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环保局官网:开门八极拳桩功述真李会宁 李会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4:12:12
也谈八极拳“六大开”

李会宁 李会勇

  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
  八大招: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抢爪,立地通天炮。
  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几百年来在武林中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关于它们的真面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六大开”、“八大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笔者作为沧州罗疃(音tan)八极巨窠张克明门下李书文、韩化臣(会清)、马英图的再传弟子,亲闻亲见亲历“六大开”、“八大招”,可以肯定地说,八极门中确实存在具体的“六大开”、“八大招”,绝非一些八极门人主观臆断出的“六达开”、“八打招”,或是核裂变似的“趋于无限变化”。
  笔者现随“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嫡孙霍文学先生学习“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六个式子简单的来回趟子。笔者练功体会,这六个式子虽形简而意极深。“六大开”说明就是打法,属于“法”的范畴。此套“六大开”为“神枪”李书文亲自传给霍殿阁的,然后霍文学先生秉承了家学,动作丝毫未加改动,李书文的“六大开”是师爷张克明、师父黄四海、张景星手把手教出来的。因为得来不易,他是不会擅改动作的。霍家也有八大招,却不是本文前的名字,霍殿阁是武学奇才,他创编了一套“八极应手拳”非常实用,如今也已广播全国及海外。
  笔者另一位师爷赵荣林先生是韩化臣的贴身弟子,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时,韩先生应馆长张之江的邀请带赵荣林入馆,韩先生国考取得优等成绩在馆任教,赵先生则免试进入第一期“教授班”学习。赵先生毕业后曾任黄埔军校教官。韩先生是张景星的弟子,他传给赵先生的“六大开”也是六个趟子,只可惜笔者未曾亲见师爷演练,仅仅听师爷说过:“‘六大开’朴实无华,属八极绝技,没有桩功、小架、大架、对接练习的基础,根本练不成,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巧妙和威力。至于‘八大招’,没有‘六大开’,铁山靠、铁砂掌、铁指功、铁臂功、铁腿功、铁裆功、鹰爪功等作为基础,也一样不能体会出八个招的绝奥”。可见习练八级功夫绝非靠站站桩、走走套路、撕扒撕扒就令世人叹服的,而是练功如攀山,要一级一级的向上走,才能到达山峰,一步是上不了山的。“八大招”就是实战时的八个招术,也是打,属于“术”的范畴,如同“丹炉”中久炼的成“果”。招不就是用的吗?“大招”就是可以实用的“顶尖”技术,打不赢人的“招”就是瞎比划。这里“大”的含义,笔者认为有两个意思:一是有“大的气势,大的体系”,应用起来给人一种功力超凡的感觉,让对手根本无法接招。“大体系”是罗疃除“大开”、“大招”的叫法外,还有“大六合(枪)”、“大架”、“春秋大刀”的叫法。二是有“大道至简”的意思,俗话说:“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试想,八极套路中那么多打法,只有八招称为大招,其它的难道说没用了吗?要是这样,那直接苦练这八招不就得了。显而易见,拳学的最高境界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历代八极高手都曾于军中争战,交手无招无式,一两下就结束战斗,战场上你死我活,尽玩花样还不要了命。
  可想而知,象张克明、李大中、李书文、韩化臣、马英图、霍殿阁、霍庆云、刘云樵、马贤达等都是打出来的武林名人,绝不是吹出来的,他们的事迹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他们的“一两下子”又都是精练出来的,由“招熟而阶及神明”的。
