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单身危害巨大:男人一生必须迈过四道关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06:56



男人一生必须迈过四道关口

 

 

 

  在中国城乡,不管是哪个民族,何种信仰,不管是意气奋发胸怀梦想的大学生,还是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打工的农民工,不管其文化程度高低,生活境遇各异,作为男人(也包括女人),我们一辈子必须迈过这四道关口:娶媳妇、买(建)房子、生(养)孩子、埋(葬)老人。

 

 

第一道关:娶媳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亘古不变流传不息的一句口头禅。作为对这句口头禅的注解,古人云:“独阳不生,孤阴未几。”就是说女人要找个男性嫁了,男性要找个女人娶了,不可以单挑着,阴阳要般配,男性和女性要配合得当。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意思是,阴阳的对峙一统是自然界的天然现象,在普通状况下阴阳是均衡的,人的身体也务必坚持均衡,保障康健。假如阴阳偏盛或偏衰,便会害病,程度恰当的房事恰是协调阴阳的关键。所以,娶媳妇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它不仅仅是为了男女之欢,也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它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阴阳和谐。

 

老秦的家乡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25岁以前我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或农民工,也和所有农民或农民工兄弟有着一样的感受,一样的追求和梦想。我们下大苦,挣小钱,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累,目的只有一个:挣钱回家娶媳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物价的上涨,农民娶媳妇的彩礼钱也紧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碍之一,很多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巨额外债。在西北地区农村,如今农民给孩子娶个媳妇的全部费用已经接近或超过十万元了,其中彩礼一项就高达四五万元。在个别偏远山区,彩礼已经疯长到了五六万元。也就是说,一个小伙子娶媳妇的全部费用加起来至少也在10万元上下,这还不包括修房子。至于那些生活在大中小城市里的人们就更不用说了,娶个媳妇需要花费多少钱,已经不用我赘述了。

 

 

第二道关:买(建)房子

 

“安居乐业、居者有其屋、安得广厦千万间”等等,这些最能表达人们期盼和向往的成语、俗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人对房子的认识。一个人倘若“居无定所”,那就等同于“颠沛流离”。房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份财产,它更代表了安全与稳定,代表了一种对根与源的认同。对中国人来说,房子不仅仅是居住,还有更为重要的文化意义。如表示自己贫苦,称为“茅舍”和“寒舍”。表示富有,则称“金壁辉煌”。房子是社会文化结构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社会文化的走向。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中国人不仅人人要买房子,建房子,更为重要的是人人要买大房子,建大房子。过去,住大房子的人被称为“员外”或“大户人家”。如今,住大房子的人被称为“大款(大官)”或“明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中国的房子问题那么受人关注,那么让人牵肠挂肚了。

 

  在甘肃平凉城乡,小伙子娶媳妇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房子。农民建一间房子的成本大约在1.5万元左右,建三五间砖瓦房,花费至少在4.5万元——7.5万元之间。这对收入相对偏低的西北地区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举债建房子,成为农民无奈的选择。同时,在城市,老秦所在的地级市平凉,今年的房价飙升到了每平方米4000——4500元左右,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花费至少在40万元——45万元之间。而当地的公务员月工资平均收入大多在3000元以内,一般工薪阶层月工资平均收入为2000多元。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吃不喝积攒15年,才能买一套房子。即便如此,农村还是到处在建房子,许多良田都变成了庭院。城市还是到处有人在买房子,一家新楼盘刚开盘,就被人抢购一空。至于钱从哪里来?无外乎三个途径:啃老、按揭、举债。

 

 

第三道关:生(养)孩子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此要爱护生命,要敬奉祖宗,中国古代的宗庙、祠堂、每家的神龛香火不断,家谱、家规、祖训世代相传。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是“孝”文化(祖宗文化)、礼教文化(控制“性”)。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出来的,并且经过数千年检验的。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袭香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不孝。因此,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的大事从来都不马虎。

 

在西北地区农村,超生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某些党员干部都成了超生、多生的带头人。笔者去某一村子采访,住在村支书家里,看见院子有五六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在打闹,以为是邻家孩子,但支书告诉我:全是我孙子!我俩儿子,为了再生俩儿子,就一下生了五六个。我问:村子其他村民也是这么多孩子吗?他诡异一笑:你说呢?

 

  为了传宗接代而超生、多生,致使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到2020年,我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隔代婚姻、姐弟婚姻等错位婚姻征象将凸显。出生性别比偏高成为当前中国人口结构中最突出的一个题目。与此同时,随着养孩子的成本逐年增加,也让很多中国家长倍感压力。儿女的成长,让中国的父母们累弯了腰,熬白了头。不少人感叹:养个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了。就拿老秦所在的甘肃平凉来举例,家庭条件中等一般的城市居民,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期间需要花钱去上的英语、音乐、舞蹈等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强化班等,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至少需要30——40万元。当然,这还不包括给孩子娶妻、出嫁以及买房子的支出。所以,生个孩子也许容易,养个孩子的确很不容易,你不仅要为他付出心血,还要被榨干骨头。

 

 

第四道关:埋(葬)老人

 

丧葬是整个社会文化基因之一,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葬法虽多种多样,葬俗亦百态纷呈。但它实际上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它不仅象征人们头脑中的彼岸———鬼神世界,也象征着人生彼岸的现实世界。反映了芸芸众生对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观念和看法。孟子认为孝道是丧葬观的主体精神,主张厚葬就是为了讲礼尽孝,否则即为不孝。荀子也十分注重孝在丧葬礼仪中的地位,他认为“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漫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这种观念代代传承,如今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现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诸多丧葬礼仪仍然能凸现出较为浓厚的孝道观念。  

 

娶了媳妇,买(建)了房子,生(养)了孩子,你还要准备一笔钱,等老人百年之后好体体面面的埋葬了。倘若运气不好,家中老人有个染上重病且久治不愈,那就惨了。等到所有积蓄全花光了,举债累累了,老人也就撒手人寰了。这一撒手不要紧,你就是再穷,也要借钱负债把老人埋葬了。在西北农村,父母生前儿女们也许很忤逆不孝,但父母死后的葬礼却一定是大操大办,风风光光,吹吹打打,吃吃喝喝,绝对不会节省,更不会搞所谓的“移风易俗”,因为这牵涉到“孝道”和面子问题。

 

  其实在中国的城市乡村,绝大多数兄弟姐妹都在为这“几件大事”一辈子忙活着。在无数个鸡零狗碎的日子里,就是这样几个简单又纯粹的愿望支撑着我们,一步步的朝前走。当然,在这几件大事之外,我们又不断地给自己加码,又多了譬如期待儿子能上重点高中,能考上清华、北大,等把买(建)房子欠下的债务还清了,又思谋着给自己买一辆车开……这些愿望其实都是在满足了那几个基本愿望之外才滋生出来的。说到底,娶媳妇、买(建)房子、生(养)孩子、埋(葬)老人,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面对的“几大任务”。这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生活就是不断的被复制,然后再刷新,再复制。将来,我们的孩子或许会复制我们的生活,不管形式如何变,内容肯定和他父辈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