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四大家族:|中国观赏石简介11-奇石论坛,奇石欣赏,奇石图片,奇石收藏,奇石展销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1:44
中国观赏石简介11 发布时间:2009-4-2    浏览次数:943    发布者:aijijinzita(点击访问作者石馆)       

   红丝石,产于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黑山顶峰石洞中和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的壮山周围。黑山和壮山两地直线距离约二十公里,两地所产之石色泽质地极为相似,系同出一脉。黑山因石源枯竭,藏量甚少,现红丝石多为壮山一带所产。因古代临朐县隶属青州府,故以往统称为青州红丝石。

            红丝石属微晶质灰岩,颗粒均匀,石质致密细腻,硬度约4度左右。常见有黄地红丝、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紫地黄丝、紫地黑丝等,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佳。石上垂直剖面的纹理基本平行,含有后期构造裂隙影响所构成的错断或斜交,层面上的纹理则千回百转,层次分明,尤似天然云纹、水纹、刷丝纹等,千姿百态。石内丝纹多者达十多层,且纹理变幻无穷,天然形成山水草木、阳光月晕,人物鸟兽等状,瑰丽多姿,独具特色,可制作成高品位的观赏石。

            红丝石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易于打磨,又是制作砚台和其他工艺品的优质材料,成砚称"红丝石砚"或"青州红丝石砚",质地嫩润,发墨如油,蓄墨似漆,不渍墨,不损毫,匣藏不干涩,砚内色彩纹理美观和谐,是历史上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红丝石形成于距今约4.5~5亿年的早古时代,属浅海一一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为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达94~98%,另含少量铁、锰及微量石英、云母等矿物和泥质物。蕴存于沉积碳酸盐岩系中,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单体规模不大,一般厚5~20cm。红丝石是在特殊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即在局部地段出现沉积间断之后露出地表,经风雨冲刷等外力作用下,变成形态各异的洼地和小丘,并接受陆源沉积物在密集的小丘间逐次成层沉淀,直到海侵以后的全面巨厚沉积成岩。

            青州黑山红丝石产于黑山顶峰一个石洞中,洞内深宽一丈余,高三尺余,采石极为困难。石质坚而不脆,硬而不滑,手感温柔,敲之响声清悦。石色似晚霞,红黄相间,鸡血色的丝纹回旋变幻,次第不乱,莹于石面,形成山峰、云雾、月晕、林木、花卉等纹络。制砚研墨,膏润浮泛,凝墨如漆、不伤毫毛,存墨加盖则数日不干。且无论用过多久的砚台,清水一洗即点污不染,光洁如新。

            临朐壮山红丝石产于壮山地下2~7米的石灰岩第一岩段与第二岩段接触部位,岩层较薄,往往有石英线夹杂其中,料石稀有,大材极不易得。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多为柑黄地红丝纹、紫红地黄丝纹、棕红地灰黄丝纹、紫地灰黄丝纹等。丝纹虚幻神妙,变换无穷,天然形成云纹、水纹、刷丝纹和山水草木、云龙鸟兽诸状,有的还间有石眼、墨斑、金色条带、闪光紫筋、石英冰纹。制成石砚,质润肌细,手试如膏,色泽华而不浮,发墨护毫,墨液如油,墨色相凝如漆。

            青州黑山红丝石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三段顶部的一层含少量泥质的白云质灰岩中;临朐壮山红丝石则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此庵庄段的底部,含矿层为青灰色厚层灰岩夹浅黄色白云岩和具紫红色、桔黄色纹理的灰岩。

            临朐彩石,又名齐彩石、鲁彩石、五彩石,产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沂山北麓。该石属接触交代变质岩,形成于两亿多年前,为半玉半石质,间杂方解石颗粒,结构奇妙。质地坚硬细腻,表面光滑圆润,有红.黄、绿、黑、青、褐、紫、灰等颜色,异彩纷呈。经过切割打磨之后色彩鲜艳靓丽,纹理清晰如画,线条流畅,呈行云流水、山川湖泊、田园村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图案,变幻无穷,意韵深远。

            临朐彩石由于形成的地质结构各异,其种类繁多,有老五彩、黑彩、白彩、水纹石、山水石、浪花石、倒影石、古画石、竹子石、杠子石、披绿石、云雾石等等,不同品种间各具特色。

