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濑麻美影音先锋:如何进行历史课提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18:37
历史课堂提问之我见

泗水县大黄沟中学    卢甲祥    2011年8月2日 18:15

李梅香于11-8-2 21:38推荐结合自身课堂实践谈了历史课堂提问的,“四原则”,言之有物,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张红霞于11-8-2 23:09推荐有理有据提出自己的“课堂提问之我见”,值得分享的思想。 

历史课堂提问之我见

看完讲座收获甚多,下面我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的选择与设置谈自己点滴看法:

(一)创设情境,感知历史,把握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增加问题设置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高涨情绪,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学习和思考。例如学习虎门销烟时,我说当时清军的装备是“两杆枪”,同学们知道是那两杆枪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危害是什么?清政府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把一个个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探究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二)巧设问题,发散思维,把握启发性原则

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时我没有简单的问学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而是通过幻灯片上显示陈独秀《警告青年》中的一段话:“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然后提问:从这段话中你领悟到什么?你知道“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吗?进而让学生明白和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科学”与“民主”。再让学生讨论: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讨论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

(三) 以史为鉴,感悟历史,把握时代性原则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结合日本挑起钓鱼岛之争提问,同学们知道近代历史上日本通过什么条约侵占过我国哪些领土?并且加以补充如何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就从历史角度让学生铭记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台湾是我们的固有领土,这是不可纷争的事实,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误区迎刃而解。

(四)难易得当,面向全体,把握层次性原则

问题的选择与设置必须要围绕教学三维目标,在设置问题时,应难易得当,面向全体,有清晰的层次,尽量使好、中、差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回答,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讲《辛亥革命》一课时,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以让后进生回答,而对应的“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可以上中上等学生回答,而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否具有局限性可以引导优等生来全面评价。这样就把全体学生都纳入的课堂提问。

总之,课堂问题的选择设置,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让历史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浏览:91评论:21专家浏览3指导教师浏览12

评论列表

滕州市级索镇级索中学孔刚5 分钟 前IP:218.56.*.*回复

四个原则见解独到,论述简明扼要,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运用。

梁山县小安山镇初级中学冯淑清16 分钟 前IP:218.59.*.*回复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展开,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教师李春洁19 分钟 前IP:113.125.*.*回复

四个原则见解独到,论述简明扼要,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