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官网查询:伴君伴虎自古云——命运多舛的历代宰相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1:01
  君伴虎自古云——命运多舛的历代宰相们
  
  1
  
  李斯:从厕所老鼠到东门黄狗的漫长等待
  
  李斯是个大人物,中国有了第一个皇帝——始皇帝,也就有了第一个宰相——始宰相。
  
  李斯是河南上蔡人,也就是那个艾病高发县。李斯年轻时是个公务员——上蔡县县政府的一般科员。那年头,还不兴公务员腐败,或许上蔡县没这么腐败,连办公大楼也盖的不巍峨耸立,里面的厕所自然也不气派。抽水马桶、红外声控等等也不可能有,估计手纸都得自备。
  
  李斯有一天上厕所,估计那年头马桶都没有,是蹲坑。李斯拉屎的动静又太猛烈,一阵暴风雨过后,把厕所里偷吃他粪便的鼠鼠们吓得四散逃窜。李斯看看厕所里的鼠鼠们又小又瘦,就动了恻隐之心,没有拿起扫把穷鼠紧追。后来李斯一琢磨:不对啊!为什么厕所的鼠鼠如此胆小,而粮库里偷米的鼠鼠又肥又大,看见人来,不但不避,反而瞪大双眼,十分神气。李斯想了又想,终于悟道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混得屌不屌,不是你本事有多屌,而是你处的位置有多屌!真理啊!精辟啊!我们的李公务员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苟延残喘下去了。
  
  立刻,辞职,充电,拜倒在当时的大学问家荀子去学MBA去了。几年下来,李斯觉得自己充实多了,决心下海去一展伸手。李斯先看看自己的祖国——楚国,几年前是那熊样,几年后还是那熊样,一副毫不雄起的样子,想来想去,决定到秦国去。
  
  到了秦国,李斯先是跑到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吕不韦推荐他当了办公厅调研员。调研员这官虽然级别不高,但好歹有一个优势——能写内参。李斯就洋洋洒洒写了几个内参,转给始皇帝了。
  
  始皇帝刚把自己的私生弟弟连带那个生殖器能带着车轮转的变态狂干掉,想喘口气,好好享受一下后宫佳丽,这李斯的内参就到了。那时候,始皇帝根本还没“奋六世之余烈”的宏威目标和长远打算,一看李斯的内参,心里头的立刻激情就被燃烧了——“六王毕,四海一”对皇帝陛下来说就跟玩一样,扫扫灰尘有多简单,消灭六国就有多简单!始皇帝看完后,激动不已,这还有啥说的?干吧!立马就提拔李斯当了办公厅秘书长。
  
  随后,始皇帝一面命将军们展开军事行动,一面让李斯带着金银珠宝美女跑到六国去搞金钱贿赂和性贿赂——这招数确实很管用的。
  
  比如赵国的五星级上将廉颇,主动要求请缨杀敌,秦国特务贿赂了廉颇的死敌郭开,郭开又给赵王的特派员意思了意思。特派员跑回去见赵王就大倒苦水:廉老将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吃一顿饭要上3回厕所。赵王一听,就让廉颇提前退役了——呵呵,这就是命运,上个厕所能上出个荣华富贵,也能上出个提前退休。
  
  李斯随后被始皇帝提拔为国策高级顾问,但就在李顾问官运享通的时候,秦国爆发了间谍案——国家工程部副部长兼大渠工程总指挥郑国同志被指控为韩国间谍。随后,秦国就产生了排外主义情绪——秦国的文武百官们要求驱逐那些拿暂住证的官员——非秦国户口不得居住——李斯当然也在被驱逐出境的名单之内。
  
  李斯同志不愧为写内参的出身,立刻连夜赶制了一篇《谏逐客书》,这文章写的,笔走龙蛇,洋洋客观,始皇帝一看,感动得那个眼泪,哗哗的。立刻,李斯官复原职,随后就高升,当了秦国的最高法院院长。
  
  李斯在秦国干了20多年,帮助始皇帝一统天下,始皇帝自己当了第一个皇帝,也让李斯当了第一个皇帝手下的第一个丞相。
  
  灭六国后,有一天始皇帝举办酒宴,秦国作协的几个笔杆子周青臣等人趁机在酒宴上大拍始皇帝马屁,称赞他英明神武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天下。但社科院的淳于越等人却站出来反对,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皇帝陛下也是不是一贯正确的,应该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始皇帝一看,两方面说的都有理,就把国务院总理李斯喊来:“那个总理,你说咋办哩?”
  