㈠老五彩石,石质坚而细腻,扣之有声,以黑青色为基调,石中夹杂数层白或碧翠的色带,沿色带绽开,有的则出现赤、白、绿、棕等多种颜色,色泽鲜艳,对比度强,但能形成图案者甚少;㈡黑彩,石质似玉,硬度高,石肤温润,色泽如黛,偶有白或黄色玉层浮其上,色彩对比度强,常构***物、动物等图案,典雅庄重;㈢白彩,石质细腻似玉,底色雪白,间有黑色或黄色纹理,色彩浓淡相宜,多形成层次分明的山水画面,颇有国画韵味;㈣水纹石,纹理虽简,多呈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的江、河、湖、海图案,画面壮观,以间有海上日出或江岸亭台楼阁者为珍;㈤山水石,颜色为黑白或淡黄绿相间,石上多呈写意山水图案,有峰耸溪流、谷间白云,或碧水秀石、葱茏树木等,奇异多彩;㈥浪花石,主要分布在临朐石家河乡枣行村西一带,石色褐黄,间有白花纹,多呈波浪图案,有的如山泉溪流淙淙,有的似江河激流澎湃,或沉静或激扬,气势非凡;㈦倒影石,一般呈黑、灰、白等色,多见黑白相间,色彩纹理似江河湖海,其树木等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颇似江淮暮色、广汉黎明等风景,画面宁静怡人;㈧古画石,石上色泽纹理颇似仿古山水画,古风古韵,偶有松柏图案,其石铜色的老桩与墨绿色的树冠,苍劲雄伟。

杠子石、竹子石、披绿石等,均质地坚硬细腻,润泽光滑,色彩纷呈,图案丰富,画面浑然天成,颇具观赏效果。

            徐公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砚台沟。该石呈薄层状,其形方圆不等,多具自然溶蚀边,色泽纹理丰富,纯朴雅观。具有形奇、色美、质润、石温之特点。其含矿地层为震旦纪土门群佟家庄组上部,地层产状平缓,储量丰富。

            徐公石存于玄武岩风化夹层中,大多都是层状硅质灰岩,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参差凹凸的自然块体,上边晶质隐约可见,质地细腻、脆硬,叩之清脆如磬,硬度约摩氏4.5度,比重2.78~2.9。开采出来后,几乎都是不规则的薄层状或薄板形状,外形奇古,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度在5至10厘米之间。石头周边生有细碎石乳和风化剥蚀很深的纵横交叉或垂直的石纹,上下两端石边向外突出,中间呈凹状,别具雅趣。但有一种当地称"石隔"的"白砂线",则属石疵,易使石体从线处断裂。徐公石颜色丰富,深透而不浮艳,主要有蟹青、鳝黄、沉绿、绀青、橘红、黑、紫、褐等,呈多色相间,五彩缤纷。石头纹理变幻多彩,有霞辉、迷雾、云浪、水波等。

            徐公石密度极高,历史上大多用来制砚,称"徐公石砚"或"徐公砚"。利用天然石型雕琢而成的砚台,四周可见亿万年风化水蚀的纹理。成砚质嫩纹细,清莹如玉,色泽沉静,着手生润,下墨如锉,发墨如油,不损笔毫。徐公石的天然形态,古朴风雅,亦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观赏石。

            相传,古时有赴京赶考的举子徐晦,路经沂地时,曾偶拣此石为砚,携带入京应试,中进士,年高后迁居得砚之地,时人尊称徐公,故村称徐公店,砚为徐公砚。

            《临沂县志》:"徐公店(原隶属临沂县),县城西北七十五里,产石可为砚。其形方圆不等,边生细碎石乳,不假人工,天趣盎然,纯朴雅观。"

            泰山石,产于山东省泰山山脉的山川和峪沟中。泰山位于泰安市,海拔1524米,号称五岳之首。泰山石质地坚硬,结构细密,有的结晶颗粒较粗;形态为自然块体,古朴墩厚,呈次棱角形、浑园形,多见不规则卵形,以显示图纹为主;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出现。在灰白、灰黑、灰绿、浅江、黛青、黄、褐、黑等颜色的石面上,交织着千姿百态的白色纹理,或凸或凹,构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飞禽走兽、风流人物等图案,且光润亮泽,构图均衡、清晰逼真,各得其妙。色调多以黑白为主,有水墨画的清高淡雅,有的还巧妙地嵌入红或黄色的纹饰。

            泰山石的岩石为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细粒角闪石岩等。其图纹是晚期浅色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等充填于不规则的原生裂隙中结晶而成,有的是由于地质原因,被重熔的斜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岩汁,上升充填在浅部岩石的裂隙中,形成各种网状、枝叉状、条带状、团块状等脉体。在地壳变动中,这些变质岩渐露地表,受漫长的自然风化后形成孤立块体,并崩落、滚入沟谷河道,经流水冲刷和砂石磨砺而成为奇石。

