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人之初 性本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4:33

                                  人之初 性本私

对于经济学来说,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是我认为:这句“人之初,性本私”在中国语境下意义却很重大:首先,它基本上是理解市场经济的钥匙,其次,它肯定是纠正我们思维误区的一个拐点。对于教育学来说,“性本善”说乃是统治者的骗人把戏!

我知道有不少人不愿意认同我的这个观点,他们宁愿让自己“性本私”也要让别人“性本善”。

  有了孩子以后,他自然就成了我观察“人之初”的对象了。

  我也教他:有了苹果什么的,要给叔叔、阿姨吃。他居然摇头!而且态度坚决,不容商量———从不会说话时就会表态。

  我着急呀:你小子怎么就不如人家孔融呢?人家四岁就“主动”让梨,你也别差太远了吧,让老爸我寒碜———不懂教育方法。后来,这小子还真让梨了,那是他通过多次的游戏以后总结出来的“潜”规则:先把梨给叔叔手里,然后眼睛盯着叔叔的眼睛:那意思你大人好意思吃呀?结果得到意料之中的高度评价“乖,真懂事”———关键是梨回到了他自己的手里。

  记得原来在80年代初,有个讨论风靡全国: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其实今天来看,那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善”与“恶”都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后天被教育的结果,是对各种经历的适应性反应,都是经验的结果。其实统治者用“性本善”已经欺骗国人几千年了。

  不止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此,孩子普遍有这么个特点。我经常看见这样的游戏:“到你家去搬冰箱哦”,那孩子一定边哭边挡住你的路。于是大人们都哈哈大笑。其实你有什么资格笑话孩子,如果到你家里去搬冰箱,你会愿意吗?孩子的天真本性有什么值得嘲笑的?

  有一次等公交,两个母亲都是怀抱孩子,注意力都在眺望远方的公交车。孩子们之间发生有趣的一幕:男孩正啃香蕉,女孩手一伸,“夺”了过来,完全不讲究卫生,自己就享受了起来:男孩自然哇哇大哭,女孩的母亲赶紧道歉,一脸的内疚。这一幕非常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它正是在启示着什么。

西方经济学,基本每本教材都在前面说明有个假设:本学科有几个假设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经济人”假设———人都是利己的,从而是理性的。开始我很怀疑———这些资本主义的教材,真是不打自招啊。可后来一想:也对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明古人都是承认人的利己的本性的。现在的人呢,不一样了啊,意识形态的教育可不将人都改造好了嘛。改造好了吗?

  “三轮车,跑得快,前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是啊,奇怪,反常的行为,违背人性,当然奇怪。

  雷锋的故事是我们每到三月五日就必须温习的。其实雷锋的节约行为大多是对“短缺”环境的适应性反应。那种反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完全不适应了。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一双袜子要穿九年,我们绝大多数的纺织制造企业都要关门。

  利己为什么会受到批判?盖因为我们认识上有个误区:利己则一定损人。其实未必!

  我们为什么喜欢宣传“利他”?我看这本质上说明了我们的本性就是利己:人人都期望“揩油”。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在“利他”,那么我们自己就在占越来越大的“便宜”。没有雷锋叔叔的“无偿”理发,我就得去理发店交钱理发。所以我们就为雷锋叔叔的“无偿”叫好。政府也为雷锋叔叔叫好,因为政府也想揩油:让更多的人无偿地奉献,最好不要拿工资。你只要同意奉献,我就给你一面锦旗,上面用黄色的字体绣上两字,“先进”。后来这样的游戏难以为继,人们都想着如何揩油,这个社会的效率不下降才怪呢。(从迷信讲,其实雷锋是被“天诛”而死的!类似的“英雄”们,也大多数是被“天诛地灭”的)。

  “性本私”才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利己”才是社会每个人奋斗的目标。其实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在自觉地“利己”着。你看植物,为什么都要向上生长?因为要争夺更多的阳光,以利于自己的发展。人也一样,都要竭尽所能地让自己占有更多的资源,以利于自己或自己的家族或自己的民族甚至于自己的国家发展地更快。没有谁会诚心期望别人或别人的家族或别人的民族或别人的国家比自己的发展地更快而兴高采烈的。

  自由就是精神上、身体上能自我支配。人爱支配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东西,但又爱支配别人的行动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两者都来自“人爱支配事物”的欲望。小孩子抢别人的香蕉的行为就说明“人之初,性本私”。但是这是属于感性层次上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会付出代价的。这一切孩子自己并不懂得。必须依靠后天的教育才能将这种感性行为上升为理性行为,孩子们必须慢慢懂得:支配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东西没有错,但必须抑制爱支配别人的行动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行为才是理性的。也就是必须承认“别人的”东西及别人的行为自己是不能干涉的。必须承认“别人的”性本私作为条件。才能让别人承认“自己的”性本私。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资源的使用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开始的对资源的使用信奉的是“抢夺”、“偷盗”,从而引发战争。连绵不断的战争让人厌烦,让人理解这样的“争夺资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到后来的“交易”占上峰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理性的过程。因为抢夺和偷盗会带来报复和仇恨,以至于“双亏”。可以肯定地将:建立在损人基础上的资源占有总是不得长久和安心的。只有逐渐让位于“利己不损人”的“交易”。交易的结果才是双赢。而要进行交易,就必须产权明晰,也就是必须是私有制的条件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才有真正的“双赢”。一句话:承认别人的,发展自己的。不能靠打架和打仗,只能靠交易。这才能使得每个人都有信心发展自己,通过交易让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使得人类的总效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就在发展。所以说:“性本私”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小节的论述因为阶级斗争的存在,可能很难实现。}

  但是我们教育却在真理的尺度上跨了一步: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让梨”。这违背了人的本性的行为要在孩子还没有判断能力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地接受。孩子怎么办呢?他学习“潜规则”的过程就开始了:眼睛盯着大人,直至你将梨还给他为止。以后这种潜规则又得到衍变,现在外国人感觉:中国人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但是无人感觉到问题出在哪里。人性是不可违背的,否则是要花代价的。也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我是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特殊材料制作的人,但是我相信有信仰坚定的人。而任何信仰本身都是“后天”被教育出来的,虽然教育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任何信仰都应该是自由的,这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如果信仰本身没有自由,即使自己产生了怀疑也“不容质疑”,甚至是不敢怀疑,那么就是在逼人撒谎,就会让人言不由衷,就只有潜规则当道,他们说的和做的就不可能一样。所有的贪官基本都是在号召别人毫不利己的口号下利用手中的权力既偷又抢地为自己累积钱财的。

明确了人性本私,就要从小教育大家处世做事尽量出于公心!社会国家要严惩私字膨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