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电火花加工: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講記---索達吉堪布開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19:38

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講記---索達吉堪布開示

分類:索達吉堪布2011/03/04 14:57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 分享在我的 Facebook
  • 分享在我的 Plurk
  • 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索達吉堪布:“我就是這樣,自己得的灌頂多,得的法也多,一會兒想修金剛橛,一會兒想修度母,一會兒想修大悲觀音,還想修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阿彌陀佛等等,但一天都修也比較困難。將所有本尊的智慧身融入一體來修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修《釋迦牟尼佛儀軌》時,可觀想其本體是金剛上師,化為釋迦牟尼佛的形象,諸佛菩薩全部與釋迦牟尼佛融為一體,如此修持的功德最大。

 

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講記

索達吉堪布開示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這一堂課,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麥彭仁波切所著的《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法王如意寶在世時極其重視,他老人家要求當時的弟子和後來的有緣弟子每天都要念一遍,我們很多人發過這個願,至今每天都在念誦。《儀軌》中講了許多功德,但只是簡明扼要的闡述,若欲詳細了知佛陀因地時為眾生的發心及與佛陀結上善緣的利益,《釋迦牟尼佛廣傳》中有具體介紹。

 

為了讓大家明白祈禱釋迦牟尼佛有什麼功德,下面從《儀軌》小字部分開始作字面解釋,之後我們一起作簡單的共修。

首先,為什麼要修學這個儀軌呢?原因是這樣的:

如《三摩地王經》雲:“散步安坐站立臥,何人憶念能仁尊,本師恒時住彼前,彼者將獲廣大果。”

 

佛陀在經中親口宣說:任何人散步也好、安住也好,在行住坐臥的過程中,若能一直憶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陀會恒時住於他面前,賜予加持。

 

除了自己的心以外,佛陀並不存在其他本體。一個人如果對佛陀生起信心,能清楚地明觀佛陀身相,那他的心念就是佛陀,此外沒有一個佛陀從遙遠的地方飛到你前面,然後又漸漸消失。按照上上乘的解釋方法,正在想佛的念頭,其實就是佛陀。

 

前不久也給大家講過,你何時想起蓮花生大士,此時你的心與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觀經》中也說:“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此應該認識到,釋迦牟尼佛就是你的心,顯宗與密宗的說法一致。又雲:“身體宛若純金色,世間怙主極莊嚴,何者之心專注此,菩薩彼者即入定。”

 

《三摩地王經》中又說,身體宛如純金般的佛陀身相,不管在哪個修法中都顯得非常莊嚴,這就是世間怙主、三界導師、輪回引導者與皈依處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若能心專注於此,此菩薩即是入定。

 

個別道友不太會坐禪,經常起分別念,入定比較困難。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你在前面放一個佛像(可以是唐卡、畫像、塑像等),將心一直住於佛像上,眼睛也一直盯著,閉眼時心裡能清清楚楚地明現佛像,這就是最好的一種入定。

 

我經常也是這樣,當分別念湧現或者產生煩惱時,就放一個佛像在前面,心裡一直觀想,眼睛也一直專注。過一會兒,依靠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自心會慢慢平靜,暫時起到平息煩惱的作用,而究竟,哪怕一瞬間緣佛陀的功德,對今生來世都無法估量。

 

概而言之,之所以要修此《儀軌》,作者引用了兩個教證,從而得出的結論是:第一、行住坐臥要想著佛陀;第二、坐禪時也要想著佛陀。漢地很多寺院打禪七時,中間都擺一尊佛像,參禪者可以時刻看到佛像,心裡一直觀想,眼睛一直盯著,這種傳統非常非常有功德。大家平時在家裡時,也應該這樣緣佛修行。

 

下面正式講儀軌的內容:

 

隨念我等無比本師釋尊之修法,首先念誦皈依偈:


乃至菩提之間永皈依,
一切殊勝佛法及僧眾,
以我修行念誦之福德,
為利眾生願成就佛果。

 

首先是皈依和發願。皈依時要想到:乃至菩提果之間,我誠心誠意地皈依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的十方三世諸佛,以及佛陀所宣說的證法與教法,還有具有解脫功德的僧眾(這是皈依三寶)。以我修持念誦《儀軌》的功德,願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儘快獲得圓滿正等覺佛果。

 

如此皈依和發願,是修任何一個法的前提。我們每天念《釋尊儀軌》,不是為了自己治病、發財等等,而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之後發心、修四無量心,意念諸法現而無自性之義中念誦: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之後要發四無量心,並安住於現而無自性的境界中念誦。我們平時念誦也應當如此。



無生空性以及緣起性,
顯現不滅雙運幻化相,
自前虛空如海供雲中,
觀想寶獅座蓮日月上,
無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阿”,是表示無生空性的呼喚詞。