            泰山石图纹以凸显的石筋为佳。构成画面的白色纹路,有石筋和石皮之分。由于石筋和石体的硬度不同,经过千万年的风化、磨砺,使石筋逐渐突出石面,具有一种浮雕感。

            泰山石在泰安市泰山主峰周围山区的东溪、西溪、东麓麻塔、下港峡谷以及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皆有分布,尤以主峰西部桃花源峡谷中所产成色为佳。近年将济南历城、长清所产的黑白花卵石,也归入泰山石一类。泰安的泰山石由于混杂了部分山石,而不仅仅是卵石,故而感觉更粗更峻,构图以绚丽多姿的花纹及山水树木为主;济南的卵石主要是水冲石,其质地相对细密,画面则以人物和动物居多。泰山石中的佳品,多出自水冲石。

            莱州石,产于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莱西市、烟台一带。该石为磷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呈半透明蜡状光泽;花纹石色五彩斑澜,有墨蓝、灰色,浅绿、墨绿、黄色、白色等,有的两色或三色相间;其石质白者晶莹,绿者透碧,佳者光润似玉,可用于篆刻印章和雕琢工艺品,也有人用它充当玉器。莱州石分布面积较广,储量丰富,其开采和利用,到宋代已达到相当规模。因其质地及各种成份含量不同,品类较多。

            冻石类,硬度低于4度,质地滑腻,蜡状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隐晶质结构。产于玉石矿区周围的绿冻石,呈浅绿、墨绿,深绿等色,其质地纯净者几近透明,可混同玉石,坚硬度只略高于寿山石和青田石,较适宜镌刻。

            滑石类,主要产于莱州市粉子山等地,有白、黑、红黄、粉红或其他杂色;质地致密滑嫩,硬度1~1.5度,因其性软,不宜精雕细镂,但雕成品上蜡后,油脂光亮。

            《云林石谱》莱石:“莱州石色青黯,透明斑剥,石理纵横,润而无声,亦有赤白色。石未出土最软,土人取巧镌砻成器,甚轻妙。见风即劲。或为铛铫,久堪烹饪,有益于铜铁。”

还有产于莱州市西山张村旁的毛公石,原石为赭褐色拳形石蛋,呈积带状散于粘土中,小者盈寸,大者似拳,质地细润、结构紧密,软硬适度,宜于篆刻运刀,但产量极少;去除表皮后,其色彩典雅,有墨蓝、斑绿、斑黄、蓝灰、墨青等品种,尤其墨蓝者,鲜亮沉稳的墨色中尽透幽幽蓝韵;此石以质地纯净,颜色均匀为佳。

         

            青州石,又称青州怪石,主要产于山东省潍坊市的青州市益都至临朐县之间的山峦坡土中。该石的石质为石灰岩,质地细腻;石形玲珑剔透、千奇百怪;呈紫、灰、棕、黑等颜色,纹理纵横交错;大多都是细碎块状,小者仅几厘米,偶有高达数米的独体大块。造型既有具象又有抽象,或以瘦、透、漏、皱见长,或以纹理奇特著称。近些年在青州市五里镇红岭一带也发现相似的青州石,蕴藏量较大,且更能体现瘦、透、漏、皱之特色。青州石的玩赏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已有几千年。

            青州石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至今约5~6亿年。原石的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并含有白云石晶体等多种矿物。裸露于地表后,经长期风化浸蚀,石中的白云石晶体被溶解形成孔洞。其窍眼多被泥土所充塞,需用清水先将泥土冲去,再以毛刷刷净即可。传世佳品中有"毓秀":孤峰凌云,洞穴横生,奇异多变;"云断孤峰":峰峦挺拔,石根处为灰褐色,恰如云雾缭绕;"秀峰纳云":空灵奇拙,幽洞平透,似元嶂纳云,烟岚笼罩;……等。

            宋·杜绾《云林石谱》:“青州石产于土中,大者数尺,小亦尺余,或大如拳,细碎磊块,皆成物状。在穴中性颇软,见风即劲,凡采之易脆,不可胜举。其质玲珑,窍眼百倍于他石,眼中多为软土充塞,徐以竹枝洗涤净尽,宛转通透,无峰峦峭拔势。石色带紫,微燥,扣之有声,土人以石药粘缀,四面取巧,像云气枯木怪石欹侧之状。”

            金钱石,产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北部蒙山脚下的白马关、九女关一带。该石石质坚硬,通体布满古币状的彩纹,图案清晰,色彩线条明快,朴实凝重,典雅别致。此石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新石种,因石上呈似古币状纹理而得名。

            金钱石亦分白金钱石和黄金钱石。白金钱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少量的角闪石、长石、云母石等,硬度7~8度,石中有套环状的花纹,蓝、绿、白、黄诸色相间,自然明快,古朴典雅。黄金钱石俗称牛眼石,其石质为硫铁矿石和滑石的混合物,硬度6度,石中花纹由赭黄色的硫铁矿和淡绿色的滑石相杂形成,新奇和谐、形态独特。

