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吧:记游观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07:22

记游观山

子 翚

    观山者,吾郡西部之山,不甚高,不足百米,处阳山之东北,在浒墅关西南。观山,原称“管山”,乃晋管霄霞隐居之地,后为官山,复为观山。予于此间忽生一想:莫非今人见之如观音,遂称“观山”,不得解。予于丙戌年夏至戊子年冬任职于望亭,往返于浒墅关高架有近千次,于观山印象尤深,某日黄昏,过此高架忽见观山如观音菩萨静卧于此。嗣后,予登此山之念愈深,然无缘能了此愿。

    数日前,适浒墅关钟华造访于吾,予有登观山之想告之。钟华曰:“吾少时登观山多次,然观山现因有公墓而封山,常人不得登。但可与守山人商量或可准许。”予遂与其相约近期择日登此山。

    己丑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予邀浙江天台徐永恩先生同往。钟华君则先达于观山脚下候吾也。予与徐、钟三人往观山南峰,转弯处,钟华指曰:“此来鹤峰!上有‘来鹤峰’三字,‘峰’字掩于林中。”予驾车未能见。泊车,至观山南峰入口,知观山皆以栏围之,遂与守山老者商量之,吾等说明登山目的,老者尚能通情。山坡墓地众多,若一人登山定当不敢。钟华君作向导,最近之摩崖石刻为積翠峰,至壁下见“積翠峯”三字,落款红字已难辨之,仅见中州菊胡,钟华君复寻“仙人洞”,予与徐先生步其后,守山老者在山脚下呼喊:“方向差矣!”予等三人遂按守山老者所指方向重新登山。所谓登山,实则已无明显山路,全是杂树杂草,荆棘丛生,反复数次,钟君方觅得小路,也须扒开杂草小树方探得“仙人洞”,仙人洞内有一石,钟君曰:“由下往上看此石像佛头,佛头上有一天窗,当地人传说从下面钻过者来世能成仙,故谓‘仙人洞’,予少时常登此山,钻过此仙人洞,不知来世能成仙否”? “仙人洞” 摩崖石刻在洞左侧,字径约三十公分,有颜鲁公风骨,书者为菊胡,书写时为嘉庆壬寅夏,“菊胡書”后尚有二字,不能辨,盖已多年未上新漆也。“仙人洞”莫非是管霄霞隐居之洞,吾作如是想。钟华君再欲探寻“来鹤峰”,遂往东探路,却被荆棘刺破手指,钟君仍探路,脚底又被荆棘刺,予遂阻其行,折返,下山。下山时,守山老者曰:“‘来鹤峰’难探也,观山自有公墓后,满山棘树,鲜有游客能达‘来鹤峰’,近年尤甚。”下山时,予觉比登山时难多矣。钟华曰:“观山摩崖实则至少有十处以上,明代开始有之,著名者当是来鹤峯、仙人洞、積翠峯,今能见仙人洞、積翠峯已不错矣,余者已不可近处赏也。”下山后,钟指来鹤峰,予仍不能清晰望见,徐先生以长镜照相机拍之,放大后示之于吾,方能一见,与实景不可同日而语矣!

    返回,往浒关中学新校方向行驶,停车驻足,远望夕阳西下之观山,予指而谓徐、钟曰:“似观音菩萨否?”其皆曰:“有点像而已!”予以为,平地上看观山与高架桥上看观山当不甚同,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也,天气不同时看观山,效果当也不甚同,抑或心中有观音与心中无观音,其效果更觉不同矣!所谓心中有佛与否者,所见相差也远矣!。相传此山原为道观,有五千四十八间,清末被“长毛”太平天国驻军焚烧。各类方志皆称已不存之寺庙,皆为“原有五千四十八间”,云原先之规模宏大,予不信。

    同游之徐永恩先生,曾是天台中学校长兼语文教师,年过周甲,满头银发,酷爱文学、旅游及考证。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始丰稿校准》一书即由其校注,造诣精深。钟华先生年近而立,然从事旅游业,喜游览及方志类研究,尤其致力于阳山人文资料之研究,能诗擅文,乃青年才俊!“三人行必有吾师”,不虚也!

                       己丑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于来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