  李斯说:“陛下稍等,我回家想想。”跑回家,李斯二话不说,又洋洋洒洒写了一份内参,大致意思是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皇帝一看:深合朕意,不换思想就换脑袋。于是,焚书坑儒,完善法律,统一文字。
  
  顺便说一句,李斯和赵高——就是那个宦官,搞的一套小篆在全国推广,这套小篆历史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就称赞不已,认为它规范了汉字。
  
  当然,李斯同志劝始皇帝不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他自己的头脑还是蛮清醒的。有一次,李斯在家大宴亲朋,庆贺自己的大儿子李由省长回家探亲。看着丞相府门口的奥迪宝马一溜一溜的,李斯却长叹一声:当年我的老教授荀子说过,做人要厚道!凡事过了头,肯定倒霉头,现在我的儿子都娶了高干的女儿,我的女儿都嫁了高干的儿子,但根据矛盾论和辩证法,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这话真是很有预见性的,因为不久始皇帝就驾崩了。始皇帝对李斯真是没说的,秦二世怀疑李斯不忠,他老爹可从没怀疑过,就是始皇帝为求长生不老乱吃仙药弄得神经错乱的时候也没怀疑过,但唯一的问题是始皇帝死了——始皇帝死在东巡路上。
  
  始皇帝有20多个儿子,大儿子扶苏在北方军区跟着军区司令蒙恬挂职锻炼,小儿子胡亥跟在始皇帝身边。始皇帝走到沙丘的时候,病的撑不住了,让办公厅主任赵高写诏书给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我的葬礼,然后安葬。”
  
  诏书刚口述完,始皇帝就驾崩了。这时,赵主任颠不颠的跑来找李斯了:“我跟胡亥商量好了,咱们窜改诏书,拥立胡亥当皇帝吧。”李斯一听大怒:“拉倒吧你!我可是知识分子,咋能干这种不忠不义的事呢?”赵高也知道李斯那两把刷子:“扯鸡巴淡!你自己算算,扶苏当了皇上,在他眼里,你跟北方军区司令员蒙恬谁更屌一些?”李斯一想:“我没他屌。”赵高说:“这不就得了,扶苏即位,你就得提前退休,把你弄到政协人大当个副主席啥的,要是胡亥,那就不会了。你看胡亥,法律系大学毕业,长的帅而且又有才华,你考虑考虑。”李斯想想,到头来还是利益熏心,横下一条心:咱哥们他妈的干吧!
  
  就这样,李斯、赵高、和胡亥改了诏书,赐死了扶苏,顺顺利利的把事办了。
  
  秦二世当了皇帝了,法律越来越残酷,而且极其腐败,大搞形象工程,没完没了建阿房宫,修直道、驰道,最后有俩协管员,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说反了吧,于是就起来闹革命了,起义军一直打到鸿门。
  
  李斯实在坐不住了,就多次给秦二世写内参,可国务院的内参,秦二世压根不看,让李斯的文采毫无用武之地。最后,李斯就去当面找秦二世汇报,哪知秦二世不愧是法律系毕业的,一张嘴:“我听说当年你的老师兄韩非子说过。。。”颇有在理论上从头说起的架势。最后,秦二世责备说:“你还是丞相呢?你儿子在三川当省长,省里的汪洋大盗满天飞,车匪路霸扎成堆,你这个当爹的咋当的?”李斯吓的屁滚尿流的跑了。
  
  后来,赵高为了控制秦二世,劝他注意身体,不要太拼命工作,秦二世很高兴,于是整天忙着看艺术表演和体育比赛。李斯整天见不着皇帝,就天天写内参。写了一堆内参,都是石落大海,没有回音,李斯急了,认定是办公厅主任赵高搞鬼,就写内参举报赵高。秦二世拿着内参去找赵高,俩人一合计,决定把这个丞相拿掉。
  
  李斯下狱后,专案组组长就是赵高,赵高派人严刑拷打,李斯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哪受得了这个,违心的承认自己谋反。在监狱里,李斯还想最后努力一把,为自己捞个平反的机会,又开始写内参,可赵高不吃这一套,直接把内参仍到厕所里了。
  
  最后,赵高拿着李斯的口供,去见秦二世,秦二世看了,很高兴,拍拍赵高的肩膀:“干的好!不是你的话,咱哥们就被这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给收拾了。”
  
  随后,法院判处李斯腰斩。李斯被押解到刑场,回头看见自己的儿子也是枷锁满身,就长叹一声:“我想如果咱爷俩再牵着黄狗,一起去上蔡东门外的野生生态游乐园打打猎、撵撵兔子,多爽啊!可惜不行了。”
  
  随后,李斯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不久,李斯被灭三族。
  
  最后太史公有一段评语:
  
  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李斯原先就是河南一平民百姓,当了几年盲流之后,跑到秦国,在连暂住证都办不下来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当了国家干部,最终帮主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李斯当了国务院总理后,可以说要多屌有多屌。李斯他也知道人间真理,但官越当越大,人越做越小,不全心全意反腐败,搞建设,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阿谀奉承,乱拍马屁,推行酷刑峻法。李斯和赵高结成神圣同盟后,废掉扶苏立胡亥当皇帝。等到各地群起闹革命的时候,李斯这才想起要说实话、办实事,这不是一傻吊吗货?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却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等革命老前辈相提并论了。
  
