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90岁:人生的境界——单纯-丰富-宁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6:03:11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周国平教授以“人生的境界——单纯·丰富·宁静”为题,在教九502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哲学讲座。

周国平教授从幸福层面上分析人生的境界,将其分为生命与心灵两个层次,前者对应的是单纯,后者则对应着幸福和宁静,这个划分的基础上,他阐述了生命的满足与物质欲望的区别、心灵的幸福与精神家园的关系。

周国平教授指出,人生境界的划分方法很多,如从道德上划分有善良和高贵,而他则是从幸福层面上划分,将其划分为:单纯、丰富和宁静三个层次,单纯对应着生命而心灵对应着丰富和宁静。从古希腊以来,哲学家对幸福的理解有快乐主义和完善主义两种:前者的代表是伊壁鸠鲁、亚当斯密等,而在中国有类似观点的是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后者的代表是则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中国也有儒家的孔子等持类似观点。这两派的共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他们都认为身体本身的满足与欲望满足是有区别的,都不认为身体本身的欲望很重要,如抱着快乐主义观点的道家在其著作中着重谴责欲望对“道”的损害,二是他们都认为精神的快乐大于身体的快乐,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精神的痛苦大于身体的痛苦。

周国平教授强调,生命本身是单纯的,而人活得这么累往往是因为将身体本身的需要与外在物质的需要混为一谈,物质的需要是由外在刺激而来。道家把生命本身的需要与外在物质的需要区分得很清楚,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都在其著作中都着重指出了这点。生命本身的需要有两点,一是享受自然,二是安全、平安和健康等。现代人注重身体健康太过头,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心态的健康,他认为与性本能带来的快乐相比,生殖蕴涵着更深层的种族本能,而追求丁克的本身是有缺陷的,在与处于幼年的孩子相处中,人能够更好地体会平凡生活的珍贵,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命的附着物而活着,但很少有人倾听生命到底需要什么,往往倾听的是野心、虚荣心的声音,这是本末倒置,如中国自古以来对社会乱世和盛世的划分便是表达了对安居乐业生活的看重,而GDP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周国平教授认为,心灵对应着的是丰富和宁静。心灵本身按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划分便有三个层次:代表思维能力的智力、代表着感受能力的情感和代表着支配自己能力的意志,而周国平教授主要阐述智力和情感。周国平教授认为看一个人的心灵丰富程度主要是看他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举了她女儿的例子认为与困惑相伴的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随着习惯和功利心,好奇心也随之减退。现代功利心最严重的表现是什么东西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没有用就没有价值。而不用功利指标衡量智力活动,承认它本身便是有价值的是欧洲的重要传统,如毕达哥拉斯当初为庆祝证明了勾股定理就宰了一百头牛,而庆贺的对象只是人类理性的伟大,智力活动本身便有着比经济价值更高的价值。马克思所提及的“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的区别其实就体现了欧洲这种传统,马克思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为了生存需要而劳动的“必然王国”实际上和动物界没有任何区别,而只有到了生产力极大地发展,人们只需要花很少时间去为了生存劳作,更多的时间可以为了自己兴趣去活动,这个“自由王国”才是人类真正幸福的世界,人发展自己能力本身便是目的。

周国平教授指出,知识分子的概念在他这里是指养成了智力活动习惯并尝到了智力活动是快乐的人。大学生应该具有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智力活动的人,而不是专家。他举了他女儿的例子:靠着培养女儿对阅读故事的兴趣,她5岁便能够主动认字并阅读书籍,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周国平教授最庆幸的是他自己有真兴趣和真爱的事做,而他无不遗憾现代的很多年轻人不仅仅是工作不快乐,而且没有快乐工作的能力,因为将工作、兴趣和爱好分开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人现在可悲是即使给了选择机会,部分人却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还是不得不选择赚钱的事情去做。

周国平教授最后谈到了发展感受能力,他认为内心丰富的人与贫乏的人虽然面对的世界一样的,但是看到的世界却是不一样。他举了海南一个旅游区的例子,在他和一个暴发户同时到一个海边去旅游,那里仅仅只有几个简陋的帐篷,在周国平眼里是蓝色的海水、舒适的阳光与宁静的生活,但暴发户只是摇摇头就走了,因为没有五星级宾馆和相应的设施。周国平教授指出培养感受能力有两个途径,一是阅读,尤其要读经典并不能仅仅限于自己专业,因为书籍承载着人类最伟大的精神资源,而上网和电视追求的只是当下的资讯;二是要学会为自己写东西,因为写日记等实际上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经历其实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它不会像货币到处转移有稳定性,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经历。最后他反复强调了“直接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经典并非遥不可及,要学会和经典直接对话,吸收营养。

在提问环节,在被问道如何看待灵魂和来世的问题时,周国平教授认为应该学会存疑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因为世界有很多未知,如果仅仅凭是否有过此种经验来否定是不可取的,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见过鬼魂或者来世等,但还是有些人称他们见过鬼魂或者和他们打过交道,作为哲学家的帕斯卡对上帝是否存在也是报以赌博的精神,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赌胜了那没有疑问,而输了无非也是说明它不存在和不相信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存疑才是我们应该的态度;有同学询问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找到自我,因为自己很在乎他人的感受,没有牢固的兴趣而经常迁移,并为此而经常烦恼。周国平教授幽默地回答:“我认为你提出的问题恰恰说明了你有自我”。接着他认为应该经常保持这种自省的心态,不断反思自我,这样便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