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满蘑菇的宝箱在哪:高血脂常并发其他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7:17
高血脂和脂肪肝“狼狈为奸”

  “血脂高”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症状。更糟糕的是,在高脂血症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另外,脂肪肝人群也常受到各类高脂血症的光顾,最常见的就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此外,患者还常常伴有肥胖和糖尿病。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经常狼狈为奸。”一些肝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这两种疾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治疗其中任意一种疾病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另一种疾病的影响。”

  事实上,高脂血症和脂肪肝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脂肪。高脂血症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脂肪肝则表现为,脂肪在肝脏内过量地堆积。通俗地说,脂肪进入血液中,就可能导致高脂血症;脂肪大量地堆积在肝脏里,就形成了脂肪肝。另外,二者还有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如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及酗酒等,都可以同时诱发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最后,高脂血症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因为脂肪肝或高脂血症在病因、发病机理上有类似之处,因此治疗时也有其共通的原则,即都很强调饮食和运动治疗。具体说来,患者在饮食上应当有所节制,以低脂饮食为主,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及豆制品、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主。胆固醇过高者应少吃蛋黄、肉类(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甘油三酯过高者要忌糖及各类甜食,并限制饮食的总热量。肥胖患者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利于脂肪的消耗。肥胖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

  如果高血脂合并脂肪肝,则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无脂肪肝患者,因此,必要时应联合使用保肝药物。另一方面,对于脂肪肝合并血脂轻度异常的患者,可以选用兼顾调整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和保护肝脏的药物。对于酒精性和药物性脂肪肝伴有的轻至中度高脂血症的患者,彻底戒酒和停用可疑药物是最好的治疗措施,通常无需应用降血脂药物。儿童、青少年、孕妇以及75岁以上老人新发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一般也不用降脂药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患者是否需要使用降脂药物,一定要遵照专业医生的指导。这是因为降脂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反而会损害肝功能,甚至还会促进血液内的脂质沉积在肝脏,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无论是高脂血症患者还是脂肪肝患者,都要注重日常生活上的调理。平时可以喝一点养生健肝茶,养生健肝茶无论对保护肝脏还是调节血脂,都能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每天饮用2—3袋,每次1—2袋,用不少于300毫升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即可当茶饮用。糖尿病人多半高血脂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

  有人说,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亲密得就像一对亲兄弟。在临床上,心脑血管病早已被称为糖尿病的“第一并发症”, 75%—80%的糖尿病人最终会死于此。而其中,高血脂则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根“导火索”。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时,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出现 “高血脂”。由于过半糖尿病病人都会合并高血脂,因此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脂病。

  高脂血症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等异常增高。而大多数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血脂紊乱,会有混合型血脂异常的特点,即甘油三酯血清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对病人来说,这种情况更危险。这是因为,这些异常升高的脂质通过某些机制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后果。从临床上的数据来看,如果对糖尿病病人的血脂情况放任不管,那么其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比正常人高数倍,死亡率会增加2—4倍。

  因此,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必须严密监测血脂水平。同时,注意日常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

  至于治疗,首先不能舍本求末,降糖治疗依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几乎所有的降糖药物都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如果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还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降低10%—15%,同时改善其结构,对高密度脂蛋白结构的完善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另外,糖尿病病人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严遵医嘱、积极应对,告别高血脂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最关键的是先得有意识,否则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再来亡羊补牢,就于事无补了。高血压也和高血脂形影不离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脂较高。而许多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在患病一段时间后也常常被测出血压升高。可以说,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就像一对同胞兄弟,形影不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同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两者并存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较仅有一项者更高,应引起重视,早日接受积极治疗。

  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法降低胆固醇,建议4到6周去医院查一次血脂,监测2到3个月,再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治疗。如果检查不达标,医生建议同时服用降压药与降胆固醇类药,应当尽力配合,不要自行吃吃停停。

  有些患者特别关注药物以及药物之间的副作用。我们对药品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因噎废食”。降胆固醇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不良反应,比如恶心、上腹部不适。极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或者出现乏力和轻微的疼痛,并逐渐加重,这在医学上称为肌病,它的发生率是1/1000左右。如果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需强调,药物的降胆固醇作用和副作用属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千万不要因为有副作用,就停止降胆固醇治疗,因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危害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