  关于“八大招”,笔者曾有幸与马明达先生交谈过,得马先生教诲,他说:“八大招是有的,不然是传不出来的,张克明拥有此技,却只传给了儿子张景星。他在去世前紧紧抓住张景星的手嘱咐:星儿啊,千万别忘了我的八招和大六合啊”。马凤图先生生前与景星要好,亲领弟弟英图拜景星为师,马英图先生是张景星最后一名弟子,得到了真传,只有马家知道这八个大招的具体招式,其他各家没有一家能演练这八招,至于八个大招的名称是马贤达先生透露出来的,贤达先生是中国武协副主席,德高望重,当时他只说出名字,却没有公开演练,才令那么多八极门人臆造出“八达招”、“八打招”和动作与名称不符的“八大招”。
  不过,这八个“大招”很快就要露出真面目的,由马明达先生编著的《八极拳研究》一书不久就会出版,书中将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高度首次公开“八大招”,这必定是所有八极门人渴望已久的快事。八极门中马家几代人功不可没,老前辈马凤图、马英图自不用说了,当代作为“二图”的后代的“四达”被武术界称为“四杰”。马明达先生是一名知识渊博并有正义感的学者教授,他对“六大开”、“八大招”的阐释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将给人新的收益和启示。
  最后笔者再把“六大开”、“八大招”阐明一下,“神枪”李书文的另一弟子,台湾八极名家刘云樵,在他的训练体系中,称“小架奠其基,大架展其术,六大开极其艺”就这三个套路,没有八大招,可见,李书文没有给他“八大招”。另外在李书文编写的《八大拳谱》中,九个章节只读到了“六大开”,没有读到“八大招”,说明李书文没学到“八大招”,因此他的弟子们也就只会“六大开”了。经笔者详加考证,文中提及的韩、马、霍、刘四家套路属一个脉系,均是罗疃张家所传,四家都保持了“原传”,未有改动。笔者认为,八极一门之所以令武林中人刮目相看,就是因他独特的练功体系,如果一致,就变了味,有人也许会说,人家太极、形意、八卦都分派分式,那是人家,八极就是八极,军中训练怎么见不到太极、八卦呢?生死场上练发人,走八卦步行吗?笔者也练太极、形意、八卦,只持八极原传的观点,只爱“原传”八极套路。我想真正追求武学的人都是这样,只有“原传”才最真、最纯、最有风格。因为它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本文仅笔者一家所言,敬请别家同门批评指正,如有探讨商榷的必要,也请阐述其真,还“六大开”、“八大招”真貌,共同为弘扬八极拳做出贡献,也为中华国粹增添一丝光彩。开门八极拳桩功述真李会宁 李会勇...

 


        开门八极拳桩功述真

李会宁 李会勇

   提起八极拳筑基功夫——桩功,很多武术界人士可能认为八极门的站桩与其它拳种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八极桩功是一个体系,分定步桩、活步桩,有着其独特的一面。由于功法练习十分科学,才产生了享誉海内外的张克明、张景星、黄四海、马凤图、李书文、韩化臣、马英图、霍殿阁、刘云樵、马贤达等八极高手。
  笔者所练开门八极拳为河北沧州罗疃八极老架,浑厚沉实、凶狠爆猛,是张景星的弟子、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韩化臣先生的第三代传人,韩先生与“神枪”李书文、中央国术馆训练科长马英图为亲师兄弟。另外,笔者还曾得到过李书文的师弟王中全(在北京挂棍二十年未逢对手)的再传弟子付广池先生、霍殿阁嫡孙霍文学先生、张旭初的弟子缴增祥先生和马凤图的爱子马明达先生的指点,这几家八极均是老架原貌,只是动作幅度和架子高低略有不同。综合众位老前辈所言,笔者拟将八极桩功、八极发声、小架、大架、对手架、六大开、手型论、三大劲、八极养生、技击交手等10个方面的内容做一简略的阐述,保持原传、原味。现将桩功浅析一下,不求话多,只求意真。