            金钱石矿点有的呈狭带状深埋于地下,有的裸露于地表,藏量较少。其中以色泽多样,花斑图层丰富、规则有序者为佳。

            木纹石,又名紫檀石、也称木鱼石,产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及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望山。该石质地细腻,呈赤褐色,纹理清晰,表面光滑,硬度适中,适合雕刻。因具有天然木质状纹理而得名,又因其色、纹、声酷似和尚诵经敲打的木鱼,故谐音称木鱼石。木纹石多用于雕制茶具等工艺品,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木纹石在寒武系地层中产出,属于海相沉积,是花岗岩中的"云母二长岩"。形成于距今约5.5~5.8亿年前,张夏镇的储量约为2000万立方米,当地俗称"木纹玉石",地质学上称"红页岩"。木纹石以其粉晶、细晶质结构和酷似木材纹理的花纹有良好的观赏性。

            北海石,旧称登州石,产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的大小钦岛、砣矶岛。该石质地坚韧,敲击有声;形态嶙峋峥嵘,层峦叠嶂,具有皱、瘦、漏、透之特点;色调多为黑灰与黝青,嵌有蓝白或黄绿相间的条带状彩纹,萦绕似波,璀璨耀目;体量大小不一,形状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北海石既是制作盆景的上乘石料,也是点缀庭院、把玩观赏的佳品。

            北海石是一种自然海蚀石,岩石中有石英和绿泥石相间共生,内含云母40%、石英30%、绿泥石25%、及其他矿物质等。经长期的风化与海浪击打,去软留坚而形成。

            长岛,历称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全县由大小32座岛屿组成,古时为登州府(今蓬莱)所辖。北海石成名于宋朝,时称"登州石",现由于多用于制作盆景,故俗称"砣矶盆景石"。

            阳起石,亦名光线石,产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原历城县)西北药山。药山又名卢山、齐山、云山、阳起山,高不过百米,因山下洞中所产阳起石可入药,故名。此石矿脉甚微,开采困难,宋朝时列为贡品,到了明代后期,阳起石基本挖没了,留存储量很少。

            阳起石为矿物名,属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族透闪石,常见于各种变质岩中。透闪石中的镁,部分被二价铁置换,含铁超过2%则成阳起石。呈长条形或扁长条形,大小不一,石体乳白色、青白色、青灰色、绿色,或黄棕色,或形成青白色与青灰色相间的纵花纹;单斜晶系,结晶呈柱状、针状、纤维状,通常为放射针块状、棒状、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条痕白色,硬度5~6,比重3.0~3.3;具有玻璃或绢丝之光泽,质地疏松者易剥离;断面为纤维状,易纵向裂开,捻碎石呈丝状;基丝绵软光滑,富弹性,粘在皮肤上则发痒,且不易去掉。质地疏松的纤维状阳起石可作石棉之用,致密块状的阳起石结晶优美可做观赏石或中药材。

            阳起石外观绿色,含铁愈多愈绿,具有纤维状的晶体,在野外很容易辨认。

               

30、燕子石

            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学名三叶虫化石,主要产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和莱城区高庄、临沂市费县马庄镇等地。该石是一种海洋动物化石,生成于距今约五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莱芜山区是中国燕子石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石上三叶虫的形体清晰,状如春燕穿柳,浮雕般凝于岩板层面,具有色泽古雅,姿质温润,纹彩特异,富有天趣的特点。

            燕子石质地细腻沉透,抚如凝脂;石片颜色多呈深绿、浅绿,间有紫褐;三叶虫化石颜色微黄,凸出石面,须翅翎羽皆生动逼真,一般2至4厘米大小,形如飞燕,状若翔蝠。三叶虫头盖呈梯形,尾部形似蝙蝠,边缘有刺多对,两侧的一对最长。大块的燕子石上可镶嵌多个虫体,有的较完整,有的破碎后被零星嵌入石面,有的杂乱交错,形成自然纹理,无需雕饰即可用于陈设观赏。用燕子石制砚,历史悠久,明清时已有之,成砚称"燕石砚"、"多福砚"或"鸿福砚",保潮耐涸,易于发墨,不伤笔毫。也可用燕子石制作的石板画、座屏、壁挂、镇尺、笔筒等工艺品。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邹平张尚书崇祯间游泰山,宿大汶口,偶行至汶水滨,水中得石,作多福砚。

