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吉信赛鸽俱乐部:做个博士全职爸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5:10
:转自《母婴世界》 】 【作者:李文渊】
袁鸿林,47岁,浙江海盐人,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南开大学博士学历;国学深厚,懂得英、日、法、德、俄等多门外语,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防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后下海做外贸生意。
具有如此辉煌经历的人之所以吸引我们眼球的却是他的女儿——袁小逸。
袁鸿林于2003年6月把4岁女儿袁小逸从幼儿园领回家,开始用自创的教学法进行私塾式教育……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袁鸿林让5岁女儿的英语达到初中生的水平,能用日语进行简单的谈话,同时在小提琴和绘画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取得这些成效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也坚定了他自己完成对女儿后续教育的信心。按照他的教学计划,女儿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可博士生毕业。
袁鸿林提出这种个性化“超前五到十年的教育方案”冲击了当前的教育体制,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关注1〉〉〉袁小逸快乐吗?
袁鸿林的早教遵循四个原则:让女儿感到安全、感到愉快、感到兴趣和感到容易。其实,袁小逸曾入园一年,可是她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缺少安全感,过得不愉快,这种低落的情绪导致她经常生病,也无法跟其他小朋友正常交流,更谈不上学到什么东西,而且还把原来学的十几首古诗忘光了。在袁家每天的入园仪式就像一场战争,女儿的激烈反抗让袁鸿林意识到:敏感幼弱的小逸不适应幼儿园这种教育方式。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女儿领回家自己教。
他博览中外有关早教的书籍,发现0—6的儿童强烈而主动地想感知这个世界,并且有惊人的接受能力,家长如果不创造条件,让她接触外语,音乐,绘画等能刺激大脑发育的信息和知识,她的大脑同样也会寻求其他毫无意义的感知,并且潜能会在这些微不足道的接触中逐渐萎缩,退化。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有益接触越多,孩子就越有成就感,越自信,越快乐。孩子永远不会被知识所累,关键要寻找孩子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只要她喜欢,感兴趣,那么所有的学习都不是难题。“我不强迫她去做什么,而是慢慢引导她这方面的兴趣。”袁鸿林的诀窍很简单。
他把女儿的课堂设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公园里,一边玩,一边给女儿上课。在亲近自然的氛围中,小逸很放松,接受知识也就相对容易。无论打算教什么袁鸿林都是先想办法勾起女儿的兴趣。他利用幼儿对声像刺激敏感的特点,先教唱一些英美儿歌,简单优美的乐曲让女儿感兴趣,然后选择了洪恩软件的《Go Go 学英语》VCD,《迪斯尼神奇英语》VCD等词汇量较少,句子简单的教材让小逸视听、跟读。发觉孩子有疲惫的迹象,就让她跑跑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者更换另外一种学习内容,比如绘画,日语,拉小提琴。翻开他为女儿制定的每天学习和活动安排表:英语两小时,日语、汉语、小提琴、绘画、各科知识(含算术、讲故事)各半小时,文化娱乐(含看电视、碟片)一个半小时,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3小时。这样,各种学科交叉安排,小逸就不会产生厌倦感。
为了不让女儿觉得拉小提琴枯燥,他始终给小逸灌输一种观念——拉小提琴只是在玩,小提琴只是她的一个特殊的玩具而已:并且他自己也买了一把小提琴陪孩子一起玩。这样小逸很快度过学习乐器的最初难关。拉了一段时间以后,小逸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觉,一次可以拉上半个多小时,这种“玩”实际上已经进入比较正规的学习阶段。同样还是以快乐学习为主,明年袁鸿林考虑要教女儿第三门外语:法语。他认为6岁以前孩子的学习应主要围绕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进行;在8岁以前教孩子外语,才能保证它成为孩子的第二,第三母语,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关注2〉〉〉袁小逸将来能成功地融入社会吗?