  伴君伴虎自古云——命运多的历代宰相们2
  
  2
  
  萧何:眼光长远的人事局长
  
  萧何是江苏人,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刘老三后来当了皇帝,萧何就当了宰相,当然,这个国务院总理并不是萧何跑官跑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倒真是干部了。
  
  萧何年轻时属于跨世纪后备干部,名牌大学法律系毕业——呵呵,古时候学法律的就是牛叉。官运也不错,在沛县当过一阵人事局局长。当了人事局长,萧何对干部队伍就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刘邦还是个平头百姓时,萧何就很看好他——认为刘邦是个人物,将来能成大事。后来刘邦果然混进了公务员队伍,当了民事局长,这哥俩更亲了,萧何见了刘邦都要敬个礼握握手然后尊称一声:“首长好”——这马屁拍的。
  
  大革命风起云涌,刘邦听了萧何和曹参的话,拉着十来个人七八条枪搞起了暴动。后来,刘邦的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刘邦被封为讨秦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萧何论功行赏当了政治部主任。
  
  趁着讨秦军第一方面军在代总指挥项羽的领导下在巨鹿和秦军主力苦战之际,刘邦率部队千里跃进太行山,实施战略进攻,一举拿下了秦国的首都咸阳。起义队伍进了城,糖衣炮弹就打过来了,那些昨天还不曾被拿着刀剑战胜过的革命将领们纷纷到处搜刮珠宝,娶洋学生,连刘邦都忙着腐败呢——这个时候,萧主任还保持着清醒的战斗头脑,带人跑到档案局去实施军事管制,把户口档案等都抢到了手。这实在是很英明的举措,后来刘邦被项羽打的屁滚尿流损兵折将,萧何在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动员翻身农民参加革命,保证了兵员弹药供应。
  
  萧何是个文官,在那个乱世,文官是被人看不起的。就刘邦那两把刷子的军事水平,也可以牛比烘烘地对萧何说:“打牌,我不行;打仗,你不行。”萧何不会打仗,但给刘邦推荐了巨会打仗的韩信。
  
  韩信原是一盲流,连暂住证都没有,靠打工妹施舍过日子,差不多就是丐帮的编外人员了。后来天下打乱,韩信投靠项羽,项羽说,你先到警卫团当个战士锻炼锻炼吧。没过几天,韩信就连人带枪跑了。
  
  韩信在当逃兵的路上,遇到了率领武工队在敌后展开斗争的汉军总参谋长张良。张良和韩信交谈之后觉得,这哥们是个人才啊。就写了封鸡毛信说:韩信同志,你带着这封介绍信去找刘邦,他会重用你的。
  
  韩信于是带着介绍信去找刘邦了,见到刘邦,韩信有组织无纪律的老毛病犯了,只说是来投奔革命的,没把介绍信拿出来。刘邦系统向来将就跑部钱进,也就没怎么屌韩信,说军队还缺个后勤管理科长,你去试试吧。韩信一想,油水也不小,先干着吧。
  
  干了几天,韩信发现他奶奶的这个科长连批个条子的权利都没有,就是一闲差,一扭头,连人带枪又跑了。这边已经升任后勤部长的萧何对韩信还是很有了解的,那天晚上正在做足疗,手下人报告:韩信跑路了。
  
  萧何一听,当时就傻了:操!愣着干吗?追啊!当即连夜开着BMW就追韩信去了。
  
  萧何这边刚出门,那边就有人给刘邦打小报告了:大王啊,萧何开着宝马也跑了。那年头革命队伍里意志不坚定的投机分子多的很,刘邦对逃兵也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回一听娘的后勤部长都跑了,那个心啊巴凉巴凉的啊!
  
  等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刘邦就开批斗会了:“我操!萧部长你行啊!连你也开小差了!”萧何忙解释:“我哪儿是开小差啊,我是去追韩信了。”刘邦恼了:“你以为我刘三是白痴啊!跑了那么多逃兵,你追过谁?跑了韩信,你就追?我操!你俩演《断背山》啊?”萧何说:“我他娘的还演《金刚》呢?韩信是个人才,张参谋长认证的,介绍信没让你看而已,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把汉军的革命事业把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病?不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刘邦想了想:“既然是张参谋长介绍的,那让他当个团长吧。”萧何说:“韩信不是一般人,起码得当个司令员。”刘邦又想了想:“行!”
  
  就这样,萧何、张良、韩信,汉初三杰帮主刘邦打败项羽,开创了汉朝。刘邦当了汉高祖,萧何当了丞相。
  
  刘邦当了皇帝,却一点高兴不起来。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战友老干部们对他这个皇帝一点也不尊敬,没规没矩。开个会,喝个酒,大呼小叫,还站起来拍着他这个皇帝的肩膀:“来,哥们,干了!”萧何也看出问题了,于是就开始指制订朝廷礼制,上朝开会,总理站哪儿,部长站哪儿,皇帝坐哪儿,不得违纪,刘邦试验了几回,觉得不赖:皇帝的感觉找到了!
  