            清·盛百二《淄砚录》:"此石莱芜往往有之,其背有如蝙蝠者,如蜂、蝶、蜻蜒者,文皆凸出,制砚名鸿福砚……。

            枣花石,主要产于山东省临朐县石家河乡宝畔台村、枣行村和白沙乡石瓮沟村周围的山岭上。该石是一种灰质泥岩,底色为灰白色、黄褐色,石上布满白黄色星点纹理,恰似盛开的成串枣花,故名。枣花石质地坚硬细润,纹理清晰美观,挖掘出土后,经切割打磨,即露出枣花、树木、水草、湖泊等图案,少数也有古松、梅竹、山泉、溪流等花纹,呈象优美、古朴自然。可加工成各种大小石屏,最长者可达两米,画面以"枣花盛开"为主,间杂各种美好景致,镶上底座,陈设于几案或装点厅堂,潇洒雅观,颇具韵味。

            枣花石的纹理是经地质作用和雨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其中土黄色的枣树树干由铁氧化后构成,石上黑色图案为铁和锰矿物所致,石英微粒则组形成各种花草。

            细白石,产于山东省威海文登市海滨沙土中。该石为质、色俱佳的海卵石,由海潮千万年冲琢而形成。清·沈心《怪石录》:细白石产文登县海滨沙土中,形如芡实,白净可爱。

            《云林石谱》登州石:“登州海岸沙土中,出石洁白,或莹彻者,质如芡实,粒粒圆熟。间有大者,或如樱桃,土人谓之弹子窝,久因风涛刷激而生。”注:登州,现山东省文登市。

            上水石,又名吸水石,产于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上林镇等地和青石山区河谷中,以及平邑县铜石镇、天宝山乡一带。该石呈灰白色、灰褐色;石上有很多天然的大小洞穴,有的互相连通,有的小如气孔,具较高吸水性能;石性较脆,可凿槽钻洞、雕刻,易造型,常用于制作假山或盆景。

            上水石分沙积石和石灰石两种。沙积石暄而脆,但吸水性很强;石灰石也称泉华,硬度稍高,结构比沙积石细密。

            平邑县铜石镇大圣堂和天宝山乡小圣堂附近的泉华,为脉状产出,矿石部分出露地表,部分深埋地层。

            沂山石,产于山东省临朐县沂山下的河涧中。该石质地坚硬,浑圆古朴,纹理清晰,构图简洁明快。在黑绿、灰黑、浅江等底色上,嵌以白色调为主的石纹,线条随意纵横,粗犷天然,颜色反差大,构成写意的动植物、山川古木、文字等图案,亮丽壮观,妙趣横生。

            沂山旧称东泰山,沂山石是由花岗岩和古老的泰山岩群变质岩,在沂山的深山老林沟壑急流中,经千万年的洪水搬运、冲刷、磨励而形成的。

            木鱼石,俗称凤凰蛋、石中黄子,产于山东省昌乐县毕都乡南部古火山地带。木鱼石是一种中空的石头,其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一般有空腔,腔内物有的呈卵核状,有的为粉末或液体,手摇或敲击能发出动听的声响。外壳质地坚硬、细腻,通常呈豆状,也有钟乳状、块状等;表面为土褐色、橙黄色、紫红色或黑色;半金属光泽,新鲜断面呈介壳状;摩氏硬度约5.5,比重3.6。

木鱼石的矿物成份为褐铁矿,Fe2O3的含量从20%到78%不等,其它杂质常为磷酸盐,还有少量的偏硅酸盐,以及锶、钼、锂、锌、硒等微量元素。木鱼石的石质非常细腻,据其巧夺天工的产出形状和内部形态,经切割、雕磨,可制成具有原始稚拙、野性,古朴大方的工艺品。尤其是那些惟妙惟肖、天然造型的木鱼石原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旋花石,当地也称红花石,产于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和三羊山村、赤良峪村一带。该石质地致密细腻,石面为灰红色调,间有深红色、灰黄色等纹理,其花纹盘旋缭绕,有似浪花、同心圈、木纹等,变化极为丰富,流畅地构成各种图案,古朴清新。旋花石色泽红黄相映,纹理清晰,作为观赏石,韵味雅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可用于制作砚台、笔筒、花瓶、镇尺、印章等,光滑艳丽,精致耐观。

            旋花石是红丝石产地附近的表面石,红丝石则多藏于深层。当地为青石山区,断层、溶洞较多,石层深厚,中间夹着黄土。旋花石位于地表浅层,矿层较厚。其石筋、断纹较少,纹理结构独特,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济南青石,产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山区。该石质地属石灰岩,石体色调自然古朴,呈青黑色或黑色等;石上纹理丰富、外形多皱,有斧劈皱、披麻皱、折带皱等;有的形态奇特,玲珑剔透,或象形状物,生动逼真,具有瘦、皱、透、漏之特征。产于历城区仲宫镇一带的青石,石体少洞穴、多坚纹,形状古朴顽夯,又称"仲宫石"。济南青石可作供石欣赏,也是堆叠假山、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石料。