萬法皆是無生空性,在這樣的空性中,無欺不滅地顯現緣起規律,清淨和不清淨之法均可現前,這就叫做現空雙運,釋迦牟尼佛的本體也是如此。我們首先觀想:在前方的虛空中,充滿七寶、八吉祥等各種供品,如海供雲中有一獅子嚴飾的寶座,寶座上依次是蓮花、日輪、月輪,最上面端坐著本師釋迦牟尼佛。

 

很多唐卡或畫像中,都有這樣的佛陀形象。《顯密寶庫》和《妙法寶庫》前面,我也附有釋迦牟尼佛的畫像。這是法王去印度時一位大德所賜,畫得確實非常好,我回來之後就發心印在每本書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像,只要看一眼,也能在阿賴耶上種下解脫善根,這個功德非常大。希望你們無論去哪裡,都不離開釋迦牟尼佛的像。我個人也是這樣,出門時要麼帶一個小唐卡,要麼帶一個佛像。作為佛教徒,若對本師沒有誠摯的信心,那根本不是佛教徒了。

 

身為金色具足相隨好,
身著三衣金剛跏趺坐,
右手壓地手印妙舒展,
左手等印持執甘露缽,
宛如金山威嚴極耀眼,
智慧光芒遍佈虛空界。

 

緊接著觀想:釋迦牟尼佛的身色宛如純金,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身著三衣,金剛跏趺坐,右手以壓地印中指尖觸地,左手以等印持充滿甘露的缽盂。整個身相猶如陽光照射到金山上一樣璀璨耀眼,放射出萬丈的智慧光芒,遍于清淨與不清淨的所有器世界。


八大菩薩十六羅漢等,
如海聖眾眷屬皆圍繞,
僅念解脫有寂之二邊,
賜予殊勝吉祥之大樂,
皈依處之總集大主尊。

 

觀想在釋迦牟尼佛的周圍,有八大菩薩、十六阿羅漢及無數護法神、空行母等眷屬圍繞,他們都是智慧聖者,僅僅憶念也能解脫墮入寂滅與輪回二邊,從而獲得大樂智慧。所以,這樣的釋迦牟尼佛,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

 

釋迦牟尼佛,其實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尤其在末法時代,五濁橫流,若沒有釋迦牟尼佛因地時發願慈悲攝受濁世眾生,我們在座愚蒙可憐的眾生,到目前為止也無法見到佛法的光明。

 

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大恩大德,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正因為如此,法王如意寶當年傳講《白蓮花論》時,常常老淚縱橫、泣不成聲,說佛陀為了我們眾生佈施過那麼多次頭目腦髓,作為一個後學者,如果不報答佛的恩德,甚至沒有感恩之情,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們每個人在修道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佛陀和上師感恩戴德,否則就成了忘恩負義者!如是觀想佛陀身,結果馬上想到佛真正安住在自前虛空中。

 

前面的觀修方法非常簡單,其實顯宗也需要此種觀想,這就是藏傳佛教的特點。在其他傳承中,這樣的儀軌是很難得到的。

 

因諸佛之智慧身何時何地都無有遠近故,觀想佛于何處佛必定安住於彼處。

 

佛陀的智慧身沒有遠近之分。我們思念一個人時,他在北京,我在上海,沒辦法一下子到對方面前。可是佛陀的智慧身無處不在,什麼時候觀想,什麼時候就現前,如同只要地上有水器,月輪便可映現一樣。無論你高貴也好、低賤也罷,富裕也好、貧窮也罷,是智者也好、愚者也罷,只要去觀想,佛陀就出現在你前面。每個人都要有這種信心。

 

經中雲:“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時賜加持,解脫一切罪。”

 

佛經中說:任何人觀想佛陀、作意佛陀,佛陀就安住在他面前,恒時賜予有形無形的加持,令其從一切罪業中得以解脫。觀想佛陀,所積之資糧也不會耗盡,善根不會虛耗。

 

《佛陀眾行經》雲:“于導師佛陀雖作微小事,轉種種善趣,後獲菩提果。”緣佛陀哪怕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善事,例如向空中撒一朵花,或者單手合十作頂,或者念誦一句佛號,這個功德永遠也不會耗盡,從此生生世世轉於善趣,不會墮入惡趣,逐漸獲得無上勝妙的菩提果。

 

大家平時祈禱佛陀或者轉繞佛塔,也不要看成是一件小事。當然,這種功德不一定立竿見影,馬上就能看得出來。世間人讓孩子讀書,今天上學,明天不可能畢業,但對孩子來講,讀書好還是不讀書好呢?肯定是讀書好,這樣才有成材的希望。同樣,聽受佛法也是如此,現在坐在這裡聽課,等一會兒下課後,你不可能頓時變成另一個人,但聽法的功德不可思議,只要在你相續中慢慢積累,修行就可以一步一步向上。有些人孤陋寡聞,對佛法一竅不通,認為學佛馬上要有感覺,否則佛法沒有殊勝的加持,這種想法完全不合理。