  天下初定,百姓太平,可老干部们个个不太平,先是造反派写大字报揭发韩信是个叛徒、内奸。当时刘邦恰好外出搞外事活动了,吕后就把萧何找来,俩人一合计,这事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就派人通知韩信,说明天在长乐宫开会,你列席一下。韩信说:“我靠,我早就是下台干部了,这种会我都是请假的。”萧何说:“来吧,稳定压倒一切,就是坐一会,让记者们拍俩镜头就可以了。”韩信想想,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到了长乐宫,一看不对啊,怎么警卫都换人了,正迷糊呢,一帮士兵冲上来,把韩信押进牛棚,最后含冤致死。
  
  没过几年,南方军区司令员黥布谋反,刘邦带人跑去镇压。萧何在后方坐镇,尽心尽力。刘邦却在前方不好好打仗,隔三差五的派人问萧何在后方干啥呢?萧何说,我还能干啥?按按摩洗洗脚,给你们前方押运粮草。
  
  这时,萧何有个门客急了说:“您这话可不对啊。您想想,这年头天天抓出大把的反革命来,难道那些老干部都是反革命?您现在已经是总理了,还这么卖命工作,难道还想再升一级?别人都忙着腐败,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腐败,您倒好,珍宝不爱,小姐不沾,不爱美人还要爱江山不成?”萧何一听,冷汗都出了来:看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革命需要我腐败,不腐败真不行了!
  
  于是,萧何开始大把大把的腐败:炒地皮、放高利贷,样样都干。消息传到前线,有人不忿:陛下,您看萧总理都腐败成啥样了?前方吃紧,他在后方紧吃。刘邦一听乐了:我还就怕他不腐败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等刘邦班师回朝,接到很多举报信,都是说萧何如何如何腐败。刘邦把萧何找去,问怎么回事。萧何轻描淡写地说:“现在首都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中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陛下您的上林苑皇家娱乐景区还有点空地,咱把它开发成经济适用房吧。”刘邦一听恼了:“我操!你还有脸说房价?房地产泡沫难道不是你这个总理炒起来的吗?你宏观调控不力还有理了嘿?开放商都说你出台的‘萧六条’屁也不顶,还举报你吃拿卡要!”然后把萧何逮捕,交给最高法院审判。
  
  后来,有个调研员给刘邦写了个内参说:“陛下,您怎么能怀疑萧总理呢?那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话能信吗?您在外打仗时,萧总理在首都坐镇,他要是把那只香港脚动一动,关中这块地方就归他了,这么大的利益他都不要,难道能贪开放商那点蝇头小利?”
  
  刘邦一听,也对,就把萧何放了,官复原职。刘邦死后,惠帝即位。萧何患病住院,惠帝去看望他,问:“谁能当你的接班人呢?”萧何说:“曹参可以。”惠帝说:“那不是你的对头吗?”萧何说:“陛下能得到一个好丞相,我死也瞑目了。”
  
  萧何死后,曹参马上叫人收拾行李:“我要去当总理了。”手下人很奇怪,没过几天,果然下来诏书:曹参继任丞相。曹参当了丞相后,萧何当年立下的规矩一个字不改,与民休息,这就是后来的“萧规曹随”。
  
  伴君伴虎自古云——命运多的历代宰相们3
  
  3
  
  十三位丞相和千古一帝的恩恩怨怨
  
  写完李斯、萧何,该说说汉武帝的丞相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丞相不止一个,虽然自古强帝伴弱相,但汉武帝统治的54年中,先后当政的13位丞相却都有一个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汉武帝的13位丞相分别为: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最后的结局是自杀,窦婴、公孙贺、刘屈氂是被杀,将近一半的丞相没有善终,倒似乎真应了我们文章的题目——伴君如伴虎。
  
  我们不妨一一来论述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位丞相:
  
  一,卫绾:善于谋身的老西
  
  卫绾是山西人,精通儒学,而且文武双全。卫绾属于三朝元老级的人物,文景两帝都对他称赞有加。文帝时卫绾担任中郎将,搁在今天就是警卫团司令。文帝死时,告诉景帝:卫绾是个长者,应该好好对待。景帝时,七国之乱,卫绾平叛有功,晋升卫中尉,相当于今天的首都警卫司令。
  
  卫绾是汉武帝的第一任丞相,可以说是刘彻他老爹留给他的丞相。卫绾是精通儒家,却喜欢无为之治。卫绾发扬了儒家,罢黜百家就是出自他的意见。建元元年,汉武帝下诏举荐贤良,由皇帝亲自考试。最后董仲舒被人们尊为师长。卫绾就跑出来上奏说,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应该都免职。可谓打响了罢黜百家战役的第一炮。
  