            临朐青石,产于山东省临朐县西南部的石家河、冶源、寺头、五井等青石山区。该石石质细腻,表面光滑,扣之声音清脆,多呈青灰、青黑等颜色,造型多似山峦、动物等形状,有的亦显玲珑,奇特者较具观赏效果。

            临朐青石属石灰岩,大者为矿体。小者独立成块,其外表往往有泥土包裹,采回后应将泥土刷净,可保留其表面钙化层,显得古朴自然。

            龟石,主要产于山东省临朐县石家河、辛寨、嵩山等地。该石为含生物碎屑的泥质石灰岩,以扁平椭圆形为主,外貌似龟形,故名。龟石单独成块,大者似碗盏,小者如鹅卵,表面有风化层,磕之层层脱落;多呈土黄色,亦有黄青、黄褐、褐红、茄紫等多种色泽;腹背磨平后,显圈状环绕丝纹,有的石心明显,构成多色相间的层层晕纹或似风景图案。石色一般外深内浅,间或有纯茄紫色石心者,质细而嫩,为上品,但不易得。龟石原石形状奇特者,亦极具观赏价值。

            龟石硬度稍高于端石,历史上多用于制砚,加工时,根据其自然形状从腹背凿出平面经雕磨即可,成砚称"龟石砚"或"龟砚",砚面质细而润,不吸水,不渗水,蓄墨不涸,纹理细而不滑,发墨而不滞笔,故为砚材之上品。

龟石是由中寒武世薄层状或透镜体状等泥质石灰岩或石灰岩,经风化再沉积而形成,蕴藏于冶源断裂北侧的残积坡积层中,且分布有限,石周有泥土包裹,在水流冲刷下,偶尔裸露于山峡之地表,一般要在雨季才能找到。

            清《临朐县志》:"龟石产辛寨龙岩寺石涧中,天然龟形,磕之底盖自分,质细而润,蓄墨数日不

            土玛瑙,产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沂水县、费县、临沂、日照市莒县等地。该石质地不佳,半透明,多呈灰、白、红三色,石上有苔纹和胡桃纹理,花纹如玛瑙红,多而细润者佳。

            《聊斋杂记·石谱》沂州土玛瑙:“红多,细润,不搭粗石者,佳;胡桃花者佳;大云头及缠丝者,次之;红、白粗花,又次之。可锯板,嵌桌面、床屏。”

            弹子涡石,产于山东省蓬莱市丹崖山旁。该石为海浪长期磨荡而形成,状如珠玑、弹丸,圆洁光莹,俗称弹子涡。

            宋·苏轼在山东时曾于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并作《文登弹子涡石》诗。序云:「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水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以养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诗曰:「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候杀廉角,阴火发光采,累累弹丸问,琐细成珠腓。阎浮一沤尔,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根,联络不可解,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松石,又称松化石,产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大竹岛。该石质地坚硬、细腻,呈灰白、浅黄、深黄褐、棕红、深灰白等色。

明·阎士选《松石记》中记述古青州一带及大竹岛中有松化石:“此石温润而栗,文理森如,根节盘结,千条万缕,如老人苍颜鹤发,蹲居不前状。”

            鱼石,又名石鱼、鱼化石,产于山东省莱阳市。该鱼化石是由于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压入湖底鱼体而形成,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鱼石又露出地面。鱼石多依存在夹层状岩石中,有的需将石层揭开,方能显示。鱼体一般较小,大者罕见。石面大小不一,石上有鱼化石少则一条,多则十几条或二三十条。古人很早就有以鱼石作摆饰,莱阳当地人有将鱼石制成屏风。作为奇石观赏的,可依其石形做框悬于壁上,或做架供于书案。

            清·沈心《怪石录》:“鱼石产莱阳县火山,色如败酱,有游鱼文,鳞鬣宛然。”

            文石,产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县(荣成市)文石滩。该石为海卵石,经海潮千万年的雕琢而形成,色调极其丰富,丹赤似霞,苍洁如雪,黄尤蒸粟,艾色、碧云,斑斑入画。其造型奇特、花纹别致、颜色艳美,颇具观赏价值。

            荣成文石滩海峰波涌,遍地多有各种造型的海卵石,相传宋代苏东坡曾亲临文石滩一带采过文石。近年来,有的把历史上限于盆中清供的文石和大大小小品质较佳的各种海卵石,统称为"威海石"。

            泰黄石,产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采石镇一带。该石质地坚硬,光滑温润,石色青黄或者黄黑相间,以黄底为主,间夹黑色、咖啡色等石纹,构成的画面立体感很强,似人状物、飞禽走兽,皆栩栩如生,较具观赏价值。泰黄石因产地位于泰山北麓、黄河以南的山区而得名。

