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公立专科秋季招生:调查显示上海家庭养儿成本年均超三万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3:05

调查显示上海家庭养儿成本年均超三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4:24  新闻晚报

  “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公布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调查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今天上午,第八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开幕,一项由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市妇联儿童与家庭工作部共同完成调查 《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建议》也同时公布,调查显示,儿童忽视问题比较突出,2010年,有将近四成(39.2%)的本地12岁以下儿童曾经被独自留在家中、无人陪伴。兴趣班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有40.3%的0-3岁孩子的家长要求过孩子参加至少一种兴趣班。

  上海本地人感觉育儿压力最大

  问卷调查于2011年6月实施,调查对象为本市12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含户籍与常住人口家庭。抽样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样本规模为2000份。

  调查显示,2010年,上海家庭养育一个0-3岁儿童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2719.5元,养育4-6岁孩子的直接费用平均31943元,养育7-12岁孩子的直接费用31226元。在接受调研时,“养育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的父母比例高达10%,赞成此种说法为25%。

  客观上,9.9%的家庭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用于养育孩子;7.1%的家庭用于养育孩子的费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50%;15.3%的家庭用30%-40%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育儿。主观上,7.6%的家庭认为在经济上育儿压力非常大,认为压力大的比例则为20%,感觉压力非常小的只有5.3%。

  在生命照顾方面,分别有5.8%和23.6%的家庭在孩子日常生活照顾方面面临“非常大”和“大”的压力。在户籍上,本地上海人主观感觉育儿压力最大,拥有上海户籍的新上海人次之,没有上海户籍的外来人口最小。专家分析,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本地人育儿的标准更高,也可能是因为外来人口更吃苦耐劳。

  超四成家庭因“养儿难”放弃生二胎

  因为养育孩子太辛苦,28.1%的被调查父母表示,即使政策允许生育二胎,自己也会“放弃”生育二胎的机会,表示“一定会放弃”的比例为17.2%。换言之,有45.3%的家庭会因为育儿压力太大而放弃生育二胎的机会。明确表示“一定不会”因为育儿辛苦而放弃再生育的被调查父母仅占8%。

  此外,育儿压力呈现户籍差异,与育儿压力的户籍差异相应,本地上海人因育儿辛苦而表示会放弃再生育机会的比例高达51.2%,同比在具有上海户籍的新上海人、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中的比例分别为44.7%和30.7%。户籍上海居民生育二胎的机会明显较低。

  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越高,生育二胎的人的比例越多;收入越低,愿意生二胎的人越少。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愿不畏育儿辛劳而愿意生育二胎的比例为18.9%。

  近半“流动家庭”曾将孩子独留家中

  调查还暴露出目前儿童忽视问题还比较突出。 2010年,有将近四成(39.2%)的本地12岁以下儿童曾经被独自留在家中、无人陪伴。其中,经常被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的比例为5.4%,有时被独自留在家的比例为7.3%,偶尔被独自留在家的比例为26.5%。特别地,即使是0-3岁的婴幼儿也有12.8%的人曾被独自留在过家中,3-6岁幼儿曾被独自留在家中的比例更是高达21.4%。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将12岁以下孩童独自留在家中被视为是严重危险的监护不作为行为,会受到法律指控。

  没有上海户籍的流动人口子女被忽视的比例最高,有49.1%的流动人口家庭曾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同比在有上海户籍的新上海人家庭、本地上海人家庭的比例分别为37.3%和35.6%。可见,本地上海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周到充分的照顾监护,新上海人家庭次之,外来人口家庭最弱。

  兴趣班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

  除了儿童忽视问题外,兴趣班的低龄化趋势也成为调查中暴露的一大问题。 34.5%的家长要求孩子参加过多种课外培训班、兴趣班;35.7%的家长要求过孩子参加一种培训班、兴趣班;未要求过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兴趣班的家长为29.8%。

  课外培训与兴趣班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调查发现,在0-3岁孩子的家长中,有12.1%的人要求过孩子参加多种兴趣班,28.2%的人要求过孩子参加一种兴趣班。换言之,有40.3%的0-3岁孩子的家长要求过孩子参加至少一种兴趣班。

  家庭参加课外兴趣班费用较高。据统计,2010年,0-3岁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平均费用为2061元,4-6岁孩子为3362元,7-12岁孩子为6330元。