  但汉武一朝毕竟是无为而治的文景时期过来的老臣多,卫绾也不能免除这个风气。刘彻少年皇帝,意气风发,想的是锐意进取的事情,而卫绾人老珠黄,未免有些绊手绊脚。
  
  最后,在汉武帝找了个年老多病,处事不力,而卫绾也察觉到这一点,主动辞职的情况下,告老还乡。
  
  卫绾毕竟是文景时期的老臣,虽然身上的黄老之气不能让刘彻满意,但这种无为倒是给他找到了退居之所。卫绾也确实是个善于明哲保身的人,当时的文景二帝都有后来蒋委员长的臭毛病——喜欢赐剑,跟发口粮差不多,动不动赐大臣一把剑。那年头剑也不是珍藏品,用坏了都丢了,而卫绾却把皇帝的赐剑都一一包裹好,珍藏着,这多少能看出他为人臣的谨慎之风,毕竟这种作法让他达到了谋身的结局。
  
  二,窦婴:沾沾自喜的魏其侯
  
  魏其侯窦婴,确实是个名声在外的人物,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窦缨出身于外戚,最后丧命于外戚,这不能说是这位魏其侯的悲哀。
  
  窦缨不能算是个夸夸而谈眼高手低的人,七国之乱,窦缨作为大将军,坐镇东都洛阳,还是立下了大功的,但景帝曾对他评价:“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对他可用但不重用——现代“沾沾自喜”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
  
  窦缨出于外戚,却反对外戚;学于黄老,却精于儒家。这一点很对汉武帝的脾气。汉武帝刚一即位,很想抖抖一把手的威风,把卫绾撵回老家后,立刻任命窦缨为丞相,田蚡为太尉,把军政大权抓在手里。
  
  窦缨的言行和汉武帝还是很投机的,两个人合作也很愉快。但上任不到一年,窦缨还是给撵下了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把窦缨从总理位置上拉下马的不是刘彻,而是他的奶奶窦太后。
  
  在窦奶奶眼中,窦缨属于典型的吃里扒外,尤其是立储一事,彻底把窦奶奶给得罪了——《汉武大帝》电视剧里有过精彩的描述。七国造反如在弦上,景帝急于和梁王结盟。梁王有点由于,韩安国就出来出主意:大王啊,皇上要是胜了,您未必能得到好处,但如果吴楚胜了,您也就鬲屁了。您是皇上的亲弟弟啊。于是梁王进京,景帝很高兴,窦奶奶也很高兴,设家宴款待。喝到兴高采烈的时候,窦奶奶哪壶不开提哪壶:皇上,你瞅你弟弟这么仗义,你不表示表示?景帝一高兴,说话也没过脑子:行,您提条件,我绝不还价。窦奶奶顺着竿子就往上爬:那就立梁王为储君吧。说完拉着景帝的手嚷嚷着要歃血为盟。景帝那个肠子立刻就悔青了:古人还一诺千金,皇帝更是金口于言,总不能现在装孙子吧。
  
  皇上不能装孙子,大臣可以。窦缨是立马跳出来:不好意思,皇上喝高了,酒话,该罚酒。景帝立刻就坡下驴:酒话,酒话,我自罚,干了。窦奶奶那个气啊,破口大骂,让窦缨滚蛋。
  
  窦缨当了丞相,窦奶奶咋看咋不顺眼,出于黄老的窦缨整天和汉武帝摆活着儒家学说。后来,汉武帝手下改革派的两员大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被窦奶奶找了个腐败的罪名,逼得自杀。“建元更化”宣告流产,窦婴和田蚡,这两个总理和国防部长也被撤职。
  
  三,许昌:默默无为的牺牲品
  
  窦缨和田蚡,两人灰溜溜地下了台,窦奶奶直接走到前台,差点废了刘彻。刘彻从此开始韬光养晦,接下来当了丞相的是许昌。许昌这个总理是窦奶奶任命的,所以他也就无为而治,基本上没干什么事。
  
  过了几年,窦奶奶崩,许昌和那个接替田蚡当了国防部长的庄青翟也就倒霉了,王臧、赵绾的旧案又被翻了出来,汉武帝也随便找了个理由,说他们看着窦奶奶的丧事,出工不出力——“坐丧事不办”,撤职!两个黄老子弟也痛快,没有辩解——这种秋后算帐也没什么好辩解的,越辩越难受,老老实实卷铺盖回家了。
  
  四,田蚡:短暂而又疯狂的暴发户
  
  田蚡是汉武帝他妈的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刘彻的舅舅。
  
  窦奶奶大怒,田蚡跟窦缨俩人灰溜溜下台,但没多久,窦奶奶一死,田蚡的姐姐王太后又成了外戚的领军人物,田蚡的运气又来了,在老姐的关照下,如愿以偿当了丞相。
  
  原本要演匈奴单于伊秩斜的台湾演员张世演的田蚡确实不错,尽管满嘴闽南普通话听着别扭。
  
  历史上田蚡并不像电视剧里张世演的那样,一见美女就口水横流走不动道儿了,田蚡是咸阳一带人,天资很聪明,口才也很好。田蚡刚当丞相的时候,还装得比较恭谦,对待门客也是虚怀若谷,也经常给自己的皇帝外甥推荐人才。
  
