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的称号:一路同行 —— 寻友[中国西部知青论坛]找回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51:13

      1973年4月,回家探亲不足数天的我,还没窝热家乡的被褥,还没有来得及同父母多多聊聊,甚至还没来得及眷恋故乡的山山水山,僵寒的心却被春风喜讯吹甦了:73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一改往昔,需要考试选拔。不知有多少青年为之动心,就连好不容易才捞着回家探亲的我,也萌动了“春心”。不顾亲友的劝留,不顾情感的不舍,我毅然地踏上返滇之路,去追求虚无飘渺的“上大学”。

       当时想法非常简单,认为谁考得好谁就能上大学。这本是今天上大学者不可更改的定律。然而在当时,这的确可算作天真。不过我是认真的,我是执着的,我是义无反顾的。我或许因此而孤独,但肯定会因此而充实。因为我想一搏,二年一次的探亲假再是珍贵,却无法与前途相比。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返回云南的途中,我竟然巧逢二位早行人:二位下在德宏的女知青。

       还是成都知青,还是放弃了探亲假的享受,还是抱着相同的目标,巧遇也好,邂逅也行。同样的幼稚,同样的大学梦。不过,她们准备远比我充分,她们带回去的复习资料,比我要好要多,她们的学问与知识,我好像感觉到差距。

        知青,共同的身份;返滇,共同的追求。相识相遇是缘,相聊相知更是缘。短短数日的同行,共同的语言打破了男女知青间常有的隔阂。一路走来,大家都深陷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

        “要是能参加考试就好了!”

        “我真希望别再有什么推荐,谁考得上谁走!”

        “数学要考些什么?”

        “语文是不是考写作?”

        等等,话题有点稚嫩,但却十分投入。研讨数学方程式,谈论作文的写作,同时,更陶醉地臆想着未来可能的大学生活。

         时间就这样过去,短暂的相聚,随着时间与车轮的滚动,终于到了分手的时刻。或许趁着分别时那种依依,我期翼地提出,希望她们将手上的资料抄一份给我。

         我回到十五团后不久,果然收到她们践约寄来的复习资料。那份感动,那份至性,我至今珍藏于心。

         后来,大家失去了联系。或许她们中有人如愿以偿,或许她们后来有了更好的人生,或许他们已经忘记了还曾有我这位同行人。不过,我始终想着二位,想着一路同行带给我的赐予:短暂的相聚甚至影响我漫漫的一生。那次的同行,成为难忘的鼓励。敏锐的目光,捕捉机遇的意识,以小全大的胸怀,这些成就前途的素质,竟然这二位女知青全都具备。

         如今数来,38年弹指已逝去。我铭记终生的同行人,你们在哪里?当然,我们这一代都经历过风风雨雨,我们这一代,也曾挣扎得气喘嘘嘘。但是,我坚信,你们决难忘记云南支边的历程。

         我至今都记得她们的名姓:周红,范华丽。一个是二师师部宣传队的,一个是十四团的。你们在哪里?如果有朋友认识她们,能否请代致个问候。

         请告之,我是当年十五团的同行人。我虽然没能从73年的那场考试中搏得什么,因为我是被拒绝在考场外的失意人,但是我却是那次同行的受益人。

         我当随时关注此页,有知情人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