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宽带机房:卖方分析师江湖成长路:修炼十八般武艺 闯研报江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6:58

2011年07月29日 03:5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林

字号:T|T
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早上八点半,晨会刚结束,刘新(化名)即接到团队负责人李阳(化名)的电话。

因为晨会上,本来已经安排好刘新要对其覆盖的一家公司做发言,但主持晨会的销售人员直接跨过了他的部分,早早的结束了晨会。

“其实没什么,现在还没有影响力,销售不搭理也是正常。”刘新看上去很淡然地说,不过他还是加了一句,“销售都是很势利的。”

刘新是一年多以前来到上海这家中型券商做TMT行业分析师。此前他在一家相关领域的实业公司工作。转投券商做分析师是为了不错的薪水。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还有漫长的路。“分析师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激烈,要混出来不容易。”他对记者说。

事实上,对早上销售的轻慢,他坦言并不舒服,这已经并不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冷遇。从实业转身做分析师的他,感觉自己对行业以及一些公司的理解是很深入的,然而这些他认为不错的报告很多时候并没有收获到客户积极的回应。

他还需要勤练下其他的内功,比如如何和基金经理沟通。分析师的“十八般武艺”,刘新正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赚钱才是好分析师?

刘新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基于多年的实业工作经验,他对所在行业的理解比较深刻,不是那些“闭门造车”之人,特别是手上的这家公司他很了解。

“但基金经理就是不买账,公司的销售都不爱搭理。”刘新有些无奈。事实上,这家公司并没有太多基金驻扎其中。

刘新也看过很多业界热捧分析师的报告。“很多感觉也并不十分出色,都挺一般。”在他看来,有些明星分析师报告中体现出的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还不如自己。

事实上,自打进入卖方分析师大军之后。他始终有些困惑。“怎样的报告才是一份好报告?怎样的分析师才是合格的分析师,才是好的分析师?”

“是对公司和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还是能够准确预测股价?”

而老板李阳给他的答案是后者。一早的电话里,李阳再一次跟他强调,“能够提供赚钱机会的分析师才会被基金经理认可。”

刘新其实能够理解这样的逻辑。评价分析师的是买方客户,而基金经理手中掌控的基金分仓额度和新财富排名的投票。再往上推,基金经理看重时刻变动的收益排名。

而随着对基金经理投资成败评判周期的缩短,为其提供研究服务的卖方分析师也越发急功近利。

修炼十八般武艺 闯研报江湖

根据证券业协会的注册信息,拥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执业资格的分析师有1777名,但除了注册在案的分析师之外,还有大量编外分析师。

而随着分析师的队伍的不断扩大,江湖争斗也更为激烈。

从上市公司的研报数据可以观测到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

查看最近3个月以来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数量的排名,招商银行[12.35 2.49% 股吧](600036.SH)、民生银行[5.44 2.26% 股吧](600016.SH)、山西汾酒[79.71 -1.19% 股吧](600809.SH)分列三甲。各自有42家券商发布相关研究报告分别达到252篇、245篇和130篇。

如果仅看创业板的情况,华谊兄弟[15.43 1.51% 股吧](300027.SZ)、宋城股份[23.43 -3.10% 股吧](300114.SZ)和蓝色光标[38.90 -0.26% 股吧](300058.SZ)的关注度最高,过去3个月中分别有28家、24家和23家机构发布公司研究报告。

这些数字意味着,同一家公司背后有20家以上的券商分析师在研究,彼此间的竞争自不待言。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他的博客中认为,在卖方分析师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研报的质量一降再降,同时,研究服务的方式也争奇斗艳。“花样百出、竞骚弄巧、耍嗲卖呆,甚至出卖"色相"、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作为分析师大军中的一个,刘新清楚的明白三四年内混不出名头会是怎样的结果。而江湖上的种种招式,刘新其实心里也很明了。

“分析师都有自己的地盘,”刘新说。“一个行业内哪些公司是哪个分析师的,彼此之间都心里有数。”

而分析师的崛起也大都靠着某只或者某几只股票的一战成名。

刘新也曾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某位分析师想把一家上市公司从其他分析师手里抢过来,于是花大力气讨好公司董秘,等到觉得相处得不错后,就与董秘密言以后公司有情况只跟他沟通。

最后的结果并未如其所料。董秘转脸就告诉了此前专盯这家公司的分析师,分析师挖角不成的故事在行业内传为笑柄。

如此“勾心斗角”,分析师们的江湖艰险可见一斑。

“我们最近出了一家公司的报告,才出来没多久新财富排名第一的分析师就出了一份观点基本相同的报告。”刘新对记者说。“人家影响力比我们大,就可能有人认为是他们发现的这个好股票,而不是我们了。”

事实上,分析师江湖中的各种招式层出不穷。依靠内幕交易的,依赖不断调研的,独霸上市公司资源的,还有的分析师靠着广泛接触不同机构从中传递各市场主体的判断。

如果以上招式均不奏效,也有分析师铤而走险,而这可能就是雷人研报诞生的背景。

事实上,入行以来,屡屡受挫的现状已经让刘新开始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李阳跟我说要更多的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心理。”刘新说。而最近他也越来越注意维护与基金经理以及上市公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