  首先,八极拳入门的功夫是筑基桩功——两仪桩,也就是骑马蹲裆式,八极老前辈们称为“抱婴桩”(不同于大成拳的抱婴桩),全称“怀抱婴儿手托山”,据说是八极拳始祖吴忠的女儿吴荣练功体悟出的站桩秘诀,细嚼其味,内行看来其真其奥不言自明。此桩站定,取中平架,不高不低,要领同于原传形意拳浑元桩,左手握空拳,拳心朝下,意念中抱一婴儿(还不能走路,此时圆柔如球),大小臂自圆(同于太极拳抱球),右手为掌(虎形掌),掌心朝上,托于腮旁,意念中托一小山,只有这样内劲才能沉重如灌铅,并连通全身。同时两肘屈回撑顶,意念中力排二山(同于大成拳二挣力),头上顶,颈上拔,胸上提,意念中顶上青天;胯下松,膝下蹲,足下踩,意念中踩在两川(即两山间大河),上顶下踩也形成二挣力。八极前辈称此桩态内劲为“十字劲”,据笔者考证,此“十字劲”的名称早于民间传统任何一个拳种,可以说为八极门独有,后来大成拳也有了“十字”的概念。此桩功架单练,培元养气,伸筋拔骨,与内家的六面混元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是十字劲,其实是四面八方都有劲,“浑身到处皆是手”,无论对方从哪个方向进击,都会被大力弹回或震伤。可见,八极作为名拳,其练功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天下拳理是一家”,只是不同拳种各自的表述不同罢了。此桩独特之处是除保留内家拳肩撑肘横、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提肛敛臀、中正安舒的要领外,又将实战技击凶狠霸道的特点尽显出来,武林中素有“八极半年打死人,形意一年打死人”和“太极十年不出门,当年的八极吓死人”的说法(当然“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说法更广,这里只是说明八极拳的铜头铁臂、铁掌铁足、明肘明膝爆猛发力之效果,古时战场上称为杀法,不同于内家拳的弹射法,这也是八极拳历来被军方看重的原因。关于效果,举个例子,用手指弹一只蚂蚁,弹出很远蚂蚁也不会死,而用手指轻轻戳击或撵动蚂蚁,蚂蚁则必定粉身碎骨,八极就是后一种打击方法),整个桩态内意“头顶顶漏天,脚跺跺碎砖,两肘顶跑山”,内外相合,其威力可想而知。发劲时,力起于足,并以腰脊为轴,带动肩胯,猛摧肘膝,劲贯四方梢节,浑圆爆发,如炮炸响。说到此劲,霍文学先生曾向笔者讲过一件真事,是其父霍庆云亲眼所见:李书文在做顶肘动作时,劲发出后能将瓜皮帽垂直向上弹起一尺多高,然后复落头上,同时两肘象古琴弦一样剧烈颤动,可见其顶拔劲之大、之脆、之精、之神。后来霍庆云、张玉衡(张景星之子)和很多八极弟子竞相仿效,却没有一个人能将帽子顶抖而起,最好的也只是将帽子顶脱离开头发梢,一辈子也没有练成此功。实在可惜的是李书文没有将这一心法讲给后人,以致失传(但愿不是这样)。笔者另一位师爷赵荣林先生是韩化臣的贴身弟子,也是马英图的学生,因为韩先生与马先生是师兄弟,所以赵师爷称马先生为师叔。他把两仪顶肘叫做“八极母”,因为此式桩态为一蓄劲式,能派生变化出八极小架中任何一种拳式,无论劲发向何方。而小架又派生出大架和“六大开”、“八大招”,倒回去,所有拳式又能返回两仪顶肘式,师爷管这叫“一生九九,九九归一”(请八极同门不妨琢磨一试)。
  其次,八极拳的活步桩也就是小架,此架练法绝对天下独一无二,动作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是由二十几个势子组成的一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与此练法相同的是北京“醉鬼”张三门的“小拳”,然观“小拳”架式与八极小架一模一样,只是结尾改了两个动作,内行一眼就能看出“张氏功夫”源于八极。说其练法独特,一是指练功时动静分明、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内外相合,要在两仪定步桩换劲的基础上苦练,功力才会更上一个层次,动势如山崩,静势如沉钟。老前辈们称练习小架为“一 步一桩”,或干脆称“蹲小架”、“耗架子”。可能有的朋友要问,既然此小架是个套路,怎么这样练呢?这就是八极拳独特的地方啊!大家都知道,练习套路不是脆快如少林,就是柔缓似太极,但此二者皆讲究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八极小架练功单单讲究动静分明,而且集功、艺、养、用于一体,其练习共有四种方法:一是动静分明法,动时如崩弓炸雷,静时如同站定步桩。定桩仍然是按两仪桩的要领,但此时心中更静,杂念更少,仅存一念(即气功以一念之说)。具体方法是“数息”,我们规定一呼一吸为一息,呼吸要做到深、细、缓、匀,吸时把气贯入丹田,呼时起自丹田。一般初练时暗数三息为一桩,如起式并步桩(悟空问路)为三息后,发劲变成两仪桩站定又三息,再发劲后变弓步桩(拉弓式)又三息,直到练成最后一式并步桩,要求收势仍要回到起势的位置。随着功力的增长,可以“六息一桩”、“九息一桩”,直到极限“九九八十一息一桩”,此时可达忘我境界,天人合一矣。