  后来田蚡的丞相当习惯了,也开始腐败起来了,卖官卖爵的事干着越来越爽快。省部级官员(秩比二千石),田蚡直接就任命了。汉武帝忍无可忍了,有次田蚡厚着脸皮又拿着推荐官员名单让刘彻盖章,刘彻大怒:我操,你任命官员没完没了不是?给我留几个位置吧!我还想任命几个呢!田蚡炒地皮,炒房价也很有一套,有次田蚡看上一块地皮,就跑到外甥那儿,说舅舅家人多房子小,想再弄块地盖个别野啥的。汉武帝拿来地图看看,阴阳怪气地说:舅舅眼光不错啊!你看中的这块地是考工署的地啊?我靠,你咋不把国家武库的地皮也拿走去求!田蚡这才知道有点过分了,稍稍收敛了一点点。
  
  田蚡当了丞相,他前任的前任魏其侯窦缨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原本巴结窦缨的官员和门客转头都去巴结田蚡了。田蚡呢,当了丞相,骄横无比,从皇帝外甥那儿没捞着地皮,转头又看中窦缨家的地皮,派人跑到窦缨家要强买,窦缨鼻子都气歪了:我靠,哪儿有这么欺负人呢?要地没有,要命一条!
  
  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缨有了矛盾,最后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灌夫骂座”。灌夫是个老干部,立有战功,也是个直脾气。田蚡后来焕发第二春,娶了燕王的女儿,设宴款待群臣。灌夫和窦缨都去了,宴席上,灌夫经不住田蚡几句话刺激,发起了酒疯,把田蚡臭骂一顿,当然,毕竟都是国家高级干部,不会“×你妈”的没有风度,也就是讥讽田蚡,顺便恶心了一些大臣趋炎附势。这下田蚡脸上挂不住了,把状高到汉武帝那儿。
  
  汉武帝叫来大臣们议论这个事。大臣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武安侯对,有的说魏其侯有理。监察部长韩安国干脆耍滑头,说俩人都对。汉武帝破口大骂:整日里你们说起武安侯和魏其侯的优劣,都他妈的个个头头是道,显得很有水平的样子,现在让你们说,你们个个跟狗一样胡扯八道。汉武帝骂完了,回去找他妈商量。王太后那边早预备好了,一见儿子就又哭又闹:老娘还没死呢,弟弟就让他们欺负成这样,我要是哪天死了,还不知道咋样呢?
  
  汉武帝没法了,就只能把窦缨和灌夫治罪。这时候,窦缨小聪明又犯了,大喊大叫:当年景帝给我一道免罪诏书。说着,还真拿出一份诏书。汉武帝一看,派人去国家档案局一查:没有这份诏书的存底啊。这事就闹大了:灌夫骂座,顶多是个不敬,现在诏书没有存底,就是矫诏,是要杀头的。
  
  最后灌夫被灭族,窦缨被砍头,田蚡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灌夫、窦缨被治罪,田蚡就开始精神错乱,3个月后,田蚡就病死了。
  
  后来,淮南王刘安被指控谋反,一追查,田蚡当年还接受过刘安的政治献金,汉武帝大怒:这货要是还活着,非把他灭族不可。呵呵,看来早死还是很有好处的。
  
  田蚡与窦缨,都是很有本事的人,田蚡的精神错乱究竟是真是假,窦缨的诏书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有一点要说的是,汉武帝是一代雄才伟略的君主,按照君强相弱的标准配备,刘彻很难容忍一个实力派丞相在自己身边的,对匈奴的战争已经万事具备,有一个很有思想的丞相未必是什么好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田蚡和窦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的。
  
  五,薛泽:顺顺利利和平平安安的影子
  
  田蚡死后,汉武帝让监察部长韩安国当了代总理,预备着干几天,就拿掉韩安国头上的代字,没想到老韩不迟不早摔伤了脚,让薛泽拣了个大便宜。
  
  薛泽当了几年总理,好事没干几出,坏事也没干几出,不过俗话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所以蔡泽顺顺利利被免职,也算光荣退休。
  
  六,公孙弘:恭谦还是虚伪的儒学家?
  
  公孙弘是个有名的儒学家,汉武帝刚当皇帝时,搞建元更化,公孙弘参加了,当了博士,就是在办公厅工作。后来转到外交部,出使匈奴。公孙弘也不会搞外交,汉武帝也不满意,公孙弘就说自己有病,辞职回家了。
  
  后来汉武帝又征集贤良,别人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汉武帝见他的文章写的不错,而且人长得又帅,“容貌甚丽”,又让他到办公厅上班了。后来慢慢升迁,公孙弘就当了监察部长。
  
  薛泽被免职后,公孙弘顺理成章当了丞相。在他之前,丞相都是有爵位的,就他没有,汉武帝见他做人比较厚道,就下诏“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给他一个平津侯的爵位。从此,当丞相就加封侯爵,就是从老公孙开始的。
  