            泰黄石属沉积岩的一种,蕴存于大山深处的夹层里,由青石的碎片和泥沙经过漫长年代的冲刷和沉积而形成,色彩古朴典雅,很有特色。

            乌刚石,产于山东省莒南县。该石属于针状矿石,色黑,半金属光泽,在光照下显得耀眼。可用于制作手链、耳坠等饰品。

            蒙阴绿石,产于山东省蒙阴县西部山区。该石多呈块状,也有片状;石中有似海浪状黑纹,构成的图案具一定观赏性。

济南绿石,产于山东省济南市近郊区。该石以绿色为基底,石上多嵌有红色斑点。

            连理石,产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脚下。该石有连理样花纹,石形高而状似柏树,色泽鲜明,纹理清晰,上部及下部相连,中间有较宽空隙。《素园石谱》中曾有记载,现不可觅。

            泰山玉石,产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山麓。该石为蛇纹石质玉,致密块状,质地细腻温润;颜色以绿色为主,有碧绿、暗绿、墨黑等色,石中含有黑黄色的斑点;半透明至微透明,油脂、腊状光泽,硬度为5.8度左右。其品种有:泰山碧玉、泰山墨玉、泰山翠斑玉。泰山玉石开发较早,先秦时代已有名闻,是雕刻工艺品的佳材。

            泰山玉石是一种蛇纹岩,属变质超基性岩浆矿床。主要分布在道朗镇房庄村、石辣村一带,为泰山玉与蛇纹岩、温石棉共生矿床,蛇纹石质源量约1200万吨。

            泰山墨玉:质地细腻,色黑而晶莹,在阳光下显墨绿色,切割成片状后,多显出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图案,很有欣赏价值。泰山碧玉:质地晶莹,绿如夏荷,具暗绿、深绿、墨绿等色,尤以鲜绿为佳。泰山翠斑玉:又名白云玉,色洁如雪,间有浅绿纹路。

            兖州石,产于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市。该石质地坚致,扣之有声,灰褐色,巉岩浑雅。

            《云林石谱》兖州石:“兖州出石如褐色,谓之栗玉。有巉岩峰峦势,无穿眼。其质甚坚润,扣之有声。堪为器,颇费镌砻,土人贵重之。与北虏所产栗玉颇相类,但见峰峦一律耳。”

            峄山石,产于山东省济宁市的邹城市(原名邹县)峄山。《云林石谱》峄山石:“峄山在袭庆府邹县,山土中产美石,间有岩穴穿眼,不甚宛转深邃,亦有峰峦高下,无崷崪势。其质坚矿,不容斧凿,色若挼兰,或如木叶,翠润可喜。”

            峄山位于邹城市城东南约十公里处,山上多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

            袭庆石,又称泰山石,产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云林石谱》袭庆石:“袭庆府泰山石产土中,大小逾三四尺,间有磊磈碎小者。色灰石或微青,亦有嵌空险怪势。其质甚软,可施镌砻,土人不甚珍爱。”注:北宋时兖州称袭庆府,领乾封(泰安)、仙原(曲阜)等七县。

            密石,产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安丘市。《云林石谱》密石:“密州安丘县,玛瑙石产土中或水际。一种色嫩青,一种莹白。纹如刷丝,盘绕石面,或成诸物像。外多粗石结络,击而取之,方见其质。土人磨治为砑头之类以求售,价颇廉,亦不甚珍,至有村人以此石垒为墙垣,有大如斗许者。顷因宫中搜求,其价遂数十倍。”注:密州(今山东潍坊市诸城),安丘县曾归密州所辖。

            登州石,产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沙门、鼍矶等地。《云林石谱》登州石:“登州下临大海,有沙门、鼍矶岛,土中多产黑白石,磨砻为棋子。又有牵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甚近,石有挺然而出者,颇焦枯。他处者紫翠岩巉出波涛中,多秀美,五彩斑斓,或如金纹者。熙宁间,士大夫就诸岛上取石十二枚,皆粲然奇怪,载归南海,为东坡称赏。”

                  千层石,产于香港大埔区东平洲岛海岸。该石是由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及燧石层构成,经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及海蚀、断裂、风化而形成的独特页岩,俗称千层石。石形多扁平,质重坚硬,表面呈黄褐色,亦多阡陌,断面层纹清晰,石间多贝螺、珊瑚。

                  东平洲岛位于香港东北水域的大鹏湾内,形如新月,面积1.1平方公里,由沉积岩组成,岩石层层平叠着,地势平坦,故名“平洲”。岛上页岩地层厚度约200米,每个层理约厚1~5毫米,层理清楚,有的岩石风化后色泽变化丰富,甚至呈彩色条带状。海浪拍打着的千层石色彩缤纷,环岛皆是,就连小卵石也多有层纹。