  ◎专家建议

  能否为幼儿家长建立“亲职假”

  记者 钱钰

  晚报讯 本次调查还显示,家长最迫切的需要分别是科学育儿指导、社区儿童娱乐设施服务和育儿压力疏导服务。

  在生活照顾方面,课题组负责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建议,是否可能发展社会化的儿童照顾服务。这种照顾服务,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相对时间较长的;是否可以探索建立亲职假的问题,让养育有幼儿的家长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带薪、或带半薪、或不带薪请假回家照顾孩子,协助双职工家庭、特别是参加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社会化的生活照顾服务的发展,也是解决儿童忽视问题、儿童意外伤害问题的制度化办法。

  此外,针对兴趣班低龄化的趋势,杨雄建议要强化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兴趣班的低龄化趋势、家长对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需要都表明,如何协助家长、特别是年轻的独生子女家庭更好地照顾、养育孩子,应成为未来上海儿童福利服务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儿童心理调查

  孩子认为爸妈最关心“学习成绩”

  晚报记者 孙立梅 报道

  本届论坛还公布了一项名为《10年来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启示》的调查报告,当被问到“父母亲主要关心你哪些方面”(最多选3项)时,在 “健康”、“安全”、“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在校表现”、“个人爱好”等16项指标中,有83.2%的孩子认为父亲、73.8%的孩子认为母亲把 “学习成绩”作为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安全”。但在孩子们认为最能带给自己幸福感的选项中,“有温暖的家”和“有知心朋友”排名前两位。

  中国父母对孩子尊重还不够

  据悉,1999年、2005年和 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三次对中国内地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内容涉及少年儿童的心理、价值观、学习、闲暇、消费、媒介接触、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少先队组织等多方面内容,调查对象为5000多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调查发现,中国很多家庭都忽略了孩子的价值观及品德教育,“学习成绩”被孩子们认为是父母最关心的事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中日韩美高中生权益意识调查”也发现类似的结论: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位居父母最关心之首,不仅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 (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

  此外,“中日韩美高中生权益意识调查”发现,成年人对孩子的尊重远远不够。中国的父母们大多只在购物、旅游等生活问题上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对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成长大事却较少尊重孩子的意愿。调查显示,在“购买个人生活用品”以及“定家规”、“家庭娱乐、外出旅游等活动安排”、“家里重大事项(如买大件物品、搬家等)”等家庭日常生活事项上,中国高中生的意见最受父母尊重,四成以上孩子的意见会受到父母尊重;而在“上补习班或请家教”、“参加兴趣班”、“升学或选择学校”等与孩子个人发展有关的事项上,美国父母最尊重高中生意见,中国父母与美国父母相差几个百分点到十几个百分点不等。

  孩子最看重“家”和“朋友”

  与父母对学习成绩的重视相比,在孩子们的幸福观当中,对温暖的家的渴求,是不变的选择。三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中,“有温暖的家”始终排在第一位,并呈现逐次增长趋势。 1999年,“有温暖的家”比例为47.9%,2005年为53.9%,2010年为58.6%。

  此外,“有知心朋友”也是少年儿童们的主要幸福指标。三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中,“有知心朋友”均名列前茅且呈上升趋势。 1999年排在第三名,2005年和2010年均排在第二名,仅次于“有温暖的家”,三次比例分别为28.5%、36.1%、38.5%。研究者表示,同伴关系是少年儿童时期的重要人际关系,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他们的认知、情绪、社会化都有重要作用,有和谐的同伴关系和亲密的朋友,是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支持。

  “为社会做贡献”幸福感下降

  在调查人员给出的多项幸福感答案中,“为社会做贡献”、“事业成功”、“自由自在”、“有钱”、“有权有势”等选项所占的比重则逐次下降,其中“为社会做贡献”下降幅度最高,2010年的数据为24.3%,比1999年的35.0%,低了10.7个百分点;“事业成功”也从14.0%下降到7.7%,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 “有温暖的家”、“有知心朋友”、“健康”、“快乐”、“受到尊重”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研究者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发展与感受,个体的幸福变得更加重要,这说明少年儿童们的幸福观开始“落地”,变得更现实,更脚踏实地。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少年儿童的幸福取向朝着个人价值偏移,社会责任感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