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房产网:古人如何休假?唐宋已有黄金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8:12

古人如何休假?唐宋已有黄金周

2010-09-21 18:12:03|  分类: 史海拾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古代,农民可以根据农事忙闲自己给自己放假。但当官差的官员们,却须认定,才能获得休假。

类似星期天的例假制度  

历代官员的假期基本分为两种,一是例假,也就是例行休息的假期,即今天所说法定假日;二是事假,与今天的事假基本类似,但普通的事情是不能请假的。 

《汉律》记载,西汉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 。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百万君传》有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就是说,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的时间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在东汉时,洗澡更衣后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什么的。这一假日制度一直延续到隋代。不过在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梁朝就曾经规定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例假。 

自唐代至元代则都奉行每十天一次的例假规定。这些假日称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到了明、清时代又进一步削减,完全废去这一类假日的规定(直到民国时期,星期天才成为官方假日)。 

在南北朝时期,当官员开始编组在夜晚到官署轮值时(这个方法在此后的帝制时代中国一直施行),休假的制度就可能发生了改变。从唐代开始,官员习惯上是上午或上、下午在官署里,然后回家。当然,如果是一个朝会的日子,京城里的官员会先在清早上朝,然后才到他们的官署。由于大部分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庭住在一起,因此没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而且,由于官员留在官署的时间减少,削减例假日似乎也是公平的。 

古代节日放假也分长短假期 
除了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的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代,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节庆。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七天,已相当于今天的“黄金周”。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皇帝的生日、孔子的生日、老子的生日等都还可以放1至3天假,让官员回家祭祀祖宗,或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宋朝的休假制度显得更加宽松。《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这样,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98天。看来唐诗宋词还是要有闲工夫游山玩水才会有灵感哦! 

到了元代,旬休、大休都没了,一年只剩下十六天的休息时间。 

明朝更惨,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因为第一个皇帝朱元璋制定的休假制度既简单又好操作:三天。一年中只有过年、冬至和他自己的生日这三天休假,郁闷吧。但后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夫妻分居和父母子女问题等等,估计请假的人太多了,这样才有了松动,增加了月假3天,全年加起来大概是50天左右。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 

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明细表 
当个人为了执行对家庭和宗族的责任时(例如,近亲的婚丧),政府的法令也规定有回家的休假和相类似的假期。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 
一、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 
二、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 
三、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 
四、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 
五、其他的近亲去世,分别有三十日、二十日、十五日或七日的假期;如果是远亲,则分别是五日、三日或一日。 
六、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 
七、个人的忌日,给假一天。 
八、在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