 

《華嚴經》中雲:“聞見供養彼等佛,無量福德將增上,斷諸煩惱輪回苦,此善中間不窮盡。”

 

聽到佛號、咒語,或者見到佛像佛塔並對其供養,所獲福德無量無邊,依此可遣除煩惱與痛苦,乃至輪回未空之間,此善根也不會耗盡。于佛前起信心的功德不可思議,《賢劫經》中說:“虛空邊可量,大海深可測,于佛起信心,功德實難詮。”這是一種假設句,就算無邊無際的虛空可以衡量,深不可測的大海可以測盡,以佛陀作為對境而起信心、作祈禱,其功德無法用語言來詮表。

 

我經常都這樣想,雖然自己修行不好,煩惱深重,很慚愧,也很難過。然而誠如麥彭仁波切所言,假如未值遇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可能一聲佛號也聽不到,始終處於黑暗當中,但今生依靠善知識的引導和自己的福分,修行雖然不好,可是遇到了佛法,每天可以見到佛像,多多少少念一些佛號,有很多積累功德的機會,得一個人身並不是沒有意義,所以還是會生起歡喜心。

 

於佛前如何發願也會如是實現。《宣說文殊刹土功德經》中雲:“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

 

《宣說文殊刹土功德經》講得非常清楚,一切諸法本來不存在,是空性的,空性中依因緣生萬法,因緣又住於我們的心(意樂)上,心善則一切善,心惡則一切惡,因此,在佛像等殊勝對境前發什麼願,結果也會實現什麼果。比如,你發了生生世世度化無量眾生的願,將來就會實現這個願;假如發願來世要害眾生,這種惡願也會成真。因此,我們遇到僧眾、佛法時,一定要發廣大的善願。對此中所說之理生起穩固定解。

 

以上將觀想的對境及功德簡單講了一下。如果想獲得大乘功德,需要通過七支供來積資淨障,下面開始講七支供。首先是頂禮支:再念誦: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釋迦牟尼佛因地發了五百大願,以大悲心攝受末法濁世的眾生,這在《釋尊廣傳》中也闡述過。這種誓願宛如白蓮花般純潔無垢,諸佛紛紛讚歎,並宣說聽聞釋迦佛名號後不退轉的功德。《大寶積經》中講過,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若有眾生聽到,將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不退轉。記得有一個故事說,以前有一女僕,曾聽聞過佛名。她後來被犛牛頂死,以聽過佛號的功德,死後投生為一名叫珍珠之美女,並且一生就獲得了聖果。

 

所以,大家有機會的話,在臨死的眾生面前或者菜市場中待宰旁生的耳邊,應該多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我們雖然無法令其當下解脫,但只要聽到佛名,此眾生將來定會獲得不退轉果位。同時,如果你家裡有人不信佛教、反對佛教,在他們面前,不妨故意或無意念一些佛號,也讓他們結上善緣。從某種角度講,能聞到佛號,也算是大菩薩。《央掘摩羅經》雲:“若聞釋迦牟尼如來名號,雖未發心,已是菩薩。”有些眾生表面上剛強難化,但他若有機緣聽到釋迦牟尼佛名號,也可以稱為發心菩薩。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明白之後肯定會珍惜,就如同認識到如意寶的價值後,你才不會隨隨便便拋棄。所以,有智慧的人務必要懂得佛號的功德和加持。第二是供養支:


自他三門善根及受用,
觀為普賢供雲而奉獻。

 

自己與他人身口意三門所造的過去、現在、未來之善根,以及一切受用、身體等等,以《華嚴經》中普賢雲供的方式,供養釋迦牟尼佛為主的三世諸佛。

 

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非常非常大,《妙法蓮華經》、《大悲經》等經典中有諸多教證。甚至我們在短暫的時間中供佛,功德也不可思議。《增一阿含經》雲:“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傾,功德過上,不可思議。”四事是指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將這四種生活必需品供養南贍部洲的一切眾生,此功德尚不如有人在擠牛奶的時間裡念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功德大。為什麼呢?《金光明經》中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切諸佛的總體,倘若供養釋迦牟尼佛,實則為供養過去、現在、未來無量佛陀。 ”因此,觀想佛陀之後要頂禮,頂禮之後應進行供養。


第三是懺悔支:
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
則以猛烈悔心分別懺。

 

我們無始以來漂泊於輪回的漫長歲月中,身口意所造的知道、不知道的各種罪業,如今以極其強烈的後悔心,發自內心地在諸佛菩薩面前一一懺悔。