  公孙弘这个人,史家历来评价不高,认为他外表厚道,内心阴险。老公孙当了丞相,工资奖金都拿来接济别人,隔两天捐个希望工程啥的。一个堂堂的总理,晚上盖的不是鸭绒,也不是丝绸,而是布被子,让人怀疑他有点虚伪。
  
  公孙弘为人也一直被史家诟病。比如,他著名的老师董仲舒,董老头有点看不上这个学生,曾批评他只会拍马屁。公孙弘就弄个小鞋,让老师去给胶西王当国相。胶西王有点人格分裂,多次把朝廷任命的省部级官员给砍了脑袋,公孙弘也好意思把老师往虎口里送。汲黯对儒生经常不屌,公孙弘就出个馊点子,怂恿汉武帝任命汲黯去做右内史,管理皇亲国戚的高档小区,还好汉武帝对汲黯很信任,没让公孙弘的伎俩得逞。
  
  尽管公孙弘的为人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最后死在丞相位置上。但公孙弘也是做了一些成绩的。公孙弘担任丞相的几年,也是帝国开始长达几十年的对匈奴作战时期,汉武帝为了便于控制朝局,将朝廷划分为内廷和外朝。三公和国家强力部门部长以及高级将领属于内廷,对皇帝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皆出于内廷,丞相完全沦落为皇帝的办事员,相权被剥夺大半,而皇权的高度集中,作为一代雄才伟略的君主,汉武帝断不允许也不能容忍一个强势丞相的存在。
  
  公孙弘之后的几任丞相,由于权力被剥夺,丞相府由原来的国家第一衙门,沦落为门可罗雀,丞相府的客馆甚至破败不堪都没人维修,让人还以为是牛棚呢。
  
  七,李蔡:为人中下,为官上上
  
  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叔伯弟弟,景帝的时候就是国家省部级官员了。后来李蔡跟着卫青屡立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史家评价李蔡,常常拿他和李广对比,以衬托“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人评价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作为一名战将,李蔡可谓官运享通,先当监察部长后当总理,和李广放在一起比较,可谓泾渭分明。
  
  李蔡当了4年丞相,帮助汉武帝在货币改革、对外战争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但始终活在汉武帝的阴影之下。李广自杀的第二年,李蔡因为侵占了景帝皇陵的土地,自杀了。
  
  八,庄青翟:老干部焕发出找死的第二春
  
  庄青翟这个人出身黄老,当年就得罪过汉武帝,后来这个老古董又被汉武帝拉出来当凑数丞相,算是焕发了第二春。
  
  但这个第二春也就持续了3年,朝廷爆发了一场群臣暗战:事情的开始是有几个盗墓贼挖了文帝的黄陵,总理庄青翟就和监察部长张汤商量:咱俩去给皇帝请罪吧。张汤说行。到了朝堂,庄青翟下跪,请罪,张汤却装了孙子,跟没事一样。汉武帝让朱买臣等3个大臣追查此事,3个大臣就和庄青翟窜通,指示人诬陷张汤,说他诬陷别人谋反,张汤随后自杀了。
  
  张汤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几年,虽然是出了名的酷吏,但一身清廉,他老娘不让张汤的尸体下葬,为他鸣冤,汉武帝知道后,大怒,立刻将朱买臣等人砍了脑袋,庄青翟也被逮捕,在监狱里,庄青翟很害怕,就自杀了。
  
  九,赵周:稀里糊涂的丞相
  
  庄青翟之后,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赵周当了3年丞相,遇到朝廷搞祭祀宗庙,皇亲国戚重臣们要奉献黄金孝敬,凡是奉献的黄金重量和成色不足都要治罪,有人随后就控告赵周明知有人奉献的黄金有水份却不举报。赵周就稀里糊涂的被逮捕,最后也是在监狱自杀。
  
  十,石庆:无所作为的石头疙瘩
  
  赵周被逮捕后,汉武帝让监察部长石庆当了丞相。石庆“文深审谨”,是个老实人,是个石头疙瘩,当了9年丞相,基本上是不作为,居然没给汉武帝出过一个主意,也算是天下独一家了。
  
  石庆当丞相这9年,帝国正出于全力出击的鼎盛时期,武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文有桑弘羊、王温舒管理财政法律,石庆除了每天上班点个名,属于啥也不干的主儿。有次朝廷开会,汉武帝和大臣们非常投入地商量的热火朝天,石庆坐在那儿显得不伦不类。汉武帝干脆说:“晚上要加班开会,丞相年纪大了,先回去吧。”石庆很羞愧,回家就写了辞职报告说自己“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汉武帝也没说什么,安慰安慰他,讥讽了几句“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还是挽留了他。
  
  其实,汉武帝看中石庆的正是这种啥事不干的弦杂丞相,要是弄个很主动的总理,事事和自己唱对台戏,那才要命呢!石庆最后也死在了丞相任上。
  
  十一,公孙贺:胆小鬼的天大案子
  
  公孙贺是员武将,也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之前的几任丞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石庆死后,汉武帝任命公孙贺当丞相,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当年驰骋沙场的高级将领居然吓得飙屎飙尿,磕头下跪,泣不成声:“皇上啊,我本来就是一个在边疆鬼混的小蚂蚁,因为立了点小功劳才当了国家干部,我这点本事,哪儿能干总理啊?”汉武帝看到他的熊样,让人扶他,公孙贺死活不肯起来。汉武帝拂袖而去,公孙贺赶鸭子上架,勉强当了丞相。一当丞相,公孙贺很有自知之明地说:“这辈子完了,都不知道要死在哪儿啦!”
  
