的手机短信:“我要你把六十分到七十五分这档的所有学生的分数提到九十,实习成绩提到优秀。否则我绝对会报复你或者你儿子的。”她根据威胁者的手机号码,查出该生还做过学生会的干部,就报警了,要“维护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并电话某副院长求援,后者回复说:“发生这种事情了,我能怎么办呢?”也有同事劝她,不要给学校抹黑,“你要为你的将来着想。”

该教师还说,每个学期都因为考试打分而带来烦恼,“七拐八拐地走关系要求提高成绩”。有人希望及格,有人希望把成绩拔高,以免影响保送研究生,“打招呼的多是同事和各级领导”,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有时还没考试,要分的电话就来了。

坦率地说,此类要分现象不仅南京有,北京等地也有,重点院校有,一般院校更有,只是还很少有恐吓教师的学生而已。近年来,我本人就经常遇到。2008年9月初,当我负责的法大本科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的考分登出,找我要分的不下两三百人次,还有网络声讨。我因挨个回答的任务实在太重,就在教师节那天,不顾家人和弟子劝阻,起草长篇公开信,委托学生发表在校园网上,对他们的要分理由逐条予以批评,并追问两点:一、奖学金、保研、入党、出国资格等等究竟是给什么学生的?二、当代大学生的是非观念与未来法律人的职业伦理何在?我的公开信获得多数正直学生的回应,一场要分风波得以化解。

此后,学生要分的几乎没有了,但网络攻击并未止步,还有个别家长继续干扰,五花八门,其中包括党政、司法甚至军队干部。前年,有位女性自称受某副市长的委托,不断发短信、拨电话,自称只需耽误两三分钟,我问她:“两三分钟想做什么?”她说:“就送一个卡略表心意。”我只好问她:“卡里有多少钱?”她不回答,我就说:“三千?三万?我看三十万也不够啊,教师的人格是无价的。”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她才不缠了。去年还有某校副教授两次来电话要分,还要派人来看我,我不堪其扰,当我得知他还是那个省城的人大代表,就只好为《中国青年报》撰文设问,“谁来管一管这样的人大代表?”

普遍存在的高校要分现象隐藏着多因一果的逻辑关系,值得深思。在我看来,南京某校的学生如此猖狂,至少能折射出以下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是独生还是多胎,都是望子成龙,对孩子的升学不遗余力,题海战术与考试压力让家长们个个心疼得很,就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心智引导。

二、基础教育的畸形运作,一切为了考试、为了考重点,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奇缺,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考做人,就不需学做人,中学应试教育是该下决心改一改了。

三、中国的大学同雅斯贝尔斯说的“不受任何限制地探求真理,并且是为真理而真理”无关,那些华丽的校训也同高校的真实运作毫无关系,高校已越来越沦为事故多发地段。原因很多:

1,由于中学学习的劳动强度大得惊人,部分学生就把大学变成中学应试教育的疗养院,更多的学生则为奖学金、保研、考研、考证、考出国而继续苦读,却局限于教材的阅读与背诵,依旧充当考试的机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从广泛阅读与独立思考中提高自己并获得乐趣的学生却在不断减少。

2,高校通识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流于形式,缺口很大,专业设置过窄,学生为就业而选课的功利主义盛行,自私、冷漠、有文凭没文化的大学生日趋增多。学生的自我意识膨胀,便捷的手机与网络就为他们的片面维权与攻击某些认真负责或误解重重的教师提供了便利,倍增校园的戾气,何来对学术的敬畏之心?

3,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越来越多,究竟有哪些课程真能引导学生塑造真善美的人格与自信,其实还是未知数。政工干部有增无减,主要充当着“维稳”的职业角色,建设性的贡献却并不明显。

4,大学原本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工科管理模式逼得许多教师把学术研究当作自留地,重研究而轻教学,用于关心学生的精力就越来越少。大学教师与院长们每天都很忙,却未必都忙在学生的成长上,教师的职业伦理明显淡化。南京某校那位副院长的回答虽然显得荒唐,却不乏代表性,如果真的不管,则无异于失职,后患无穷,应当问责。

5,工科管理模式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成长实效,强化学生的分数需求。全民性的功利主义思潮与产业化的校园运作就以双向冲击的态势侵蚀学府,考分的供需关系就有可能左右各种人脉,用各种形式要分、送分的风气主导校园,弄得有些乌烟瘴气,应该有人来管一管。

评分标准之于学校师生,一如法律之于司法,都是不可擅自更改和破坏的底线,必须遵守。要分的学生与家长虽然并非多数,却有可能逐渐增加。在校园歪风肆虐的今天,作为教师,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作为学校与各级主管部门,则应该抓住问题,拿出对策,别像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一样搞互相欺骗,应该来点真的。如果一边高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它继续堕落,岂不贻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