                  盾皮鱼类化石,产于香港大埔区沿海黄竹角南端的白沙头洲一带。该化石蕴存在古生代泥盆纪地层的沉积岩中,盾皮鱼类生活在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的古生物,距今大约4.4亿年至3.5亿年左右。

                  沉积岩体中还分布有其他鱼类、菊石、珊瑚、腕足类、贝类等化石。

                  绿柱石,产于香港东区西部的炮台山、荃湾区上塘、针山等地。该石由高温热液交代形成,晶体常呈六方柱状,摩氏硬度7.5~8,多呈各种色调的浅绿色,蕴藏量不大,并常伴生有黑钨矿。香港绿柱石多作炼铍的矿物原料,色泽美丽者可用于观赏。

                  上塘亦称城门水塘;针山位于城门水塘东,海拔523米,顶端针状,故名。

                  河洛石,又称洛水石,洛阳黄河石,产于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流经熊耳山,进入洛阳,汇集涧河、漯河、伊河等,东入巩县注入黄河;伊河发源于熊耳山,流经河南的栾川诸县,经伊阙龙门进入洛阳,再东北流至偃师入洛河。洛阳市山脉纵横,河流交错,伊河洛河两条古河道处于市郊,奇石资源非常丰富。

                  河洛石属河卵石,由多条河流汇集,经过长期水流的搬运、冲刷、打磨、浸染而成。洛河伊河中的石头主要来自熊耳山脉,在河床中经过漫长磨励,形状圆浑,姿态万千,石表温润,纹理变化无穷,色泽典雅,多为褐、棕褐、深黄、浅黑等色,亦有白色者,体量小者如拳,大者不过尺余。洛阳段黄河汇纳了洛河、伊河、汝河等支流,其石质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石质坚硬细腻,古朴典雅,色彩斑斓,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有机幻变,石上纹理绮美,构图奔放、粗犷,妙趣横生。小者可置于几案,大者可立于厅堂。

                  河洛石温润典雅,图纹造型繁多,色泽艳丽斑斓,古时已有观赏和利用。《云林石谱》洛河石:“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间有五色斑斓,其最白者,入铅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产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县寇店乡万安山中。该石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掘出的新石种,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故名。

                  洛阳牡丹石为辉绿玢岩和白色斜长石混合体,质地细腻,硬度6~7度,整块石头呈墨绿色,石中分布着状若牡丹花的斜长石斑晶,其斑晶多为白色,少许粉绿,花形逼真,花瓣宽厚,花姿百态,布局自然,图案清晰,淡雅高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洛阳牡丹石蕴藏量较少,是稀有石料,一般经打磨后作观赏石欣赏,也可精雕细琢制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

                  洛阳牡丹石形成于距今数亿年前,白色花纹是斜长石晶体,墨绿色基质是细粒的隐晶质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铁、镁质为主的矿物。当地下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温度下降时,早期结晶的斜长石颗粒较小位于中心,形似花蕊;相继结晶出的斜长石颗粒长,既大又多,聚集其外围,恰如花瓣。同时被大量结晶相对较快,皆以细粒或隐晶质形态出现的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隔开,斜长石则以斑状分布在以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为主的基质之中。

                  梅花石,又名梅花玉、汝州石,也称汝州玉,产于河南省汝阳县上店乡关帝沟。该石磨光后,纹理美观,有的呈现出梅花状花枝花瓣图案,故名。汝阳梅花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商周,鼎盛时期为东汉初期。

                  梅花石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多呈黑色、墨绿色,少数紫红色;石中常呈现出白、红、青、绿、黄、紫等斑纹,形如梅枝、梅花,花朵似含苞,似怒放,簇拥成团,图案异常艳丽。尤以底色为黑,石上梅枝虬曲,各色花朵同时出现者为佳。梅花石具斑状结构、杏仁状及块状构造,显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硬度6~7,密度2.74克/厘米3,可雕性良好。

                  梅花石是一种杏仁状安山岩,由火山喷流的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众多气孔和裂隙,后被多种矿物所充填。其中红色杏仁体为正长石或含铁的玛瑙,绿色杏仁体为绿帘石或绿泥石,白色杏仁体为石英或方解石。奇形怪状的杏仁体经加工磨光后,极像梅花的花朵,气孔间的裂隙被矿物充填后,则形似梅花的枝干,极具观赏价值。







引文来源  中国观赏石简介系列[上犹奇石论坛]

  奇石交易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各石馆,信息由石友发布,奇石交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上一篇:中国观赏石简介10】  【下一篇:中国观赏石简介12】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