女儿不能适应幼儿园你可以把她接回家自己教,但是当有一天她不能适应社会怎么办,难道老爸要像影子一样遮住女儿的一生吗?对此,袁鸿林也有自己的解释,小孩子,特别是幼儿,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时,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创造条件让孩子自然成长,成熟起来,不必要立刻采取强制纠正措施,操作不好会造成幼儿心理受到扭曲,创伤,甚至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特定的心理成熟季节,别的孩子这个年龄能适应,不意味着你的孩子也应该在此时适应。那些不应该在孩提时代承受的压力,可以等到他心理慢慢成熟以后再让她面对。
其实小逸的成长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单调,封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袁鸿林发现女儿在与一些比她稍大几岁的孩子在一起学习时,会格外来劲,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特别长,还显示出一种争强好胜的劲头。他受此启发,去年暑假专门张榜招收了五六个比小逸年纪稍大点的孩子,到他家学习英语,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免费招待饮料、零食。结果,效果非常不错,女儿的学习劲头可高了。同时他还鼓励小逸在自己创办的哈利英语角充当他的亲密助教,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导任务,比如担当“领读”任务,这样不仅有益于小逸自身的学习,还能保持她与同龄孩子的正常交往。见过小逸的人都会发现这个孩子比一般的孩子都活泼,开朗得多。
他选择《论语》,《古文观止》,《鲁迅杂文集》作为完善女儿人格和气质的教材。他认为小逸会从不求甚解的朗诵到理解记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比如尊重他人,热爱国家集体,谦让等一些人文伦理观念。其实这些跟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理念,不能单纯依靠讲解灌输,只能慢慢熏陶。具备了这些优秀品格,无论将来在哪里她都会是个受欢迎的人。
袁鸿林准备等女儿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后,就教会她上网,以方便学习,也鼓励她与远程的朋友进行一些有益的交流。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教育也可以在网上购买一些名师的教材自学,然后参加有关学校的单项或学历考试。他现在正致力于慢慢把女儿由单纯学习状态的良好,引导到好的学习状态加好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状态。总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小逸成为社会人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不必要非得坐在大工业时代的标准间(教室)里才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人。那种教育让学校摆脱不了管理者的角色,存在教材相对滞后,抹杀个性等问题,不可能为了某一个学生量身订做合适的课程和管理方案。而小逸接受的早教已经使她比同龄人超出一大截,显然已无法跟常规的教育接轨。不过,如果有一天她对学校感兴趣,袁鸿林会让她去尝试一下,喜欢的话可以呆下去,不喜欢还可以回到他身边继续接受他的袁氏教育。
关注3〉〉〉小逸21岁博士毕业以后干什么?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可是袁鸿林每次都坦然回答,并用回答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袁先生,您为女儿设计了很好的人生目标,就是考取博士,可是您是否想过她博士毕业以后做什么。难道像您这样在家带孩子?我认为国家培养一个博士不仅是为了让他在家带孩子。”这是一个观众的现场提问。
袁鸿林回答:“有一个故事:一个家庭很困难,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可是他们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最终他们的母亲把机会给了女孩,因为女孩将来要做母亲,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当然我不是母亲,可是我认为自己同样有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年来就有这样的口号:‘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可是究竟有多少人想过花心血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除了学历高一点,有什么了不起的?怎么就不能为孩子做点事情?相比国外,国人的态度略显不足。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做牺牲,我觉得女儿教育了我,某种程度上,女儿是我的博士后导师,她带着我感受这个时代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不足?早期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提前教育,不是生硬地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到0——6岁教授。如果每位家长都能重视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我们的国家将是什么状况?如果小逸长大后认为像我这样教孩子很好,只要她觉得快乐和幸福,我不会阻拦她的选择。”
当然袁鸿林提出过,可能的话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同声翻译的国际综合型人才。可是他解释这也仅仅只是希望而已。他从现在就保护女儿独立思维的权利。比如当有人问小逸你长大后想当一名女博士吗?小逸总是说:“NO,博士都是男人当的。”原来小逸见到过的博士都是男性,她就认为世界上没有女博士。对此,袁鸿林从来不加纠正,他认为自己从未告诉过小逸博士只能是男人,这是小逸自己从她所见到的现象中得出的抽象思维,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能力,应该给予鼓励,而不该生硬盲目地纠正。等哪天她见到女博士,就会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女博士,会自行修正。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一个像英雄一样的人物,袁鸿林利用这种心理教女儿做人和学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女儿要怀疑和批判。他总是告诉小逸这只是书上这么说,DADDY也这么认为,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以不赞同。我们相信这种民主的早期教育会在小逸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毕竟,能许给小逸一个美好未来的,除了老爸,还要靠她自己。
TIP:袁鸿林为女儿袁小逸准备的精读和主要泛读书目:
英语:《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剑桥少儿英语》共四级。
日语:《新日本语基础教程》(上、下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法文:《法语》(全国高校统编教材)
中文:《三字经》、《论语》、《古文观止》及《续古文观止》、《鲁迅选集》。
这些在成人眼中看来很难的教材,在袁鸿林的教学“魔棒”下,袁小逸学得津津有味。
看过这篇文章,作为一名家长,你定是心有所思——恨不能自己也辞了工作,去培养一个“神童”。其实,从早期教育的本质来说,是要“尽早地给孩子多元、丰富的刺激”“让孩子在兴趣中快乐的学习”,这是博士爸爸和目前的早教专家都在遵循的。只是在给孩子丰富的刺激、让孩子快乐的学习的过程中,博士爸爸有着他独特的、超前的、个性化的方式,而早教专家实施的则是大众化的、传统的、流程化的方法。博士爸爸确实成功的培育了他的女儿,难不成早教专家就培养不出一个“哈佛博士”来?
为此,在明确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为孩子打造一个适宜的早教环境。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你是亲历亲为,还是将孩子托付给早教机构,千万别忽视了你自身的价值,必要的时候也该为了孩子给自己“充充电”了。
编辑:焦磊
(责任编辑: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