  公孙贺当了丞相后,汉武帝对他还不错。但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生,却不是个玩意,纨绔子弟,没事贪污军饷,搞腐败,被逮捕。公孙贺一见宝贝儿子被逮捕,六神出壳,主动给汉武帝请缨,替朝廷捉拿江洋大盗朱安世。汉武帝说你去抓吧。没过多久,朱安世还真让公孙贺逮住了。谁料想朱安世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讥讽公孙贺:“看着吧我怎么让你灭族。”朱安世在监狱里要戴罪立功,给皇帝写信揭发公孙贺和他儿子的好事:和皇家公主私通、诅咒皇帝,乱七八糟的事全给拎了出来。
  
  这下,公孙贺没解放儿子,反而把自己赔了进去,遭到灭族。
  
  十二,刘屈氂:自作聪明的小人
  
  刘屈氂是中山靖王的儿子,和后来的刘备刘玄德有亲戚关系。刘屈氂当过涿州太守,后来当了丞相。
  
  当时汉武帝已经年老多病,整日子里疑神疑鬼,总怀疑有人施巫术诅咒他。就派酷吏江充到处查找,江充带着人四处乱挖,在太子宫殿里挖出不少木偶。江充赶紧去报告汉武帝,太子刘据是个老实人,这下老实人也被逼急了。刘据带着门客释放了监狱的囚犯,武装起来,杀了江充。正在甘泉宫避暑疗养的汉武帝听说太子造反了,大怒,派人镇压,那些乌合之众的囚徒哪儿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的对手,一下在被打的希里哗啦,太子逃出京城,不久就自杀了。
  
  刘屈氂身为丞相,在这场宫廷斗争中表现的极为差劲,囚徒们一暴动,刘屈氂吓得屁滚尿流,连总理印章都顾不上带,灰头土脸跑到甘泉宫报信。
  
  太子一死,刘屈氂很想立昌邑王为太子,昌邑王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妹妹给刘彻生的儿子,而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氂的儿媳。汉武帝随后派李广利出击匈奴,李广利临行前,刘屈氂亲自给他送行。俩人暗中商量,一定要早日促成昌邑王为太子。
  
  谁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被告发了。汉武帝最讨厌大臣干预立储,把刘屈氂这个丞相免职,拉出去游行示众,然后腰斩,李广利也被灭族。
  
  十三,田千秋:一篇奏章换来的总理
  
  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自杀身亡后,大臣们恐惧不安。只有一个叫田千秋的小公务员上奏为太子喊冤。
  
  田千秋的奏章让汉武帝看到时,汉武帝已经深有悔意,老年丧子也很让这个皇帝伤心。汉武帝就把田千秋招来,看到田千秋长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就很高兴,立刻提拔他。后来刘屈氂游街被砍了脑袋,田千秋就当了丞相。
  
  过了没多久,帝国的使臣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设宴款待,几个人喝到兴高采烈的时候,单于问:田千秋怎么突然就火速提拔,当了总理呢?这个使臣喝高了,嘴上也就没把门,随后就说:为啥?不就是上的奏章符合皇上的意思呗。单于也恶心了几句:原来你们的总理就是随便说几句话就能当啊。汉武帝后来听说这个外交人员说的话,觉得太不象话,简直丢了帝国的门面,差点把这个使臣宰了。
  
  田千秋为人比较老实,做人也比较厚道。汉武帝想追查太子谋反的事,田千秋就劝阻说:事情都过去了,牵扯这么大,何必再连累别人呢?汉武帝想想也对,就不再追究。田千秋还多次上书,劝汉武帝不要听信方士的蛊惑之言,汉武帝也认为他说的对。
  
  帝国连年征战,已经基本上掏空了国库,国力衰退,田千秋和霍光等人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慢慢恢复国力,国家基本无大事。汉武帝也很信任他,也认为老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赐给田千秋的封号就是富民侯。
  
  汉武帝驾崩,临终时任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和田千秋为托孤大臣。
  
  田千秋当了12年丞相,死在任上。田千秋年老多病,汉昭帝也很器重他,允许他上朝时坐着小车,后来人们送他一个外号——车丞相,久而久之,田千秋也被后世人称作车千秋——据说后来的车姓就是来源与此。
  
  
  伴君伴虎自古云——命运多的历代宰相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