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叔叔主要内容300字:“上座率”别把自己说“信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4:37
截至7月31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一个月以来,共开行动车组列车5542列,日均179列;运送旅客525.9万人,日均17万人,平均上座率107%。(8月2日《新京报》)

  记得铁路部门每次向社会发布高铁上座率时,都会招来一片质疑声,因为,高铁的“高上座率”,与公众感受不大一致,甚至反差很大。就拿京沪高铁来讲,开通初期,售票方面曾一度出现了上午票“整点售罄”的现象,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可随着这条高铁最近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则“每趟都有大量余票”,二等座、一等座都出现超过70%的剩票,商务座则基本都是空凳子。近期微博上也出现很多由网友发布的京沪高铁“运椅子”的照片。

  现实很骨感,上座率却很丰满。铁路部门统计的玄机和诀窍,在于上座率的统计口径方式上,由于列车上座率反映的是席位利用率,高铁列车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复用的,同一个座位每卖出一张票都被算是100%,并且可以累加。也就是说,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倘若同一个座位经过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苏州和上海各站共有8人上下。按照这种统计方式,这一个座位就运送了8位客人,上座率就成了800%。

  实际上,上座率更多用在影剧院和餐馆等固定场所,作为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比如酒店、餐馆每天待客多少,也可以这样说一个酒店或者餐馆上座率越高,就代表它的环境优、服务好和知名度高,或者营业额大。然而,对于动态的高铁,上座率只能反映列车客座席位的重复使用次数,却无法真正体现客座席位在列车运行全程的利用效率,不仅造成了这项指标有失客观与科学,也让公众与真实感受误差很大。

  正是因为上座率的局限性,国外大多数国家一直没有把这项指标作为列车上座的统计指标。所以,笔者觉得,有必用更为科学的客座利用率来替代上座率。所谓客座利用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客座率,是反映客运工具载客能力利用程度的重点指标,它是载运工具完成的旅客周转量与其客座公里总数之比,也就是用百分率表示的平均每一客座公里所完成的人公里数。

  当然,客座率与上座率两者也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但中间差别不小。如果列车没有中间停靠站,没有乘客在中途上下车,就像京津城际铁路目前的情况,其列车的上座率就可以与客座率画等号,这只属于特殊情况。在绝大多数有中间站乘客上下车的前提下,这两个指标结果相比,前者要比后者,既科学也客观,更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