久之丹田气满,内劲厚积自出(另外,站桩内功还有大小周天练习法,因是内功练习,非得明师指点才能练,故笔者不能公开),追求的是一个“耗”、“养”、“积”字。二是柔练,不再按“一步一桩”的练法,而采取太极拳的练法,动作柔缓连贯、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此时更要深切体会动作的要领,用意不用力,细细品味丹田内气达于四梢的感觉,追求的是一个“熟”、“顺”、“畅”字。三是刚练,气满力足劲厚后,在适当的季节、适当的环境和适当的体况下发真劲、刚劲、明劲,足踏有声,步落生根,鼻中擤起丹田之气,摧动全身整体之劲弹抖而出,“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一击必杀,打出效果(此种练法必须经名师指点,否则易引起头晕、眼花、鼻流血和耳鸣现象,甚至造成脏器内伤),追求的是一个“效”、“慎”、“戒”字。四是刚柔相济练,动作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刚、时而柔,变幻莫测。马凤图前辈曾有“七刚三柔”之说,韩化臣老前辈有“一挂鞭”之说,霍庆云老前辈有“明劲牵暗劲,暗劲逗明劲”之说,这种练法追求的是一个“活”、“神”、“化”字。这样,练习小架四种方法轮换不停地练。
  第三,八极拳桩功有着十分丰富的活动,也就是精神训练,即古人说的“内实精神,外适安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前面所提的一些意念,同于大成拳的意念假借,可见传统武术界各有自己的意念假借,绝不只是大成拳的专利。八极门的先辈们在意念的练法上并不比大成拳逊色,笔者只是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八极门历史上就保守,起初八极拳只是在回民中流传,是不传汉人的,所以身怀绝技的高手都是回族老前辈,他们携艺自珍、携珍自秘、携秘自守,几乎是代代单传,才影响了八极拳的发展。可喜的是在1928年,冯玉祥、张之江、李景林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才使八极拳走出沧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笔者就意念问题曾请教过很多八极老前辈,由于受传统的影响,笔者在此不想多写(今后将另文撰写,以飧读者,以揭开八极拳之神秘面纱)。本文仅列出定步桩和小架的两首行功秘诀:
  (1)两仪顶桩歌诀
  头顶青天,脚踏两湾(或两川)。
  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意念阐释如前)
  注:湾,指小溪流。川,指大江河。但这里两字代表两层功夫层次。
  (2)八极小架动静结合练法歌诀(其他三种练法歌诀暂不写出,大架、六大开、八大招皆有歌诀,也将另外写出)
  头顶青天,脚踏两湾。
  背贴直树,肘寄远山。
  怀抱婴儿,内实浑元。
  周身运劲,力撑八面。
  旋拟螺丝入口,
  发似火药爆燃。
  敬请天下武友和八极同门分析其中奥妙,不言而喻,笔者也不再赘述,因为大家都是行家,我说些大家都知道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意义。它跟太极、形意、八卦有区别吗?天下拳理是不是一家?当代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曾说“天下没有名拳,只有名家”,言外之意,拳再好,没有功夫,你也上不了擂台,再说句实话,历代八极高手都是得老师真传方法正确后苦练出来的,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功夫也没有捷径可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传统八极拳练法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台湾八极宗师刘云樵先生“小架筑基,大架展技,六大开肆艺”之论也说明了这一点。笔者作为一名传统八极拳爱好者,知道八极拳“大道至简”的深刻内涵,但所知又极其有限,只能道出只言片语,写成一篇小短文,借以“抛砖引玉”,敬请各界同门方家批评指正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